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二次成像法测凸透镜焦距实验报告_第1页
用二次成像法测凸透镜焦距实验报告_第2页
用二次成像法测凸透镜焦距实验报告_第3页
用二次成像法测凸透镜焦距实验报告_第4页
用二次成像法测凸透镜焦距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 验 报 告实验题目:用二次成像法测凸透镜焦距系别:物理与电子科学系 专业:物 理 学 班级:2010 级物理学班 姓名:张 凤 兴 学号:2 0 1 0 0 5 1 0 3 5老师:冉 老 师 时间:2012年4月18日 目 录一 实验名称.3二 实验目的.3三 实验器材.3四 实验原理.3五 实验步骤.4六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5七 误差分析.6八 参考文献.7一 实验名称:用贝塞耳法(两次成像法)测薄凸透镜焦距;二 实验目的:1掌握光具座的使用方法,学会调节光学系统,使之共轴;2掌握用贝塞耳法(两次成像法)测薄凸透镜焦距的方法;3掌握简单光路的分析和光学元件等高共轴调节的方法;三 实验器材:1:白光源S 5:白屏H (SZ-13)2:物屏P (SZ-14) 6:二维平移底座(SZ-02)3:凸透镜L (=190 mm) 7:三维平移底座(SZ-01)4:二维架(SZ-07)或透镜架(SZ-08) 89:通用底座(SZ-04)四 实验原理:图2-1如图2-1,取物体与像屏之间的距离L大于4倍凸透镜焦距f,即L4f,并保持L不变。沿光轴方向移动透镜,则在像屏上必能两次成像。当透镜在位置I时屏上将出现一个放大清晰的像(设此物距为u,像距为v);当透镜在位置II时,屏上又将出现一个缩小清晰的像(设此物距为u,像距为v),设透镜在两次成像时位置之间的距离为C,根据透镜成像公式,可得u= v,u=v又从图可以看出: (2-1)式(2-1)称为透镜成像的贝塞尔公式。可知,只要测出了L和C的值,就可求得f。此方法避免了测量物距和像距时由于估计透镜光心的位置不准所带来的误差(因透镜的光心不一定与它的对称中心重合),所以这种方法测焦距f ,既简便,准确度又较高。五 实验步骤:(1)按图沿米尺布置各器件并调至共轴,再使物与白屏距离;(2)紧靠米尺移动镜,使被照亮的物形在屏H上成一清晰的放大像,记下 此时的位置a1和P与H间的距离L; (3)再移动镜,直至在像屏上成一清晰的缩小像,记下此时的位置a2;(4)将P、L、H转180(不动底座),重复做前3步,又得到镜成像的两个位置b1、b2 ;(5) 计算: (2-2) (2-3) (2-4) (2-5)待测透镜焦距: (2-6)六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1、按表格中所列各项利用高斯公式计算出透镜的焦距。求出f及f后计算标准误差写成f=ff形式;2、分析实验结果,讨论误差形成原因;3、实验数据记录表1-1,也可自拟表格。表1-1 自准法 单位:cmP=20.60cm H=108.40cm L=H-P=87.80cma1a2b1b251.3380.6548.5578.0852.1679.1149.3377.8251.9379.8349.2778.4451.8780.3548.6677.7351.6580.4548.7577.9551.7180.1249.7578.6852.0579.6349.4378.2751.1579.4648.9178.3251.6080.2449.1678.3551.6579.5449.4477.80平均值:a1=51.71cm a2=79.94cm b1=49.125cm b2=78.14cm da=a2-a1=28.23cm db=b2-b1=29.015cm Fa=(L2-da2)4L=25.49cm fb=L2-db24L=25.32cmf=fa+fb2=25.405cm=254.05mm则 待测透镜焦距为:254.05mm七 误差分析:由于实验所测量的数据较小,测量和计算式会出现误差。由于实验仪器的精确度的关系以及镜片的清晰程度,读数十会导致误差。由于实验时操作的不当影响实验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