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的故事流水长_第1页
晋祠的故事流水长_第2页
晋祠的故事流水长_第3页
晋祠的故事流水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晋祠的故事流水长导语晋祠志里说“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此言并没有自卖自夸之嫌,谁不知道“不到晋祠,枉到太原”之说?晋祠之美,天下共知,那里不仅有美丽的景致、奇伟的建筑、非凡的艺术,更有灿烂文化,数不尽的美丽传说分封桐叶溯源长晋祠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如今已不可考了,我们只能古老的文字中知道,至少在北魏时候,它就已经屹立在那里了。地理学家郦道元曾用这样的文字介绍过晋祠,他说“昔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其川上溯,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左右杂树交荫,希见曦景。”这里所说的“唐叔虞祠”便是晋祠。郦道元用寥寥数字便将晋祠的地理位置、晋祠的建筑、园林景致都做了完美的介绍。晋祠位于今太原西南悬瓮山麓,晋水发源之处晋祠中的难老、善利两泉“大旱不涸,隆冬不冻”,是晋水的源头。晋祠,初名唐叔虞祠,后改名晋王祠,新中国成立后又更名为晋祠。该祠是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晋国的开国国君叔虞而设立的。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成王的弟弟。成王刚登位的时候,年纪还很小,朝中大事都由周公帮着处理。一天,成王带着弟弟姬虞在宫内玩耍,成王闲来无事,随手摘了一片梧桐叶子给姬虞,半开玩笑地说:“我以这片叶子为信,赐封于你。”叔虞听了很高兴,将梧桐叶子收好,然后跑去告诉周公说哥哥要封赐自己。周公听说了以后连忙去问成王说:“天子您是要赐封叔虞吗?”成王说:“我只不过是跟他开个玩笑罢了。”周公听了以后,很严肃地对成王说:“我听说,天子无戏言,天子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史官的眼里,会被载入史册,会有乐师歌颂,士人称道。你怎么能说是随便说说呢?”于是请求封叔虞。成王听了周公的话后,认为言之有理,于是便封叔虞于唐,人称叔虞。叔虞到了封地后,勤于政事,体恤百姓,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尊重。叔虞死后,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当地风水最好的地方建造了这座唐叔虞祠。后来,叔虞的儿子燮继承父位,因国临晋水,易国号为“晋”。所以,唐叔虞祠又被叫做晋王祠。晋祠的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非常讲究,严格按照传统的对称、齐整的风格建筑而成。在中国,宫殿、庙宇,包括祠在内的建筑大多采用这样的风格,讲究主次分明,中间一条中轴线将两旁的建筑贯束起来,中轴线两旁成对称之势,整体布局沉稳,大方。晋祠的整体布局也是如此,然而又不仅限于此其既有严格的整体规划,又有因地取材之自然变化;建筑风格既有沉稳庄严之神韵,又有自由灵动之美感;氛围既清幽肃穆,又有活泼俏皮。观赏晋祠可分中、北、南三路进行。自进晋祠大门起,由东向西,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依次为: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圣母殿;北部的主要建筑依次有:文昌宫,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吕祖阁;南部的建筑依次是:胜瀛楼,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公输子祠等。另外,晋祠的最南部还有一座十方奉圣禅寺,祠北则有座舍利塔。晋祠的三组建筑各有特点,中轴线作为晋祠的主体,建筑风格严谨、庄严;北部建筑群大多随地势自然排列,以楼阁高耸闻名;南部的建筑看名字就知道离不开水,泉流潺绕,风格类似江南园林。北魏时期,晋祠就已经初具规模,后经北齐、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等朝的修葺扩充,于是有了今天的规模。正因为修建的年代跨度极大,所以晋祠内的建筑风格是非常有特色的,杂糅了各个时代的建筑、雕塑、碑刻、壁画等个方面的艺术成就。另外,从晋祠的建筑可以看到,晋祠内不仅仅是祭祀、纪念叔虞的地方,晋祠内还供奉着水神,土地神,文曲星君,关老爷,三清,佛祖,儒家圣贤等各方神圣。在这里,不会有门户之见,各方神圣各居晋祠一隅,相亲相睦,共享人间香火。可见,晋祠集中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所以说,晋祠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各方面的最好材料。是中国历代能工巧匠给了我们留下的灿烂的遗产。国学百科1. 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2.晋祠的功能晋祠有着精神功能和祭祀功能。精神功能是指人们的心理功能,它包括审美、认知、崇拜三个方面。祭祀是祠庙建筑最初的主要功能,对自然神的祭祀出于报功的心理,对祖先的祭祀就是修先报恩了。而民间百姓则主要出于禳灾祈愿的现实需要和对自然力的恐惧依赖的矛盾心理。圣母原来是邑姜晋祠,经过几朝的修葺之后,到了宋代的时候已经非常宏伟了,但宋朝的统治者们认为还不够,继续对晋祠进行修缮。宋太平兴国年间,宋太祖令人在晋祠大兴土木。天圣年间,宋仁宗又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同时还为其母邑姜修建了圣母殿,以表彰这位女性生育叔虞这样的令人敬仰的儿子。据说,邑姜是姜子牙的女儿,后来嫁给了周武王,周武王的十位治乱之臣中,其中一位指的就是她。可见,邑姜十分贤德,所以深受周武王的喜爱。一次,周武王临幸邑姜时,梦到天神告诉武王说:“予命汝生子名虞,余与之唐。”不久,邑姜果然怀孕,十月怀胎后诞下龙子。武王认为这都是上天的安排,所以很高兴地为这个孩子取名“虞”,即叔虞。后来,叔虞果然受封唐地。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且关于叔虞的出生也带有神话色彩,但这并不影响大家对这位伟大女性及其儿子的喜爱。所以,后人才会想到要建造庙宇来供奉她。圣母殿,殿高达19米,殿阔七间,进深六间。大殿内供着的是被称为晋祠三绝之一的人物彩塑,共43尊,其中包括主像圣母邑姜,余下的42尊彩塑中,有宦官5人,女官4人,余下的皆为侍女。这些彩塑尺寸同真人差不多,每具彩塑服饰各异,形态和表情也各有差异,从而可以判断他们的身份各不相同,各有专职。主像圣母头戴凤冠,身着蟒袍,端坐于凤头椅上。侍女手里拿着各自侍奉的东西,有的持梳,有的端盆,有的捧食除了圣母像为体现出威严,而略显呆板外,其余42尊彩塑均表现出较为自然的姿态,眉眼有神,顾盼生姿。这些栩栩如生的彩塑,表现了宋人高超的彩塑技术。圣母殿外,四面围廊,这些围廊是现存的我国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殿前八根廊柱,每根廊柱上各抱一龙,怒目利爪,鳞甲须髯,一副欲飞之势。大殿正前方是赫赫有名的“鱼沼飞梁”。鱼沼飞梁是中国古代一种十字形桥梁,该桥由桥底34根石柱承重,柱头置木斗栱与梁枋,上置石头桥板、栏杆。晋祠自从有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之后,其内部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此后,人们又在圣母殿周围铸了铁人,增建建筑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一来,以圣母殿为主的中轴线建筑慢慢丰富起来,而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便渐渐推出次要的位置了。 国学百科1. 晋祠三绝晋祠三绝指的是晋祠内的:周柏唐槐、宋代彩塑,以及难老泉。周柏唐槐指的是,晋祠内北周时期种植的柏树,唐朝时期种植的槐树,存活至今。宋代彩塑指的就是晋祠主建筑圣母祠内的43尊彩塑。难老泉则是晋水的主要源泉。2. 晋祠金人晋祠金人,及金人台上的四个铁人,其中又以西南隅那尊铸于北宋时期的铁人为最。这据铁人虽经历了八百多年的历史,但至今依然保存完好,威武不减当年,销明甲亮,有人戏称其为宋代的不锈钢。据说,一年夏天,这位铁人忍受不了晋祠里的寂寞,偷偷跑了出去。到了汾河边上,铁人欲渡船离开,没想到却被船家一语道破身份,变回了铁人真身,被送回了晋祠。铁人被送了回去后,为了惩戒他,圣母让人在脚趾上连砍三刀。从此,铁人脚上就留下了三道疤痕,一直到今天,那三道疤痕还在。晋祠流水如碧玉鱼沼飞梁两侧各有一泉,分别是善利泉和难老泉,其二者同鱼沼泉一起被称为是晋水源泉。其中,难老泉又是三泉中的主泉,该泉水冻不结冰,旱不干涸,全年水温保持在17,缓缓流动,经久不息,滋养着一方土地。关于这个不老泉,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晋祠这个地方是一个干旱荒芜之地,因无水灌溉,当地百姓生活极其困苦。一年,当地一户人家娶了一位姓柳的姑娘,这位柳姓女子的娘家就在晋祠北边儿时里地的地方。柳氏本来就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姑娘,嫁到婆家后依然十分勤快的干活,小心地伺候公婆。本来这样的媳妇谁都喜欢,可是柳氏的婆婆却不,她总是想着办法刁难儿媳妇。当时他们喝水都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在柳氏没嫁到这个家之前,这些工作都是婆婆自己干的,柳氏来了之后就由柳氏接替了。每次柳氏辛辛苦苦挑着一担水回来,婆婆总会将后半桶水倒了,说是女人身后的水不干净。虽然如此,柳氏就得再次去挑水,而没时间休息了。虽然受到婆婆如此的虐待,柳氏依旧忍气吞声,不敢违背婆婆的意思,依旧日复一日地去很远的地方挑水。一日,柳氏挑水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位牵着马的白发老人,老人向柳氏讨要水喝。柳氏见他年事已高,而且风尘仆仆的样子,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对方的要求。但是,柳氏答应了以后,又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此时天色已经不早了,如果再回去挑水的话肯定是来不及了,可是如果空着桶回去的话,肯定又会遭到婆婆的恶骂。思来想去,最后柳氏不好意思地开口对老人说:“请您喝后面这桶里的水吧!”老人不解其意,柳氏便将婆婆不喝后桶水的事情告诉了老人。老人听了以后,竟不体谅柳氏,直言他也要喝前桶的水。柳氏这可犯了难了让他喝吧,会遭婆婆骂,不让他喝吧,心中又过意不去,最后还是善良占据了上风让老人喝了前桶水。老人喝完水,道声谢,转身走了。可想而知,柳氏回家之后会受到什么样的待遇,婆婆狠狠地臭骂了她一顿。第二天,柳氏去挑水时,又遇到了老人,老人又喝了柳氏的前桶水。一连三日,老人就好像是专门守在柳氏的必经之路,等着她的水喝。第三日,老人喝完水后,给了柳氏一根马鞭,告诉她带回家去,只要将其放在水瓮里抽一下,水就会自然涌出,不用再挑水。说完,老人和马都消失了。柳氏心惊胆颤地回了家,将信将疑地按老人的指点试了一下,果然只要一提马鞭,清澈的泉水就自动涌了出来。柳氏幸喜万分,她想从此以后大家都不用到老远的地方去挑水了,可以直接从自家的水瓮中挑水便成。柳氏的善良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赞,但是却惹恼了婆婆。婆婆想来想去心中非常不甘,于是便想了一条毒计,她先支走柳氏回娘家探亲,接着又让女儿将马鞭从水瓮中抽出。虽然,柳氏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不可将马鞭抽出,可是恶婆婆还是这么干了。她哪知道,那马鞭一抽出,瓮水也会不断大量地涌出。结果,眨眼的功夫水瓮涌出的水就酿成了水患,眼看整个村子都被淹没了。柳氏当时正在娘家,梳头梳了一半,听说婆家出了事情,连头发也顾不上梳,一口气跑回婆家,二话不说,一下就坐在瓮上。说来奇怪,柳氏一坐上去,水势立即变缓,成了涓涓的细流。从此以后,泉水就源源不断地从柳氏身下流出,便是今天的难老泉。后来,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善良的女子,就在她坐瓮成仙处盖了一座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