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专题导语】,1、古代中国农业的地位与成就立国之“本”;技术成熟、管理完备;对世界贡献卓越2、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形态小农个体经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点农民负担沉重;土地私有制为主4、古代中国工商业发展特点手工业以官营为主,管理严格;商业被看做“末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耕作方式演变、影响土地制度基本形态、土地兼并,1、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主要耕作方式,(1)生产工具、技术的进步,“刀耕火种”,石、骨、木,“石器锄耕”,石、骨、木青铜农具(少),铁犁牛耕(发达地区);农用动力的革命;传统耕作方式形成(秦国“以牛田”),铁犁牛耕(普及全国)(西汉耦犁东汉一牛挽犁),铁制农具(发达地区),铁农具数量大增,出现曲柄锄、大镰、镂车,铁犁牛耕,曲辕犁,刀耕火种,石、骨、木,材料: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他给农业工人提供了一种极其坚固和锐利,非石头或当时其它金属所能抵挡的工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铁器的使用是生产力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使用,西汉耦犁(二牛抬扛),汉朝铁犁牛耕普及,东汉:一牛挽犁,唐朝成熟,曲辕犁,耦犁(二牛抬扛),(2)影响,中国古代粮食亩产量的演进,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有什么意义?,有利于精耕细作,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小农户个体经营,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发展,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C,2、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图1图2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土地国有实质为私有制,井田制,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土地国有制(均田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2、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制度,(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井田制,概念: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诸侯臣下使用。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买卖转让,并要向周王交一定的贡赋。奴隶主强迫奴隶集体耕种井田,剥夺奴隶的全部劳动果实。实质:名义上国有,实际上是周王的土地所有制。瓦解: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还是私田一律按照实际亩数收税。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他承认私田的合法地位,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齐国相地而衰征),原因根本: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出现,使“私田”的开垦增多,“公田”被大量抛荒;各诸侯国的改革在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日益减少,缺乏安定的生产环境;影响加速了宗法、分封制的崩溃。战国时期,井田制已经大部分被土地私有制所取代。,井田制的瓦解,古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朝代:北魏至唐前期。内容:国家分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特点:保持地主的土地不变(不触动地主的土地)。前提:政府控制大量无主荒地。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了政府财赋收入和劳役需要;,均田制,(2)土地兼并表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产生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频繁导致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加强;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1(2013全国)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D,D,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4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B租佃关系的盛行C土地的高度集中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C,C,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形成条件特点评价,1、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材料二:土地私有化打破了以往那种集体生产的农耕传统,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形态过渡,西周时期那种“千耦其耘”的大规模集体耕作制,到秦汉则以“一夫挟五口,治田四百亩”的小家庭耕作制为主。孟意华中华文化产生形成的基础,材料一:,牛耕,铁制农具,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个体农耕)的变化。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2、读材料,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夫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紝,多治麻丝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墨子材料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百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精耕细作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经营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需要和缴纳赋税。脆弱性:规模小、水平低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3、对小农经济的评价,(1)积极性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发展状况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古代政权的的安危;在中国古代社会,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局限性分工简单,生产规模狭小,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又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迟滞不前,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是一个意思吗?,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主的佃农。,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生产力:铁犁牛耕,生产技术进步。生产关系: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较高生产积极性。发展动力: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农业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政府政策:封建政府大都采取重农政策(2)不利因素规模小,缺乏必要资金积累,抗天灾人祸能力薄弱。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的扩大再生产。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过程影响,1、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司马迁史记材料二: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集,(1)秦汉时期,我国江南地区人口稀少,南方经济不发达。(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和生产技术南流,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安史之乱至五代十国时期,继续南移。(4)北宋靖康之变至南宋,完成南移。,2、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对城市交通贸易南方沿海城市迅速发展,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2)对人口分布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3)对人才教育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促进了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4)对民族关系北方人民南迁,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5)对生态环境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3北京文综41)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变化:东汉后期至唐朝前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总体增加。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原因:这一时期,北方战乱频仍,人口大量南迁,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县城数量增加。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县城总体数量增加。,(2014重庆文综历史3)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B,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生产力发展: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3)生产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4)生产关系: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农民和地主之间形成租佃契约关系。,【高考示例】,1(2014天津)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2(2014广东)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A井田制瓦解B分封制恢复C均田制受到破坏D“市”突破空间限制,A,C,3(2013全国)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4、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D,D,【高考练兵】,1.盐铁论水旱载:“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2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著,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A手工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竞公司资产处置管理细则
-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题库练习备考题带答案详解(b卷)
- 自考专业(法律)检测卷学生专用附答案详解
- 2026届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一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
- 内部审计工作成效评估准则
- (2025年标准)果树管护协议书
- 果园机械化作业操作规程
- 国际合作项目管理方案
- (2025年标准)硅石收购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关于离婚贷款协议书
- 2025年执业医师考试全真试题及答案
-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要略
- GA 1808-2022军工单位反恐怖防范要求
- 核工程与核技术毕业设计(论文)闪烁探测器探测效率与γ射线能量关系的数值模拟
- 期货交易基础知识测试题库
- 混凝土搅拌站安全预评价报告
- 高一第一堂班会课
- 【学生生涯规划系列】高一上学期生涯规划讲座课件
- 焊接工艺要求
- JJF(电子) 31502-2010 静电腕带/脚盘测试仪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国学武术操太极拳表演活动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