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膜分离_第1页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膜分离_第2页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膜分离_第3页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膜分离_第4页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膜分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apter5膜分离Membraneseparation,5.1概述,5.2各种膜分离技术及其原理5.3膜及其特性5.4膜组件5.5膜的操作特性5.6影响膜分离速度的因素5.7膜分离过程5.8膜的污染与清洗5.9膜分离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5.1概述膜:在一种流体相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隔开来成为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称为膜。膜本身是均一的一相或由两相以上凝聚物构成的复合体,膜的厚度应在0.5mm以下,否则不能称其为膜,是具有一定选择性透过的过滤介质。膜分离:利用具有一定选择性透过的过滤介质进行物质分离的技术。膜分离过程的实质是物质透过或被截留于膜的过程,近似于筛分过程。,膜分离的特点(1)能耗低,无相变(2)操作条件温和(3)污染难清除,不能耐受极端条件(4)需与其它技术结合应用,按孔径大小: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按膜结构:对称性膜、不对称膜、复合膜按材料分:合成有机聚合物膜、无机材料膜,5.2各种膜分离技术及其原理,膜分离技术类型,按分离粒子大小进行分类:,5.2.1反渗透概念:将溶质通过一层具有选择性的半透膜,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分离时的推动力是压强,由于被分离物质的分子量和直径大小差别及膜孔结构不同,其采用的压强大小不同。反渗透膜的操作压力高达10MPa。膜孔径范围在0.00010.001m之间;原理:,由于超滤和反渗透过程都是用一种半透膜把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开(淡水或盐水),因此都存在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一般说来,无机小分子的渗透压要比有机大分子溶质的渗透压高得多。,渗透是由于存在化学势存在梯度而引起的自发扩散现象。溶液中水的化学势,纯水的化学势,纯水的1溶液中1,溶液中水的活度,其结果是水从纯水一侧透过半透膜向溶液侧渗透,使后者的液位抬高。如果在溶液一侧施加压力,外界力做功使溶液中水的化学势升高,则纯水通过膜的渗透就会逐渐减小,并最终停止(条件?),此时的压力差就是溶液的渗透压。,RTcB,当时,水将从溶液一侧向纯水一侧移动,此种渗透称之为反渗透。,常见的反渗透基本流程(4种),反渗透的应用,在净化和浓缩的全过程中,需要大量清水,同时又伴有大量废水排出的情况下,通过RO处理后,被净化的水可返回去重新使用;净化过程的用水,要求必须采用闭路循环系统,以进行水的再生使用,如宇宙飞船中的水处理;废水中含有贵重物质,可用RO法回收;凡属不适于加热或减压处理的过程,如各种果汁的浓缩等;目前已大规模用于海水、苦咸水淡化及氨基酸浓缩等。,5.2.2超滤适用范围:截留尺寸为500-2000以上高分子粒子。特点:相态不变,无需加热、操作压力低,泵与管对材料要求不高,可用间歇和连续操作。主要性能:水通量(Jv),截留率R(%),合适的孔径尺寸,孔径的均一性与孔隙率,物理化学稳定性V透水量,A膜的有效面积,时间c1料液中溶质浓度,c2透过液中溶质浓度,:穿透度(单位时间、单位膜面积的处理量),超滤的基本方程,应用:生物制品的浓缩和纯化:小分子如柠檬酸和抗生素,大分子如多糖、蛋白质,5.2.3微滤,适用范围:尺寸为0.1-10m(微米级)的微生物和微粒子的截留与浓缩、净化与分离特点:相态不变,无需加热、操作压力低,泵与管对材料要求不高,可用间歇和连续操作。特点:滤膜厚度薄,孔径均一,空隙率高,因此滤速快,吸附少及无介质脱落。主要性能:水通量(Jv),截留率R(%),合适的孔径尺寸,孔径的均一性与孔隙率,物理化学稳定性应用:DNA、病毒的分离、精制阿斯匹林制剂(提高澄清度)等,5.2.4纳滤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3001000小分子量的膜分离过程,孔径分布在平均2nm;,介于反渗透与超滤膜之间,能截留有机小分子而使大部分无机盐通过特点:(1)在过滤分离过程中,能截留小分子有机物,并可以同时透析除盐,集浓缩与透析为一体;(2)操作压力低,纳滤膜的性质与特点,有多层聚合薄膜组成,滤膜为多孔性材料,平均孔径为2nm,截留分子量范围在100200道尔顿之间;同样要求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有机溶剂稳定性;主要产品:MembraneproductsKiryatWeizmann,MPW(以色列)DesalinationSystem(美国)SelRO,DESAL-5,FT-40等系列膜,Filmtech公司(美国,明尼苏达),纳米过滤的分离机理,纳滤分离机理与反渗透膜了类似,同样遵循,基本的膜传递方程:,纳滤的应用,5.2.5渗析(透析):以浓度差为推动力。使用的是微孔膜,按渗透压和物质的大小分离。主要用于血液(人工肾)的解毒透析袋。5.2.6电渗析: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从溶液中脱除或富集电解质的膜分离操作;,电渗析技术,电渗析技术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由于离子交换膜的阻隔作用,实现溶液的淡化和浓缩,分离推动力是静电引力。如离子交换膜电渗析(EDTM),电渗析制备无盐水,电流作用:(1)离子迁移推动力(2)电极反应(3)电流泄漏电渗析设备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池直流电源电极(石墨阳极,镍铬不锈钢或铅阴极)隔板(支撑交换膜),电渗析应用(1)制水(2)有机酸分离与浓缩醋酸,乳酸,柠檬酸等,5.3膜及其特性5.3.1膜材料膜材料的特性:对于不同种类的膜都有一个基本要求:(1)耐压:膜孔径小,要保持高通量就必须施加较高的压力,一般模操作的压力范围在0.10.5MPa。反渗透膜的压力更高,约为110MPa(2)耐高温:高通量带来的温度升高和清洗的需要(3)耐酸碱:防止分离过程中,以及清洗过程中的水解;(4)化学相容性:保持膜的稳定性;(5)生物相容性: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6)成本低;,各种膜材料:,有机高分子膜:纤维素酯膜、缩合系聚合物(聚砜类)、聚烯烃及其共聚物、脂肪族或芳香族聚酰胺类聚合物、全氟磺酸共聚物和全氟羧酸共聚物、聚碳酸酯;无机多孔膜:陶瓷膜,微滤膜材料:聚偏氟乙烯,聚丙烯,硝酸纤维,醋酸纤维反渗透膜:醋酸纤维素衍生物,聚醚,聚酰胺天然材料:各种纤维素衍生物人造材料:各种合成高聚物特殊材料:复合膜,无机膜,超滤膜:聚砜,硝酸纤维,醋酸纤维,5.3.2膜的结构特性膜的孔道结构:P113膜的孔道特性:,孔径(泡点法bubblepoint孔径分布空隙度,水通量:纯水的透过通量P114,5.4膜组件,管式中空纤维螺旋卷绕式平板式,共同的特点尽可能大的膜表面积可靠的支撑装置可引出透过液膜表面浓度差极化达到最小,平板式膜组件,特点:过滤板相对独立、过滤面积大、结构紧凑、便于清洗,检修和换膜。但耐受压力低,适于超滤单元操作,管式膜组件,特点: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压力损失少,处理量大、清洗安装方便、可耐受高压,用途较板式广泛。,螺旋卷式膜组件,特点:膜面积大、湍流情况良好、适用于反渗透,中空纤维式膜组件,特点:无需支撑物,可耐受高压,设备结构得到简化可用于反渗透、超滤、微滤,5.5膜的操作特性,5.5.1浓度极化模型,5.5.2超滤膜的分子截留作用,通透量理论:一种基于粒子悬浊液在毛细管内流动的毛细管理论。水通量(Jw)和截留率(R)W透水量,A膜的有效面积,时间c1料液中溶质浓度,c2透过液中溶质浓度,分子的形状吸附作用温度流速pH离子强度(影响蛋白构象),影响截留率的因素,5.6影响膜分离速度的因素,6.6.1操作形式的影响:变传统的终端过滤(Dead-endfiltriation)形式为错流过滤,5.6.2流速与压力的影响:P73公式,5.6.3料液浓度的影响:P75公式,5.7膜分离过程,过程条件,浓缩体积浓缩系数透析过滤纯化中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