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腈·的性质_第1页
丙烯腈·的性质_第2页
丙烯腈·的性质_第3页
丙烯腈·的性质_第4页
丙烯腈·的性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2CHCN,无色透明液体,蒸气有毒。相对密度0.8060,熔点-83-84,沸点 77.377.4。微溶于水,易溶于一般有机溶剂。易燃烧,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 3.05%17.0%(体积)。水解时生成丙烯酸,还原时生成丙腈,易聚合,也能与醋酸乙烯、氯乙烯等单体共聚。可由丙烯氨氧化,或由乙炔和氢氰酸直接化合而制得。用于制造聚丙烯腈、丁腈橡胶和其它合成树脂等。也用于电解制己二腈和水解成丙烯酸酰胺。- 来源:化学物质辞典 简称“AN”。化学式CH2CHCN。分子量53.06。一种共轭不饱和腈。无色易燃液体。有毒! 比重0.8060。沸点77.3。折光率1.3888 (25)。略溶于水,易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分子中含氰基、碳-碳双键等,能参与各种反应: 工业合成路线主要有下列几种: (1) 乙炔法: (2) 乙烯法: (3)丙烯氨氧化法: 参见“氨氧化反应”。 主要用以制合成纤维(丙烯腈纤维)、腈基橡胶 (丁腈橡胶,BAN)及ABS塑料 (丁二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等。- 来源:化学词典 化学式CH2 =CHCN。为无色、具杏仁气味、易燃、易挥发的液体。比重0.8,沸点77.3,蒸气比重1.9,水中溶解度7.3%(20),易溶于有机溶剂。是制备聚丙烯腈的单体,与依康酸、丁二烯、醋酸乙烯、苯乙烯、氯乙烯和偏氯乙烯等单体共聚。用于制造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和合成树脂等,故丙烯腈是有机合成工业中的重要单体。本品属高毒类,毒作用似氰化氢。主要经吸入或经皮肤进入人体,急性中毒症状与氰化氢中毒相似。此外,尚可致接触性皮炎,表现为红斑、疱疹及脱屑,愈后可残留色素沉着;对眼也有强烈刺激作用。预防重点是防止跑、冒、滴、漏;加强排风措施;使用手套、防毒口罩(活性炭滤料可吸附丙烯腈)等个人防护用品。急救治疗同氰化氢,但用亚硝酸钠剂量宜较小。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2mg/m3。- 来源:卫生学大辞典 分子式C3H3N,分子量53.05,结构简式CH2=CHCN。无色易流动的液体,蒸气有毒!熔点-83-84,沸点77.377.4。密度(20/4) 0.8060g/cm。稍溶于水,易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物,爆炸极限3.05%17.0%(体积)。水解生成丙烯酸,加氢还原生成丙腈。易聚合,也能与氯乙烯等单体共聚。主要用于制取聚丙烯腈、丁腈橡胶和其它合成树脂等。由丙烯经氨化、氧化制得,或由乙炔和氢氰酸直接化合制得。- 来源:中学教师实用化学辞典 结构式CH2CHCN,一种不饱和腈,无色易挥发液体,剧毒,沸点为77.3,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 乙炔在Cu2Cl2NH4Cl酸性水溶液中与HCN加成制得丙烯腈。 也可用丙烯、氨氧化法合成制得: 丙烯腈容易发生聚合反应,是聚丙烯腈的单体。 聚丙烯腈丙烯腈可与1,3-丁二烯共聚制丁腈橡胶。丙烯腈是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酯的原料。- 来源: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化学卷 CH2CHCN , 一种不饱和腈,无色易挥发液体,沸点77.5,可燃,溶于乙醇、乙醚、丙酮,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丙烯腈有剧毒, 应严防吸入蒸气或侵入皮肤。 丙烯腈纯品容易发生聚合反应, 并可与其他单体共聚, 是制造聚丙烯腈纤维、丁腈橡胶、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酯、尼龙66等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原料。 乙炔在Cu2Cl2-NH4Cl酸性溶液中与氢氰酸加成, 生成丙烯腈。 工业上用丙烯氨氧化法合成丙烯腈。 - 来源:中国成人教育百科全书化学化工 又名乙烯基氰 (vinylcyanide)。结构简式CH2CHCN。无色液体,稍溶于水,溶于多种有机溶剂。爆炸极限为3.0517.0%(体积)。是合成纤维的原料,由聚丙烯腈制成腈伦,并可用于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粘接剂、涂料的原料及天然树脂的改性剂。属高毒,小鼠经口LD5020102mg/kg (体重),吸入2小时LC50571mg/m3。毒作用类似氢氰酸。大鼠经口和吸入可致脑、前胃及Zymbal腺癌。对大鼠有致畸作用。人嗅觉阈为46.6mg/m3; 人吸入35220mg/m32045分钟有粘膜刺激作用、头痛、胸闷、兴奋和恐惧感、皮肤搔痒; 人吸入1000mg/m312小时,可致死。职业性丙烯腈中毒在我国是法定职业病 (参见丙烯腈中毒)。流传病学调查发现,经20年以上观察,男性接触者肺癌和结肠癌发病率增加46倍。国际癌症研究所 (IARC) 列为人类可疑致癌物 (证据有限)。我国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 车间空气2mg/m3,居民区大气0.05mg/m3 (日平均),地面水2.0mg/L。- 来源:环境科学大辞典 又称“氰乙烯”,“氰基乙烯”。化学分子式C3H3N。无色易流动液体,比水轻,相对密度为0.8(20),带有轻度刺激气味,易燃,即使是稀溶液也很危险,蒸汽比空气重,遇明火有返闪现象,闪点为 0。熔点-82,沸点77.3,自燃点 481。遇热、遇光或苛性碱时会自行聚合,如聚合作用在容器内进行,可使容器发生爆炸。爆炸极限:3%17%。能部分溶于水,遇水能分解而产生有毒气体,气体被吸入、吞服或被皮肤吸收均能中毒。宜存放在阴凉通风处,注意经常通风以防止蒸汽聚集,须隔绝火源、热源、氧化剂、强酸、强碱、胺类及溴等,避免日光曝晒,防止附近能产生火花的一切可能。装卸中要轻拿轻放,远离食品和生活区。消防方法可用干粉、砂土,二氧化碳及抗炭性泡沫。用水无效。操作时要穿防护服, 污染处要用大量水冲洗。中毒者先吸入 5毫克亚硝酸戊酯,再注射硫代硫酸钠, 最后请医生治疗。联合国编号:(UN No.)1093/3173/3-02/215,国内品名编号:32162,属易燃液体。- 来源:集装箱运输业务技术辞典下册 H2C=CHCN C3H3N1又称氰代乙烯、2-丙烯腈、乙烯基腈、谷粒熏蒸剂、Ventox、Acritet。1893年C.Moureu首.- 来源:实用精细化工辞典 阅读全文 一种有机化工产品。无色、易挥发、带有桃仁气味的有毒液体。1893年法国C.莫柳首先制得。现在,丙烯腈都采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1984年,世界丙烯腈生产能力为271.3万t,1999年达到599.6万t,其中美国162.1万t。2000年中国生产了46.5万t。丙烯腈的用途分配是:制造聚丙烯腈纤维(中国习称腈纶,合成纤维的一种)50%左右,丁腈橡胶和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20%30%,其他(包括制丙烯酸酯、丙烯酰胺、味精、碳纤维等)20%30%。丙烯腈的毒性相当于氰氢酸的1/30,在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1520 mg/kg。丙烯腈与皮肤接触可引起瘙痒,人体吸入后会感到乏力、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等。- 来源:百科知识数据辞典 中文通用名称 丙烯腈英文通用名称 acrylonitrile商品名称 丙烯腈其他名称 乙烯基氰、氰基乙烯化学名称 丙烯腈结构式 CH2=CH.- 来源:农药大典 阅读全文 中文通用名称 丙烯腈 英文通用名称 acrylonitrile 商品名称 丙烯腈 其他名称 乙烯基氰、氰基乙烯 化学名称 丙烯腈 结构式 CA登记号 107131 分子式 C3H3N 分子量 53.7 理化性质 芥未味,沸点77,冰点-82,分子量 53.06。密度:气体(空气=1)1.83;液体(在4时,水= 1)0.797(20)。空气中燃烧极限:317%(按体积计)。由于易燃,故应与四氯化碳(66%)混合,其量不得超过 34%。不同温度下的自然蒸汽压力:0(32)43. 99kPa,10(50)7. 305kPa,20(68)11. 66kPa, 30(86) 18. 66kPa,1kg体积为125.7ml,1L重 0.797kg。 毒性 丙烯腈对人剧毒,毒性与氢氰酸相当。丙烯腈对昆虫的毒性很强,在防治多种贮粮害虫的主要熏蒸剂中,其毒性最强。 用途 丙烯腈单独使用或者同四氯化碳混合使用,对多种蔬菜、谷物和花卉种子的发芽没有什么影响,但对玉米种子有一定的伤害。丙烯腈和四氯化碳合剂可用于防治贮藏谷物中的绝大部分害虫。试验证明,丙烯腈和四氯化碳按体积1比1的比例配成混剂,可以用于防治贮藏马铃薯的马铃薯块茎蛾而不会损伤块茎。 使用方法 因为丙烯腈和四氯化碳都是高沸点,常压熏蒸时,为了迅速蒸发,有人制备了一种简单的方法,用棉绳蕊穿过浅铁盘底。熏蒸开始时将液体熏蒸剂注入盘中,然后用风扇向棉蕊子吹风,直到蒸发完毕。 登记情况及生产厂家 未作为农药登记。 开发单位 1939年合成,19411942年由德国 Degesch Gesellsch公司推荐用作粮食熏蒸剂。- 来源:农药商品大全 化学式CH2CHCN 。分子量53.06。无色有刺激味、有毒液体。熔点-83.5,沸点77.579,相对密度0.8060,折光率1.3911,乙醇中UVmax203nm。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3.05%17%(体积)。可溶于水、丙酮、苯,与乙醇、乙醚混溶。LD5093mg/kg(大白鼠口服)。化学性质活泼,反应式如下: (1)腈基的反应: (2)双键的反应: (3)氰乙基化反应:可与醇、酚、胺、酮、醛、硝基甲烷、丙二酸二乙酯进行反应,分子中导入氰乙基。通式如下: RH+CH2CHCNRCH2CH2CN(4)聚合反应:如自聚能生成聚丙烯腈,与氯乙烯共聚生成迪尼尔纤维,与丁二烯共聚生成丁二烯-丙烯腈橡胶等。制法:乙炔与氰氢酸加成制备,或由丙烯经氨氧化而得,也可由丙烯酸酰胺与P2O5作用制得。用途:广泛应用于制丙烯腈纤维、合成橡胶、塑胶表面黏合剂,此外还可作抗氧剂、药物、染料合成中间体、天然聚合物改性剂及有机合成中氰乙基化剂等。- 来源:化合物词典 无色液体。分子量53.06。熔点-83.5。沸点77.377.4。相对密度0.8060。折射率1.3911。能与大多数有机溶剂,如丙酮、苯、四氯化碳、乙酸乙酯、甲醇等互溶。易自聚。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3.05%17% (体积)。用于制聚丙烯腈、丁腈橡胶及其他合成树脂等。由丙烯氨化氧化或由乙炔和氢氰酸直接反应制得。- 来源:简明精细化工大辞典 亦称氰基乙烯。一种不饱和腈类化合物。分子式C3H3N,结构式CH2CHCN。无色易燃液体,发烟,有毒, 与一定量空气混合能引起爆炸。熔点-83.5, 沸点77. 579,相对密度0. 806 (20/4)。略溶于水,易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有人发现它的共聚物能改善合成橡胶的耐油和耐溶剂性而开始受到重视。大战期间德国开发由乙烯通过环氧化,加氢氰酸生成氰乙醇,再去水制得。后又开发用乙炔在氯化亚铜催化下加氢氰酸制得。1960年后美国俄亥俄标准油公司开发了新的生产工艺,用丙烯通过氨氧化反应制取。此工艺引起了工业生产的巨大变革。因原料易得、成本下降,使丙烯腈产量骤然大增,1983年世界年产量达300万吨, 其中俄亥俄标准油公司的产量就占90%。丙烯腈易聚合,可生成聚丙烯腈纤维(商名腈纶或膨体)。其短纤维类似羊毛,又叫人造羊毛。手感柔软,弹性很好。它与醋酸乙烯酯共聚生成的合成纤维(商名奥纶),1950年首先由美国杜邦公司投入工业化生产。多数丙烯腈用于制合成纤维,其用量约占总量的4060%。它与丁二烯共聚可制得耐油性好的丁腈橡胶。丙烯腈二聚并加氢可制得己二腈,再加氢可制得己二胺, 它是聚酰胺(尼龙66)的原料之一。丙烯腈与丁二烯、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是一种优质工程塑料,简称ABS树脂。- 来源: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