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1页
高一(下)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2页
高一(下)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下)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6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33=9)心不厌细: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红文/杨葵一部纪录片红成这样,出乎很多人意料,包括总导演陈晓卿,他反复在公开或私下场合表示,舌尖上的中国于他而言,只是一部正常而普通的纪录片而已,他不赞成关于该片的溢美之词。这在当下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作态度,有事儿说事儿,不漫无边际,专注本职工作。依我看,这也是舌尖的内在风格实在。但今天来说舌尖为什么这样红,还是要从文化角度说。这又分虚实两面。虚的一面从梁启超说起。梁启超曾总结有清一代的学术思想,一言以蔽之曰考证,曰总结。如果把今天放回历史大坐标中观察,无论是学术还是创作,都还在考证、总结这一脉络的延续位置。我们这辈人的悲哀之一是创造力贫乏,也许只配来总个结、考个证。从这一点说,舌尖握住了时代命门,它把几千年中国人舌尖的滋味,做了一次泛泛的总结和考证。又因它选取的角度既灵且巧,态度务实低调,就在隐秘的潜意识层面合上了时代节拍,击中了每个观众。这是虚的层面。至于实的层面,要突出一个“细”字来讲。这与前边的虚谈仍然一脉相承总结、考证,本来就是在细节上下功夫。来说细的。前两日与友人聊天,感叹近两年突然冒出那么多既有钱又有闲之人,在各个领域内下功夫地玩,深入地玩,大到朝圣、养生;细到香、茶、木头、瓷、陶,甚至鉤瓷鉤壶,都玩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这也是时代特色之一。曾经的中国人太细了,最近读过清代文震亨的长物志,看看目录就知道那时文人之清雅,到了多细的地步。单说文房用具,也就是书桌上摆的玩意儿,笔格、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觇、水中丞、水注、糊斗、蜡斗、镇纸、压尺、裁刀还有很多;现代人呢?以我此刻书桌为例,电脑、圆珠笔、即时贴,没了。舌尖领人在味觉上向更细处一步步地探掘,重拾我们曾有的静心、细心、耐心。眼耳鼻舌身,色香声味触,每一项往细处探掘,都有太平洋一样广阔的境界,心不厌细,只看你能走多远。只求温饱的吃,那叫囫囵呑咽,连咀嚼都顾不上,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这只是吃的意义之一,远非全部。就如同喝茶,大茶缸牛饮仅为解渴,如果是品茶,选水选茶、凝神温杯这些都不说了,单是入口之后,舌尖、舌面、上腭、两颊无穷细致的美妙等你体会。舌尖以其细,征服了平日里吞食牛饮的普通人。物质世界越浑浊不堪,人就对心灵世界的清净越渴盼,而吃之一项,由最物质出发,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探掘,直达心灵世界的修道之旅,在满足陈晓卿反对的那种大而无当的民族骄傲心理的同时,又能够满足很多人的食色之欲,不红说不过去。返回来再啰嗦几句在眼耳鼻舌身的层面求细固然可喜,但如果不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行,就是无谓之细。正如舌尖一片,舌尖只是个起点,如果只停留在舌尖,那真是连美食的门还没入。曾经听一个老茶人说苦,口腔感受到的苦不是真的苦,真苦入心。借他这话来说舌尖,创作者们想说的,是入心的味道。(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不厌细”的前提是真苦之心,物质世界的浑浊也是往细处探掘的重要条件。B.“虚与实”是舌尖为什么红的文化成因,实的层面突出“细”字。C. 一系列的细节探掘,都有太平洋一样广阔的境界,是直达心灵世界的修道之旅。D.“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作态度,有事说事儿,不漫无边际,是一种务实的创作风格。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从文房用具,如“笔格、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觇”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人的清雅到了很细的地步。B. 文章列举诸多事例,趣看中国人的吃和玩,语言看似轻松,却严肃地警醒人们应该吃出文化品位,玩出心灵境界。C.“囫囵呑咽”“大茶缸牛饮”虽能满足基本需求,但因不探掘细节,无法品尝入心之味。D. 有钱有闲之人更容易向细处探掘,他们在各个领域深下功夫,重拾我们曾有的静心、细心、耐心。3.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与古代文人相比,现代人的书桌缺失文化氛围,令人忧思。B. 喝茶讲究真苦入心,于口是苦,于心是甜,做任何事情都讲究先苦后甜,这样我们的人生才分外有意义。C. 品茶时选水选茶、凝神温杯、入口细品的细致过程,无不体现出一个无穷曼妙的探掘内心的过程。D. 舌尖把几千年中国人舌尖的滋味,做了一次总结和考证,但又因创造力贫乏,只能做到这一点。二、(3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33+10=19)将士郎扬州司法参军时府君墓志铭【清】吴奎府君讳阙,字舜举,世著籍彭城之滕县。君少举进士,以父任太庙斋郎,不乐仕宦。学通古今,重意气然诺,四方之英才名士从之游。君虽隐居,常慨然而有忧世之志,见时事有未便者,辄以劝于朝廷,不敢为私议。士大夫尤以此多之。仁宗始封昇王。君至京师,上书请问言事章,圣召对于便殿,进曰:“昇王宜日侍御所,预闻政事,以资其聪明。且使天下早熟其睿。”闻,帝心喜之。执政者曰:“位卑而言高,僭也。”罢之。君曰:“致吾心而已矣,吾何求哉?”李文定与君雅厚,先是,刘随为谏官,以刚直忤,时摈于外。文定时作相,有不足于随者,不与之进。君因曰:“公之为德也,奚于正则否?”文定曰:“正人为谁?”君曰:“刘随也。”文定嘉纳其言,即选随于朝。夏戎叛,命君复诣阙,上攻守十有二,谓所见曰:“国家有事于边鄙,师久无功,天下共其劳。智者宜效其谋,勇者当致其力。吾虽一命,微且远,思虑所及,不可不自尽。”是时,公卿重人如蔡文忠范补之辈十数公,皆与君交厚善。富丞相在东平,欲辟君参佐。君曰:“吾老矣,不能事人。”并帅孙元规复致意,亦以是辞焉。嘉祐四年五月三日卒。年七十有八。君为人仁而尤孝。先君卒京师,徒跣扶柩以归。居乡里恂恂如也,唯谨而。赀素赡而好施。羁旅之士造者如归,人一见者必曰“长者也”。而弥知其所存必曰“君子也”。矜寡废疾,日月给薪饩,冬予苎絮。岁饥出粟赈乏绝。有遗稚乳于路,收而字之,多所济活;死不能举,为之衣榇,凡掩藏暴胔且数千。平生未尝断杀生物之命,昆虫草芥之细莫之伤也。将启手足,顾诸子训以孝悌忠恕,一不及于家事。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士大夫尤以此多之 多:称赞B命君复诣阙诣:造诣C且使天下早熟其睿 睿:聪慧D欲辟君参佐 辟:征召5下列句子中能体现府君为官态度的一项是()见时事有未便者,辄以劝于朝廷,不敢为私议位卑而言高,僭也致吾心而已矣,吾何求哉 智者宜效其谋,勇者当致其力思虑所及,不可不自尽先君卒京师,徒跣扶柩以归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阙年龄很轻就考中了进士,并且因为父亲的原因,被任命做了太庙斋郎。他的学问贯通古今,注重意气,信守诺言。B时阙虽然隐居,但是常常慷慨自任,有忧国忧民的志向,看到有对国家不利的事情,便向朝廷进谏,不敢私下里议论。C李文定做丞相,不愿意重用刘随。为帮助刘随,时阙向李文定进言,李文定重用了刘随。D对那些孤寡老人、失去劳动能力和生病的人,时阙按时送去生活物资,冬天就给他们棉絮。每年水灾发生时,还拿出粮食救济缺粮的人。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1)昇王宜日侍御所,预闻政事,以资其聪明。且使天下早熟其睿。(4)答:(2)国家有事于边鄙,师久无功,天下共其劳。(3)答: (3)羁旅之士造者如归,人一见者必曰“长者也”。(3)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8)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8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答:9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4)答:10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1) , ,嬉嬉钓叟莲娃。(2)执手相看泪眼, 。今宵酒醒何处? 。(3)羽扇纶巾,谈笑间,。人生如梦,。(4),红巾翠袖, ?三、(6+6+4+6=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文/朱成玉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的额头经常是金光闪闪,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的皱纹看起来像是在跳舞。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清扫干净,只留给我们无忧无虑的鸟鸣。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检,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子,那些青春的遗骸,无法言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这一本书的历程,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爱抚,哪些情节需要重温。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结婚一年后就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痛苦。祖母习惯在那些叶子上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是哀婉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祖父吧。每年清明的时候,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景象灿烂而华丽。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她的心就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的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的泪水,只居住在她自己的云里。不管天气好坏,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把她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她热爱生活的心。在那些树叶上写字的时候,祖母是小心翼翼的,仿佛怕碰坏了一份念想。写上了字的叶子,就如同被装上了灵魂,重新活了过来。我想只有祖母懂得那些落叶,也只有那些落叶懂得祖母,他们惺惺相惜,彼此嘘寒问暖。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替那些果实遮过阴凉,从枝头跌落,背井离乡的叶子。祖母在秋天的离世毫无征兆,只是那一天刮了很大的风,院子里的那棵老柳树稀里哗啦地掉落了所有的叶子。其实,也只有风能让叶子喘息或者感叹。在叶子的生命中,风往往扮演着接生婆和送行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叶子的心思只和风说,它只和风窃窃私语。落叶也有遗言吗?在离开枝头的刹那,它和风都说了些什么?谁听过它们交代的后事?那些齐刷刷掉落的叶子们,是去陪祖母了吗?我想,如果祖母是叶子,那么风一定是祖父。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缠绕不清的爱意。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把生命的结束当做一次旅行。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不像雪,不论你走得多轻,它们都会在你的脚下呻吟,仿佛踩碎了它们的骨头。落叶从不惊叫,哪怕遇到再多的苦难,它都只是去和风窃窃私语。我似乎听到了落叶在说:“等我,来赴一个灿烂的约会。在此之前,请好好生活,各自珍重。”11文中多次提到了“叶子”、“落叶”,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落叶”在文中的作用。(6)答:12祖母是怎样一个人物?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答:13赏析“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这个句子。(4)答:1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写祖母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并作简要分析。(6)答:第卷(表达题共84分)四、(43+6+6=24)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靛蓝(din)毁家纾难(sh)干涸(h)白头偕老(xi)B倏忽(sh)越俎代庖(po)牛虻(mng)自惭形秽(hu)C刍议(ch)条分缕析(l)圈养(qun)愀然不乐(qio)D手帕(p)相互龃龉(y)麾下(hu) 探本溯源(shu)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B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C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爸爸去哪儿一经播出,不仅占据了各大门户网站的头条首页的位置,更是长期居于微博热门话题的榜首,可见网络用户对它的吸附力有多高。B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对3月1日发生在昆明火车站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表示了强烈谴责,“我们要坚决打击一切亵渎国家法律尊严,挑战人类文明底线的暴恐犯罪共建中国平安”。C虽然莫言获奖,不能说他已经参与了世界文明标准规则的建设,但至少可以说他开始影响西方文明,这就是文学的力量。D30多年的改革经验告诉我们,社会资本和小微企业的活跃程度,反映着经济活力和市场信心。激发它们的活力,也是经济发展“第二季”的重点所在。1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庄子自由恣肆的思想,纵横捭阖的文风,超凡脱俗的想象力,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的源头,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文学和艺术风格。不仅如此,以真为美的思想更成为各种艺术的审美准则。庄子的“大美”思想以其丰富内涵体现了中国独特的美学智慧和艺术精神。后世文人骚客常常以疯、癫、狂、怪为自己的行为方式或艺术风格,借以寄托其真性情,向政治权威、正统观念、世俗潮流等表示反抗,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庄子美学的影响。它表现了古人热爱大 自然、拥抱大自然的宽广博大的情怀,对大自然灵性的深刻领悟以及对自身品格升华的追求。后世众多的作家、文学批评家,把对真诚不二的人格美的崇尚,与作为艺术审美趣味之“真”联系起来,以真作为衡量一切艺术好坏的最基本尺度。ABCD19.根据下面划线例句,仿写两个句子,注意句式一致,内容相关联。(6)例:我梦想,来到了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1) ;(2)。20.请看下面的“T型人才示意图”,按要求答题。(6)(1) 简要说明用字母“T”来命名这类人才的理由。(3)答:(2)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T型人才”的认识。(不超过60字)(3)五、(60)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人把蝎子放到一圈火炭中间,蝎子因灼热难耐而瞎冲乱撞,最后挣扎无果,倒地一动不动。人们以为蝎子用自己的毒针自杀了,于是常嘲笑其懦弱行为。后来,动物学家法布尔抓来一只蝎子做上述实验,结果与传言一样。过了一会儿,他用镊子把“死”了的蝎子夹起来,放到沙子上。出人意料的是,这只蝎子一个小时后竟又活蹦乱跳了。多次试验,结果均如此。法布尔由此得出一个新的结论:蝎子并未“自杀”,那只是蝎子在绝望中的一种假死现象。于是,法布尔写道:“我们应该把生命视为一种只要一息尚存都必须全力以赴的义务。地位卑微的昆虫也在发表着自己的意见:你们应该有信心,生命从不绝望。”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和抄袭;(3)必须写议论文;(4)不少于800字。金寨一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下)第三次月考语文答题卷选择题(310=30)123456151617187翻译题(4+32=10)(1)(2) (3)宋词鉴赏(24=8)8910古诗文默写(8) 现代文阅读(6+6+4+6=22)11 12 13 14 表达题(62=12)19仿写句子 20图形表达(1) (2)5122、 作文(60)题目: 100字200字300字400字500字600字700字800字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A(“前提”不对,“物质世界的浑浊”作为条件,显得牵强。)2D(“更容易向细处探掘”并非指有钱有闲的人,“重拾我们曾经有的静心、细心、耐心”是舌尖带给我们的。)3C(A中“令人忧思”文中未有体现。B中“于口是苦,于心是甜”文中未有体现。D中“又因创造力贫乏”错。)4B(到去,造访)5D(是他隐居时对朝政的态度,是执政者的态度,表现他的孝道)6D(“每年水灾发生时”不对,是“饥荒发生时”)7(1)昇王应该每天在皇上的住所侍奉,以便预先听闻政事,来增加他的聪明才智。并且使天下人早早地知道他的聪慧。(4分,译出“预”1分,“资”1分,“熟”1分,句意通顺1分)(2)国家在边境上有战事,但是军队很长时间没有战功,天下人都遭受了战事的劳顿。(3分,译出状语后置1分,“劳”1分,句意通顺1分)(3)羁旅之人来拜访他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温暖,人们一见到他就说“长者啊”。(3分,译出“造、如归”各1分,句意通顺1分)8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储蓄的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9修禊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10略11(6分)“落叶”是行文的线索,使文章叙事显得条理清晰。(2分)“落叶”是饱受生活之苦,而又能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的祖母的象征。(2分)“落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