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语教育论文.doc_第1页
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语教育论文.doc_第2页
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语教育论文.doc_第3页
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语教育论文.doc_第4页
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语教育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教育教学论文论文题目: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魂醒”工作单位: 大连渤海高级中学 姓名: 马郡 学科: 语文 电话: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魂醒”“隐含”在古诗词赏析教学中的德育工作摘要: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诗不仅历史悠久,诗词人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古诗自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人文精神之根。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依我所见,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给予他们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作为一个在教育第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我深感责任之重。重在如何教育,重在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教育,重在如何以语文课堂为载体、以诗词这一经典传统文化为媒介教育我的学生们。本文就传统文化如何通过诗词赏析教学在语文课堂中将中华民族人文之魂唤醒进行相关的阐述。使中学语文课堂不再是“解题+应试”的赏析教学模式。更想通过此来证明,今天的语文课堂具有更大更深远的德育教育意义!关键词:传统文化 语文课堂 诗词赏析 德育教育 正文: 教育的核心价值是铸人铸魂,铸什么样人,铸什么样的魂以及怎样铸人、铸魂是我们必须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有言:“让中华诗词陶冶学生情感,活跃学生思维,融入学生心灵,铸造校园辉煌。这是时代与形势的需要,是国家与民族的需要。” 新课标倡导学生走进经典,品味优秀作品,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能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中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古典诗词经典作品,意欲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爱情观,进而完善人格。诗歌作为一种纯粹精微的文学样式,是培养学生审美趣味的 “最好的媒介”。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等都非常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孔子曾经这样教化他的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用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要把育才办成一个诗的学校,让每个学生过着“诗的生活”。当今有识之士更是大声呼吁:“让中华诗歌大步走进中小学校园”。而现在的社会上,兴舞蹈,热音乐,冷诗歌;语文课本上少诗歌,平时作文训练不写诗歌;高考作文也是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久而久之,教师失去教诗的热情,学生也没有学诗的兴趣,诗歌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冰点”。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把语文教学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纯正的审美趣味,把诗歌教学放到重要的地位。 以诗词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构成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我们用来铸人铸魂的重要教育资源。铸就他们百折不挠的意志,帮助他们形成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精神气质,从而达到加强德育教育的目的。一、 古诗词赏析教学中之“国魂醒”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教育既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所在,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核心所在。而诗歌的“教化”功能,可以说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90后甚至00后学生,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是抱着奶瓶长大的孩子。他们聪明、时尚,他们前卫、创新,但他们唯我独尊,国家意识较为淡薄。例如长江商报中报道的武汉大学学生穿和服与樱花合影留念,上海力拓案中的中国雇员出卖国家机密就是年轻一代爱国主义教育缺失的典型案例。从“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先锋”、”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这些流传千古的诗歌名篇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作者忘身报国的高尚情操,更重要的是激荡在我们心中的澎湃汹涌的爱国主义情怀。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始终如一地把诗歌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用诗歌这一简练、明快的独有活动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他们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信心和决心。在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1、 热爱祖国的教育。 “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反复吟颂,情到深时自然浓,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祖国是我们的根,学习古人热爱祖国的情怀,感染净化学生的心灵。2、热爱家乡的教育。 古语有云:“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足见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3、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毛泽东说过:“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可见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二、 古诗词赏析教学中之“情魂醒”1、血脉亲情教育。 亲情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点。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魏朝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2、友情教育。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不仅会孤陋寡闻,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的间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3、爱情教育。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经典著作,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关睢是诗经第一篇。孔子评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要。这里也包含了古代的伦理思想:“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而关睢写的是“君子”对“淑女”的追求,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作为教师,在介绍关睢时,并不是在宣扬什么封建旧道德,而是客观地把作品以及人们对作品的评价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滋味。至少他们可以了解到,其实爱情没有那么简单,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感情愉悦,而是要想到家庭、社会,以及人类的利益。这样,他们对爱情的理解自然就会深刻一些了。直面爱情追求是敏感话题,告诉青春期的孩子们什么是爱情,爱情的美好以及它与亲情、友情都是人类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正确地引导青春期的孩子们认识爱情,使他们了解“爱情并非仅如流星花园、泰坦尼克号中主人公所展现的爱情,父母之间太过平凡的爱情中更包含着情感与事业上的志同道合。其他古诗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中的部分爱情诗,这一类的作品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作品所表现的爱情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但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就是对爱情的忠贞,这对于现代作品中所体现的“不求天长地久,只求一时拥有”的爱情是完全不同的,对学生的爱情观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三、古诗词赏析教学中之“境魂醒”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在注意环境保护的同时,我们可结合古诗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以及世界主人翁的意识。1、 节水的教育。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为了可持续发展,为了子孙后代,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2、 爱护动物的教育。 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都是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果恣意破坏鸟类等动物的生存环境,那么绝不会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诗)的动人美景。3、 保护植物的教育。 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有相关的描写。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4、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张继的枫桥夜泊则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强调了以自然为友,以山水为师。是向学生介绍祖国壮丽山河的生动、凝练的语言。它们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过:“只教孩子知识,而不培养其心灵,只能给社会培养一批麻烦。”但丁亦有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诵读古诗可以修身养性,理智和诗情的融合会塑造出有教养的人。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诵读解译和语法等应试目标上,我们应引导学生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