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BSC基于IP的GB口技术介绍_第1页
爱立信BSC基于IP的GB口技术介绍_第2页
爱立信BSC基于IP的GB口技术介绍_第3页
爱立信BSC基于IP的GB口技术介绍_第4页
爱立信BSC基于IP的GB口技术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ricsson BSC基于IP的GB端口技术简介要点:GB端口IP是网络IP的重要演进。本文简要介绍了Ericsson设备基于IP的GB端口技术,说明了技术摘要、网络设计方案和BSC部分数据定义等几个方面,最后讨论了基于GB OVER IP方法的统计优化。希望这篇文章能让读者对这项新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并为这项技术在全省推广奠定基础。关键字:GB IP BSC SGSN1.Gb Over IP技术摘要GB端口IP是网络IP的重要演进。Gb Over IP与中国移动GSM网络IP转换方向相适应,以满足网络边缘业务快速增长的网络转换构建和计划的需要。当前,移动数据业务(例如手机)迅速增长,现有Gb E1扩展的带宽调整相对频繁,增加了网络规划和运营维护的复杂性。使用Gb Over IP,BSC房间的Gb带宽可以按IP网络或链路进行总体规划。适当地反映了IP的适应性和灵活性,Gb网络规划和设计更适合于业务的快速增长。Gb接口的IP引入了客户机/服务器的Gb接口链路建立方法,BSC通过动态过程建立了SGSN和Gb接口的链路,从而消除了传统的帧中继式复杂的操作和维护配置任务,减少了OPEX并提高了网络安全性。Gb接口IP简化了BSC服务器(SGSN)中端到端IP地址更正和GB链路自动设置过程,从而减少了SGSN的相互备份,并消除了繁琐的物理和手动备份资源浪费。Gb Over IP为SGSN池的网络实施奠定了基础。只要配置基于Gb Over IP的网络,无需网络物理转换即可轻松实施SGSN池。2.网络设计Ericsson的BSC PCU将100Mbps以太网连接直接连接到BSC PCU的子帧中的BSC内部交换模块,并通过BSC站点的GB access system(gbas)IP访问系统执行IP over IP转换以实现与SGSN的IP互操作性。BSC的内部交换模块使用双设备备份支持,以确保IP连接的可靠性。PCU和BSC内部交换模块之间互连的示意图如下:BSC节点侧需要添加一对内部交换模块以用作BSC节点的Gb over IP连接,从而聚合BSC的Gb数据流。BSC中的所有PCU帧均通过专用以太网缆线连接到BSC内部交换模块。BSC内部交换模块通过光纤连接到CE(SE800)。BSC内部交换模块以基本方式工作。2.1 .BSC和SGSN共享城市和机房。SGSN和BSC都驻留在同一计算机房中,只需添加一对Ericsson SE800路由器,BSC和SGSN通过路由器相互连接。连接结构如下:2.2其他城市BSC和SGSNSGSN和BSC分别位于不同城市的不同建筑中。在此网络展开中,需要在BSC和SGSN所在的建筑中添加一对Ericsson SE800路由器,每个路由器都连接到IP专用网络AR。SGSN和BSC通过IP专用网相互连接。接合贴图如下所示:2.3 .Gb接口IP设备版本要求BSC支持Gb Over IP的软件版本必须在R12或更高版本(包括R12)中打开相应的软件功能,并且用于Ericsson网络配置的SGSN硬件和软件需要支持Gb Over IP而不进行转换的功能。要支持Gb Over IP,必须在SGSN端打开相应的软件功能。Ericsson设备Gb接口IP设备版本要求如下表所示。Gb接口IP设备版本要求示范企业BSCSGSN说明埃里克森软件版本:R12版;硬件版本:AXE810、BYB501软件版本:R7硬件版本:MKIVBSC R12 IP;SGSN R7版本的IP化;为了满足GB over IP条件,BSC必须执行的转换任务包括:改写内容功能硬件BSC将分别添加两个BSC以太网交换模块负责将以太网接口集成到BSC PCU的RPP卡,并在RPP板之间传递内部信号。软件软件版本已从R10升级到R12BSC同时打开BSC IP connectivity、Gb over IP的两种软件功能BSC IP connectivity功能提供了BSC对IP传输和IP数据包处理的支持。Gb over IP功能为Gb接口IP堆栈和相关信令过程提供BSC支持定义Bsc部分数据BSC节点侧需要添加一对内部交换模块以用作BSC节点的Gb over IP连接,从而聚合BSC的Gb数据流。BSC中的所有PCU帧均通过专用以太网缆线连接到BSC内部交换模块。BSC内部交换模块通过光纤连接到Gb访问路由器(SE800)。BSC内部交换模块以基本方式工作。BSC的GB over IP数据与以前大不相同。概括地说:首先,基于2M电路的GB端口的信令和数据从半永久性连接的FR传输,基于IP的GB端口信令和数据从IP传输。前者定义半永久连接,后者定义GB over IP连接。由于无需定义半永久连接,因此可以释放所有以FR方式阻止的RTGPHDV,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CU的容量。第二,RPP从BSC内部连接到内部以太网。传统的RPP不需要定义IP地址,而所有基于IP的GB RPP需要定义两个内部IP地址,一个用于外部IP,一个用于用户和SGSN的连接,另一个用于与内部网关的连接。第三,NSEI的概念在两方面保持不变。但是,Gb over IP不需要定义FR半永久连接,因此没有NSVCI的概念。第四,区域部分数据保持不变。下面详细介绍了BSC端的数据定义。(1)定义GB over Ip的属性数据Db tsp : tab=axe pars,set name=cme2bscf,name=gbipDb tsp : tab=axe pars,set name=cme2bscf,name=sgsnpoolRAEPP:ID=GBTRANSPORTRAEPP:ID=GERANMAXIPEP(2)定义BSC内部的网关地址Rrgwc : gw1=192.168.0.1,gw2=192 . 168 . 1 . 1;RRGWP(3)定义RPP的内部IP地址,每个RPP定义两个网关对应的IP地址Rri pi : IP addr=192.168.0.3,mask=255.255.254.0,IP dev=rtipgph-0,GW=gw1Rri pi : IP addr=192.168.1.3,mask=255.255.254.0,IP dev=rtipgph-0,GW=gw2(4)定义RPP IP地址和网关的连接Ips:基础站控制器internal IP网关,supervisionRrapi : IP addr=192.168.0.3,APL=IPSRrapi : IP addr=192.168.1.3,APL=IPSRRAPP:APL=IPSRRAPP:IPADDR=ALL(5)在BSC外部IP地址中定义RPP,每个RPP占一行Rri pi : IP addr=10.125.48.3,mask=255.255.255.128,IP dev=rtip gph-0;Rri pi : IP addr=10.125.48.4,mask=255.255.255.128,IP dev=rtip gph-1;RRIPP:IPADDR=ALL(6)定义用于GB over IP连接的端口RRPPI:PORT=2157,APL=GBIRRPPP:APL=GBI(7) GB端口与IP地址连接,每行RPPRrapi : IP addr=10.125.48.3,APL=gbiRrapi : IP addr=10.125.48.4,APL=gbiRRAPP:APL=GBIRRAPP:IPADDR=ALL(8)定义SGSN的NSEIRr ini : nsei=4123,prip=10.132.48.1,pport=215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