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核心素养任务群学习目标1.体会诗歌意境。2理解诗歌内容。3赏析诗歌中比喻、反衬、侧面烘托等艺术手法。主题时文奋斗出人生的高光时刻近日,一位名叫李明勇的高校老师引发了网友的关注。老师在校园里教书,能有什么稀奇的?原来是这位老师的经历让人感叹:16岁初中毕业就不再继续上学了,22岁当保安,30岁考上研究生,41岁博士毕业并成为大学老师。网友纷纷点赞:勇哥,好样的!还有人认为他是励志传奇。但李明勇觉得自己算不上励志传奇,只是在不断接近目标。这句看似简单的话里,蕴含着一个精确控制的过程不断调整步伐、坚持向着目标前行的过程。控制论中有个原理叫负反馈调节,什么意思呢?比如说老鹰捉兔子。试想一下,飞在空中的老鹰,地上奔跑的兔子,二者距离很远,老鹰本事再大也没法一下算出兔子的行进轨迹。可事实却是老鹰一个俯冲,任兔子跑得再快,一般都能抓住。其中关键在于老鹰发现目标后,用眼睛估计大致位置,之后随着两者间距缩短不断调整飞行方向和速度,最终成功抓到兔子。做事的时候,很多人常想着一口吃个胖子,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想要达成一个比较高的目标,必须有严格的过程控制。不妨将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发挥“日拱一卒”的精神,边做边观察,随时完善自己的策略和行为这也就是李明勇所说的“不断接近目标”。坚持下去,目标可能就达成了。这是一个知易行难的过程,难就难在“不断”上。为目标而奋斗跟打游戏不同,在游戏中,每打倒一个对手、得到一件装备、完成一个任务,都能及时得到正面的反馈。可奋斗不是,比如想要学好外语,背 8 000 个单词,一口气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把这个大目标分割成若干个小目标,努力的过程仍然是艰辛的,有时也不能获得及时的反馈,时间长了,就容易放弃。这时就要向长跑者学习。每个人都经历过跑步,刚开始时一定不容易,但一点点适应,一天天坚持,一开始靠自律克服懈怠,慢慢地,跑步本身的快乐就会来帮忙了。要知道,奋斗本身是快乐的呀。所以,要想克服惰性,走向成功,既要学会自律,永不懈怠,也要树立自信,及时战胜疲倦与畏难情绪。有目标、肯奋斗,相信你我都能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国学经典1原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译文:不依靠规和矩,不能画成(标准的)圆形和正方形。解读:规和矩原是画圆形和方形的仪器,因为这句话,“规矩”这个词就成了“规则”的意思。孟子在这一句话中,强调了规则的重要性。这个规则,既是指相应的刑罚,也是指做人应有的原则。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集体,都要依靠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社会道德去约束人们的行为。违背了它,则国将不国,家将不家。2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解读:这段话言简意赅,确切地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质朴与文采是同样重要的。孔子的文质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实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海拾贝秋雨夜眠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赏析】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当时的诗人体衰多病,官务清闲,加上亲密的诗友元稹已经谢世,心情特别寂寞冷淡。诗中多少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全诗紧扣“安闲”二字展开,“卧迟”“睡美”“寒未起”等诗句都表现出老翁的安闲,此诗也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文学常识一、作者档案档案(一)【简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生于中亚碎叶,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并与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后又徙家任城(今山东济宁)。开元十八年 (730)左右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后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相识,结成好友。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庐山一带隐居。第二年,李白因参与了永王与肃宗争夺帝位的斗争获罪,被流放夜郎。途中遇到大赦,得以东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在讨伐安史叛军的路上因病折回,次年病逝【作品】 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最具代表性【评价】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继屈原之后,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档案(二)【简历】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义市。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两次会见李白,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天宝十四年,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安史之乱爆发,只身投奔在灵武即位的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押到沦陷的长安,这期间他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至德二年,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授官左拾遗。不久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因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于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两年后,离开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作品】 代表作蜀相客至春夜喜雨绝句二首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月夜旅夜书怀“三吏”“三别”等【评价】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档案(三)【简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下邽人(今陕西渭南县附近),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卒于武宗会昌六年。贞元进士,官至校书郎、赞善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一事被贬江州。长庆时,累迁杭、苏二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因不缘附党人,乃移病分司东都。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最后卒于洛阳的香山。【作品】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评价】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二、背景链接1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奉召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天宝三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开长安后,他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一段时间。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段时间了,但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2登高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有来。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借景伤怀的七言律诗。3琵琶行并序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书,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并诬称白居易写过“新井”和“赏花”的诗(其实是子虚乌有),不顾忌他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大逆不道。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白居易在此前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得罪了很多权贵。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干预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被贬九江的第二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一传世名篇。三、作者逸事1李白是唐朝的一张王牌,而梦游天姥吟留别又是李白的一张王牌。这条唐诗之路上,已有会稽、四明、天台三座名山。可自从李白写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山就成为名山中的名山:一座横空出世的诗山。其实天姥山六朝时期就成为道教的一个载体,天姥即王母,从昆仑山传过来的。当时传说住在昆仑山的西王母,与东边的东王公也就是玉皇大帝相配,强强联手,使道教得以风行。渴望得道成仙的李白,正是冲着这个王母来的:他不止爱山,更爱住在山上的神仙。当他献诗一首,天姥山就不止是仙山了,还是诗山。而李白也不止是诗人了,更是诗仙。也有人说李白写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刚游了泰山。为什么要写“梦游天姥”呢?因为泰山没有王母,天姥山才有王母这文化积淀,李白在泰山下面梦游天姥,也算弥补不足。此诗又题作别东鲁诸公,是李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准备由东鲁(今山东省南部)南游越中时,题赠送行的山东好友们。“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到哪里都能应景抒情、即兴赋诗,唯独梦游天姥吟留别,是“预先写出的游记”,完全凭想象发挥。人还未到,心已经到了,诗也到了。2杜甫在 35 岁左右时到达当时的京城长安,在那里他遭到奸臣李林甫政治阴谋的打击,没有考中,经济上一天比一天困窘,为了维持生活,他便设法找到了一个副业卖药:以送药的方式,作为接受别人帮助的条件,这内含的苦心也实在难言了。杜甫第二次卖药是在甘肃。公元 759 年,他 48 岁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生活更加困难。他的诗中出现采药、制药、卖药的句子更多了。如“秦州杂诗”二十首中便有“晒药能无归,应门亦有儿”之语,可见此时连杜甫的妻子也参与制药了。他辛勤地灌溉、培育着各种药草,同时也和以前在长安一样,不时派人将药送到城里,换取“药价”。杜甫最后一次卖药就显得更加凄惨。公元770 年,杜甫 59 岁,穷得连陆上都没有安身住所了,只得住在船上。在湘江下游的潭州,老弱多病的杜甫在渔市上摆着药摊,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这一年的冬天,这位伟大的诗人便与世长辞了。3壮年气盛、直言无忌的白居易并没有实现他的目标,反倒给自己招惹了不少强大的敌人。事实上,他那过于急切直率的作风,让亲自提拔他的皇帝都受不了,有时皇帝话还没说完,白居易就直愣愣地顶嘴:“陛下错了。”皇帝当场变了脸色,事后对人说:“他是我提拔的,居然敢这样,多半是不想做官了。”虽然皇帝没有马上拿白居易怎么样,但祸根已经埋下。后来宰相被刺杀,白居易第一个建议追捕主谋,政敌们趁机指摘他越权,照例再加上些谣言,就把他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的第一个政治高峰结束了。江州司马白居易虽然失意,在著名的琵琶行中,和偶然相遇的长安歌伎大起同病相怜之叹,但他还在等待机会,他仍旧怀着希望。再次回到京城,一开始,白居易行事的风格依然不改,为了坚持立场,甚至不惜和多年好友元稹翻脸。然而政治集团之间激烈的倾轧斗争终于让他渐渐“懂事”了,白居易从忧虑到失望,再到逃离。他承认自己的失败,为了躲避政治旋涡,甘心外放,做地方官去了。四、文化常识1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有时专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2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义、狭义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琵琶行并序属于后者。3行行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4古代官职【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并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唐以后地位渐低。【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认读字音(1)天姥(m)(2)瀛洲(Yn)(3)向天横(hn) (4)剡溪(Shn)(5)渌水(l) (6)脚著(zhu)(7)谢公屐(j) (8)殷岩泉(yn)(9)水澹澹(dn) (10)霹雳(p)(l)(11)訇然(hn) (12)霓为衣(n)(13)鸾鸟(lun) (14)魂悸(j)(15)长嗟(ji) (16)折腰(zh)二、一词多义(1)欲(2)行(3)忽(4)事三、词类活用1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2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方位名词作状语,从中间3云青青兮欲雨名词作动词,下雨4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作动词,弹奏5栗深林兮惊层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战栗;使震惊四、古今异义1烟涛微茫信难求古义:的确,实在。今义:指书信。2云霞明灭或可睹古义:暗。今义:消灭,熄灭。3势拔五岳掩赤城古义:超出。今义:抽出。五、积累名句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2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3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登高一、认读字音(1)渚清(zh)(2)潦倒(lio) 二、一词多义急三、词类活用无边落木萧萧下名词作动词,落下,飘坠四、古今异义(1)艰难苦恨繁霜鬓古义:指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难。今义:艰苦困难。(2)万里悲秋常作客古义:指远离故乡。今义:一万里的距离。(3)百年多病独登台古义:借指晚年。今义:指人的一生,也指多年或很长时期。五、积累名句(一)课内名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二)相关名句1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梦李白(其一)2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孤雁)3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4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并序一、认读字音(1)荻花(d)(2)铮铮然(zhn)(3)贾人() (4)悯然(mn)(5)管弦(xin) (6)轻拢慢捻(nin)(7)幽咽(y) (8)水浆迸(bng)(9)钿头银篦(b) (10)呕哑(u)(y)(11)嘲哳(zho)(zh)二、一词多义(1)数(2)言(3)暂(4)为三、词类活用(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名词作动词,作歌(2)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名词作状语,在夜里(3)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4)遂命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5)座中泣下谁最多动词作名词,眼泪四、古今异义(1)明年秋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今年之后的第二年。(2)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突然爆发出。今义:冲出;鼓起来。(3)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今义: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4)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姿容。今义:指色彩。(5)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指兄弟排行第一。(6)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以前。今义:指方位。五、积累名句(一)课内名句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相关名句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3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长恨歌)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6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梦游天姥吟留别1根据提示,填写下表,厘清课文结构层次。明确结构层次描绘的文句概括修辞手法梦由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神秘高峻夸张、陪衬、描写梦境月夜渌水荡漾清猿啼剡溪清幽白描白昼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山中壮美想象、夸张傍晚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洞外恐怖夸张梦境夜晚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洞中仙乐夸张、拟人、描写梦醒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魂惊梦后抒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蔑视权贵,傲岸不屈2.行文图解1“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答:明确这两句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梦”字点题,既交代了“梦”的所由,也申述了“梦”之所向。2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答:明确梦中仙境象征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3正当梦入高潮时,诗人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消失了,这几句对前一部分梦境起到什么作用?答:明确反衬梦幻破灭后的失望,诗人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4面对现实,诗人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诗人是在感叹什么?“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性格和精神?答:明确前一问:世事变幻无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后一问:蔑视权贵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5置身诗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全诗意境。答:明确本诗通过对梦中三个场景飞越镜湖、登山奇观、众仙登场的描述,营造了一个变幻奇特、有声有色的雄伟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生活的热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对现实的厌恶之情。鉴赏诗歌的意境考点解读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意境,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开阔苍凉。意境的鉴赏常用到以下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等。细腻缠绵、幽静、幽美、静谧、婉转等。繁复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等。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等。解题指津一、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2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4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词)。二、技巧点拨意境解答三步骤步骤一:找景物,组画面(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步骤二: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抓住描述景物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景物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景物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暗含的寓意。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有时这几步需要合在一起作答,并且具体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灵活处理)登高1阅读诗歌,根据诗歌内容,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1)首联,写诗人登高俯仰见到的“_”六种景物,并以“_”修饰,指明了节气和环境,融入了诗人复杂的感情,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深沉凝重的抒情基调。(2)颔联,集中表现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落木萧萧”“_”,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的声音、长江的汹涌,还传达出_。(3)颈联,用“_”和“_”分别从空间、时间上把诗人的羁旅愁苦、忧国伤时的惆怅表现得富有层次和立体感。(4)尾联,进一步写国难家愁。“_”使得须发皆白,心中有万般愁绪,但因为“_”而无法排遣。国难之忧与自身之愁融于一处,诗人的_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明确(1)风、天、猿、渚、沙、鸟急、高、啸哀、清、白、飞回(2)长江滚滚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3)万里百年(4)艰难苦恨新停浊酒杯忧国伤时2行文图解1诗歌首联所写景物各具有怎样的特点?写这些景物的作用是什么?答:明确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景物的特点。作用:渲染烘托出秋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做铺垫。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考点解读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所以鉴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需要理解诗人写景状物的作用。解题指津诗歌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作者通过描写这些景物,可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理,寄寓情感,深化中心,还有象征,具体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第一,借战争场面的描写表仰慕之意。第二,寄情于山水田园,抒恬退隐忍之志。第三,写羁旅之苦、报国之志。第四,抒闺情之思、离愁别绪。第五,借哀景抒壮志难酬的伤感。2诗歌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千古名句,试分析其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明确此联从大处着笔,境界壮阔,融视觉、听觉于一个画面,情景交融。写秋天肃穆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落木萧萧”引起诗人“悲秋”之感,“长江滚滚”引起诗人对身世的感慨。“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出神入化的笔力。3根据提示,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宋代的罗大经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话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悲”意:他乡作客,一可悲;_,二可悲;寒秋作客,三可悲;_,四可悲;百年无为,五可悲;_,六可悲;亲朋亡散,七可悲;_,八可悲。这种种的可悲,使诗人倍感身世的凄凉。明确常年作客万里作客身患疾病孤独登高4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答:明确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从联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琵琶行并序1阅读诗歌,根据诗歌内容,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全诗以人物为线索:一是以_为线索,一是以_为线索。前者为明线,后者为暗线。两条线索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_),两个形象心灵沟通,怨恨交织,谪情离恨喷涌而出,唱出了“_”的主题。“_”更是对主题的形象阐释,是诗人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_之泪。琵琶行明写_,暗写_,写琵琶女的知音难求,其实也在写诗人自己的_。把_与自己的谪居生活有机结合,层层铺展,是本诗的结构特点。明确琵琶女的身世诗人的感受琵琶女和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江州司马青衫湿伤感自己遭贬琵琶女诗人自己政治失意琵琶女的身世2行文图解一、诵读诗前小序,回答以下问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译文:意念被动句意念被动句指无标志的被动句,句子中的动词本身表被动。这种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译文:(3)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译文:(4)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译文:状语后置句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于”“以”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翻译时,应把它调到谓语前作状语。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5)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译文:(6)因为长句,歌以赠之。译文:明确(1)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被动句)(2)第二年秋季的一天,我到湓浦口送客。(省略句)(3)探问这个人,她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乐师学艺。(省略句、状语后置句)(4)现在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状语后置句)(5)被这个人的话感动,这天夜里才有被贬谪的感觉。(被动句、省略句)(6)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诗,作歌并赠送给她。(宾语前置句)2请概括小序的内容及作用。答:明确内容: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作用:说明了写这首长诗的原因和命名,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3请解析小序中“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的内涵。答:明确“恬然自安”是话中有话,实际是说遭受贬谪的苦闷始终萦绕心头,一直无法自安,而“迁谪意”当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这两句反话,既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抑郁愤慨之情,也是强调这次与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下文“同是天涯沦落人”来说的。二、诵读第一、二段,回答以下问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译文:互文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具体地说,就是: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用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手法。常见互文的形式有:(1)单句互文(即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2)对句互文(也叫互文相补),例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译文:(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译文:(4)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译文:(5)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译文:明确(1)我们下了马,上了船,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2)千呼万唤她才肯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脸面。(3)大弦浑厚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4)如黄莺在花丛下鸣唱一样婉转流畅,像清泉呜咽,在冰底下滞涩流淌。(5)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5作为叙事诗的开头,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用诗句中的一个字概括这一段所渲染的气氛特点。答:明确这一段是全诗的引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引出了琵琶声。前两句写江头送客,正当秋夜,枫叶如丹,荻花飘白,风声瑟瑟,烘托了一种惆怅惜别的悲凉气氛。这种气氛可用诗中的“惨”字加以概括。6“寻声”以下四句中的几个动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明确这几句中“寻”“问”“移”“邀”“添”“回”“开宴”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听到琵琶声后所激起的惊喜心情和邀见琵琶女的急切心情。7. 第二段运用比喻把抽象无形的音乐描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空缺处。明确诗句声音特点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轻柔尖细(委婉缠绵)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悠扬婉转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8.在乐曲终了之后,诗人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结尾,有何作用?答:明确诗人没有直接写听者的热烈反响以说明琵琶女技艺非凡和乐声的感人至深,而用“东船西舫悄无言”的寂静无声,烘托“有声”的音乐效果,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时,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了浓重的氛围,与复杂的乐声融为一体,共同表现了琵琶女与诗人息息相通的复杂情感,是那么的忧愤、哀怨、凄楚、苍凉,给整个音乐形象补足了画龙点睛之笔。诗歌尾句(尾联)的结构作用考点解读作为诗歌的尾联或尾句,一般有如下特点:直抒胸臆和写景结尾,运用典故和想象(虚写)。解题指津解答尾联或尾句的结构作用类题目,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如果是直抒胸臆,就是卒章显志,点明题旨。第二,如果是写景结尾,就是以景结情,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第三,如果是运用典故,就需结合全诗,分析其是正用典故还是反用典故,进而明确主旨。第四,如果是想象虚写,就是照应或呼应上文,结构严谨;或留下回味的余地。三、诵读第三至五段,回答以下问题。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译文:(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译文:(3)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译文:(4)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译文:明确(1)她沉思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理好衣裳起身,显出庄重的神情。(2)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3)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按那曲调写一首琵琶行。(4)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这江州司马的泪水湿透青衫衣襟!10作者采用反衬手法从四个方面来写琵琶女的身世,请简要分析。答:明确用昔日的年轻貌美反衬如今的年长色衰;用昔日的门庭若市反衬如今的门庭冷落,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恣情“欢笑”反衬如今的满腹辛酸;用夜梦往事来反衬孤寂、伤感的情怀。11诗人认为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同在何处?试完成下面表格。明确相同具体内容都来自京都琵琶女本是京城女白居易去年辞帝京皆有出色才华琵琶女名满京都的艺人白居易才华横溢的诗人如今都落魄失意琵琶女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12.第四段诗人先说无音乐,又说听惯了伤感的啼鸣,再说山歌与村笛难听,目的是什么?答:明确一方面突出处境的凄清孤苦,另一方面反衬琵琶女演奏的优美绝伦。揭示作者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感慨的原因。13. 三闻琵琶,为何“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却“泪湿青衫”? 答:明确琵琶女听到诗人的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泊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不似以前;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的境界。 精彩的画面描写【课内挖掘】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绝妙的“有声画”,画面非常精彩。1以景物烘托感情氛围。如秋江夜别“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这种萧瑟的秋景对离情别绪是有力的烘托。“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四句描写了环境的恶劣,有力地烘托了“天涯沦落”之情。2用人物的神态、动作描绘出画面,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画面传神地描绘了琵琶女娇羞的神情和犹豫迟疑的复杂心理。再如“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这里描绘琵琶女曲终时的动作、神态,不仅使人感到她的教养、经历不俗,而且自然地表现出她由弹奏到自叙身世的内心活动。另外“满座重闻皆掩泣”之后的一个特写镜头,诗人“泪湿青衫”画面的基调落在一个“泣”字上。当然对曲调理解最深的,动情最浓的,以致“泪湿青衫”的,还是诗人自己。“泣”的内涵显然是丰富的、深沉的。【技巧指导】画面描写就是对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人物与人物之间发生各种关系的生活画面的描写。构成画面描写须有两个重要因素:其一是必须有产生各种关系的人物,单个人构不成画面;其二是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中,也就是说人物的活动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里才能构成画面描写。 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