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广西南宁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广西南宁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广西南宁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广西南宁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4+N”高中联合体期末联考试卷高二历史(文科)(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 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B. 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 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D. 世袭制度不断延续【答案】C【解析】【详解】从“三代”在祭祀的时候,“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可知C项符合题意。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的说法太绝对,A项错误。各族并不都是黄帝真正的后裔,所以本题无关“宗法观”和“世袭制”的事,B、D选项所说的“强化”和延续”均为错误说法。【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的准确识记和运用。2.宋太祖于建隆四年命吏部尚书张昭等制定“折杖法”,以脊杖和臀杖取代原来的流、徒、杖、笞之刑,隋唐确定的“封建制五刑”逐渐名存实改。“折杖法”的使用A. 适应了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 体现了缓和矛盾宽减刑罚的精神C. 说明宋朝在刑罚上自立新的体系D. 有利于保护封建官僚阶层的特权【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以脊杖和臀杖取代原来的流、徒、杖、笞之刑”可知,宋朝为了缓和矛盾,对原来严厉的刑罚措施进行了改良放松,体现了宽减刑罚的精神,故选B。“折杖法”的使用与中央和地方这对矛盾无关,排除A;宋朝是在隋唐制定的“封建制五刑”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并没有自立新的体系,排除C;宋朝对大臣的惩罚措施虽然已经适当放松,但是臀杖比原有的方式更加折损大臣的颜面,使其精神上遭受到严重打击,这与D项的说法相反,排除。3.据地方志记载,在福建第一次记载双季稻的35个县的地方志中,明代12个,清代23个;广东61个县有双季稻记载,其中明代1个,清代60个。这一现象A. 拓展了农业生产范围B. 有利于缓解耕地不足C. 扩大了水稻耕种面积D. 得益于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一年多熟制得到推广,这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有利于缓解耕地不足的状况,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反映了水稻一年两熟制的发展,并没有涉及农业的其他方面,故A项错误;一年多熟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在同一耕地上一年内多次种植,并非扩大了耕种面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商业的政策,故D项排除。【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能够理解一年多熟制推广重要意义,缓解了耕地不足的现象,增加了粮食产量。4.珠算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对其记载最早见于汉代,但直到明代商人程大位编修直指算法统宗,才逐渐推广,并取代了传统的筹算法。珠算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A. 政府的大力推动B. 商人文化素质的提高C. 传统筹算法的衰落D. 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由汉代的珠算,经历了一千多年后,才在“明代商人”的努力下逐渐推广,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所以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作用;推广珠算不能得出商人 “文化”素质提高,AB项错误,C项是结果,而非原因。【点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5.据高祖、太宗实录记载,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夕,太白星多次在白天出现,于是出现“秦王(李世民)将有天下”的传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兄弟借此状告世民。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A. 玄武门之变的真相B. 封建宗法制被破坏C. 儒学影响史书撰写D. 天文观测水平较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太白星多次在白天出现,于是出现“秦王(李世民)将有天下”的传言”可知高祖、太宗实录是为李世民进行玄武门之变进行辩论,是儒家忠君思想的体现,C选项符合题意。仅从高祖、太宗实录记载中不能得出宣武门之变的真相,A选项排除。材料描述的是宣武门之变前夕的历史叙述,此时还未发生,未体现嫡长子继承制原则遭到破坏,B选项排除。天文观测水平较高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6.清代潘耒盛赞顾炎武:“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朝章国典,民土风俗,元元本本,无不洞悉,其术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是谓通儒之学。”潘耒认为顾炎武A. 思想的社会影响广泛B. 脱离了传统儒学的束缚C. 具有求实批判的精神D. 传承了陆王心学的精髓【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可知,顾炎武强调的是经世致用,体现的求实的批判精神,C正确。思想的社会影响广泛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排除。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仍然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B排除材料与陆王心学无关,D排除。7.1692年,康熙帝设立如意馆,拨给那些供奉于皇家的画家、机艺师、设计师们作集会之用。欧洲来的传教士们也在如意馆作画、刻板、修理钟表和机械器物。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且日趋衰微。该现象反映了当时A. 科学研究由皇帝主导B. 传教士为西方侵略服务C. 西学东渐的进程终止D. 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欧洲来的传教士们也在如意馆作画、刻板、修理钟表和机械器物。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且日趋衰微。”可知该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仍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与西方相比,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故D项正确。AB两项本身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C项“进程终止”说法错误,排除。8.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八旗和高级官员禁止入园看戏。但朝廷禁令却无法阻挡戏曲演出的巨大魅力,戏园不断潜入以满人为主的内城,更有八旗达官显贵入外城看戏。这种变化反映了A. 大众娱乐化解民族矛盾B. 早期启蒙思想推动文化繁荣C. 市民文化冲击社会秩序D. 文化专制政策淡出历史舞台【答案】C【解析】【详解】清代严格限制商业戏园,说明忌惮商业文艺影响其统治,达官贵人“城外看戏”说明艺术魅力巨大。材料无关矛盾缓和,A项错,戏剧不等于启蒙思想,当时文化专制仍旧盛行,BD两项有违史实,只有C项符合题意。【点睛】利用明清时代特征,分析社会生活变化与中国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9.色诺芬在雅典政制中写道:“在雅典,奴隶和定居外邦人放肆无比,在那里,你不能打他们,奴隶也不会为你让道我们已经建立起奴隶与自由人之间的平等、定居外邦人和公民之间的平等”。材料表明当时的雅典A. 政策具备人性化的特点B. 政策立足于保护奴隶的利益C. 实现了公民的直接民主D. 自由人和奴隶是公平平等的【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在雅典政制中写道:在雅典,我们已经建立起奴隶与自由人之间的平等、定居外邦人和公民之间的平等”等信息可知,雅典政制中规定,奴隶、自由人定居外邦人、公民之间的平等,这体现雅典政策具备人性化的特点,A正确;据材料雅典政制中规定,奴隶、自由人定居外邦人、公民之间的平等,没有看到政策立足于保护奴隶的利益,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奴隶、自由人定居外邦人、公民之间的平等,没有涉及民主,C错误;材料说的平等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公平是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而材料中公平没有体现,D错误。10.古罗马的法学家是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他们将法学视为一门“善良与公正的艺术”,他们对法律的解释成为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反映了古罗马A. 法律内容的随意性B. 法律活动的专业性C. 对法学理论的重视D. 关注对法律的解释【答案】B【解析】【详解】由“法学家是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 他们对法律的解释成为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知B项正确;法学家解释法律,是专业水准不是随意行为,A项错误;他们的解释组成了罗马法而不是法学理论专著,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罗马法的组成,而不是罗马社会对法的解释的态度,D项错误。11.1516世纪,佛罗伦萨常常举办庆典活动,先前囿于个人或小圈子的艺术家,开始常常参与庆典的装饰工作,帮助打扮角色,设计服装,准备化妆品和其他装饰用品。很多教会人士和世俗统治者也乐于赞助他们。这表明文艺复兴A. 崇尚人文的社会氛围B. 社会等级观念的消失C. 公民参政的热情高涨D. 艺术家政治地位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艺术走向世俗,“参与庆典”,美化生活得到教会和贵族支持,说明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A项正确,B项“等级观念消失”与史实不符,材料艺术家的活动与“参政无关,艺术家“服务”于社会,而不是体现其政治地位提升,C、D项与史实不符,正确答案是A项。12.“它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材料中的“它”A. 萌发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B. 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C. 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D. 设计出资本主义社会蓝图【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它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可知,弘扬古典文学艺术,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时期宣传人文主义,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B正确;萌发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是智者运动,A错误;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是启蒙运动,C错误;设计出资本主义社会蓝图是启蒙运动思想家,故D错误。13.下表是部分物种在亚、欧、美洲传播、种植情况表,据此可知品种原产地传入欧洲时间传入中国时间产量烟草墨西哥哥伦布航行后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一辣椒墨西哥15世纪末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一番茄秘鲁16世纪20年代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二花生巴西、玻利维亚16世纪初16世纪30年代中国产量世界第一向日葵北美1510年16、17世纪之交中国产量世界第一A. 美洲是世界农业物种的中心B. 其传播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C. 17世纪中国闭关锁国不可信D. 中国农业生产发达世界领先【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哥伦布航行后”和时间信息来看,烟草、番茄等物种传播到中国,是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并非禁止对外贸易,美洲物种传播到中国并不能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不可信,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美洲物种传播到中国后的生产状况,不是说明中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排除D项。14.英国人口在1801年大约是8.9百万人,1851年是17.9百万人,1901年达到5百万人。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生产力巨大进步B. 外来移民的增加C. 生育观念的转变D. 圈地运动的推动【答案】A【解析】【详解】18011901年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增长主要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故A正确;BC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圈地运动使城市人口增加的原因之一,不能说明英国总人口增加的原因,排除D。15.下图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 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B. 两党竞争与民主原则C. 联邦主权与地方分权思想D. 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美国两党之争,不是分权制衡,排除A;从材料可以看出,驴象之争反映的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竞选斗争,体现了美国的政党政治和民主原则,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排除C;材料中看不出议会与总统选举之间的关系,排除D。【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注意图片信息“驴”“象”,结合美国近代以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历程来分析材料。16.1892年,波兰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A. 其诞生与工业革命之间紧密联系B. 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真理C. 其发表是空想社会主义破产标志D. 成为各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共产党宣言诞生根源是工业革命的开展,“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说明共产党宣言诞生与工业革命有密切关系,A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共产党宣言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真理,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共产党宣言发表是空想社会主义破产标志,C错误;材料是说明共产党宣言发行的情况,不是说明成为各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D错误。17.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急速老化,人类在逃离太阳系,去往新家园过程中遭遇木星引力吸引,险些与木星相撞的故事。这一情节涉及到的近代自然科学原理是A. 哥白尼的“日心说”B. 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C.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D.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依据材料可知,在逃离太阳系的过程中地球遭到木星引力的吸引,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情节涉及到的近代自然科学原理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因此D选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不是哥白尼的“日心说”,也不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因此A、B、C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8.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20年代)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由此可见,这类文学流派A. 缘起于对“理性王国”极度失望B. 关注现实、再现现实、批判现实C. 表现反殖民压迫的民族主义思想D. 反映了西方社会精神和信仰危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意识流小说“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符合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社会精神和信仰危机,故D正确;对“理性王国”极度失望是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原因,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不是“20世纪初期(20年代)兴起”,排除A;关注现实、再现现实、批判现实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B;材料体现不出反殖民压迫的民族主义思想,排除C。19.1862年,清朝决定以“黄色龙旗”为“中国官船”之旗帜,黄龙旗的使用基本上限于船籍表示或外交仪式。这表明清政府A. 坚持了天朝上国观念B. 采用了中体西用思想C. 具备了初步的国家理念D. 实现了外交观念的转变【答案】C【解析】【详解】从“1862年”即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外暂时和好”时期,清政府“以“黄色龙旗”为“中国官船”之旗帜,使用“限于船籍表示或外交仪式”,具有仪式感和代表性,可知C项正确。因为清政府已经设立了总理衙门,被迫放弃了天朝上国的姿态,A项不符合史实;这里不是清政府用西方的科技”,维护旧的纲常伦理和制度,B项不符合题意;清政府只是用它表明船只归属和进行相关礼仪的官方旗帜,与外交观念变化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20.1942年10月,国民政府就晚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分别开始与美、英两国进行谈判。美、英经过协商,主动提出废除两国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美、英做法意在A. 维护中国国家主权B. 激发中国抗日热情C. 调解国共两党矛盾D. 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答案】B【解析】【详解】从“1942年10月”,英美“主动提出废除两国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可知B项正确。维护中国国家主权不是“英美外交”的目的,排除A项;归还中国主权的问题上,是外交,而国共矛盾是内政,两者之间没有关联,排除C项;1942年1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已经成立,排除D项。【点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牺牲和抗争,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21.1879年,轮船招商局船只驶往檀香山,后又试航旧金山,但遭到外国航运势力“竭力抗拒”;1881年装运茶叶,试航伦敦,“因洋商颇存妒心”而不得不停航;驶往南洋、新加坡、槟榔屿的轮船,因外国同业的跌价竞争,“亏折甚巨”。这些事例可用来说明A. 晚清政府支持近代企业的发展B. 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C. 洋务企业面临激烈的外部竞争D. 民族工业抵制了西方的侵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驶往南洋、新加坡、槟榔屿的轮船,因外国同业的跌价竞争,“亏折甚巨”。”可知体现的是洋务企业面临激烈的外部竞争,C选项符合题意。晚清政府支持近代企业的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外资企业挤压民族工业的发展,A选项排除。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主要表现是政治性贷款、控制关税、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等方面,B选项排除。民族工业并未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D选项排除。22.成书于1876年的沪游杂记有这样的记载:“外国人涉论,两造均请讼师上堂,彼此争辩理屈者则俯首无词。然后,官为断结。如中外涉论,华人亦请外国讼师”。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 西方法制思想深入人心B. 中西司法制度理念存在不同C. 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D. 西方司法制度对中国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由近代上海司法审判事务,无论中外均请律师辩护可知,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不能体现思想深入人心,BC项的“理念”差异和“司法主权遭到破坏”虽与史实相近,却与材料主旨无关。故D项正确。23.道光二十二年,林则徐在谪戍伊犁途中给书友的信中称,剿匪(侵华英军)八字要言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但他同时叮嘱友人此信不要给外人看。这反映了林则徐A. 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情怀B. 受制于天朝上国的传统心态C. 不谙熟近代国际外交规则D. 强调采取实际行动学习西方【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林则徐只是将与英国的战争称之为剿匪,认为中英之间只是军事上的差距,这明显是天朝上国的观念作祟,故选B。在林则徐眼中,与英国的战争还不能上升到反侵略的地位,排除A;材料不涉及如何与西方进行外交的问题,排除C;材料说明林则徐在观念上意识到了中西之间的某些差距,但却并未上升到主动采取实际的行动来学习西方的程度,故才会有八字要言中的“胆壮心齐”之一说,这也是许多守旧派坚决排外、认为战败纯属意外的重要理由之一,排除D。【点睛】在阅读历史材料时,要密切关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如本题中的“剿匪”,这些词语往往折射了历史人物对历史事件的真实看法。24.新文化运动期间,钱玄同提出了“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解但并不予支持,并公开声明:“像钱先生这种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本志同人多半是不大赞成的。”这反映出当时陈独秀A. 继续维护儒家学说统治地位B. 理性批判中国传统文化C.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D. 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针对钱玄同提出了“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解但并不予支持,这表明陈独秀肯定钱玄同反封建的热情,但认为“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的主张过激,因此可以判断,陈独秀对传统文化理性批判,B正确;据所学可知,在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宣传民主、科学,提倡新道德,这与当时儒家学说是不一致的,A错误;据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学说,C错误;材料说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涉及对西方文明的态度,D错误。25.苏联自1928年起大规模进口机器设备,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但到1937年,苏联的机器进口量大幅减少,仅占机器需要量的0.9%。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西方开始对苏联实施技术封锁B. 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苏联工业C. 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D. 生产资料公有制优越性的凸现【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工业化迅速实现,从而减少了对外国机器的进口,故答案为C项。十月革命后,西方国家就对苏俄进行了技术封锁,排除A项;1937年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正在缓解,排除B项;机器进口量的大小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优越性无关,排除D项。26.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这些做法A. 实现了充分就业目标B. 推动了福利制度建设C. 体现了以工代赈思想D. 证明了新政的可行性【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也曾雇佣研究人员”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做法通过政府提供工作岗位减少失业人口,体现了以工代赈思想。故答案为C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充分就业”,排除A项;材料中的做法不属于福利制度,排除B项;新政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国家干预,实现生产和销售的相对平衡,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D项。27.法国在二战后的三十多年里,先后制定并实施了9个经济计划;英国在1962年制定了第一个经济五年计划,后又制定了经济发展国家计划;联邦德国在1968年制定了第一个全国经济计划;意大利则制定了19551964年的十年经济计划。这反映出A. 欧洲一体化程度的加深B. 计划经济体制在西欧的确立C. 美国加紧对西欧的控制D.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得到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通过政府制定经济计划来干预经济发展,故D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各国家之间的合作,故排除A项;计划经济体制在西欧确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材料无法显示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故排除C项。28.冷战时期,日本作为抵御苏联影响的桥头堡,得到了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朝鲜战争爆发使日本重工业复苏。这些都开启了日本经济奇迹的大门,由此可见A. 日本经济发展与国际形势密切相关B. 日本经济发展缺乏内部驱动力C. 日本经济实质上是美国经济的附庸D. 日本经济缺乏政府的主导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得到了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朝鲜战争爆发使日本重工业复苏”等信息来看,说明当时的国际形势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即日本经济发展与国际形势密切相关。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内部因素,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际形势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不能得出日本经济是美国经济附庸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排除D项。【点睛】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除了削减和免除战争赔偿外,还向日本提供资金和物资。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朝鲜战争还促使西方国家扩军备战升级,从而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这些现象说明日本经济发展与国际形势密切相关。29.马克龙对巴黎协定的有力支持体现了法国政府的全球主义立场,但极右翼政党利用了民众的心理,在竞选纲领中宣扬“法国人优先”的主张;默克尔也是全球主义的拥护者,但2018年带有民族主义倾向的德国选择党在选民中的支持率大增。这些现象反映出A. 国际社会对全球化普遍充满忧虑B. 全球化进程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C. 欧洲放弃了自由贸易的传统政策D. 全球化受到原主要推动者的阻力【答案】B【解析】【详解】从题目可知,法国极右政党在竞选纲领中宣传“法国人优先”符合民众的心理,德国带有民族主义倾向的德国选择党支持率大增,可知全球化过程中出国民族主义的社会问题,故B项正确。题目中是法德国内政党对全球化中出现民族主义,并不能代表国际社会,故A项错误。巴黎协定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是贸易政策,故C项错误。马克龙和默克尔都是巴黎协定全球主义的支持者和拥护者,故D项错误。所认选B。30.自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历经四次修改,综合表内修改内容,从这一历程反映了时间会议修改内容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A.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巩固B.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断深化C. 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完成D. 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宪法不断完善我国经济体制、建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断深化,故B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A;C项“完成”表述错误,材料反映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排除;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不平衡发展的矛盾,D错误。31.20世纪50年代,国家一方面通过农业互助合作,解决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户生产资料不足、劳力、资金短缺的困难,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又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部分农产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以上做法A. 改变了农业落后面貌B. 促进了工农业平衡发展C. 适应了当时国家战略需求D. 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经济封锁【答案】C【解析】【详解】“20世纪50年代”,国家帮助农户解决生产困难,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出口部分农产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最终结果是解决了国家工业化需要的生产资料问题,故C正确;材料没有交代“农业落后”尤其是生产力落后的问题得以“改变”;没有说明“工农业平衡发展”的数据;也没有相关“西方对中国经济封锁”得到解决的信息,所以A、B、D项都是错误的。【点睛】本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探索时“实事求是”的精神。32.1987年12月深圳首次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修改宪法草案,删除原宪法中禁止土地“出租”两字,明确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这说明A. 宪法修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C. 土地的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D. 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确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宪法对土地的规定由出租到转让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打破政治体制对经济发展的束缚,A选项符合题意。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是在1984年之后,B选项排除。现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仍然是土地公有制,C选项排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1世纪初确立的,D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材料强调的政治改革为经济发展铺路。33.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宣布取消华侨的“双重国籍”,让他们在两国国籍中选择一个。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这一举措A. 导致了同印尼关系的恶化B. 反映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 增强了华侨对祖国的认同D. 旨在发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并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印尼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国与亚非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材料中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加入印尼国籍,目的就是发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D正确;据材料“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可知,这是两国政府的约定,不会导致与印尼关系的恶化,A错误;据所学可知“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倒向社会主义苏联,B错误;据材料“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信息可知,不能增强华侨对祖国的认同,C错误。34.近代中国,孙中山等革命派推崇王夫之,将其视为“恢复中华”的思想先驱,并印发王夫之的黄书等有关“华夷之辨”的书籍,倡导“排满革命”“光复旧物”。此举A. 复兴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B. 高举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体现了革命派的斗争策略【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孙中山等革命派推崇王夫之并印发王夫之的黄书等有关华夷之辨的书籍,倡导排满革命、光复旧物”等信息可知,用传统的“华夷之辨”思想来否定清王朝的正统性,有利于动员民众参加资产阶级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体现了革命派的斗争策略,D正确;据上分析这是资产阶级狭隘的民族观,革命派的斗争策略,不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A错误;据材料倡导“排满革命”“光复旧物”可知,没有明确反帝,而是斗争矛头指向了满清政府,故B表述不当;据材料倡导“排满革命”“光复旧物”可知,没有体现民主共和观念,C错误。35.1949年12月我国确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普及为主”的教育方针。1953年9月,全国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教育部门应当首先集中力量发展和改进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已有很大的发展,今后应当着重质量的提高。”这一政策转变反映了A. 扫盲教育已经基本完成B. 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C. “科教兴国”战略出台D. 教育政策完全效仿苏联【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小学教育已有很大的发展,今后应当着重质量的提高”并结合所学,1953年中国开启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国家工业、生产力分布做出了规划,提高人民素质,为工业化发展创造人才条件,故选择B选项;1978年,中国的扫盲教育基本完成,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选项;1995年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故排除C选项;提高公民素质,是政府按照当时中国国情提出的,没有完全效仿苏联,故排除D选项。【点睛】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对教育发展的政策及为发展工业的一系列措施。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国子监是明王朝的最高学府。朱元璋亲自管辖南京国子监,强调教育学生“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先,隆师亲友,养成忠厚之心”,国子监一般由翰林院大学士兼任讲习,每月有3名学士轮流教授四书五经御制大诰大明律令等,大学士讲解,监生背诵和默写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一般不采用质疑性提问和开放式辩论,但倡导“求教式”的师生“对晤”。洪武三年(1370年),监生考试尚考九章算术中的珠算,但四年后被取缔,改考科举中的经学、时务策等,成绩合格者“赐同进士出身”,进入仕途。文艺复兴后,剑桥大学(1209年创办)突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来缚,为培养律师、会计师、股票交易师而增设许多新课程。1687年,剑桥毕业生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总结他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被聘为母校200多位终身教授之一。1695年,英国议会、英国皇家学会拨专项基金在剑桥大学设立数学、医学、天文学、地理、物理、工程学、机械学等院系,对前沿学科进行深入的专业研究。1702年制定剑桥大学奖励优秀生律令,对有独立研究报告或制作新型实验模型的毕业生进行奖励。迄止1756年,剑桥大学在社会赞助与政府特许状的支持下,拥有80多个独立学院、600多个科学社团,与牛津并列为英国近代科研的两大基石。摘编自于佳媚明代国子监与英国剑桥(1)根据材料,指出明代国子监与英国剑桥大学的差异。(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后剑桥大学发展的有利条件。【答案】(1)差异:教育目的:国子监培养忠于君主的封建政府官员,剑桥大学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实用人才。课程设置:国子监教授儒家经典和封建法律,剑桥大学主要开设近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教学方式:国子监重视知识的传授,剑桥大学强调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师资队伍:国子监由部分封建官员轮流兼任,剑桥大学有固定的专业教师队伍。学校性质:国子监为官办学校,剑桥大学办学主体多元。(任意对比三个方面的差异)(2)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府和学术机构的支持;思想解放的推动;自然科学的进步。【解析】【详解】(1)差异:从朱元璋“亲自管辖南京国子监”,强调教育学生“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先,隆师亲友,养成忠厚之心”,剑桥大学“为培养律师、会计师、股票交易师而增设许多新课程”可知目的和课程的不同;由“国子监一般由翰林院大学士兼任讲习”,剑桥大学有“200多位终身教授”可知师资的不同;由“监生背诵和默写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和剑桥大学“有独立研究报告或制作新型实验模型的毕业生进行奖励”可知教学方法的不同;由朱元璋“亲自管辖南京国子监”和“英国议会、英国皇家学会拨专项基金”,“剑桥大学在社会赞助与政府特许状的支持”知办学主体和学校性质的不同。(2)条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7世纪后英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等几个方面说明剑桥大学发展的“有利”条件。【点睛】教育是文化,也是社会经济、政治的产物。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土上,不少城市里有所谓“租界”,那里的统治权完全属于外国人。他们设立法院、警察、监狱、市政管理机关和税收机关。租界成为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武力恐吓,实行政治和经济侵略的基地,起着极其凶狠的作用。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材料二 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处走过上海租界,他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燃着电灯或瓦斯灯;他们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电话、火轮船、公园。他们在这里所得到的印象,必然多少传到内地去。上海如此,香港也如此。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八册解读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提炼出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提出观点:能结合材料提出合适的观点,且观点明确结合材料):考生能运用材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运用史实:考生能引用材料以外的相关背景知识进行论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