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概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位置、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马克思主义是在其形成、发展、应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具有普遍真实理性的理论。3.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4.马克思主义的明显特征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5.马克思主义现代价值简论(1)是观察现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2)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6.大学生应该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应该有什么态度和方法?),以获取详细信息(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2)坚持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学风。(3)有意识地把马克思主义放在我的心里,付诸行动。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和发展规律1.哲学是一种系统的、理论的世界观,概括和总结了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为世界和人类-世界观提供了全面而深刻的思考。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包括什么?(1)存在和思考究竟是水是世界的原生,即物质和精神都是第一性,什么是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其他回答构成了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2)存在与事故的同一性,即能否正确地知道事故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分不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的特点是物质运动的可持续性、顺序性、一维性,空间意味着物质的广泛性、伸长性,其特点是三维性。6.实践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区别和统一的基础。简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是统一的8.简述意识的积极作用。(1)仪式活动有目的和计划(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有引导客观世界变化到实践中的作用(4)意识有调节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9.联系与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论和总特征。10.为什么统一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1)对立统一法揭示了事物普遍连接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机,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数量辩证法、否定否定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种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即可从workspace页面中移除物件。(3)相反统一法提供了人们理解和改变世界的基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11.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12.简述定量变性法可与材料相关联,概率=40%数量变化与质量变化的辩证关系是:(1)数量变化是质量变化所必需的准备。(2)质的变化是数量变化的必然结果。(3)数量变化和质量变化相互渗透。13.否定的否定法则可能结合资料出材料问题的可能性,概率=40%辩证法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从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量向新质量的飞跃。(3)不定式新旧连接环,新生事物源于旧,新旧事物用不定式连接。(4)辩证否定的本质是“嘘”。也就是说,新事物对旧事物进行批判和继承,克服消极因素,保持积极因素。14.矛盾分析方法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论中的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体系中占有核心,是我们理解事物的根本方法。15.马克思主义活着的灵魂是具体分析具体情况。第二章实践与理解和发展法1.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力和社会历史性。为什么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2)实践是理解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正合理性的唯一标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反映人类对客观世界两个不同水平的形态,也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4.感性认识是人们以实践为基础,从感官机构直接感受到的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5.理性认识是以人们通过抽象思维整理大量感性资料为基础,对食物的本质、整体、内部联系、事物本身的规律性有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1)感性认识要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2)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认识到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了解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2)认识的真正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受到考验和发展。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创立了唯物史观。3.社会存在也称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4.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6.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2)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3)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了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4)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表现形式和解决方法不同,从根本上左右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8.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9.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10.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革命对社会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13.改革是同一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和部分质量变化,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14.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15.为什么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1)科学技术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态,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2)科技革命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3)科技革命促进了思维方式的转变。16.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17.为什么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1)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人。(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8.什么是人民群众?(1)质量上,人民群众是指对社会历史发展做出贡献的任何人。(2)从数量上指人民群众,是指人类社会人口的大多数。第四章资本主义本质机器发展法1.商品是可交换的,可以满足人的任何要求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或两个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2.使用价值是物品满足人的某些要求的有用性,反应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联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所有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3.价值是商品中缺乏的无差别的普通人的劳动,即人类的脑力和体力消耗。4.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以分为具体的劳动和抽象的劳动。5.商品的价值有质的规定和量的规定两个方面。6.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需要的劳动时间。7.社会所需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创造一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8.价值法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法。9.商品价值法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什么?(1)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交换根据党的价值,按照平等交换的原则进行。10.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一)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自愿调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自愿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历年试卷选择内容一、填空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联系性)和(发展性)。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法是(价值法)。3.人类最伟大的社会(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共产主义社会)。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维方式是(实践)。二、解决问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2.“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理论对实践有决定作用。()辩证否定观的本质是放弃。()4.对复杂事物的正确理解往往要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5.生产力的要素中最积极的要素或优势要素是科学技术。()6.真理和错误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观的东西是否与客观一致。()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是人民群众的活动总是合理的。()8.生产力的要素中最积极的要素或优势要素是科学技术。()9.真理和错误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观的东西是否与客观一致。()10.唯物辩证法是认识和改变世界的根本方法。()11.质的变化比量的变化好。()12.体力劳动者创造物质财富,脑力劳动者创造精神财富。()13.唯物论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1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两种观点相同,但强调的方面不同。()15.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16.哲学都是正确的、科学的,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变世界。()3,断答式1.简述哲学的基本争论点和主要内容。(6分钟)很可能是往年答: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分钟)哲学的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思考和存在是哪一方优先,即思考和存在是哪一方是世界的本源。(两点)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就是说,人类的思维能否知道外部的存在。(两点)2.物质唯物辩证法精细化的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方向是什么?(6分)出现两次的可能性更大答:事物发展的原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两点),发展的状态是数量变化和质量变化(两点),发展的方向是通过事物的否定实现的。(两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简述。(6分)出现两次,概率很高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关系。(2分)差异: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阶段,包括感觉、知觉、外貌三种形式。以直接性和具体特性为特点。理性认识是概念、判断、推理、假说和理论等认识的高级阶段。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2分)连接:(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的。(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分开的错误观点(2分)展示意识积极作用的例子。(6分)答:意识能动性是指人认识和改变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计划性、创造性(两点);第二,意识活动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两点);第三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两点)简述辩证否定的基本内容。(6分)答: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两点)否定是事物连接和发展的环节(两点)。否定是胜败-否定的本质。(两点)6.简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6分)答: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一分)。社会革命是促进阶级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分钟)改革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分钟)。科技革命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杠(一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分)7.为什么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6分)答: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8.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简述。(6分)答: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相互包含的。4、材料问题1.资料1:人类生活所需的水、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就可以不断再生,长期为人类作出贡献。但是,人类不仅肆意破坏自然资源,滥用化学物质,使其无法再生产,还造成广泛的生态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材料2: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全球变暖,飓风频繁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部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没有预料到对高水平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预防不利,导致全球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一直认为地球的海洋和陆地、臭虫是无限的,因此不担心向天空输送千万吨废气,又将数亿吨垃圾倒进海里.材料3:爱因斯坦说:“科学是强大的工具。如何使用它,究竟给人带来幸福还是灾难,不是工具,而是取决于人自己。剑在人的生活中很有用,但也可以用来杀人。”请回答:(1)上述资料包含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术入门培训计划
- 文旅企业IP版权运营与商业化模式创新分析报告
- 坐井观天少儿美术教学体系
- 流体密封技术面试题及答案
- 邮储银行2025阜阳市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日照市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3D打印技术的4D打印技术
- 2025年3D打印的个性化定制技术
- 中国银行2025丽水市秋招笔试性格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2025行业新兴技术发展分析
- 5、2025语文四上教学计划【第5版】
- 四人合伙股份合同协议书
- 2025-2026学年冀美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版食堂承包合同补充协议模板(含财务管理)
- 2025-2030中国口腔护理品市场竞争策略研究与运行前景预测报告
- 大学生家教服务合同范本
- 家政合伙人协议合同范本
-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 (一)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标准)管护移交协议书
- 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市场拓展:2025年中医药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策略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