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Anhui AgIl Sci2007,35(32:1045410456责任编辑张杨林责任校对王森我国农业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李彦,贾曦,孙明,张英鹏,高弼模(tlj东省农业科学院+jI J东济南摘要明晰了农业资源的舍义、类型,阐述了中国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对策。关键词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对策中圈分类号F3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3Using Status and Sustainabk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Agricultural Resources in ChinaLIYan etat(ShandongAcademy ofAgricultural Sciences,Jinan,ShaIldonffAbslract The meaning and thetype of agricuhuralin China were defoned The currenl using satH8and existing1maTy prohlems ofagrlculturaresosin ClfinapoimedPoe strategicnlres about sustainable using ofa耐euhural resourcessualmarized Key words Agricuhural resouroe8;Sustainable using;Problem;Coanlermeasurel农业资源的含义疑类型1.1资源的含义资源是一切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最基本要素,人类社会的一切产品和财富都是资源物质和能量转化而来的,资源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基础物质和能最,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广泛存在,并成为一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资源所同有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特|生和功能。人们研究资源主要是从人类利用的角度出发,为了人类的发展而研究资源的永恒利用,因为没有资源的持续利用,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2农业资源的含义农业资源足指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中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农业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存在的,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物质、能量和环境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物种资源等等。农业社会资源指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中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包括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活动中可利用的各种资源(含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及介于二者之间的人工自然资源。西方农业生产经济学把农业生产资源视为“土地”(即自然资源综合体、劳动(人力、资本(人工自然资源和人造生产资料及管理(即管理经营生产的能力94大生产要素。而所有这些资源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系统,都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作用的大小和潜力则取决于一国、一地区的资源丰富程度、质量高低、开发利用状况及满足发展需求的能力。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是资源的生产效率提高和再生保护。人们对资源的认识首先是它的自然属性和存量删,根据区域资源禀赋特点而确定各地农业发展方向和潜力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对于资源和农产品产出之间产投关系的研究多散见于各种教科书帅和具体问题模型建立的研究“中。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资源已成为评价和衡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解决农业资源日益尖锐的供需矛盾,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H。1.3农业资源的类型农业自然资源,包括牛物资源、作者简介李彦(1970一.士,黑龙辽肇烯人,副研宄虽.从事植物营养与环境质量方面的研究工作收稿El期200707439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农业社会经济资源.主要包括:农业资本、劳动力资源、农业科技资源及服务【生资源。其中农业资本包括农业实物资本和区域农业金融资本;劳动力资源包括了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质量又包古了体力、智力、能力等方面;农业科技资源包括了传统的优势技术和现代化优势技术,农业科技人员的结构和水平,农业技术装备等等,甚至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水平,总的来说是软硬两类技术水平的总结;服务性资源包括直接为农业的各种社会服务,如农业科学、农业技术的普及教育水平及设施水平、信息提供水平、农业区域性政策、管理水平等101。2我国主妻农业资源的利用现状2.1耕地资源紧张首先,从我国耕地资源的数量来看,我围耕地面积大约为12亿hm2,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人均耕地01hm:左右,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而且,我国的人口咀l300一l400人m的速度增长,耕地则以33.3. 400hm:/h的速度减少。全国耕地面积已从1996年的13003,92万hm2减少到2004年的J万hm2,8年间共减少75949万hmz,减少幅度达584%。2005年的中国周土资源公报公布的更新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耕地面积万hm2,比2004年减少3616万hm2,耕地面积远低于美国的万h井,也低于印度的hrn2。阚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全国耕地保有量不低于l20亿hm:。从当前的减少趋势来看,耕地保护形势严峻。耕地减少的原因有多方面,如城市扩建,“三项”建设.产业结构调整,自然灾害等,人均占有耕地数越来越少。其次,从我国耕地质量来看,也有逐步恶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由于受荒漠化的影响较大,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退化,耕地中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为5313,0(3万hm2,仅占耕地面积的3900%;旱地8310.00万hm:,占61oo%;水土流失严重,每年约有20万hm2耕地困水土流失而损失。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万hm。,约占耕地面积的35%;耕地污染.我国目前有1000万hmz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耕地有机质量普遍偏低,肥料结构中的N、P、K失调,其中57%的耕地缺P, 20%的耕地缺K,10%的耕地既缺P也缺K;沙土、盐碱化土地偏多,沙土而积有252.20万hm2.占耕地面积的200%,盐碱化和被污染的耕地面积约6613万hm2,占耕地总量的万方数据车彦等我国农业资源的利用现状厦可持续发展对策51%左右。中国现有后备耕地资源仅988万hm:,人均仅为00076hm2,其绝大部分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区域分布不均。2.2农业水资源不足从农业水资源的数量来看,总量较多.排在世界第6位;人均量较少,排在世界第109位。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为280万亿m3,其中农业灌溉水占国民经济用水量的80%“上,但仍有部分耕地少水、缺水或无水。目前,130亿hm2耕地中055亿hm2为无灌溉条件的干旱地, 093亿hm2草场缺水,O.20亿hm2农田受旱灾威胁疆E国农村约有8000万人和6000万头家禽饮水困难,农业缺水量达3000亿R13,1:1需水量有上涨趋势;我国农业部门目前灌溉用水需求每年4000亿m3,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到6650亿一。目前,我国农村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有部分江河面临断流的危险,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1ii。2.3化肥资源较为短缺化肥是农业生产中一项至关重要的生产性资源。据有关部门测算,化肥在整个农业技术进步作用中的贡献率高达52%。但是,化肥在我国目前还是一种短缺资源,尤其是N、P肥资源。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对化肥资源的需求量持续上涨,导致国产化肥市场供不应求。如1949年全国化肥施用量仅为0.6万t,1980年增加到12694万t.1995年增加到3593.7万t,目前仍有不断上涨的势头,需求量越来越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垒国每年需进口大量的化肥资源,如1990年进口化肥945万t,所用外汇达335102美元,对农业的持续发展不利。3我国农业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3.1农业资源承受的压力不断增长我国的人均耕地资源、草地资源、水资源分别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40%和30%,地少人多,资源紧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浙江、福建、广东、上海等7省市人均占有耕地已低于联合国的警戒标准。预计我国人口在2030年比现在还要增加3亿多,有关农业资源的制约还将增大。而且我国耕地数量还在不断减少,因而粮食安全问题、资源利用问题、农业生态问题将日益严重。3.2农业资源质量不高我国农业资源分别受坡度、土层、质地、侵蚀、水文和低温等因素的影响,总体质量不高。全国无限制或少限制的农用土地资源仅占9.8%;其余902%的农用土地资源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其中受中度、重度限制的农用地占农用土地总面积的60%以上。在耕地中,质量较低的中下等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69%;在现有林地中,约有1,3是次生林、疏林、灌木林等;在草地中,草质差、产草量低的中下等草地约占87%。同时,水土流失面积在增加,边治理边破坏现象严重,近lo年间新增治理面积204万km:,但同期新增水土流失面积543万km2,后者是前者的2.7倍;草场退化有增无减,土地荒漠化每年以2460km的速度扩大。3.3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低质低档次的农产品大量生产,国内市场销售不畅,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造成许多农业资源闲置和浪费。从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来看,化肥仅为30%,灌溉水不到40%,农业副产物还不足2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时还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3.4农业后备可开发资源潜力有限经过长期的国土开发,我刚条件较好的国土资源已经基本得到开发,尚未开发的资源不仪数量较少,而且开发条件较差。3.5农业资源配置不合理从资源分布来看,农业资源地域差异明显。以大兴安岭一榆林一兰州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为界,全国94%的人口、45%的土地、86%的耕地、80%的林地、66%的水面分布于东南部,78%的草地、77%的未利用地和难利用地分布于西北部。北方15省区拥有全国60%的耕地,水资源量仅占全国1/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人均数的一半左右,耕地单位面积平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全国单位面积平均数的1/3。这种资源分布造成了我国农业资源的配置不合理。3.6农业环境污染严重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0%以上的地表水体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农田酸雨污染和土壤污染形势同样相当严重。农业环境朽染不仅降低了资源质量,使农业生产遭受损失,也污染了农产品,使人体健康受到危害。总之,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4我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对策4.1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根据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紧缺的实际国情,应扬长避短,发扬人力资源等社会资源的优势,开发人的科技与知识素质,尽陕转向生态环境建设、整治圉土资源环境、抗洪抢险救灾,重点亍台理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和山区贫困等。如对农业过剩劳动力、下岗转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成各种专业队伍用于牲治国土、生态环境建设,在生态脆弱地区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风沙危害,在山区加大坡地改梯田力度,扶持贫困山区建设基本农田,改变生产条件以消除贫困,则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开辟新资源,扩大资源利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又有利于充分就业,把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与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结合起来。此外,还可组织劳动力充裕地区劳力到境外地多人少地区务农,实行资源互换互补,扬跃避短,提高资源总体利用率和效益。4.2缓解资源稀缺性问题(1实行技术革新与技术进步推动自然资源储量的新发现和利用规模与效益的提高,用新技术促进资源集约、合理开发利用,促进生产过程中以量多、价廉资源替代量少、价昂资源的多种资源相互替代,推动资源利用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提高规模效益。(2面对当前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实行“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战略。依据比较利益原则,发展适应世界市场需求、适销对路、科技含量高、质优价廉的本国优势产品和产业,实行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以提高我国资源总体利用水平和效益。(3推进资源重复利用、综台利用,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为适应今后农业发展阶段性变化,在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上要相应实行以下两个转变:南以改造中低产用和开垦宜农荒地相结合,转到改造中低产田为主,尽量少开荒或不开荒,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由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主,转到积极调整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上来。(4运用科技、经济手段扩展各种农业自然资源内涵和外延的利用。如开发有生态经济价值的“四荒”资源和滩涂资源、山区林牧业资源,以及有现实条件和需要,并有远景战略意义的海洋农业资源、沙漠农业资源等,用以扩大稀缺万方数据安微农业科学性大的耕地、水资源的可替代率。4.3节约和集约利用稀缺资源在当今资源日趋短缺和非持续利用的形势下,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一切资源的稀缺性已成为资源的永恒属性,而作为经济范畴的资源稀缺性。已被资源经济学定义为“竞争性的市场上任何一种价格大于零的商品都是稀缺的”,即任何一种资源都是有价值的,必须实行有价、有偿使用,才能缓解资源稀缺性的问题。因此,除上述运用技术、经济手段寻求、开发新资源和替代资源外,还必须实行由粗放低效利用向以知识科技密集型为主要标志的集约高效利用的根本转变,而不能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低效利用上;并建立完善的资源产权制度和资源有价、有偿使用制度,资源价值核算与价格管理体制,实行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以达到节约和有救持续利用资源的目的。4.4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或“集约持续农业”要在保护和改善资源、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实现资源节约和集约高效利用,以取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保证资源永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甫干农业生产的区域性特点,要做到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利用资源,就不能固守一个模式;所选用的技术,也应是适用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当地经验与外米先进技术相结合。综观已有的成功做法,大都侧重于应用以下几项主要生态规律:共生规律。以发展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稻田养鱼、蜜蜂传播花粉优化良种.以及多种问作、轮作、套种栽培制度等。伴生规律。利用各种农作的主产品、副产品.发展产品加工业、副业。互生规律。以调整和优化农、林、牧、渔、副各业生产结构。序生规律。如我国南方发展桑(蔗基鱼塘、草基鱼塘等。再生规律。利用再生资源的“自我建造”、“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以调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保持生态平衡,实行“用、养、管结合”,“养、保、管促用”,以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达到增产增收。同时,还应重视经济规律的应用。例如:依据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实行重复利用、综合利用与管理,以节约资源、节省成本;对自然资源、自然力实行深加1利用,变低效利用为高效利用;发展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和环境保护产业,变废为宝,既节约资源叉防止污染环境。纵观中国现代生态农业20年来的试验和“两高一优农、旷、“集约持续农、旷的相继出现与发展,其积累的成功经验均证明这些农业发展模式只要能变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资源,都是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应该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形式加阻示范推广。4.5深化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目前我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已进人跨世纪扩大改革扦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时期。为加强国土资源持续利用,促进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在近期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农、Ik与农村可持续发展(“SARD”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允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有重点地深入开展国土资源整治和生态环境区划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域规划,为分区建设农田保护区和建设大型优势粮棉、饲料、果蔬生产基地,发展节水农业等资源利用模式和生态农业模式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动全国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农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f1刘书楷,陈利根我国农业资源恃续利用问题与对策胛中固农业资抓与区划,2004(25:1-42卢良怨中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2:2733213l于宏广我国不例耕作制度区农业资源与生活要素组台模式与特征N究fJl农业现代化研究,1992(1:384341谢经荣.上壤潜力估价国土自然资源研究,1993(1:323551艾更之.中国人口枞限及土地晕载力叽预测,1993(2:182516】I美IDI,得贝尔丁农业生产经济学【M马鸿运.译杨凌:天则出版一社.19帅r71王留芳.农业生态学MI丙安:陕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81刘仲铋我国粮食生产的茧方程经济计量学模型研究U农业经济, 1993(3:6265【9】王海燕,博泽田农业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u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0(17:212710l尚杰中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选径研究m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0(16:3-6111李晶官中国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J人口资源与环境,1998(8:1115121史建围耦lk技术发展与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叽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ez.(22:35-40一一一一十一+_+一一H一一+-+十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1一一一1一(上接第10453页2000,22(2:4l-45究J1江苏农业研究.2000,21(2:3035【1II陈金林.潘棍必,林带对太湖地区铀州点源污染的控制田南京i51张鹾理,徐爱国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中国农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6(6:1720业面源污染控制【I】存在阳j题分析fJl中国农业科学,2004,37(7:【12BEGBALL GILL J E KRAMER L A EtalN聊hedge 10261033ettecta”phosphoms and nitrogenIE“l lollowig161粱红霞,弓友华安徽土壤肥利信皂系统中施肥决策的研究J土壤Bnd fertili趾r application【JJournal of Soil皿d Water通报,2005,36(1:5457Conservation,2000,55(2j:17217671熊丽君基于GIS的非点源污染研究D_河海大学,200413GILLEY J E,BEGHBALKRAMER L Aet alNmowgrass hedge81张维理,武淑霞rl】崮农业而源污染形势估计亚控制对策I(21世eff叫ts on mn off and soil lossJl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纪初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估计叭中国农业科学,2004,37Consewation,2o,55(2:190-196(7:1009一1017(141VANDERVALK,JOLLY R WRecommendationsfora”h to 919阮晓红非点原污染鱼荷的水环境影响厦其定臣化方法研究fD】河develop guide lines ior the use of wetland to control rural Non 海大学障土学位论文,2002pointB。polludonJEcological Engineering,1992,33:2782851州雷孝章,陈季明舞林对非点源污染的调控研究m重庆王;f=境科学,万方数据 我国农业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作者:李彦, 贾曦, 孙明, 张英鹏, 高弼模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济南,刊名: 安徽农业科学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年,卷(期:2007,35(32被引用次数:1次参考文献(12条1.刘书楷.陈利根我国农业资源持续利用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42.卢良恕中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1995(023.王宏广我国不同耕作制度区农业资源与生活要素组合模式与特征研究 1992(014.谢经荣土壤潜力估价 1993(015.艾更之中国人口极限及土地承载力 1993(026.DL 得贝尔丁.马鸿运农业生产经济学 19907.王留芳农业生态学 19948.刘仲钦我国粮食生产的单方程经济计量学模型研究 1993(039.王海燕.傅泽田农业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010.尚杰中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研究期刊论文-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00(1611.李晶宜中国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998(0812.史建国农业技术发展与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期刊论文-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陈家金.李丽纯.李文.CHEN Jia-Jin.LI Li-Chun.LI Wen福建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估方法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5本文在分析福建省农业资源的特点和可持续利用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充分考虑了指标选取的全面性、主导性、区域性、差异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分别在土地资源、农业气候资源、水资源、林业资源、畜牧资源、水产资源、农村能源、生产条件、农业效益9个方面选取34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指标因子对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类型进行归类,归纳出土地利用现状指数、土壤状况指数、气候资源指数、气象灾害指数、农村能源指数、生产条件指数和效益指数,并确定每一指数的计算方法,最后将7个单项的评价指数进行加权计算,成为综合评价指数,对福建省各县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福建省80.6%的县(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达到优良等级.2.学位论文王海燕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农业资源承载力和可持续性评价2002该文探索性地提出了以农业资源承载力为中心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并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最后提出了以农业资源承载力为中心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分析和论证了中国30个省市关于农业资源利用的“可持续”状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应采用的对策.3.期刊论文程叶青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模型-辽宁农业科学2004(2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理论为指导,建立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体系及其系统评价的模糊数学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力图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极其评价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模型,促进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农业经济持续发展.4.期刊论文周春华.卫新.王美青.徐萍浙江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浙江农业科学2009(4农业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针对浙江省农业资源的特征,构建了较为合理的评价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Topsis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2000-2006年期间浙江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浙江省应加强对农业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5.学位论文刘英吉林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对策2007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必然条件,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利用状况是其社会经济体制与科学进步状况的综合反映。经济全球化、环境世界化,是新的潮流和趋势。世界环发大会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行动准则,我国政府也庄严承诺,并在全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依据吉林省区域农业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建立吉林省农业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吉林省农业资源进行定量分析,正确了解吉林省农业资源系统所处的状态,使吉林省农业资源更具有可衡量性,为吉林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农业资源的管理提供依据和指导。在此基础上,本文依据资源系统观这一理论,还主要针对吉林省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从水土资源总量及其匹配的动态分析入手,构建了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分析模型,计算出吉林省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揭示吉林省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及其空间差异性,为吉林省国家粮食安全基地建设、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文章最后提出合理利用吉林省农业资源、保证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在2000年和2005年是综合协调型可持续,2003年和2004年是经济社会型持续,而生态因素变化是不可持续的,这是潜在的危险信号,因为没有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是不会长久稳定的。尽管2005年经济、社会和生态都是可持续的,但是如果不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这种持续将会被打破。吉林省各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欠佳且区内差异较大,占全国4.29%的耕地仅拥有全国1.32%的水资源量,水土匹配系数为1.37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41。吉林省土地资源的比较优势明显,而水资源的瓶颈问题相对突出,并非惯称的“水土资源丰富”。从水土资源构成比例来看,吉林省水土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从水土资源平均水平来看,吉林省人均耕地面积0.208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面积0.099公顷的2.1倍,而人均水资源量为1194.9立方米,却是全国平均水平1856.3立方米的64.36%。水土资源的这种大组合态势决定了吉林省各市域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差异,并长期落后于全国水平。论文最后针对吉林省农业资源存在的问题,从提高生态水平维持生态平衡、改变现有农业资源利用模式、重视农业资源的价格导向、实行农业资源开发和保护战略、建立健全吉林省农业资源相应法规及监管机制、积极发展吉林省的生态农业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改善吉林省农业资源状况,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6.期刊论文方小教.Fang Xiaojiao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增量失措-上海经济研究2006(5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增量路径虽然是多维发散的,但增量的实际运行从来就不是随心所欲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经常遭遇增量失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脑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护理
- 《舟夜书所见》课件
- 高危儿的护理个案
- 公司生产部门安全培训课件
- 乳酸钠林格课件
- 脑卒中患者溶栓的护理
- 公司法徐晓松课件
- 物业行政部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 《男儿当自强》课件
- 《珍珠泉》课件教学课件
- 智慧加油站物联网综合管控平台建设综合解决方案
- 2025年甘肃省公职人员考试时事政治考试试题(附含答案)
- 花岗岩铺设方案
- 2025年护理疼痛试题及答案
- 年产5万吨氧化铁新材料(磁性材料及锂电材料)项目报告书
- 江苏南京2020-2023年中考满分作文53篇
- 2025-2026学年青岛版(五四制)(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230)
- 2025年电梯安全培训试题附答案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涂装工·高级/三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AI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洞察报告
- 荧光分析技术第二章荧光信号机制讲课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