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手册_第1页
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手册_第2页
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手册_第3页
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手册_第4页
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手册(第三版)部分章节详细目录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手册(第三版)部分章节详细目录第2章 电气传动系统方案及电动机选择2.1 电气传动系统的组成2.1.1 电动机270电动机的类型及其自然机械特性各种电动机的自然机械特性270各类电动机机械特性计算公式及主要性能271电动机的外壳结构型式2.1.2 电源装置2732.1.3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2732.2 生产机械的负载类型及生产机械和电动机的工作制2.2.1 生产机械的负载类型274恒转矩负载恒功率负载风机、水泵负载(二次型负载)2.2.2 生产机械的工作制2752.2.2.1 长期工作制2.2.2.2 短期和重复短期工作制2.2.3 电动机的工作制275分为10个类型2.3 电动机的选择2.3.1 直流与交流电动机的比较2802.3.1.1 不需调速的机械2.3.1.2 需要调速的机械转速与功率之积飞轮力矩解决直流电动机GD2大和功率受限制问题在环境恶劣场合交直流电动机调速性能差不多对电网的影响2.3.2 交流电动机的选择2812.3.2.1 普通励磁同步电动机2.3.2.2 永磁同步电动机2.3.2.3 大功率无换向电动机2.3.2.4 异步电动机2.3.2.5 开关磁阻电动机2.3.3 直流电动机的选择2832.3.4 电动机结构型式的选择共10条2832.3.5 电动机的四种运行状态284四种运行状态动力制动再生制动2.3.6 常用电动机的性能及适用范围2842.3.7 电动机的功率计算及检验287发热校验走动校验过载能力校验电动机GD2校验2.3.7.1 电动机功率计算的基本公式288电动机容量计算的基本公式表25飞轮力矩的计算表26机械传动效率平均值表27滚动摩擦系数表表28滑动摩擦系数表表292.3.7.2 几种常用机械传动中所用电动机的功率计算291离心式风机离心式泵离心式压缩机起重机金属切削机床2.3.7.3 电动机的校验293恒定负载连续工作制下电动机的校验电动机的额定功率PN;电动机的最小起动转矩;允许的最大飞轮力矩;短时工作制下电动机的校验294变动负载连续工作制电动机的校验294矩形负载;梯形或三角形负载;断续周期工作制下电动机的校验295选用断续定额电动机等效电流选用连续定额电动机等效电流、等效转矩平均损耗法297电动机在一个周期中的平均总损耗起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起动时间稳态运转过程中的能量损耗稳态运转电流反接制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能耗制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反接和能耗制动时间平均总损耗折算到相应的标准负载持续率2.3.7.4 计算举例例21平稳负载长期工作制电动机容量校验实例299例22用平均损耗法校验断续工作制电动机2992.4 典型生产机械的工艺要求及电气传动系统方案的选择2.4.1 风机和泵类3012.4.2 球磨机和磨类3012.4.3 简单调速类3022.4.4 稳速类3022.4.5 多分部(单元)速度协调类3022.4.6 宽调速类3032.4.7 快速正反转类3032.4.8 随动(伺服)类3042.4.9 提升机械类3042.4.10 张力控制类3052.4.11 高速类305第4章 调速技术基础4.1 调速系统分类和系统指标4.1.1 调速的分类3584.1.1.1 开环调速和闭环调速4.1.1.2 无级调速和有级调速4.1.1.3 向上调速和向下调速4.1.1.4 恒转矩调速和恒功率调速4.1.2 调速系统的静态指标3594.1.2.1 稳态调速精度4.1.2.2 静差率与调速范围4.1.2.3 稳速精度4.1.2.4 转速分辨率4.1.3 调速系统的动态指标(第9章9.1节)4.2 模拟控制和数字控制4.2.1 离散和采样3604.2.2 连续变量的量化4.2.3 增量式编码器脉冲信号的量化3624.2.3.1 转速测量4.2.3.2 角位置测量4.2.4 电压、电流等模拟量的量化3644.2.4.1 瞬时值法4.2.4.2 平均值法4.2.5 模拟和数字调节器3664.2.5.1 比例积分(PI)调节器4.2.5.2 惯性比例(PT)调节器4.2.5.3 惯性微分(DT)调节器4.2.6 模拟和数字斜坡给定(给定积分)3694.2.6.1 普通RFG4.2.6.2 带圆角的RFG4.2.7 开环前馈补偿(预控)3724.3 数字控制器4.3.1 对数字控制器的要求3734.3.1.1 处理器4.3.1.2 输入和输出接口4.3.1.3 通信接口4.3.1.4 外围设备4.3.1.5 控制电源4.3.2 常用微处理器和控制芯片3744.3.2.1 单片机4.3.2.2 数字信号处理器4.3.2.3 精减指令集计算机4.3.2.4 并行处理器和并行DSP4.3.2.5 专用集成电路4.3.3 专用数字控制器和通用数字控制器3764.3.3.1 专用数字控制器4.3.3.2 通用数字控制器4.4 调速系统中的信号检测4.4.1 电压、电流测量3774.4.1.1 取样电阻直接检测法4.4.1.2 隔离放大器4.4.1.3 交流互感器4.4.1.4 霍尔传感器4.4.1.5 基于变换的电压、电流检测器4.4.2 转速和位置测量3824.4.2.1 测速发电机4.4.2.2 编码器4.4.2.3 旋转变压器第5章 电动机的电器控制5.1 电动机的起动、制动及保护5.1.1 电动机的起动3855.1.1.1 电动机起动的条件385起动时,对电网造成的电压降不超过规定的数值;起动功率不超过供电设备和电网的过载能力;电动机的起动转矩应大于传动机械的静阻转矩;起动时,应保证电动机及起动设备的动稳定和热稳定性;各种机械所需的转矩表515.1.1.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环节386直接起动;减压起动;软起动;熔断器起后备短路保护,主保护由低压断路器承担;热继电器起电动机过载保护作用;欠电压与失压保护;5.1.1.3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的起动387转子回路串接电阻起动;转子串频敏变阻器起动;388起动特性;按机械负载特性选用频敏变阻器频敏变阻器接线393改变频敏变阻器匝数和气隙时的特性5.1.1.4 笼型转子异步电动机的起动393按电网容量允许直接起动的笼型电动机功率;表56表57直接起动;星三角减压起动;定子串电阻减压起动;自耦变压器减压起动;笼型电动机各种起动方式比较表583955.1.1.5 软起动控制器394工作原理;软起动控制器的工作特性斜坡恒流升压起动;脉冲阶跃起动;减速软停控制;节能特性;制动特性;软起动器的应用5.1.1.6 可逆起动3965.1.1.7 变极对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控制5.1.1.8 点动运行5.1.1.9 同步电动机的起动396直接起动的条件;电抗器减压起动;自耦变压器减压起动;变频起动;准同步起动;5.1.1.10 直流串励电动机的起动4015.1.2 电动机的制动5.1.2.1 机械制动4025.1.2.2 能耗制动404各种电动机能耗制动的性能表5155.1.2.3 反接制动404反接制动的接线方式和制动特性表5165.1.2.4 回馈制动408回馈制动的性能表5175.1.2.5 低频制动4085.1.3 电动机的保护4095.1.3.1 交流电动机的保护409短路保护;过载保护;欠电压保护;5.1.3.2 直流电动机的保护4125.1.4 智能型电动机控制器4135.2 电器的选择5.2.1 隔离器、刀开关4145.2.1.1 开启式刀开关5.2.1.2 封闭式负荷开关5.2.1.3 开启式负荷开关5.2.1.4 熔断器式隔离器5.2.1.5 隔离器、刀开关的选用原则5.2.2 低压断路器4165.2.2.1 低压断路器结构和工作原理5.2.2.2 常用典型低压断路器简介5.2.2.3 低压断路器、漏电断路器的选用原则4355.2.2.4 关于系统接地形式的说明4375.2.3 接触器4375.2.3.1 接触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4385.2.3.2 常用典型交流接触器简介5.2.3.3 接触器的主要特性和参数4425.2.3.4 接触器的选用原则4435.2.4 热继电器4435.2.4.1 热继电器的工作原理5.2.4.2 常用热继电器产品简介5.2.4.3 热继电器的选用4445.2.5 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5.2.6 熔断器4475.2.6.1 熔断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5.2.6.2 熔断器的使用类别和分类4495.2.6.3 常用典型熔断器简介5.2.6.4 熔断器的选用4505.2.7 继电器5.2.7.4继电器的选用4575.2.8 主令电器5.2.8.7主令电器的一般选用原则4595.2.9 电磁执行机构4605.2.10 电气安装附件4615.2.11 电力网络仪表4625.3 控制设备第6章 直流传动系统6.1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系统6.1.1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原理4696.1.1.1 改变电枢回路电阻调速特性方程;机械特性;调速特性;6.1.1.2 改变电枢电压调速470特性方程;机械特性;直流电动机改变电压调速的方法表616.1.1.3 改变磁通调速472特性方程;机械特性三种调速方式的性能比较表626.1.2 发电机电动机组调速系统4736.1.3 斩波器调速系统4756.1.3.1 基本工作原理及电路结构降压斩波器;升压斩波器;6.1.3.2 可逆斩波电路477电流可逆斩波电路;桥式可逆斩波电路;6.1.3.3 斩波器的谐波及滤波电路4796.1.4 晶闸管变流器的主电路方案4816.1.4.1 电枢回路晶闸管不可逆系统481电枢调压控制电枢调压和减弱磁场控制调压调磁独立控制;调压调磁非独立控制;调压调磁时电动机的调速特性图6196.1.4.2 靠接触器反接的可逆系统483四象限工作图两象限运行工作图靠接触器反接电枢电路484靠接触器反接磁场电路6.1.4.3 电枢电路晶闸管可逆系统486反并联联结;交叉联结;直接反并联;6.1.5 晶闸管变流器可逆系统的控制方案4876.1.5.1 有环流可逆控制有环流可逆控制给定环流可逆系统可控小环流可逆系统6.1.5.2 逻辑无环流可逆控制4896.1.5.3 有准备逻辑无环流可逆控制4916.1.5.4 错位选触无环流可逆控制4926.1.5.5 采用双变流器组成12脉波整流的传动系统4946.2 晶闸管变流器主电路参数计算6.2.1 变流器的基本参数4956.2.1.1 变流器联结及基本电路参数495主电路接线方案对照表表65常用的晶闸管变流器线路及有关的计算系数和特点表66497晶闸管变流装置的主电路设备通常包括495主电路的基本参数4966.2.1.2 重叠角u496处于整流工作状态的重叠角计算公式处于逆变工作状态的重叠角计算公式4986.2.1.3 换相电抗压降498一次换相造成和平均电压降UXm脉波整流电路,产生m次电流换相,换相电压降在变压器进线且只考虑其漏抗XT时6.2.1.4 最小触发超前角min和最小触发延迟角min499 在一般电感负载逆变过程中满足公式在采用变压器或电抗器进线时应满足公式电动机制动时,min同时必须满足例如499最小触发延迟角min选取时应考虑的因素5006.2.1.5 电流断续时对变流器工作特性的影响500变流器输出电压平均值Ud和电流平均值Id公式及公式成立的临界条件500三相桥式整流电路中Ud和电流平均值Id公式在导通角2m时对应的Ud和电流平均值Id公式5016.2.2 变流变压器的计算6.2.2.1 变流电压的原始方程5026.2.2.2 变流变压器二次相电压 对于电压调节系统有:变压器阀侧相电压公式对于转速调节系数,变流器输出电压公式变压器二次相电压公式对于转速调节系统二次相电压的校验励磁电流调节系统,变压器输出电压及二次相电压503三相桥式整流,采用速度调节系统时,等效星联结的阀侧相电压与电动机额定电压的关系晶闸管变流器主电路采用三相全控桥线路时,变流变压器二次线电压和直流电动机额定电压的匹配表686.2.2.3 变流变压器的二次和一次相电流5036.2.2.4 变压器的二次容量、一次容量504一次容量;二次容量;等值容量;变流变压器容量推荐值表69505设计和选择变流变压器时,需要考虑的因素6.2.2.5 交流进线电抗器的选择505作用电抗器电感量的计算方法交流电抗器的电感量计算公式电抗器设计经验数据5066.2.2.6 计算实例例61例626.2.3 晶闸管的选择方法5086.2.3.1 晶闸管额定电压URRM的选择6.2.3.2 晶闸管通态平均电流IT(AV)的选择509晶闸管通态平均电流IT(AV)的选择晶闸管的平均损耗例题63510晶闸管连同散热器的热路计算5116.2.3.3 负载工作制和环境条件的影响512环境条件交变和冲击负载时的电流额定值长期负载叠加短期过负载513周期性交变负载6.2.4 直流回路电抗器的选择和计算6.2.4.1 电动机电枢电感LM和变压器漏感5156.2.4.2 限制直流脉动率的电感值5156.2.4.3 使直流电流连续的电感值5176.2.4.4 限制均衡电流的电感值5176.2.4.5 双桥并联平衡电抗器的电感值5186.2.4.6 限制故障电流上升率的电感值5216.2.5 晶闸管变流装置的保护6.2.5.1 交流电阻电容过电压保护5236.2.5.2 交流侧整流式阻容保护5256.2.5.3 压敏电阻保护5266.2.5.4 变压器静电感应过电压保护5276.2.5.5 换相过电压保护5286.2.5.6 直流侧过电压保护5296.2.5.7 桥臂电感的参数选择5296.2.5.8 过电流保护5316.2.5.9 快速熔断器的选择和计算531第7章 交流调速传动系统7.1 交流调速的引言及分类7.1.1 引言交流调速和直流调速5537.1.2 交流调速系统分类5547.2 交流调速用电力电子装置7.2.1 不可控整流器和可控整流器555直流输出端接有大滤波电容的整流工况连接于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的不可控整流器556输出交流或周期脉动直流的可控整流装置556基于晶闸管负载自然换相的电流型逆变器(LCI)7.2.2 晶闸管交流调压器5577.2.3 脉宽调制(PWM)交流器基础7.2.4 用于调速系统的PWM变流器5597.2.4.1 直流斩波器5597.2.4.2 电压型PWM逆变器7.2.4.3 电压型PWM整流器5607.2.4.4 三相电压型PWM逆变器和PWM整流器5617.2.4.5 矩阵变频器5617.2.4.6 三相电流型PWM整流器和PWM逆变器5637.3 定子侧交流调速系统7.3.1 定子调压调速系统7.3.1.1 调压调速特性564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公式普通笼型异步电动机不同Us的机械特性风机、泵类负载调压调速特性高阻转子电动机调压调速特性5657.3.1.2 功率损耗分析转差率功率损耗系数565转差功率p、转子电流公式不同负载性质的p曲线566谐波对电动机运行的影响7.3.1.3 调压调速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5667.3.2 大功率交交变频调速系统(CC)7.3.2.1 交交变频器基础566单相输出交交变频器基础三相输出交交变频器基础567输出Y联结的三相输出交交变频器公共交流母线方式568交交变频器输出频率上限交交变频器电网侧电流谐波和功率因数特征谐波旁频谐波影响交交变频器输入功率因数的因素三相输出交交变频器的输入功率因数与Uom及cos的关系5707.3.2.2 交交变频器主电路参数计算570整流变压器计算交流变频器输出最大可能的最大交流线电压有效值Uo.max公式;电动机额定电压(线电压有效值)Um公式整流变压器二次线电压有效值U20公式变压器容量公式晶闸管电压、电流计算571晶闸管电压裕量校验公式晶闸管并联去路计算7.3.2.3 交交变频器的控制571单相输出交交变频器的电流控制三相输出交交变频器的电流控制7.3.3 晶闸管负载自然换相交直交变频调速系统5737.3.3.1 LCI变频调速基础LCI变频原理LCI中逆变器的换相7.3.3.2 LCI变频器主电路参数计算574额定直流电流;额定直流电压;7.3.3.3 LCI变频调速系统的控制575同步电动机的自控变频LCI变频调速控制系统图7.3.3.4 CCLCI混合变频5777.3.4 定子侧低压电压型交直交变频调速系统7.3.4.1 逆变器脉宽调制(PWM)的实现578三角载波比较法(电压正弦法)电流跟踪控制法(电流正弦法)579空间电压矢量法(磁链正弦法)580指定谐波消除法5817.3.4.2 逆变器的开环输出电压控制和闭环输出电流控制581开环电压控制;闭环电流控制;7.3.4.3 定子侧低压电压型交直交变频调速的应用582逆变器部分583开关频率选择输出滤波轴电流抑制整流电源部分584不可控整流电源(DEF整流器)晶闸管整流回馈电源585电压型PWM整流电源有源前端(AFE)整流器586公共直流母线587其他应用问题587普通电动机的降容曲线逆变器输出电缆直流储能电容的预充电7.3.5 定子侧中压交直交变频调速系统5887.3.5.1 中压电压等级问题7.3.5.2 电压型中点钳位三电平变频器电压型中点钳位三电平逆变器588原理和特点三电平逆变器的控制逆变器的输出滤波器供电整流器591晶闸管整流电源(DFE整流器)晶闸管整流回馈电源更多电平的逆变器7.3.5.3 电压型H桥级联变频器592H桥级联变频器原理H桥级联变频器的控制H桥级联变频器的特点及问题5947.3.5.4 电流型PWM变频器5957.3.6 永磁同步电动机、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和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5967.3.6.1 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7.3.6.2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7.3.6.3 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5987.4 转子侧和转子轴上交流调速系统7.4.1 转子侧串级调速系统和双馈调速系统6007.4.1.1 转子侧高效调速系统转子侧串级和双馈调速系统示意图四种工作状态的功率流图转子侧高效调速系统的特点7.4.1.2 串级调速系统601传统串级调速系统(晶闸管逆变串级调速)斩波晶闸管逆变串级调速斩波PWM逆变串级调速系统6027.4.1.3 双馈调速系统6037.4.2 转子轴上交流调速系统7.4.2.1 电磁转差离合器调速系统6047.4.2.2 液力耦合器调速7.5 定子侧变频调速控制系统7.5.1 标量VF控制系统(压频比控制)6057.5.2 高性能交流调速基础6067.5.2.1 调速的关键是转矩控制7.5.2.2 交流电动机的转矩控制6077.5.2.3 交流电动机的坐标系6087.5.2.4 交流电动机的空间矢量6097.5.2.5 坐标变换6107.5.3 交流电动机的矢量控制(VC)系统7.5.3.1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系统6117.5.3.2 励磁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系统6127.5.3.3 异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系统6147.5.4 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转矩控制(DTC)系统7.5.4.1 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转矩控制6167.5.4.2 直接转矩控制(DTC)和矢量控制(VC)比较6177.5.5 无编码器的异步电动机高性能调速系统6187.5.6 高性能调速系统的两个问题618第8章 典型控制系统方案8.1 轧钢机辊道多电动机传动控制系统8.1.1 辊道传动的工艺特点6208.1.2 辊道电动机容量的计算8.1.3 变频传动系统供电装置的容量选择8.1.4 辊道变频传动系统的工程计算实例8.2 卷取开卷传动张力控制系统8.2.1 张力控制系统的一般工作原理6298.2.2 间接张力控制和直接张力控制6328.2.2.1 间接张力控制8.2.2.2 直接张力控制8.2.3 轧机卷取张力控制系统的应用举例6338.3 起停式飞剪的快速起停控制系统8.3.1 飞剪控制系统的组成6378.3.2 剪刃位置控制和对飞剪工艺要求8.4 轧钢机压下的位置控制系统6428.5 双电枢及多电动机传动控制系统6468.6 多点传动电气同步控制系统648第9章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综合9.1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9.1.1 阶跃给定信号响应指标6549.1.1.1 响应时间tan9.1.1.2 动态响应偏差带%9.1.1.3 超调量%9.1.1.4 调节时间tr9.1.1.5 振荡次数N9.1.2 斜坡给定信号响应指标6559.1.3 阶跃扰动信号作用下的指标9.1.3.1 动态波动量m%9.1.3.2 动态波动恢复时间tre9.1.3.3 动态调节时间trg9.1.3.4 动态偏差面积Am%9.2 工程综合方法9.2.1 调节器传递函数6569.2.1.1 比例(P)调节器9.2.1.2 积分(I)调节器9.2.1.3 比例积分(PI)调节器9.2.1.4 微分(D)调节器9.2.1.5 惯性(T)调节器9.2.1.6 微分惯性(DT)调节器9.2.2 系统传递函数的简化方法6579.2.2.1 多个小时间常数的等效处理9.2.2.2 大惯性时间常数的等效处理6589.2.2.3 电动扰动的近似处理9.2.2.4 电源内阻的近似处理9.2.2.5 系统内环的等效处理9.2.3 模型系统设计6589.2.3.1 典型模型系统659典型型模型系统典型型模型系统9.2.3.2 典型模型系统参数综合方法660对称最佳法振荡指标法9.3 直流电气传动系统的分析综合9.3.1 晶闸管变流器的传递函数6609.3.2 直流电动机的传递函数9.3.2.1 电枢部分660传递函数三个传递函数框图6629.3.2.2 磁场部分662传递函数直流电动机励磁回路传递函数框图6639.3.2.3 电枢和磁场配合控制电枢电流连续时电枢磁场传递函数框图电枢电流断续时电枢磁场传递函数框图9.3.3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配合6639.3.3.1 电枢电流调节环电枢电流调节环结构及其简化电枢电流调节环传递函数框图电流调节环简化框图电枢电流调节器的参数选择电枢电流的自适应调节6649.3.3.2 速度调节环665速度调节环结构及其简化速度调节环传递函数框图速度调节环简化框图速度调节器的参数选择速度的自适应调节9.4 交流电气传动系统的分析综合9.4.1 同步电动机交交变频调速系统6669.4.1.1 交流电流调节器交流电流调节环传递函数框图按照对称最佳法,电流调节器的比例系数交流电流调节环等效时间常数9.4.1.2 直流电流调节器667直流电流调节环传递函数框图按照对称最佳法,直流电流调节器的积分时间常数9.4.1.3 转子励磁电流调节器668励磁电流环传递函数框图按照对称最佳法,转子励磁电流调节器的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常数9.4.1.4 磁链调节器比例积分调节器传递函数框图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常数比例调节器669传递函数框图比例系数9.4.1.5 速度调节器速度调节环传递函数框图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常数9.4.2 异步电动机交直交电压型PWM通用变频调速系统6709.4.2.1 电流调节器电流调节环传递函数框图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常数9.4.2.2 磁链调节器671异步电动机磁链调节传递函数框图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常数9.4.2.3 速度调节器671速度调节环传递函数框图对称最佳法,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常数9.5 工程设计举例6729.5.1 基本参数9.5.2 电枢电流环9.5.3 速度调节环第11章电气传动装置的谐波治理和无功补偿11.1 概述11.1.1 谐波对公用电网的影响81011.1.2 公用电网对谐波的限制11.1.2.1 允许的电网电压畸变率11.1.2.2 允许用户注入电网的谐波电流811注入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流允许值表112表112中的谐波电流允许值的换算812两个谐波源的同次谐波电流的叠加每个用户的谐波电流的允许值11.1.3 功率因数和无功功率对公用电网的影响81311.1.4 公用电网对功率因数和无功功率的要求11.1.4.1 对功率因数的要求11.1.4.2 对冲击性无功功率的限制81411.2 谐波电流计算11.2.1 直流传动整流装置的谐波电流11.2.2 交交变频器的谐波电流81611.2.3 电压源交直交变频器的谐波电流81711.2.3.1 变频器网侧谐波电流的次数11.2.3.2 变频器网侧电流的谐波含量11.2.4 TCR或TCT补偿装置的谐波电流81811.2.5 谐波电流计算实例81911.3 功率因数计算11.3.1 功率因数和无功功率的定义11.3.2 直流传动整流装置的功率因数822整流装置的电流基波与电压的相位差例11182311.3.3 交交变频器的功率因数11.3.3.1 单相交交变频器82411.3.3.2 三相交交变频器825例11211.3.4 电压源交直交变频器的功率因数82711.4 谐波治理的方法11.4.1 无源滤波82811.4.1.1 低通滤波器11.4.1.2 高通滤波器83011.4.2 有源滤波11.4.2.1 有源滤波的工作原理83111.4.2.2 有源滤波器的主电路83211.4.2.3 有源滤波器的分类11.5 无功补偿的方法11.5.1 静态无功补偿83411.5.1.1 电容器常接的方式11.5.1.2 电容器自动投切的方式83511.5.2 动态无功补偿11.5.2.1 晶闸管投切电力电容器方法83611.5.2.2 用晶闸管控制电抗器的方法11.6 滤波及无功补偿参数计算实例11.6.1 滤波兼静补装置计算实例83911.6.2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计算实例851第12章基础自动化12.1 概述12.1.1 工业自动化系统及其结构86412.1.2 基础自动化系统的特点12.1.3 基础自动化系统的任务12.2 工业控制计算机12.2.1 工业控制用计算机分类865数据采集和处理直接数字控制DDC监督计算机控制SCC生产及综合管理12.2.2 工业控制计算机的特点12.2.3 工业控制计算机实时操作系统86812.2.3.1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概念主要功能操作系统分类12.2.3.2 实时操作系统及其特点86912.2.3.3 常用实时操作系统87012.2.4 Windows87212.2.4.1 Windows和实时控制12.2.4.2 Windows NT的实用性87312.2.4.3 与实时应用有关的Interne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