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歌鉴赏大法_第1页
语文诗歌鉴赏大法_第2页
语文诗歌鉴赏大法_第3页
语文诗歌鉴赏大法_第4页
语文诗歌鉴赏大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高考中准确猜读诗歌作品思想内容诗歌鉴赏的方法,一、从诗题入手,读了题目,就等于了解了诗歌的大意。如前几年高考试卷中的诗歌,有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其中的“幽”就是诗的一、二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写环境的特点的体现;赵师秀的约客,交待了诗歌里的事件;元稹的菊花、虞世男的蝉、刘禹锡的望洞庭、雍陶的题君山都点出了创作的对象;有的诗题,干脆还直接透露出了诗人的感情,如元稹的遣悲怀表明了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是悲伤的。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表明诗歌写的是亲人久别重逢的惊喜及聚散匆匆的感慨。,例:有人说夏意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说出具体理由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凉,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答:认同。第一句中的“夏”直接点明这是夏天,第二句中的“石榴开遍”是夏天特有的景象,第三句“树阴满地”、第四句流莺啼叫写的也都是夏天特有的情景,所以说这首诗“无一句不切夏意”。,例:阅读下面的诗,思考这首诗是如何表现“送”的?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答:诗题里的“送”字透露了全诗所写之事件。诗歌紧扣“送”字着墨。楚江、建业点明“送”之地点,“微雨”点明“送”之天气,“暮”点明“送”之时间,从“雨”和“幕”中透露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两句中的景物描写,实是诗人内心感受的反映,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之情。“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更是诗人心中之感受,表达出对友人的怀恋和担忧。“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在送别时的伤心之情。,二、从字词入手,通过对诗歌中重点字词的理解,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理解了诗中重要字词的含义和用意,才能正确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才能准确鉴赏诗歌。王安石称诗歌的语言为“诗家语”,可见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的用语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要重点注意诗中的重要词语,如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等,特别要注意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分析重要词语离不开全诗的主基调、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所以还是得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例题,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诗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其中用得最妙的是“闹”,请你谈谈“闹”的妙处。,分析:“闹”字把春意人格化了,把无生命的杏花化为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把杏花在枝头开放比作很多有生命有感情充满活力的生物在玩耍打闹,从而写出了杏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景象和情趣,写出了一派春意盎然蓬蓬勃勃的生机。因此王国维认为“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你认为“闲着中庭栀子花”中的“闲”有什么妙处?,答案,用庭院中的栀子花闲着来反衬农家的繁忙景象,村姑们忙着做这做那,只有院子里的栀子花才闲着独自赏雨。,三、从诗句入手,散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分析诗歌时有善于抓住诗眼(重要句子)进行分析。例: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阅读登崖州城作回答“百匝千遭绕郡城”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答案,从表面上看,作者所处的地方四面群山环绕,作者处于重重阻隔之中,这种景象实际上暗示着作者的周围存在着重重包围他的敌对势力,使得他难以回归京城。,湖上早秋偶兴,汪莘坐卧芙蓉花上头,青香长绕饮中浮。金凤玉露玻璃月,并作诗人富贵秋。阅读湖上早秋偶兴思考诗人为什么说坐卧花上,不说坐卧湖上?,答案,芙蓉花即荷花,用荷花上能坐人,写出了荷叶之密、荷花之多,从而表现出了早秋的美好景象。坐在花上还给人一种超尘脱俗的美感。同时又暗点了题中的“湖上”二字。,四、从意象入手,所谓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烟、枯藤老树之类的,都是诗中的意象。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载体。如果要理解诗中蕴涵的情感,参透诗的意境,那就必须先把握意象。,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简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的景物的特点。,答案,该句以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组合成一幅富有层次的塞下秋景图,渲染出一种开阔苍凉的气氛。,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职,白居易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幽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依帆樯立,婢嫔十七八。夜泪似珍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简要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答案,本诗描写了一位出生高贵但生活不幸、美丽、孤独、凄婉的歌女形象,寄托着诗人无限的同情。,五、从意境入手,不同的意象构成不同的意境,但意境的内涵又超越意象。意境传递了整首诗的气氛,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说说诗人在这首诗中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案,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听张立本女吟,高适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彻竹,清歌一曲月如霜。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答案,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吃一个鹅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读者只要领会清雅幽静之境,便能走进歌女超尘拔俗、淡雅清纯的内心世界。,六、从风格入手,风格是诗人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同一位诗人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也是不一样的。风格有豪放的、婉约的,有浪漫的、也有现实的,有华丽的、有新奇的、也有朴实的等等。一般考试出题选取的诗文往往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辛弃疾、毛泽东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画中有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例:阅读下面两首词,体会这两首词的风格有什么不一样?,甲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乙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答案,甲词作者为李白,从诗中意象看,体现了博大的盛唐气象,同时也给人一种苍凉之感,但仔细体味那幽怨的箫声、秦楼的冷月及西风残照的汉家陵阙,又无不给人一种惆怅空寂的伤怀之痛。乙词作者是毛泽东,从凛冽的西风、雁叫的长空、如铁的雄关、如海的苍山、如血的残阳中,分明感到词中所抒发的是红军战士那种昂扬、悲壮、豪迈之情。,七、从写法入手,表达方式有描写、记叙、抒情、议论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反复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烘托、反衬、渲染、铺垫、象征、双关、联想、想象、照应,例:阅读兰溪棹歌分析前两句与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兰溪棹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答案,前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从整体上描绘兰溪的优美景色,写的是静景;后两句着重于写某一天的情景,写的是个体(雨、鱼),体现了一种动态美。,例:题都城南庄和生查子采用了哪两种极为相似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生查子欧阳修去年元宵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宵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答案,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手法,崔护诗用“人面”和“桃花”作线索,拿去年和今年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情况进行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叹。欧阳修用去年和今年元宵、花灯、月亮依旧但不见去年人的情况进行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八、从感情入手,体会诗人蕴涵在诗中的情感,是鉴赏诗歌最重要的任务,无论从意象、从意境、从写法上、去风格上去分析,其实都是为了理解诗人体现在诗中的情感。,例:阅读杜甫的江汉分析诗人以识途老马自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答案,尽管诗人觉得自己是流落他乡的一个无用的腐儒,但仍对摆脱困境、实现抱负充满信心。,例:阅读西楼品味尾句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九、从注解入手,要注意注释,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例:你认为夏意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藉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答案,诗中透露出的是一种悠闲宁静的环境气氛,而在这悠闲宁静的背后却隐藏着诗人遭排挤受压抑的深沉的苦闷和悲哀。,例:闺意献张水部和酌朱庆馀都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请作简要分析。,闺意献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酌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注:朱庆馀平日得水部郎中张籍赏识,他去参加考试之前写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张籍以酌诗的方式作了回答。),答案,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比”的手法,朱庆馀的诗把自己比作新媳妇,把张籍比作夫婿,把主考官比作公婆,把参加考试比作新媳妇第一次见公婆。张籍的诗把朱庆馀比作越女、采菱姑娘,把朱庆馀的作品比作菱歌,把其他人比作“齐国的纨绔子弟”,难以与朱庆馀相比。,十、通过“论世知人”的方法把握诗的大致思想内容,通过了解诗歌创作地时代背景和诗歌作者的思想情况来把握诗歌中表现的思想内容。例如: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例: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伧然而涕下。A、作者由燕国遗迹想到思贤若渴的燕昭王,再联想到当今嫉贤妒能的君臣。这里“古人”和“来者”是专指诸如燕昭王这样的一些善于招贤纳士的当权派人物。B、上面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远眺,写出空间的辽阔。C、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下,第四句描绘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D、本诗基调慷慨悲凉,表现诗人失意的境遇和苦闷的情怀。天地悠悠,人生苦短,故全诗充满了一种消极厌世的情绪。,十一、从诗歌结尾句子如手,“诗言志”“卒章显志”,这一特点在古典诗词中尤为明显,我们可以通过诗歌结尾句子的理解来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比较阅读,例:王之涣的鹳鹊楼比畅当的鹳鹊楼显然要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的鹳鹊楼比畅当的好在哪里?鹳鹊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鹳鹊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王之涣的鹳鹊楼不仅写了在鹳鹊楼上看到的壮阔景象,更表达了“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更加高远;而畅当的鹳鹊楼只是描绘了鹳鹊楼的特点和在楼上见到的景象。,答案,例:苏轼和苏辙在写江上看山时所用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不同?,江上看山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江上看山苏辙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惟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答案,苏轼诗重在动态描写,以静写动,节奏急促、迅捷;苏轼诗中还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苏辙诗注重静态描写,层层铺垫,色彩丰富,节奏舒缓从容;语言平实,没有采用什么修辞手法。,综合练习,例: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白居易为什么不说“照”而说“铺”?“九月初三夜”有什么好“可怜”的?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答案,因为题目“暮江吟”已告诉我们这时已是傍晚,太阳已接近地平线,阳光几乎是贴着地面平射过来的,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