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六西格玛-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_第1页
精益六西格玛-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_第2页
精益六西格玛-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_第3页
精益六西格玛-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_第4页
精益六西格玛-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卷第5期2007年9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 F H IT (SO C I AL SC IEN C ES ED IT I ON Vol . 9No . 5Sep t . , 2007精益六西格玛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王颖1, 2, 何桢, 刘曰波12(1.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 2.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摘要: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具备低成本、高质量与高速度。精益生产能快速提升流程速度、降低成本, 而六西格玛管理能有效识别并消除变异、提高质量、持续改进。精益六西格玛有效地结合了“精益的速度”与“六西格玛的质量”, 是企业增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的本质, 提出建立企业文化与质量文化是精益六西格玛成功实施的保证, 进而指出了精益六西格玛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给出了相关建议。上述研究将有助于我国企业管理层科学地认识精益六西格玛, 同时也有助于该方法在我国企业的推广。关键词:精益; 六西格玛; 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 竞争优势中图分类号:C931. 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07 -04、零件短缺等。全面生一、精益生产的本质之中, , 通过价值流分析, 识别增值与非增值活动, 找出浪费及其来源, 使“隐形”点显形。精益追求尽善尽美的“七个零”的终极目标, 即零转产工时浪费、零库存、零浪费、零不良品、零故障、零停滞、零灾害1, 管理。三是拉动系统。加工者只有在接到“看板”系统发出的加工信号后才开始加工, 做到“按单生产”, 即只生产顾客需要的产品, 避免生产多余的产品, 同时大大减少了在制品的库存量。“拉动系统”弥补了美国福特大批量生产方式的不足, 使企业可以高效率地进行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 增加生产柔性。在我国, 精益生产的理念最早运用于一些外资企业、特别是与汽车制造相关的企业, 有的企业只采用了其中的一部分(如拉动系统 。目前, 精益生产方式已不局限于制造业, 同样也适用于服务业、物流、产品开发等各个方面, 丰田汽车公司还将其成功地扩展到整个供应链。, 从而有效地避免浪费时间、人力和物料, 确保向顾客提供按单生产的产品, 并在提高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精益意味着速度, 其衡量标准就是流程的周期效率, 即增值时间与总提前期的比值。精益生产实施过程中会用到许多技术与方法, 下面仅就最重要的三种工具加以介绍2:一是减少准备时间。准备时间是指上一批零件中的最后一个与生产下一批不同型号零件的第一个之间的时间间隔, 应用减少准备时间的技术可以在几乎不增加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将准备时间减少80%。二是全面生产维护。通常机器只有60%的时间在加工产品, 停机时间中有20%的时间用于维修、休息和午餐, 另外20%则可能是预先没有收稿日期:2006-12-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NCET -04-0240作者简介:王颖(1974- , 女, 天津人, 博士研究生, 讲师, 从事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研究; 何桢(1967- , 男, 河南濮阳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从事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研究; 刘曰波(1982- , 男, 山东潍坊人, 硕士研究生, 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二、六西格玛管理的本质1. 六西格玛质量的内涵对于六西格玛质量的内涵, 许多成功实践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与领悟:“从未有过的、最有挑战性和潜在回报的举126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9卷措”。通用电气公司前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从实践中得出结论:六西格玛比当今的全面质量管理范围更广, 它影响了公司所有的业务流程; 把质量与财务结果联系起来, 改变了公司的工作方式。“强调顾客驱动、用数据说话”。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唐晓芬在2002年“六西格玛论坛”的闭幕演讲中强调:“六西格玛是质量管理的一种系统方法”, 以统计技术为支撑、强调数据和事实, 降低并控制波动, 将数据测量结果与顾客满意度对比, 找出存在的差距与问题, 这样就使“全面质量管理变成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管理了”, 而这也正是六西格玛管理从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或其他任何方面的原因。六西格玛不单是一种质量目标, 而是一套系统的业务改进方法体系, 在持续改进企业业务流程, 实现客户满意的管理方法。它通过系统地、集成地采用质量改进流程, (面向六西格玛的设计, 简称DFSS , 程进行过程定义(Define ( (Analyze 、改进r ove ( , 简称DMA I C 流程, , 从而生分布漂移的现象, 通常认为偏移量约为1. 5西5格玛, 此时分布中心距离公差较近一侧的距离为4. 5西格玛。由正态分布定义可得超出公差限-6的概率即缺陷率为3. 410(百万分之3. 4 , 此时的C pk =1. 5。六西格玛几何解释见图1。在生产过程中, 有些过程的输出不能用计量值数据来衡量, 只能根据是否存在缺陷以及缺陷的多少, 即属性值的质量特征值来判定过程能力的高低, 常用单位产品缺陷数(Defect Per Unit, DP U 表示过程质量水平 :图1计量值的六西格玛统计表示提高质量和服务、缩短运转周期, 达到客户完全满意, 增强企业竞争力。总之, 六西格玛已经成为一种理念、文化和方法体系的集成。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迈克尔哈利、比尔史密斯等人提出并成功实施六西格玛的质量改进计划后, 美国各大公司如通用、柯达、联合信号等知名企业也开始实施六34西格玛质量计划, 并相继取得了显著成果。2. 六西格玛的统计含义”“是希腊字母, 读音为“西格玛”, 在统计学中表示质量特征值偏离正态分布均值的大小。从统计学角度解释, 六西格玛含义如下:对于计量型工序, 若工序只受随机性因素影响即处于稳定状2态时, 工序的质量特征值通常服从N (, 的正态分布。当均值分布中心与总体分布中心重合时(理想状态下 , 落在公差上限US L 与公差下限内的质量特征值均符合要LS L 之间, 即6求, 而超出此范围时将会产生不合格品。传统模范围内波式下, 工序的质量特征值一般在3动, 其过程能力指数C p 约为1. 0, 而在六西格玛质量水准下, 过程能力指数C p 可达到2. 0。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由于现有生产条件的限制, 均值分布中心与总体分布中心不可能恰好重合, 此时会发样本中检测出的缺陷个数(1 样本中单位产品个数DP U 虽然能反映出过程质量的高低, 但它不D PU =能表示过程相对质量的高低, 为了横向比较过程间的相对质量, 常使用每百万出错机会中的缺陷数(Defect Per M illi on Opportunities, DP MO 表示过程质量水平:6(2 DP MO =单位产品上出现缺陷的机会数当D P MO 3. 4时, 表明当前过程达到了六西格玛的质量水准。六西格玛质量水准的统计含义如图2所示 。图2六西格玛水准的指标要求三、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精益六西格玛1. 精益与六西格玛各自的优势对比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各有优势, 虽然侧第5期王颖, 等:精益六西格玛127重点各不相同, 但两种方法却有着众多的共同点, 即二者的知识集是交叉且互补的。表1列示了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的异同点。显然, 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的不足, 精益六西格玛是可以使企业同时具备“精益的速度”与“六西格玛的质量”。精益生产通过“价值流”识别减少一切非增值的活动和浪费来加快流程速度、降低成本, 六西格玛管理则通过各种技术与方法减少变异、提高质量、取得卓越的绩效; 应用精益生产技术加快了流程速度、增加了流程的柔性,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则可以保证质量改进的持续性。精益六西格玛的实施使企业从两个角度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来审视质量改进项目, 帮助企业关注显见的问题的同时使用功能强大的工具包发现潜在的问题。表1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的优势对比表优势对比类别消除变异有效提高质量见效期短擅长运用统计方法有功能强大的工具包快速提升流程速度快速降低成本六西格玛文化的基础减少浪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团队合作需要高层领导的支持与参与识别并消除现有流程中的问题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持续的业务流程改进重视顾客的价值与需求财务收益显著需要提前培训要求全员参与涉及领域逐渐增多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管理别并消除现有流程中的问题, 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 这种一致的质量文化也促进了两种文化的融合; 最后, 精益六西格玛的实施不仅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 还需要精益团队与六西格玛黑带团队之间的互相协作与配合, 这样才能实现最终的质量目标并提高顾客满意度、忠诚度, 这种团队间的协作也同样削弱了文化的冲突。因此, 建立一致的企业文化与质量文化可以将两种文化的差异缩小, 并削弱二者的冲突, 是精益六西格玛成功实施的有力保证。四、精益六西格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都, , 摆在他们面前的、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来保障精益六西格玛的成功实施。我国企业有的已经实施了精益或六西格玛, 正准备实施另一种管理方法; 有的企业此前没有实施过精益或六西格玛, 现正准备实施精益六西格玛。无论哪种情况, 企业在实施精益六西格玛时要注意6下面几个问题:一是领导作用的充分发挥问题。高层领导的支持、参与为变革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有的企业领导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领导者本人并未真正参与到其中, 这种行为等于告诉员工“变革不重要、只是一种形式、一次短暂的活动”, 由此员工是不会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具体工作中的。二是精益与六西格玛的整合问题。精益是贯穿于全体员工日常工作中的、能达到“立竿见影”效果的, 而六西格玛是自上而下的、由黑带率领项目团队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才能看到成效的; 精益的管理流程中缺乏统计方法的运用, 而六西格玛并不能显著提高流程速度或减少资金投入。因此如何有效地将二者融合在一起, 在合适的场合运用适宜的方法, 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是成功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的关键问题。三是着眼点应放在本企业。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也没有适合所有企业的通用管理模式, 因此简单模仿、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或机械地将精益与六西格玛组合在一起是不会成功的。2. 精益六西格玛成功实施的保证企业文化与质量文化的建立精益与六西格玛分别来自东方与西方, 因此文化的差异与融合是精益六西格玛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也是一些企业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以失败告终的诱因。虽然两种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在所难免, 但二者有共同的企业文化重视顾客的价值与需求、提高顾客满意度, 因此二者的关注焦点不存在冲突、是一致的, 由此削弱了两种方法的文化冲突; 此外, 二者还有共同的质量文化对业务流程进行持续改进, 最终目标是识128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9卷四是项目的选择问题。精益六西格玛项目通常需要几个月才能看到收益, 因此在选择第一个项目时要注意选那些成功几率大、能产生明显效益的项目, 这样有利于增强项目团队的信心, 便于后续项目的开展。五是黑带的选择问题。好的项目只是变革成功的一半, 合适的项目成员则是确保成功的另一半因素。黑带的选择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们不仅是改进项目的主要力量, 还因为他们有可能成为公司未来的领导人, 因此一定要选择有实力的黑带以确保改进项目的成功实施, 并为公司培养出优秀的后备力量。六是高效团队的建立。好的项目、好的黑带并不能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因为团队在协作过程中的有效沟通对于项目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高效的项目团队具备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技巧, 其中包括倾听技巧、讨论技巧、想法的整理、目标的选择、责任的明确、冲突的处理、作的技巧等, 。七是真正的全员参与不够的。, 要想成功实施变革, 。只有对企业有热情和信心的员工才会投身于企业的持续改进活动。八是有待完善的基础管理。企业要想持续发展, 一定要建立完备的管理基础, 特别是基础数据的管理, 这样才能为持续改进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才能使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实施变革。九是质量文化的形成。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就必须持续改进并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有的企业在取得初步成果后, 就认为变革成功了, 今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于是将已经建立的制度、文件等束之高阁, 没过多久一切又恢复到变革前的状态, 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将持续改进作为一种文化, 而只是当成了一种短期的活动。参考文献:1P OJASEK R B. Lean, Six Sig ma, and the Syste m s Ap 2p r oach:Management I nitiatives for Pr ocess I m p r ove ment J .Envir on mental Quality ment, 2003, 13(2 :85-92.2M Combining Six Sig ma.Ne w York:McGraw -5. 黑带计划与连续质量改进J .中国质量, 1999,(9 :21-24.计划与连续质量改进J .工4何桢, 施亮星, 生静. 6业工程, 2001, 4(4 :13-17.5HARRYM J. Six Sig ma:A B reakthr ough StrategyJ .Quality Pr ocess, 1998, (5 :60-64.6何桢, 魏明, 周善忠. 我国企业推广六西格玛应注意的关键问题J .工程机械, 2004, 35(12 :34-37.L ean S i x S i g maAn Effecti ve M ethodology to Enhance En terpr ise s Co m petiti ve Predom i n anceWANG Ying , HE Zhen , L I U Yue bo1, 212(1. School of Manage ment, Tianjin University , Tianjin , China; 2. School of M anage ment,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 ogy, Tianjin , China Abstract:Low cost, high quality and quick s peed are necessary for enter p rises in competitive market . Cost can be reducedand fl ow s peed raised quickly by i m p le menting Lean M anufacturing, and variati ons can be f ound and re moved effectively t o en 2hance quality and i m p r ove ment by app lying S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