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历史知识点专题复习6_第1页
2011高考历史知识点专题复习6_第2页
2011高考历史知识点专题复习6_第3页
2011高考历史知识点专题复习6_第4页
2011高考历史知识点专题复习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考纲下载先秦时期的文化(1)老子和孔子(2)百家争鸣(3)文学和艺术(4)天文和物理(5)扁鹊,第三课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从题型角度讲,以选择题为主,偶有问答题出现。且是高考命题的密集区之一。从热点立意看,先秦诸子中的民本思想、仁政思想及法治思想,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以法治国的重要启示。,学考点睛,辩证法,无为,仁,学在官府,五经,兼爱,尚贤,仁政,民贵君轻,制天命而用,唯心,法治,之,归纳提示:,西周,风,离,庄子,骚,妇女凤鸟图,嵌错赏功宴乐,编钟,声学、光学,脉学之宗,哈雷彗星,春秋历法,甘石星经,浮力理论,归纳提示:这时期科技特点:世界领先水平;体现社会需要与农业生产发展紧密相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中的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著述开始出现。,易错点备查有人误以为韩非子“以法为本”思想与今天的“依法治国”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这混淆了二者的阶级实质。“依法治国”思想与“以法为本”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依法治国”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本理念,而古代的“以法为本”是建立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之上的,是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时期人,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因而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也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这种说法错误。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渐确立,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所以战国时期,儒学家派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百家争鸣”确切来讲是用来描述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状况的概念,孔子与老子均生活在春秋时期,分别创立了儒道两大学派,但他们与百家争鸣无关。,思考1孔子为何享有如此高的历史地位?答案:应从孔子的思想影响、对教育的贡献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等方面去思考。 思考2怎样认识法家的思想和影响? 答案:(1)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其思想敢于直面大变革、大动荡的社会现实,顺应了统一的趋势,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巩固,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2)但“法治”过度易导致暴政,使阶级矛盾激化,应一分为二来评价。,思考3观察下图(图选自三联出版社蔡自忠漫画),结合有关史实回答。答案:(1)儒家学说“仁政”,孔子、孟子等;(2)道家学说“无为而治”,老子、庄子;(3)法家学说“法治”,韩非子、商鞅。,三幅图各代表哪三种思想?代表人物分别是谁?,思考4怎样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核心?答案:(1)三者都以“仁”为思想核心: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都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三者都提出了民本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则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思考5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何塞马蒂、哥白尼、拉伯雷列入当年的纪念名单。“屈原属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说法由此得来。想一想:屈原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与怀念?答案:爱国主义是热点问题之一。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受到人民的爱戴。,易混点解读1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观点的比较,2.百家争鸣与欧洲的文艺复兴的不同点,重难点解读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文化空前繁荣局面的原因解读提示: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角度考虑。直接原因:(1)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2)社会大变革(宗法制、分封制的没落)为文化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3)社会动荡使思想活跃,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思想基础。,(4)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和社会改革的需要,纷纷重用有才学之士出谋划策,激励一部分思想家潜心于思想研究。(5)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夏商周文化发展的奠基作用。根本原因:“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从命题立意看,材料题已形成趋向性题型,应引起足够重视。本课时例题是一道图文情境题,有较大难度。,高考示例,【例】 (2009宁夏文综,24)右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 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 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 答案:C,研究预测1. 从社会热点角度命题。2. 从历史情境设计角度命题。,研究下图分别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在周“礼”遭到破坏的局面下提出的和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完全一致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A. BC. D答案:A,阅读下列材料:观察图片:,请回答:图片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什么?,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理论家和思想家,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不仅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尊敬。,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1)本史料出自论语,对于研究孔子的思想有重要价值。(2)本史料记录了孔子的弟子子张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的一段对话。史料中孔子的回答反映了孔子对“仁”的一种解释。(3)孔子对于“仁”有多种解释,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解释,孔子在此将“仁”分为五种道德规范。,1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下列关于“仁”的解释符合孔子思想的是 ()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为仁” 贵贱有“序”曰仁 仁有“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A B C D答案:B,2“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