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学吴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摘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最后一章,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整个哲学。然而,马克思并没有停止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而是对它进行了改造。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异化”概念的改造、“劳动”概念的改造和“自我意识”概念的改造,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唯物辩证法。关键词:辩证法本质批判转化内容黑格尔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因此,马克思十分重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和改造。马克思是如何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首先,改革“异化”的概念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一书中首次将“异化”作为一个特殊的哲学概念引入哲学,并赋予其丰富的内容。一方面,黑格尔认为异化是主体向客体的转化,“绝对精神”是主体。由于它所包含的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异化就成了本质。然而,自然只是主体异化的形式。因此,黑格尔认为主体总是在辩证发展的。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会被异化成一个客体的形式,然后继续发展。另一方面,黑格尔的异化概念也包含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思想。黑格尔认为,在主体被异化为客体后,它与主体发生矛盾,并想与之对立,进而支配主体。主体已经失去了独立性,想要摆脱客体对自己的束缚。“绝对精神”和“绝对精神”异化后的自然处于这种矛盾关系中。正是因为这种关系,“绝对精神”最终抛弃了自然,最终回归自身。异化概念反映了主客体对立统一的关系,是黑格尔辩证法的积极环节。然而,黑格尔颠倒了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马克思从异化劳动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批判和改造。首先,黑格尔说主体不是现实的感性的人,而是抽象的绝对的精神实体,即自我意识。所谓对象不是真实的自然和社会,而是抽象精神的存在,即意识。正如马克思所写,“既然主体不是真实的人本身,它也不是自然。人是人的本性,但只是人的抽象,即自我意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中国第二版,第104页因此,在黑格尔看来,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本质上是自我意识与意识的关系。同时黑格尔把劳动看作是人的本质,但他承认的劳动只是指精神劳动,即“黑格尔唯一知道和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劳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第二版,第101页。然而,马克思从任何自然的和现实的关系中理解劳动,并把人的本质归于劳动,即自由的和有意识的活动。因为人是有生命的、有活力的自然存在,所以把人的本质力量外化为外来物,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而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即实践。这样,主客体关系就辩证地解决了。第二,异化及其扬弃本质上是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唯物辩证法的一条重要规律。黑格尔曾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把异化与否定之否定联系起来,建立了一个既异化又否定的唯心主义体系。黑格尔认为绝对概念是存在于自然和人类社会之前的动态实体或主体。因为它包含的矛盾,它必须外化到自然中。这是第一个否定。当绝对概念认识到自然在发展过程中只是它自己的差别时,它就抛弃了自然,回到它自己,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费尔巴哈从人本主义唯物主义出发,揭露和批判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本质,但他没有看到黑格尔哲学中包含的合理思想,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马克思在肯定费尔巴哈批判的同时,用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洞察了黑格尔对人类自我创造和人类历史辩证发展的表述。因此,马克思说:“黑格尔只为那个历史运动找到了抽象的、逻辑的和思辨的表达,因为他根据否定之否定所包含的积极方面,把否定之否定看作是真实的和唯一的积极的东西,根据否定之否定所包含的消极方面,把它看作是所有存在的唯一的真实的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活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中文第二版,第97页在这里,马克思不仅肯定了否定之否定是一场历史运动,而且批判了黑格尔把这场历史运动神秘化的谬论。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借鉴了黑格尔否定之否定的合理内核。马克思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任何异化本质上都是对人类及其有目的活动的否定,是由人类活动的结果决定的。然而,作为一个动态的创作主体,人并不满足于异化。他总是尽力抛弃异化,摆脱被动的奴隶地位。异化的扬弃是否定的再否定。马克思以私有财产与共产主义的关系为例,认为在劳动分工之后,特别是私有财产与商品交换之后,出现了各种基于劳动异化的异化现象,这是对人及其本质的否定。共产主义是抛弃异化,消除分工和私有制,实现人性的回归。然而,共产主义决不是回到原始落后状态,而是消除落后状态和真正实现人性。第二,改革“实践”(即“劳动”)的概念黑格尔把劳动视为人性,这是他的否定辩证法的“伟大之处”。然而,黑格尔认为劳动是抽象的精神劳动,那么马克思是如何改造黑格尔的“劳动”的呢?首先,马克思区分了劳动的对象化和异化,科学地理解了劳动的本质。黑格尔认为劳动是人类确证的本质。他只看到劳动的积极面,而没有看到它的消极面。“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正是区分劳动对象化和异化的形式。黑格尔认为劳动创造财富,反映了人类价值的积极方面,而忽视了劳动带来的“异化”的消极方面。他认为对象化就是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对象化和异化必须分开。劳动对象化是指物质生产活动。它是人类为了生存必须进行的基本活动。它只能在受生产力发展程度制约的非人化制度下被异化。异化只是劳动的存在方式,物化是劳动的真正本质。其次,马克思把抽象的精神劳动转变为客观劳动和客观劳动,揭示了实践的客观性。黑格尔认为对象化是由自我意识设定的,自我意识通过它的外化所能设定的只是抽象的东西,而不是真实的东西。马克思在吸收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经验的基础上,把黑格尔的抽象精神劳动转化为客观劳动和客观劳动。马克思认识到对象化不是创造对象,而是“纯粹的活动”,但它的客观性的产物只是确认了它的客观性,证明了它的活动是客观的自然对象的活动,从而论证了对象化活动的客观性和合理性。第三,“自我意识”的概念应改为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从“绝对精神”出发,认为辩证法发展的主体是精神和思维。然而,精神思维的“外化”已经建立了一种交易性质。因此,黑格尔将一切灵性化,将人及其本质等同于“自我意识”。因此,人性的一切异化也是自我意识的异化。扬弃异化实际上不是改变客观对象,而是一个纯粹的思辨过程。然而,马克思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和批判。首先,马克思指出人性不等于“自我意识”。这是因为意识和自我意识只能是人的属性,不能说意识和自我意识是以人为本的,不能独立于主体而存在。马克思说,“人是自我,人的眼睛,人的耳朵,等等。都是自我;人类的每一种基本力量都具有自我的特征。但正因为如此,说自我意识有眼睛、耳朵和基本力量是完全错误的。更确切地说,自我意识是人性的品质,即人类的眼睛等。而不是人性是自我意识的品质”其次,马克思认为自我意识是不存在的。人是客观存在的。人的客观存在就是认识和确认他的本质力量和存在。然而,自我意识并不像人类那样是一种客观存在。自我意识作为自我意识的对象的外化只是一种外化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说,自我意识除了自身没有对象。如果一个存在本身没有客体,那么它就不是客观存在。这样,黑格尔用“自我意识”代替了人,产生了他的辩证法。因此,马克思改造并取代了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甲状腺癌术后护理课件
- 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 18 牛和鹅教学课件
- 新解读《GB-T 36788-2018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蜱类》
- 用谷歌地球做课件
- 用电安全知识培训课件通知
- Unit6 Celebrating the Big Days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仁爱科普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用电安全知识培训大纲课件
- 生铁废钢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生理解剖兔子实验课件
- 芜湖宜盛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3名编外工作人员(必考题)模拟卷
- 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黄相怀)课件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教案
- 民间文学(全套课件)
- 专升本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
- 既有重载铁路无缝线路改造及运维技术探索
- 2022年教师副高职称评答辩范文(七篇)
- 高压罗茨风机选型参数表
- 中国监察制度史
- 架桥机日常检查记录表架桥机验收及试吊安全检查表
- 屠宰加工企业组织机构职能分配表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