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麻醉,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临床麻醉学教研室郭文俊,Anesthesia,2,第一节绪论,一、历史:椐后汉书.华佗列传、三国志.华佗列传记载,公元200年,我国名医华佗以“麻沸散”麻醉实施腹部手术的记录。1846年美国麻省总医院Morton演示乙醚麻醉成功,揭开现代麻醉学首页。,3,第一节绪论,二、内容:麻醉学是以生理学、药理学及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一门临床医学。现代麻醉学是以解除手术所致疼痛为主(即临床麻醉学),包括急救复苏、重症监测和治疗、急慢性疼痛治疗等内容的一门涉及多学科的医学。临床麻醉学的主要任务为: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提供一个无痛、肌松良好、抑制过度应激反应的手术条件。,4,第一节绪论三、方法:,1.全身麻醉:吸入全身麻醉(inhalationanesthesia)(generalanesthesia)静脉全身麻醉(intravenousanesthesia)2.局部麻醉:表面麻醉(surfaceanesthesia)(localanesthesia)局部浸润麻醉(localanesthesia)区域阻滞(regionalanesthesia)神经阻滞(nerveblock)3.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spinalblock)(intrathecalblock)硬膜外腔阻滞(epiduralblock)骶管阻滞(caudalblock)4.复合麻醉(combinedanesthesia;balancedanesthesia):5.基础麻醉(basalanesthesia):,5,第二节麻醉前准备和用药,一、麻醉前病情评估:1.必要性:1)手术麻醉引起的创伤、失血、生理功能紊乱等一系列影响;2)外科疾病及并存的内科疾病致器官功能改变。“手术有大小,麻醉无大小”,充分的麻醉前准备,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6,第二节麻醉前准备和用药,2.麻醉前应了解的内容:1)仔细阅读病历、了解诊断、病史、吸烟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及用药史;2)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等3)仔细了解与麻醉有关的检查:如心电图、胸透、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合并其它疾病的要检查有关的项目:如糖尿病应检查血糖。,7,第二节麻醉前准备和用药,3.ASA分级(美国麻醉学会,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a):ASA病情分级和围术期死亡率分级标准死亡率(%)体格健康,发育营养良好,各器官功能正常0.060.08除外科疾病外,有轻度并存病,功能代偿健全0.270.40并存病较严重,体力活动受限,但尚能应付工作1.824.30并存病严重,丧失日常工作能力,经常面临生命威胁7.8023.0无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9.4050.7急症病例前加“急”或“E”表示。,8,第二节麻醉前准备和用药,二、麻醉前准备事项:一).纠正或改善病理生理状态:1.改善营养不良:血红蛋白80g/L、血浆清蛋白30g/L;2.纠正水盐酸碱紊乱:3.关于术前停药:洋地黄维持者应于手术当天停药;-受体阻滞剂最好术前停药24-48小时或服用致手术当天;除中枢性降压药或酶抑制剂,均可服用致手术当天;,9,第二节麻醉前准备和用药,一).纠正或改善病理生理状态:4.控制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50%),可使体内封闭腔内压升高,肠梗阻、肺气肿病人不宜应用。,21,第三节全身麻醉,2).安氟醚(enflurance):麻醉效能强(MAC=1.7%),可脑血流和颅内压增高,高浓度(3%)时可出现癫痫样和爆发性抑制,对心肌有抑制作用,使血压、心排出量及心肌氧耗量均降低呼吸的抑制作用较强,对呼吸道无刺激,22,第三节全身麻醉,3).异氟醚(isoflurane):麻醉效能强(MAC=1.15%)低浓度时对脑血流无影响,高浓度(1MAC)可使脑血管扩张、脑血流增加和颅内压升高对心肌抑制较轻,明显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降低动脉压,可扩张冠状动脉对呼吸有轻度抑制作用,可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对呼吸道有刺激,23,第三节全身麻醉,4).七氟醚(sevoflurane)5).地氟醚(desflurane)6).氟烷(halothane),24,第三节全身麻醉,二)静脉麻醉药(intravenousanesthetics):经静脉注射进入体内,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产生麻醉作用。诱导快、对呼吸道无刺激、无环境污染、无须特殊设备。除氯胺酮外,其它镇痛作用均弱。,25,第三节全身麻醉,1.硫喷妥钠(thiopentalsodium)硫喷妥钠脂溶性高,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增强脑内抑制性递质-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作用,影响突触的传导,抑制网状结构的上行激动系统。可降低脑代谢率及氧耗量,降低脑血流量和颅内压,对脑细胞有保护作用;可直接抑制心肌及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有较强的中枢呼吸抑制作用分布:血液内脏器官肌肉、骨骼、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具有强碱性,不可注射于皮下、动脉,否则可至组织坏死,26,第三节全身麻醉,2.氯胺酮(ketamine)主要选择性抑制大脑联络径路和丘脑-新皮质系统,兴奋延髓、边缘系统分离麻醉,外观似浅麻醉与深度镇痛作用不一致。增加脑血流、颅内压及脑代谢率增加可兴奋交感神经心率增快、血压及肺动脉压升高对心肌有抑制作用对呼吸影响较轻,27,第三节全身麻醉,3.依托咪酯(乙咪酯,etomidate):可降低脑血流量、颅内压及代谢率对缺氧性脑损害有保护作用对循环系统影响小,可轻度扩张冠状动脉适用于冠心病、心储备功能差及年老体弱病人4.羟丁酸钠(sodiumhydroxybutyrate,-OH)直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样睡眠对循环系统有轻度兴奋作用对呼吸有一定程度抑制,28,第三节全身麻醉,5.普鲁泊福(异丙酚,丙泊酚,propofol):起效快,消除快可控性好可降低脑血流量、颅内压及代谢率对心血管系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血压、心率对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潮气量、呼吸频率呼吸暂停,29,第三节全身麻醉,三)肌肉松弛药(肌松药,musclerelaxants)能使骨骼肌麻痹,但无麻醉作用和遗忘作用,30,第三节全身麻醉使用注意事项:,1)应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以保持呼吸道通畅2)无镇静、镇痛作用,应与全麻药复合使用3)琥珀胆碱可引起血清钾、眼内压和颅内压升高,严重创伤、烧伤、截瘫、青光眼、颅内压升高患者禁用4)体温降低、吸入麻醉药、硫酸镁及某些抗菌素(庆大霉素等)可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5)重症肌无力患者应禁用非去极化肌松药6)有哮喘史和过敏体质患者慎用可致组胺释放的肌松药,31,第三节全身麻醉,1.去极化肌松药(depolarizingmusclerelaxants):A.作用机制去极化肌松药与乙酰胆碱受体具有较强亲和力,与乙酰胆碱竞争神经肌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使肌纤维成束收缩,但不能复极化而持续处于去极化状态,(不被胆碱酯酶分解)产生肌松弛作用。,32,第三节全身麻醉,B.特点使突触后膜处于持续去极化状态首次使用,可使肌纤维不协调收缩肌纤维成串收缩胆碱酯酶抑制药不能拮抗反可增强其肌松作用,33,第三节全身麻醉,C.代表药:琥珀胆碱(司可林,scoline),34,第三节全身麻醉,2.非去极化肌松药(nondepolarizingmusclerelaxants):A.作用机制非去极化肌松药与乙酰胆碱竞争占据神经肌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使乙酰胆碱没有足够受体结合,肌纤维不能去极化,阻断神经肌肉传导,产生肌松作用。,35,第三节全身麻醉,B.特点神经兴奋时乙酰胆碱释放未减少,但无法发挥作用肌松出现前无肌纤维成串收缩能被胆碱酯酶抑制药拮抗,36,第三节全身麻醉,C.常用药:泮库溴铵(泮可罗宁,pancuronium):轻度抗迷走神经作用,使心率增快高血压、心肌缺血、心动过速、重症肌无力患者应慎用或禁用维库溴铵(万可罗宁,vecuronium):不释放组胺,无抗迷走神经作用适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病人阿曲库铵(卡肌宁,atracunium):可通过霍夫曼(Hofmann)降解,37,第三节全身麻醉,二、麻醉机的基本结构和应用,38,第三节全身麻醉,三、气管内插管术(endotrachealintubation)是将特制的器官导管,经口腔或鼻腔插入到病人的气管内,39,第三节全身麻醉,目的:1)麻醉期间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或血液2)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防止病人缺氧和二氧化碳积蓄3)便于吸入全身麻醉药的应用,40,第三节全身麻醉,方法:经口腔明视插管经鼻腔明视插管经鼻腔盲探插管,41,第三节全身麻醉,并发症:1)野蛮操作致牙齿、口咽部粘膜损伤,颞下颌关节脱位2)插管反应3)导管过细致阻力增加;导管过粗、过硬致喉头水肿;导管过软致变形梗阻4)导管过深致单肺通气5)导管滑脱,42,第三节全身麻醉,四、全身麻醉的实施一)全身麻醉的诱导(inductionofanesthesia)使病人接受全麻药后,由清醒状态到神志消失,并进入全麻状态后进行气管内插管的阶段,43,第三节全身麻醉,方法:1.吸入诱导法:1)开放点滴法2)面罩吸入诱导法2.静脉诱导法:,44,第三节全身麻醉,二)全身麻醉的维持: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以满足手术的要求,加强对病人的管理,保证循环和呼吸等生理功能的稳定。1.吸入麻醉药维持2.静脉麻醉药维持3.复合全身麻醉:全静脉复合麻醉(totalintravenousanesthesia,TIVA)静吸复合麻醉,45,第三节全身麻醉三)麻醉深度的判断:,1.乙醚麻醉深度的分期标准:第期(镇痛期):清醒到意识消失,痛觉减退,呼吸心率稍快,反射依存,不宜手术第期(兴奋期):大脑皮质抑制,皮层下中枢兴奋,呼吸紊乱、循环波动,禁忌手术第期(手术麻醉期):皮层下中枢抑制,兴奋状态消失,痛觉消失,分为四级:第一级:呼吸规律、稍快,眼睑反射消失,但肌肉不松。适宜一般手术第二级:眼球固定中央,呼吸稍慢、幅度改变不大,肌力下降。可腹部手术第三级:瞳孔散大,胸式呼吸抑制,腹式呼吸增强,血压下降,肌松弛,宜大手术第四级:肌肉完全松弛,呼吸渐停,循环明显抑制。立即人工呼吸,减浅麻醉第期(延髓麻醉期):呼吸停止,血压测不到,瞳孔完全散大。处理不及时,可致心脏骤停。,46,第三节全身麻醉,2.通用临床麻醉深度判断标准:麻醉分期呼吸循环眼征其它浅麻醉期不规则血压睫毛反射(-)吞咽反射(+)呛咳心率眼球运动(+)出汗气道阻力眼睑反射(+)分泌物喉痉挛眼泪刺激时体动手术麻醉期规律血压稍低但稳定眼睑反射(-)刺激时无体动气道阻力手术刺激无改变眼球固定中央粘膜分泌物消失深麻醉期膈肌呼吸血压对光反射(-)幅度瞳孔散大,47,第三节全身麻醉五、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及其处理,一)反流与误吸:(麻醉下发生率为4%26.3%)1.原因:咽喉反射消失;胃排空时间延长;抗胆碱药影响食道括约肌功能2.症状:急性呼吸道梗阻:Mendelson综合征:吸入pH2.5的胃液后不久发生“哮喘样综合征”吸入性肺不张:吸入性肺炎:,48,第三节全身麻醉,3.预防:减少胃内容量和提高胃液pH:禁饮禁食,插胃管,H2受体阻断剂等降低胃内压(低于食道下端括约肌阻力)保护气道(尤其在咽喉反射消失时)4.处理:重建呼吸道:有效引流和吸引,使呼吸道畅通纠正低氧血症: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和肺泡型细胞受损肺泡萎缩,需用PEEP治疗支气管冲洗:用510ml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抗生素的应用:,49,第三节全身麻醉,二).呼吸道梗阻:1.上呼吸道梗阻:机械性梗阻:舌后坠、口腔分泌物、喉头水肿表现:不全梗阻:呼吸困难并有鼾声完全梗阻:鼻翼扇动和三凹征处理:舌后坠将头后仰、托起下颌置口咽通气道;口腔分泌物清除;喉头水肿轻者:皮质激素、肾上腺素;重者:紧急气管切开喉痉挛:原因:浅麻醉、缺氧时刺激喉头表现:呼吸困难、吸气时有喉鸣音、发绀处理:轻者加压给氧重者环甲膜穿刺加压给氧,50,第三节全身麻醉,2.下呼吸道梗阻:原因:气管导管异常、误吸、支气管痉挛表现:轻者:肺部有湿罗音重者:呼吸困难、潮气量下降、气道阻力高、心率快、血压下降处理:选择合适气管导管调整气管导管位置维持适当麻醉深度保证充分氧合,51,第三节全身麻醉,三)通气量不足:原因:颅脑损伤、麻醉药、镇痛药、镇静药呼吸中枢抑制表现:麻醉期间:CO2潴留麻醉恢复期:CO2潴留并有低氧血症处理:以机械通气维持至呼吸功能完全恢复拮抗肌松药残余作用加强术后镇痛鼓励帮助患者深呼吸和咳嗽,52,第三节全身麻醉,四)低氧血症:诊断:吸空气时SpO290%,PaO2皮下组织3).局麻药性能:普鲁卡因、地卡因可扩张局部血管,加快吸收,布比卡因易与组织蛋白结合,吸收较慢4).血管收缩药:局麻药中加少量肾上腺素可延缓吸收,62,第四节局部麻醉,2.生物转化:酰胺类局麻药在肝脏微粒体酶系水解酯类局麻药被血浆中假性胆碱酯酶水解。,63,第四节局部麻醉,四)局麻药的不良反应:毒性反应过敏反应,64,第四节局部麻醉,1.毒性反应:1)原因:一次用量超过病人的限量误注入血管内作用部位血供丰富,未加肾上腺素病人体质衰弱,耐受力减弱,65,第四节局部麻醉,2)对肌体的影响:均为抑制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下行抑制系统神经元抑制兴奋系统神经元心血管系统:早期中枢兴奋效果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抑制心肌、传导系统、周围血管平滑肌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晚期周围血管广泛扩张、房室传导阻滞、心率缓慢心博骤停,66,第四节局部麻醉,3)预防: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4)处理:发生毒性反应后,应立即停止用药吸氧地西泮0.1mg/Kg硫喷妥钠12mg/Kg或加琥珀胆碱1mg/Kg+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67,第四节局部麻醉,2.过敏反应:罕见使用很少量局麻药后出现荨麻疹、咽喉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血管神经性水肿至危及生命。以酯类发生较多。可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予以处理。可用皮内敏感试验预防,但不可靠,68,第四节局部麻醉,二、局麻方法一)表面麻醉:采用滴入法、涂敷法、喷雾法、灌入法等使粘膜下神经末梢阻滞,产生麻醉作用二)局部浸润麻醉:注射于手术区的组织内。要有一定容量、张力,要回抽。三)区域阻滞:包围手术区,在四周及底部注射不穿透肿瘤、炎性组织,不影响局部解剖,69,第四节局部麻醉,四)神经阻滞: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阻滞其冲动传导,70,第四节局部麻醉,1.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径路:上肢及肩部锁骨上径路:上肢腋径路:前臂和手部并发症:局麻药毒性反应、膈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霍纳综合征、高位硬膜外阻滞、全脊麻,71,第四节局部麻醉,2.颈丛神经阻滞:深丛阻滞:浅丛阻滞:并发症:局麻药毒性反应、膈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霍纳综合征、高位硬膜外阻滞、全脊麻,72,第四节局部麻醉,3.肋间神经阻滞:在肋骨角或腋喉线肋骨下缘穿刺。并发症:局麻药毒性反应、气胸、误入肋间血管4.指神经阻滞:不可加肾上腺素、药量不宜过大压迫血管。,73,椎管内麻醉,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临床麻醉学教研室郭文俊,74,第五节椎管内麻醉,1884年,Corning在狗进行脊麻及硬膜外麻醉成功。1896年Bier在动物及人体作腰麻成功。,75,第五节椎管内麻醉,前言椎管内麻醉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硬膜外阻滞优点:病人神志清醒,镇痛效果确切,肌松弛良好。缺点:不能完全消除内脏牵拉反应且可引起一系列生理紊乱。,76,椎管内麻醉的解剖,椎管内麻醉穿刺的解剖结构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腔硬脊膜硬膜下腔蛛网膜蛛网膜下腔脑脊液软膜脊髓,77,78,79,椎管内麻醉生理,药物作用部位:蛛网膜下腔阻滞时局麻药主要作用部位是脊神经根。硬膜外阻滞时局麻药可能扩散途径有:1)通过蛛网膜绒毛进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根。2)局麻药渗出椎间孔,透过较薄的神经鞘膜,作用于脊神经根。3)直接透过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根。,80,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操作示意图,81,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穿刺进针法示意图,82,蛛网膜下腔阻滞,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适用于2-3小时以内的下腹部、盆腔、下肢和肛门会阴部手术;由于腰麻并发症多,麻醉时间受限,多被硬膜外阻滞取代。,83,蛛网膜下腔阻滞,禁忌症: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脑脊膜炎、脊髓前角灰白质炎、颅内压高等;休克;穿刺部位或附近皮肤感染;败血症;脊柱外伤或结核;急性心力衰竭或冠心病发作。老年人、孕妇、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要严格控制用药量和麻醉平面;对小儿及精神病人一般不用腰麻。,84,蛛网膜下腔阻滞,并发症:术中并发症:血压下降:原因:阻滞区域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血压血压下降程度与麻醉范围、血容量多少、心功能等有关;麻醉范围超过T4,心动神经被阻滞,可引起心动过缓。处理:快速补液200-300ml扩容;静注麻黄碱15mg或肌注30mg心动过缓可静注阿托品0.3-0.5mg。,85,蛛网膜下腔阻滞,呼吸抑制:原因:呼吸抑制程度与麻醉平面成正比。麻醉药作用于延髓呼吸中枢致全脊麻时则呼吸停止;麻醉平面过高严重低血压呼吸中枢缺血缺氧呼吸抑制症状:胸闷气短、咳嗽无力,说话费力、紫绀等处理:轻度:氧气吸入或面罩吸氧;重度或呼吸停止,应立即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86,蛛网膜下腔阻滞,恶心呕吐:原因:麻醉平面过高、严重低血压、呼吸抑制脑缺血、缺氧兴奋呕吐中枢.迷走神经亢进,胃肠蠕动增强牵拉腹腔内脏对辅用的度冷丁催吐作用敏感处理:针对原因对症处理;静注氟哌啶2.5mg镇吐。,87,蛛网膜下腔阻滞,术后并发症:头痛:疼痛特点:常于术后第一次抬头或起床时发生,平卧位减轻或消失;20-40岁患者多发;男女之比为1:2。原因:主要为低颅压性头痛,硬脊膜和蛛网膜被穿破后脑脊液不断流入硬膜外腔颅内压颅内血管扩张血管性头痛。预防:采用细穿刺针,避免反复多次穿刺。处理:术中术后应输入足够量的液体,防止脱水;病人取去枕平卧位;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或右旋糖酐15-30ml。,88,蛛网膜下腔阻滞,尿潴留:原因:主要是支配膀胱的骶神经被阻滞后恢复晚下腹部、会阴手术后切口疼痛;病人不习惯在床上排尿。处理:热敷下腹部膀胱区;中医针灸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必要时插导尿管。,89,蛛网膜下腔阻滞,颅神经麻痹:原因:脑组织失去脑脊液衬垫下沉压迫第六对展神经所至。症状:腰麻后一周出现剧烈头痛、羞明、眩晕、斜视、复视。一般可在六个月自愈,但也有永久性麻痹者。处理:可给予维生素B及对症处理(如缓解头痛),90,蛛网膜下腔阻滞,粘连性蛛网膜炎:原因:不详。可能与药物、异物、化学物及病毒有关。病理:软膜和蛛网膜慢性增生性炎症反应,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粘连及血管闭锁,引起脊髓和脊神经根的退行性改变。症状:腰麻后2-3天至数月出现感觉障碍,下肢瘫痪,并且截瘫平面不断上升、病程缓慢发展,预后不佳。预防:加强无菌操作技术和药液的正确使用,可大大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91,蛛网膜下腔阻滞,马尾丛综合征:原因:马尾丛神经纤维受机械或化学性损伤。症状:感觉运动障碍局限于会阴区和下肢远端,轻者有长时间尿储留;重者大小便失禁。处理:需保留导尿;机械损伤于数周或数月可能自愈;化学性损伤可能不再恢复。,92,蛛网膜下腔阻滞,化脓性脑脊膜炎:原因:未认真执行无菌操作;穿刺点感染病人有败血症。特点:病情严重,可致死亡。处理:应注重预防,加强抗炎治疗。,93,硬膜外阻滞,1硬膜外穿刺术:(一般为连续法)穿刺体位、进针部位与腰麻相同;硬膜外穿刺针通过黄韧带后应立即停止前进。可在颈、胸、腰、骶各段间隙进行穿刺。穿刺成功的测试方法:1)阻力消失法:2)毛细管负压法:,94,硬膜外阻滞,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除头部以外的任何部位手术均可采用以横膈以下的各种腹部、腰部和下肢手术最常用颈部、上肢和胸部手术亦可采用,但麻醉操作和管理均较复杂,应慎重采用。,95,硬膜外阻滞,2)禁忌症:病人穿刺点有皮肤感染、凝血机制障碍、休克、脊柱结核或严重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均为禁忌;老年、妊娠、贫血、高血压、心脏病、低血容量等患者应慎用,并要加强管理。,96,硬膜外阻滞并发症:,1)术中并发症:a全脊髓麻醉:硬膜外阻滞所用的局麻药全部或大部分注入蛛网膜外腔致使脊神经被阻滞。原因:针尖刺破硬脊膜未被发现致导管插入蛛网膜下腔;针尖虽未刺破硬脊膜,但导管坚硬,插管时刺破硬脊膜进入蛛网膜下腔。症状:注药后数分钟内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甚至意识消失。如不处理病人会很快心博骤停。处理:一旦发现应立即人工呼吸,迅速气管内插管人工通气,并维持循环系统稳定。预防:硬膜外穿刺时必须仔细谨慎,熟悉解剖层次,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用药前必须先给一次试探剂量;回抽有脑脊液时禁止继续注药。,97,硬膜外阻滞,b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原因:硬膜外腔有丰富静脉丛,导管易进入;血管损伤,局麻药入血过快;一次用药剂量超过限量。症状:耳鸣、胸闷、心悸、抽搐等局麻药中毒反应。处理:一旦发现导管进入血管内应禁止注药;发现局麻药中毒现象即应停止注药、给氧、止痉等处理。,98,硬膜外阻滞,c血压下降:与腰麻机制基本相同,但有以下特点:出现较晚;如麻醉平面不广,无论麻醉节段高低,血压下降不剧烈;局麻药用量较大,对循环影响较大,加少量肾上腺素可使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缓解对循环的影响。,99,硬膜外阻滞,d呼吸抑制:硬膜外阻滞一般只影响呼吸储备功能,不减少静息通气。如果局麻药浓度较高,平面达T2则通气储备功能明显。,100,硬膜外阻滞,2)术后并发症:较腰麻少。a神经损伤:原因:多为粗暴操作、导管过硬损伤脊神经根引起。症状:穿刺时即有电击样异感,向单侧肢体放射,术后该神经分布区疼痛,感觉障碍。处理:对症处理。一般预后较好。,101,硬膜外阻滞,b硬膜外血肿:原因:穿刺或插管时损伤硬膜外腔静脉丛,未能很快停止出血,形成血肿所致。症状:麻醉作用持久不消退,或消退后又出现,同时有腰背部剧痛。处理:及早作出诊断,行椎板切开减压术,清除血肿。血肿形成超过24小时一般很难恢复。凝血障碍者禁用硬膜外阻滞。,102,硬膜外阻滞,c硬膜外脓肿:原因:消毒或无菌操作不严,穿刺针经过感染组织。症状:先有剧烈腰背部疼痛、寒战、高热、白细胞;脓肿形成后病人出现放射性疼痛,继而肌无力,截瘫。处理:应予大剂量抗生素,并及早在截瘫出现前行椎板切开引流。,103,硬膜外阻滞,d脊髓前动脉综合症:病理:脊髓前动脉是一根终末血管,供应脊髓面前2/3区域,较长时间血供不足可引起脊髓缺血性改变,甚至坏死。原因:病人原有动脉硬化,血管腔狭窄,故多见于老年人;局麻药中肾上腺素过多,引起脊髓前动脉持久收缩;麻醉期长时间低血压。,104,第六节麻醉期间各项生理参数的观察,麻醉期间应每隔5-10分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印刷宣传资料合同范本
- 共用店铺合作合同范本
- 集体安置房合同范本
- 小区家电清洗合同范本
- 厂房周围出租合同范本
- 安装承揽合同范本
- 混凝土员工劳务合同范本
- 消防设计合同范本
- 美术教师个人研修计划模板(5篇)
- 坚决做好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心得体会【四篇】
- 肿瘤内科住院病历书写规范
- 药物作用机理创新-洞察分析
- 毕业设计(论文)-口腔助手微信小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ICH《M10:生物分析方法验证及样品分析》
- 电力金具选型手册输电线路金具选型
- 初中开学第一课安全课件
- 2025年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高效执行方案全面贯标体系实操模板集锦
- 鼻咽通气管日常护理
- 有害物质过程管理系统HSPM培训教材
- DB11T 1649-2019 建设工程规划核验测量成果检查验收技术规程
-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五版)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