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半自主性细胞器: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自主性);但编码的遗传信息十分有限,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自身构建和功能发挥等必须依赖核基因组编码的遗传信息(自主性有限)。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2、细胞周期: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时开始,经过物质积累过程,直至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时为止,称一个细胞周期。3、核被膜: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的最外层结构,由内核膜、外核膜和核周隙三部分构成。4、第二信使:是指第一信号分子(胞外激素其他分子)与细胞表面受体,导致在细胞内(或释放)的非蛋白质小分子。5、多聚核糖体:由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分子上进行肽链合成的mRNA的聚合体,从而提高翻译的效率。6、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7、持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s):又称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对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1、叶绿体超微结构叶绿体膜,类囊体,叶绿体基质。2、根据蛋白质分选的运转方式或机制不同,又可分将蛋白质运转分为蛋白质的跨膜转运,选择性的门控运转,细胞质基质中蛋白质的转运,膜泡运输。3、核孔复合体的结构:、胞质环、核质环、辐、中央栓;功能:双功能、双向性。4、微丝的组装步骤:成核反应,快速延长期,稳定期,细胞松弛素造成细胞的多核现象,阻止微丝聚合,鬼笔环肽阻止细胞中微丝的解聚。5、微管在体外的组装过程分:成核和延伸。6、由G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可分为三类:激活离子通道的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或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以cAMP为第二信使的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磷脂酶C以IP3和DAG作为双信使的G蛋白偶联受体。1、氧化磷酸化机制化学渗透假说要点:电子传递链的各组分分布不对称,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可以将H+从线粒体基质侧泵到膜间隙.线粒体内膜通透性很差,H+不能自由通过内膜,因此被电子传递链泵到膜间隙的H+不能流回线粒体基质,从而形成H+的跨膜梯度。在跨膜梯度的驱动下,H+从ATP合成酶处流回线粒体基质,其势能被ATP合成酶用于ATP的合成。2、核小体的结构要点 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 bp左右的DNA链、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分子H1。 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结构。 146 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组蛋白H1在核心颗粒外结合额外20 bpDNA,锁住核小体DNA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 相邻核小体之间以连接DNA相连(典型长度60 bp),不同物种变化值为080 bp。 组蛋白与DNA的相互作用是结构性的,基本不依赖于核苷酸的特异序列,核小体具有自组装的性质。 核小体在DNA分子中的形成部位受诸多因素影响,核小体位置改变可影响基因表达。3、如何理解细胞骨架的动态不稳定性,这一现象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有什么关系?答:细胞骨架的动态不稳定性是指细胞骨架结构在一定条件可以动态组装或重新组装,在生命过程中这一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意义。1)在细胞周期中,细胞内的微管经历着动态组装和去组装,在间期和分裂期,其分布或组织形式存在很大差异,2)胞质环流和细胞的运动或迁移需要凝胶与溶胶的互变,3)细胞的分裂需要纺锤体的组装与解聚。4)细胞核的消失与重新形成也涉及核纤层结构的动态不稳定性。5)踏车行为不是没有意义的,它改变了微管或微丝在细胞中分布的部位,可能与细胞的移动有关 ,因此细胞骨架的动态不稳定性在生命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4、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答:G蛋白偶联受体是细胞表面由单条多肽经7次跨膜形成的受体,该信号通路是指配体-受体复合物与靶细胞(酶或离子通道)的作用要通过与G蛋白的偶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影响细胞的行为。根据产生第二信使的不同,它可分为CAMP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通路,CAMP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是激活靶细胞和开启基因表达,这是通过蛋白激酶A完成的,该信号途径涉及的反应链可表示为激素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磷脂酰肌醇信号的最大特点是在细胞外信号被摸受体接受后,同时产生两个胞内信使、分别启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IP3/CA2+和DAG/PKC途径,实现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应答,因此,这一信号系统又称双信使系统。5、细胞通过什么机制将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有什么意义?答:1)牵拉假说:染色体向赤道板方向,由于动粒微管牵拉的结果,动粒微管越长,拉力越大,当来自两极的动粒微管拉力相等时,染色体被稳定在赤道板上。2)外推假说:染色体向赤道方向移动,由于星体的排斥力,将染色体外推的结果,染色体距离中心越近,星体的外推力越强,当来自两极的推力达到平衡时,染色体被稳定到赤道面上。1、氧化磷酸化机制化学渗透假说要点:电子传递链的各组分分布不对称,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可以将H+从线粒体基质侧泵到膜间隙.线粒体内膜通透性很差,H+不能自由通过内膜,因此被电子传递链泵到膜间隙的H+不能流回线粒体基质,从而形成H+的跨膜梯度。在跨膜梯度的驱动下,H+从ATP合成酶处流回线粒体基质,其势能被ATP合成酶用于ATP的合成。2、核小体的结构要点 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 bp左右的DNA链、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分子H1。 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结构。 146 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组蛋白H1在核心颗粒外结合额外20 bpDNA,锁住核小体DNA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 相邻核小体之间以连接DNA相连(典型长度60 bp),不同物种变化值为080 bp。 组蛋白与DNA的相互作用是结构性的,基本不依赖于核苷酸的特异序列,核小体具有自组装的性质。 核小体在DNA分子中的形成部位受诸多因素影响,核小体位置改变可影响基因表达。3、如何理解细胞骨架的动态不稳定性,这一现象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有什么关系?答:细胞骨架的动态不稳定性是指细胞骨架结构在一定条件可以动态组装或重新组装,在生命过程中这一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意义。1)在细胞周期中,细胞内的微管经历着动态组装和去组装,在间期和分裂期,其分布或组织形式存在很大差异,2)胞质环流和细胞的运动或迁移需要凝胶与溶胶的互变,3)细胞的分裂需要纺锤体的组装与解聚。4)细胞核的消失与重新形成也涉及核纤层结构的动态不稳定性。5)踏车行为不是没有意义的,它改变了微管或微丝在细胞中分布的部位,可能与细胞的移动有关 ,因此细胞骨架的动态不稳定性在生命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4、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答:G蛋白偶联受体是细胞表面由单条多肽经7次跨膜形成的受体,该信号通路是指配体-受体复合物与靶细胞(酶或离子通道)的作用要通过与G蛋白的偶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影响细胞的行为。根据产生第二信使的不同,它可分为CAMP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通路,CAMP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是激活靶细胞和开启基因表达,这是通过蛋白激酶A完成的,该信号途径涉及的反应链可表示为激素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磷脂酰肌醇信号的最大特点是在细胞外信号被摸受体接受后,同时产生两个胞内信使、分别启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IP3/CA2+和DAG/PKC途径,实现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应答,因此,这一信号系统又称双信使系统。5、细胞通过什么机制将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有什么意义?答:1)牵拉假说:染色体向赤道板方向,由于动粒微管牵拉的结果,动粒微管越长,拉力越大,当来自两极的动粒微管拉力相等时,染色体被稳定在赤道板上。2)外推假说:染色体向赤道方向移动,由于星体的排斥力,将染色体外推的结果,染色体距离中心越近,星体的外推力越强,当来自两极的推力达到平衡时,染色体被稳定到赤道面上。1、半自主性细胞器: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自主性);但编码的遗传信息十分有限,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自身构建和功能发挥等必须依赖核基因组编码的遗传信息(自主性有限)。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2、细胞周期: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时开始,经过物质积累过程,直至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时为止,称一个细胞周期。3、核被膜: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的最外层结构,由内核膜、外核膜和核周隙三部分构成。4、第二信使:是指第一信号分子(胞外激素其他分子)与细胞表面受体,导致在细胞内(或释放)的非蛋白质小分子。5、多聚核糖体:由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分子上进行肽链合成的mRNA的聚合体,从而提高翻译的效率。6、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7、持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s):又称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对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1、叶绿体超微结构叶绿体膜,类囊体,叶绿体基质。2、根据蛋白质分选的运转方式或机制不同,又可分将蛋白质运转分为蛋白质的跨膜转运,选择性的门控运转,细胞质基质中蛋白质的转运,膜泡运输。3、核孔复合体的结构:、胞质环、核质环、辐、中央栓;功能:双功能、双向性。4、微丝的组装步骤:成核反应,快速延长期,稳定期,细胞松弛素造成细胞的多核现象,阻止微丝聚合,鬼笔环肽阻止细胞中微丝的解聚。5、微管在体外的组装过程分:成核和延伸。6、由G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可分为三类:激活离子通道的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或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以cAMP为第二信使的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磷脂酶C以IP3和DAG作为双信使的G蛋白偶联受体。1、氧化磷酸化机制化学渗透假说要点:电子传递链的各组分分布不对称,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可以将H+从线粒体基质侧泵到膜间隙.线粒体内膜通透性很差,H+不能自由通过内膜,因此被电子传递链泵到膜间隙的H+不能流回线粒体基质,从而形成H+的跨膜梯度。在跨膜梯度的驱动下,H+从ATP合成酶处流回线粒体基质,其势能被ATP合成酶用于ATP的合成。2、核小体的结构要点 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 bp左右的DNA链、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分子H1。 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结构。 146 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组蛋白H1在核心颗粒外结合额外20 bpDNA,锁住核小体DNA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 相邻核小体之间以连接DNA相连(典型长度60 bp),不同物种变化值为080 bp。 组蛋白与DNA的相互作用是结构性的,基本不依赖于核苷酸的特异序列,核小体具有自组装的性质。 核小体在DNA分子中的形成部位受诸多因素影响,核小体位置改变可影响基因表达。3、如何理解细胞骨架的动态不稳定性,这一现象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有什么关系?答:细胞骨架的动态不稳定性是指细胞骨架结构在一定条件可以动态组装或重新组装,在生命过程中这一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意义。1)在细胞周期中,细胞内的微管经历着动态组装和去组装,在间期和分裂期,其分布或组织形式存在很大差异,2)胞质环流和细胞的运动或迁移需要凝胶与溶胶的互变,3)细胞的分裂需要纺锤体的组装与解聚。4)细胞核的消失与重新形成也涉及核纤层结构的动态不稳定性。5)踏车行为不是没有意义的,它改变了微管或微丝在细胞中分布的部位,可能与细胞的移动有关 ,因此细胞骨架的动态不稳定性在生命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4、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答:G蛋白偶联受体是细胞表面由单条多肽经7次跨膜形成的受体,该信号通路是指配体-受体复合物与靶细胞(酶或离子通道)的作用要通过与G蛋白的偶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影响细胞的行为。根据产生第二信使的不同,它可分为CAMP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通路,CAMP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是激活靶细胞和开启基因表达,这是通过蛋白激酶A完成的,该信号途径涉及的反应链可表示为激素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磷脂酰肌醇信号的最大特点是在细胞外信号被摸受体接受后,同时产生两个胞内信使、分别启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IP3/CA2+和DAG/PKC途径,实现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应答,因此,这一信号系统又称双信使系统。5、细胞通过什么机制将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有什么意义?答:1)牵拉假说:染色体向赤道板方向,由于动粒微管牵拉的结果,动粒微管越长,拉力越大,当来自两极的动粒微管拉力相等时,染色体被稳定在赤道板上。2)外推假说:染色体向赤道方向移动,由于星体的排斥力,将染色体外推的结果,染色体距离中心越近,星体的外推力越强,当来自两极的推力达到平衡时,染色体被稳定到赤道面上。1、半自主性细胞器: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自主性);但编码的遗传信息十分有限,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自身构建和功能发挥等必须依赖核基因组编码的遗传信息(自主性有限)。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2、细胞周期: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时开始,经过物质积累过程,直至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时为止,称一个细胞周期。3、核被膜: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的最外层结构,由内核膜、外核膜和核周隙三部分构成。4、第二信使:是指第一信号分子(胞外激素其他分子)与细胞表面受体,导致在细胞内(或释放)的非蛋白质小分子。5、多聚核糖体:由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分子上进行肽链合成的mRNA的聚合体,从而提高翻译的效率。6、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7、持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s):又称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对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1、叶绿体超微结构叶绿体膜,类囊体,叶绿体基质。2、根据蛋白质分选的运转方式或机制不同,又可分将蛋白质运转分为蛋白质的跨膜转运,选择性的门控运转,细胞质基质中蛋白质的转运,膜泡运输。3、核孔复合体的结构:、胞质环、核质环、辐、中央栓;功能:双功能、双向性。4、微丝的组装步骤:成核反应,快速延长期,稳定期,细胞松弛素造成细胞的多核现象,阻止微丝聚合,鬼笔环肽阻止细胞中微丝的解聚。5、微管在体外的组装过程分:成核和延伸。6、由G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可分为三类:激活离子通道的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或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以cAMP为第二信使的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磷脂酶C以IP3和DAG作为双信使的G蛋白偶联受体。1、氧化磷酸化机制化学渗透假说要点:电子传递链的各组分分布不对称,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可以将H+从线粒体基质侧泵到膜间隙.线粒体内膜通透性很差,H+不能自由通过内膜,因此被电子传递链泵到膜间隙的H+不能流回线粒体基质,从而形成H+的跨膜梯度。在跨膜梯度的驱动下,H+从ATP合成酶处流回线粒体基质,其势能被ATP合成酶用于ATP的合成。2、核小体的结构要点 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 bp左右的DNA链、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分子H1。 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结构。 146 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组蛋白H1在核心颗粒外结合额外20 bpDNA,锁住核小体DNA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 相邻核小体之间以连接DNA相连(典型长度60 bp),不同物种变化值为080 bp。 组蛋白与DNA的相互作用是结构性的,基本不依赖于核苷酸的特异序列,核小体具有自组装的性质。 核小体在DNA分子中的形成部位受诸多因素影响,核小体位置改变可影响基因表达。3、如何理解细胞骨架的动态不稳定性,这一现象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有什么关系?答:细胞骨架的动态不稳定性是指细胞骨架结构在一定条件可以动态组装或重新组装,在生命过程中这一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意义。1)在细胞周期中,细胞内的微管经历着动态组装和去组装,在间期和分裂期,其分布或组织形式存在很大差异,2)胞质环流和细胞的运动或迁移需要凝胶与溶胶的互变,3)细胞的分裂需要纺锤体的组装与解聚。4)细胞核的消失与重新形成也涉及核纤层结构的动态不稳定性。5)踏车行为不是没有意义的,它改变了微管或微丝在细胞中分布的部位,可能与细胞的移动有关 ,因此细胞骨架的动态不稳定性在生命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4、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答:G蛋白偶联受体是细胞表面由单条多肽经7次跨膜形成的受体,该信号通路是指配体-受体复合物与靶细胞(酶或离子通道)的作用要通过与G蛋白的偶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影响细胞的行为。根据产生第二信使的不同,它可分为CAMP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通路,CAMP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是激活靶细胞和开启基因表达,这是通过蛋白激酶A完成的,该信号途径涉及的反应链可表示为激素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磷脂酰肌醇信号的最大特点是在细胞外信号被摸受体接受后,同时产生两个胞内信使、分别启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IP3/CA2+和DAG/PKC途径,实现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应答,因此,这一信号系统又称双信使系统。5、细胞通过什么机制将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有什么意义?答:1)牵拉假说:染色体向赤道板方向,由于动粒微管牵拉的结果,动粒微管越长,拉力越大,当来自两极的动粒微管拉力相等时,染色体被稳定在赤道板上。2)外推假说:染色体向赤道方向移动,由于星体的排斥力,将染色体外推的结果,染色体距离中心越近,星体的外推力越强,当来自两极的推力达到平衡时,染色体被稳定到赤道面上。1、半自主性细胞器: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自主性);但编码的遗传信息十分有限,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自身构建和功能发挥等必须依赖核基因组编码的遗传信息(自主性有限)。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2、细胞周期: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时开始,经过物质积累过程,直至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时为止,称一个细胞周期。3、核被膜: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的最外层结构,由内核膜、外核膜和核周隙三部分构成。4、第二信使:是指第一信号分子(胞外激素其他分子)与细胞表面受体,导致在细胞内(或释放)的非蛋白质小分子。5、多聚核糖体:由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分子上进行肽链合成的mRNA的聚合体,从而提高翻译的效率。6、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7、持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s):又称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对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1、叶绿体超微结构叶绿体膜,类囊体,叶绿体基质。2、根据蛋白质分选的运转方式或机制不同,又可分将蛋白质运转分为蛋白质的跨膜转运,选择性的门控运转,细胞质基质中蛋白质的转运,膜泡运输。3、核孔复合体的结构:、胞质环、核质环、辐、中央栓;功能:双功能、双向性。4、微丝的组装步骤:成核反应,快速延长期,稳定期,细胞松弛素造成细胞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南学校面试题目及答案
- 东营化学面试题目及答案
- 焊接安全考试试题及答案
-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中医体质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钢琴伴奏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版智能停车场车位租赁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版智能铝单板生产项目采购协议
- 二零二五年白酒企业国际化发展与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版闭门会议知识产权保护与保密措施合同
- 二零二五年城市公交客运运输承包协议
-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表(2017年版)
- GB/T 602-20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 GB/T 28789-2012视频交通事件检测器
- GB/T 12706.1-2020额定电压1 kV(Um=1.2 kV)到35 kV(Um=40.5 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1部分:额定电压1 kV(Um=1.2 kV)和3 kV(Um=3.6 kV)电缆
- 新版有创血压监测ABP培训课件
- 重症医学科常用知情告知书
- 防溺水、防性侵、防欺凌安全教育家长会
- DB11-T1322-14-2017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第14部分:汽车制造企业
- 养老机构安全检查表
- 企业员工上下班交通安全培训(简详共2份)
- 小区物业服务收支情况公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