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社会建筑_第1页
奴隶社会建筑_第2页
奴隶社会建筑_第3页
奴隶社会建筑_第4页
奴隶社会建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前476年),各朝代名称的来历(1),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封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地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具体说: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功,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蜀: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称“蜀”。历史上也称“蜀汉”。汉指东汉的继续。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晋: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隋建唐朝。辽: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青铜时代夏商与西周夏、商、西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根据史学界意见,中国第一个奴隶社会从夏代开始。主要依据:1.奴隶数增多;2.已能组织大规模水利活动;3.城和军队的建立;4在随葬品中贫富差别明显。,建筑史分期,(1)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代表建筑城、宫殿、高台建筑(2)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商代在夏的基础上有较大发展青铜器与甲骨文在建筑上主要表现于:城郭建设、宫殿、陵墓、囿版筑技术(3)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顶峰,政治形势,平行发展、相互联系夏、商西周古代中国作为国家形成于此时,三代平行关系的思想是解决中国古代国家形成过程的关键。,盟主关系,文化成就,文字记载始于此时的汉字(1)文字汉字的象形中国思维的具体感性的传统汉语的句法中国思维的逻辑特征:模糊性,(2)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基本礼制的形成)夏之前:尧、舜之“禅让”制大禹传子不传贤,治家与治国不分,使中国文化较早地脱离了神性(神境削弱)a神权政治、阶级分化b祖先崇拜、宗法制度、祭祀仪式周代礼制:确立血缘与等级之间的同一秩序,由这同一秩序来建立社会的秩序(建立礼制、分封土地、分领贵族、同意管理)父子君臣夫妇君主与姻亲诸侯兄弟君主与领属卿大夫等级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c、空间观念的形成从内外王服霸服野服蛮服荒服,一、夏(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建筑遗址(1)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a80cm夯土台b封闭庭院(廊院)c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一号宫殿庭院呈缺角横长方形,东西108米、南北100米,东北部折进一角。在整个庭一号宫殿庭院呈缺角横长方形,东西108米、南北100米,东北部折进一角。在整个庭院用夯土筑成高0.40.8米的平整台面院用夯土筑成高0.40.8米的平整台面,殿顶可能是重檐庑殿顶。考工记和韩非子都记载先商宫殿是“茅茨土阶”,遗址也未发现瓦件,故殿顶应覆以茅草。殿前是平坦的庭院,院南沿正中有面阔七间的大门一座,在东北部折进的东廊中间又有门址一处,围绕殿堂和庭院的四周是廊庑建筑。,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已经开始形成,(2)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2号宫殿基址在一号遗址东北,殿堂同样建在长方形基座上可复原为面阔三大间、进深一大间,带有廊的宫殿建筑。,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殿堂南面是庭院,发现有地下排水管道。围绕殿堂和庭院有墙、东廊、西廊南面亦有廊和大门。大门中间是门道,两侧为塾。这种由殿堂、庭院、廊庑和大门组成的宫殿建筑格局,对后世很有影响。,(3)河南登封王城岗位于河南登封市告成镇西北约05公里处的土岗上,俗称“望城岗”。它的地望与文献记载中的“禹居阳城”相符。东西并列两座城堡。东城因被冲毁,只剩下南墙西段,残长约30米。西墙南段残长约65米西城垣略呈正方形,周长约400米。城墙基保存较好。可见出为卵石夯具夯筑。,二、商(B.C1600B.C1046),概况商朝最早的国都在亳(亳音伯,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中共迁都五次。公元前14世纪,商朝第二十位国王盘庚从“奄”(今山东曲阜)迁至“殷”(今安阳小屯),直至商朝灭亡。后人称这段历史为殷朝,此地也称殷都。殷都被西周废弃之后,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1政治制度与思想观念1)神权政治商王商王祖先天帝2)祖先崇拜3)祭祀仪式与宗庙陵墓“巫”与“史”4)空间观念-中央与四方天帝天体天象大地,重要建筑遗存,1)河南偃师二里头尸沟乡商城,三重城宫城北部有池苑,南部为宫殿,2)郑州商城,遗址在郑州附近,发现大片遗址和一段夯土墙。约25平方公里范围内,断断续续地分布着居住遗址和各种作坊,大部分遗址在郑州市区,无法探明竹书纪年:“帝仲丁迁于嚣”从遗址规模、居民分布、职业和大量作坊看,是城市遗址。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城市遗址夯土墙遗址在城北,尚有数段露出地面。遗址宽4-6m,最宽处约7-8m,高4m,最高达9m。,采用版筑技术,3)湖北黄陂盘龙城,位于湖北黄陂盘龙湖畔,商代前期城市遗址,建于公元前15世纪前后,面积约1.1平方公里古城平面略呈方形,南北约290米,东西约260米城垣四面中部各有一缺口,可能是城门城墙基宽21米,现今南、西垣及北垣西端尚存有高出地面约13米的夯土残垣城垣的夯筑是以每层厚810厘米左右的夯土筑出主体,内侧又有斜行夯土用来支撑夯筑城垣主体时使用的模型板。推测城垣原为中间高耸而内侧有斜坡以便登临,外侧较陡以御敌,城垣外有宽约14米、深约4米的城壕,壕内侧往往高出外侧1米以上。在城南壕沟底部曾发现桥桩的柱穴,可知当时是架桥通过的。,4)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殷”)分为甲乙丙三区选址与布局遗址未发现瓦,有铜锧,三西周(B.C1046B.C770),1。农业文化2。宗族等级礼仪周代礼制的核心,是确立血缘与等级之间的同一秩序,由这种同一的秩序来建立社会的秩序父子君臣夫妇君主与姻亲诸侯兄弟君主与领属卿大夫,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百工之说,青铜业发达,出现了釉陶;有大市,以铜贝为货币;农业生产学会施肥、灭虫,保证了社会生产的发展。西周的“国”,即“城”;“匠人营国”.;就是当时的城市规划原理。周朝建立之后,根据宗法分封制度,在奴隶主内部规定了严格的等级;其中天子和诸侯可以建“国”;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由奴隶主实行政治、军事统制的城市,即“国”。,2、建筑遗址,1)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A。合院形式B。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内外有别C。已使用了瓦D。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发现有半瓦当和脊瓦,为最早的瓦;版筑土墙与土坯墙,墙面有三合土(白灰、沙、黄泥)抹面;庭院地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瓦发现的意义:提高了屋面的防水性能推动了木构架的发展改善了建筑的造型、面貌意味着陶质材料走入建筑领域,2)湖北圻春干栏式建筑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的居住建筑类型,3)建筑技术a瓦的发明与应用,解决了屋顶的防水问题b。陶水管的使用,解决地面排水的问题c三合土抹面(白灰+砂+黄泥)d斗拱的概念,小结1.建筑类型:宫殿、宗庙、住宅、城市2.建筑结构:土木混合结构体系3.建筑技术:瓦,陶水管,斗拱,4.空间观念:等级,中央与四方5.空间组织方式:庭院、中轴线、夯土台基,四、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士阶层本世纪家争鸣,实即王权已失去控制能力;到处是奴隶起义;有了铁器,有了著名匠师公输班。春秋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期,铁器、耕牛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井田制随之瓦解,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应的发展。从文化方面看: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产生了对后世有深广影响的儒家、道家.,2建筑特征与成就,(1)从建筑材料和技术看:木工技术成熟,促进了室内装修和家具的制作鲁班(公输般)瓦的数量和品种增多,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瓦瓦匠砖的使用,由大到小由精致到粗糙由雕饰到上釉由多种规格到少数规格,有各式板瓦、筒瓦,有的带柱状瓦钉,有的带瓦环根据瓦的式样可推断当时的屋顶形式:保温屋面不保温屋面,(2)儒家学说,为礼制奠定了基础。不仅出现礼制建筑明堂,更对此后的城市规划、宫殿、坛庙、陵寝,乃至民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考工记、周礼、礼记,考工记是春秋末期齐国的手工业技术的官书。其作者不详。西汉年间,献王刘德因周官缺冬官一篇,就以此书补之。至刘歆校订时,又将周官改为周礼,称为周礼考工记。考工记是先秦古籍中最重要的科学技术著作,它记载了6门工艺(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的30个工种的技术规则(缺两种)。其中攻木之工部分匠人一节,反映了春秋战国许多重要建筑制度。,考工记的城市规划思想,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1)反映了奴隶社会后期城市规划所取得的成就(2)反映了为奴隶主服务的规划思想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3)反映出规划中的“择中”的思想意识荀子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吕氏春秋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中论”,管子的城市规划思想,“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道路)不必平以准。”“凡士者近宫,不士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因势论”临淄齐城遗址燕下都遗址邯郸赵城遗址,总结以宫殿为主体的规划结构;择中、居高礼制秩序: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前朝后寝经纬涂制的道路系统井田方格网系统式规划方法,王宫规制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五之尊”道路规制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临淄齐城遗址,燕下都遗址,邯郸赵城遗址,(3)诸侯出于政治和享乐的需要,大建高台建筑.商、春秋、战国时期掀起一股“高台榭、美宫室”的建筑潮流:国民罢焉,财用尽焉,年谷败焉,百官烦焉,举国筑之,数年乃成。孟子尽心篇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产生高台建筑的原因:防卫上和审美上的需要到汉代以后被淘汰掉的原因:,大量奴隶劳动的中止木构技术的进步,高台建筑的特点,以土台为核心,其外包上木构建筑木构本身并不大,结构也简单,但外观效果感觉很大夯土工作量很大形体很大,但空间不大上下层的结构没有关系层层落地,每层都可走到室外,文献记载:老子.十一章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论语:“山节藻梲”。节:即柱上的斗;梲(zhu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