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的故事 上课用.ppt_第1页
梁思成的故事 上课用.ppt_第2页
梁思成的故事 上课用.ppt_第3页
梁思成的故事 上课用.ppt_第4页
梁思成的故事 上课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是一项奇特的艺术,许多建筑已经成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例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等。我们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历史。,导入新课:,梁思成的故事,李辉,李辉,1956年生,湖北枣阳人。高中毕业后到山区茶场插队劳动。1974年到乡村插队务农。1976年底在湖北省油泵嘴厂子弟中学任教员。1978年初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1982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至北京晚报任文艺记者,副刊编辑。,走近作者,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调入人民日报文艺部任记者。著有巴金论稿,李辉文集(五卷本)等,包括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浪迹天涯萧乾传等。他的传记、报告文学作品侧重描写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并能以多种笔调来描写人物各自的特点,影响广泛。其中秋白茫茫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走近作者,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长子。广东新会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梁思成简介:,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2月获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1927年7月至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3月与林徽因(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梁思成与林徽因,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国建筑史。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梁思成的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徽,1984年建设部全国优秀设计一等奖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快速朗读课文,积累字词:勘察巍峨黯淡耸立锈蚀逻辑轩昂惋惜,整体感知:,kn,wi,n,sng,sh,lu,j,xun,wn,互动学习,思考下列问题:,互动1:划分本文的结构。,第一部分:(12),开篇点题,指出了梁思成的历史地位及他只能属于这个世纪的原因,抒发了作者的惋惜之情、痛心之意。,第二部分:(37),以亲身经历叙写当年梁思成夫妇不畏条件险陋,勘察山西应县木塔。,互动学习,思考下列问题:,互动1:划分本文的结构。,第三部分:(813),写梁思成对“建筑”的认识。,第四部分:(1420),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梁思成为了保存人类的文化遗产而抛却国仇家恨,奔走呼号,最终保住了奈良,验证了他的“建筑观”。,第五部分:(2124),写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被毁的忧愤。,互动2:如何理解课文开头“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这句话?,明确:这句话单独成段,评价梁思成。用“只能”这个词设置了悬念,引出下文。1、这是一种抒情的、诗意的语言。强调他是独一无二的,只有这个世纪才有,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梁思成了;另一方面个也是对历史富有智慧的思考,是一种情致交融的写法。2、表达了对重视人类文化精神、文化遗产的历史的肯定,对梁思成的思想精神的赞赏,对梁思成故事的时代的令人遗憾的感叹。,互动3:作者刻画了梁思成的几件事?具体概括一下。,明确:共刻画了梁思成的两件事,一是:梁思成六十年前勘察应县木塔;,二是:说服美军,日本奈良古城免遭轰炸和破坏。,互动4:六十年前梁思成考察应县古塔,作者没有亲历却写得生动传神,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法?,明确:1、从自己身临古塔的情景展开历史的想象;2、主观想象缺乏可信度,作者用当事人的回忆弥补不足;3、作者不光叙事、抒情,还有智慧的思索,作者的议论“木塔建成之后,能够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肯定梁思成考察的意义;,互动4:六十年前梁思成考察应县古塔,作者没有亲历却写得生动传神,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法?,4、作者除了想象、抒情、思考还想要表现梁思成的内心,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对于作者无法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作者采取和旅游者心情来对比:旅游者眼中的古迹只是一些不同的建筑物,梁思成首先把这些建筑看成有生命的(“一砖一瓦,一根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其次他把自己的生命与古迹结合为一个整体(“他绝不是对象融为一体了”),互动5:作者写完了梁思成考察应县古塔的事后,又写了梁思成保护奈良古城的事,作者为什么说“人们一般都愿意以无比钦佩的心情”提及?,明确:作者在写这件事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做这件事的不平凡之处:一是国耻,日本侵略者为祖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二是家恨,妻子的弟弟牺牲于对日空战。这从反面着笔。正面的笔墨则是对于梁思成的思想境界的概括。古建筑是“民族的象征”,但是,又不仅仅是属于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是不可再生的。正是因为这样“理性战胜了仇恨”,令人钦佩。,互动6:如何理解“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明确:从表面来看这是调侃自己的顽固,实际上却说出了自己的无可奈何与无能为力,也暗示着自己不妥协。,互动7:作者没有亲眼见梁思成的所作所为,所以许多地方用到了想象的手法,但是我们并不觉得虚假,都和作者一样“相信他是真的。”这是为什么?,明确: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生活真实和主人公思想逻辑的合理联想、想象;即使梁思成的言行有更多的虚构,也因符合主人公的思想逻辑和现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而觉得应该是这样。,互动7:作者没有亲眼见梁思成的所作所为,所以许多地方用到了想象的手法,但是我们并不觉得虚假,都和作者一样“相信他是真的。”这是为什么?,这种前提下,文中联想、想象那些细节就会历历在目,也很有生活的真实性,即使主人公的言行虚构的成分多,也因其符合主人公的思想逻辑以及文章着重讲的现代建筑思想的灵魂,所写出的梁思成保护文化遗产的精神、胆识符合现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速读课文,深入了解梁思成的事迹,读一读,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梁思成怎样的精神?,明确:梁思成是一个拥有“建筑灵魂”、富有胆识、执著保护文化遗产的人。,品读赏析:,3.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相比,本文与它有什么异同?,相似处:、都是表现当代学者的精神风貌。、都以叙述主人公的事迹为主。,不同处:涂元季是钱老的秘书,与钱老朝夕相处,应该说对钱老的言谈举止,声音笑貌很熟悉,但涂元季侧重写事情本身,少有肖像、行动描写,很少用华丽的形容来抒情。作者李辉构思此文时,梁思成已过世21年,作者不可能与梁思成有直接交往,但却写得比涂元季精彩。李辉是作家.对梁思成的事迹不仅仅是记叙描写,而且是带着自己的想象、感受、理解、评论。文章除了诗意的抒情、智慧的评书、饱含热情构成了一种既有感情强度又有智性深度的风格。,阅读平台:10-13,对梁思成这样的人却不然。古建筑在他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斗拱,一幅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当他攀登木塔时,当他考察一座座石桥时这样,他对建筑历史的描述,已不能仅仅视为单一的学问。只有他真正了解那些古建筑的价值,因为他把它们和创造它们的人的精神视为一体。,在这里,梁思成把建筑看成有生命的,甚至是梁思成生命的一部分,是诗的语言,不是一般的叙述和描写了,1、请从表现方式的角度,评析以下这段文字。“古建筑在他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斗拱,一幅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当他攀登木塔时,当他考察一座座石桥时,当他观看北京城墙时,他决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了。”,2、选文第二段明确了“房子”与“建筑”之间的区别,那么,你认为他们之间的差别是什么?,房子是实用的,是遮风挡雨的居所,而建筑是艺术,是人类精神和美感的体现,3、文章中,作者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魂”,结合所选文字,请你谈谈这个“建筑灵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对枯燥的架构分析、材料分析、形状勾勒等等建筑专业常识,包容了历史与现实的人类精神,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4、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大拆大建,许多文化古迹顷刻间荡然无存,请你结合课文,谈谈这种“建筑灵魂”是否还适宜于二十一世纪?,自由论坛,写作特点1、构思巧妙,层层深入。2、不时出现合理的联想、想象乃至合理的虚构。3、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交错进行,紧密结合。4、对比手法的运用。5、语言凝练文采飞扬。,小结全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