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界面设计论文 移动界面之手机短信界面设计_第1页
移动界面设计论文 移动界面之手机短信界面设计_第2页
移动界面设计论文 移动界面之手机短信界面设计_第3页
移动界面设计论文 移动界面之手机短信界面设计_第4页
移动界面设计论文 移动界面之手机短信界面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北大学软件学院人机交互论文专 业 软件工程 课程名称 人机交互 学 号 姓 名 移动界面之手机短信界面设计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与移动通信借助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更是作为迈向信息社会的两个重要标志,它们分别满足人们对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以及信息获取方式的灵活性与移动性的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已渗透到商务、购物、娱乐以及信息获取等日常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人们已经习惯于移动通讯方式,手机的出现更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根据移动界面原则,本文介绍了手机短信界面的设计原则、过程以及可用性评估: 一、手机交互界面设计原则 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让手机用户界面达到便于用户使用。手机提供新功能、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也增加了交互界面的复杂性,因此,手机视觉界面设计应遵循易识别、易理解、降低用户认知负担的设计原则。操作流程应简单、方便、高效。操作方式应符合人的心理和生理习惯。但是手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也不能纯粹追求易用和高效率,同时要体现出情感化和人性化;其次,要注意细节的设计,让用户在细节之中体会到新功能、新技术的趣味性。在设计优秀的交互产品中发现,易用、高效与人性化、趣味性并不矛盾,比如, iPhone、iPod、android 的交互界面设计,不仅高效易用,且操作的同时颇具趣味性。手机是一种移动设备,交互界面的设计要考虑到手机的两大特征:移动性和便携性。由于手机大小的局限性,必须考虑到用户使用手机时空间的限制,不能在同一界面呆的时间太久,所以界面要体现简洁、易理解、使用户一目了然、提高操作效率的设计原则。对于用户常用的几个操作界面,要尽量简化,使用户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总之,手机交换界面的设计要遵循易用性、易理解性、高效、人性化、情感化的设计原则。二、移动界面开发工具1、手机采用J2ME架构。Java ME 以往称作J2ME(Java Platform,Micro Edition),是为机顶盒、移动电话和PDA之类嵌入式消费电子设备提供的Java语言平台,包括虚拟机和一系列标准化的Java API。J2ME 在设计其规格的时候,遵循着对于各种不同的装置而造出一个单一的开发系统是没有意义的事这个基本原则。于是 JAVA ME 先将所有的嵌入式装置大体上区分为两种 :一种是运算功能有限、电力供应也有限的嵌入式装置;另外一种则是运算能力相对较佳、并且在电力供应上相对比较充足的嵌入式装置。手机采用的是第一种装置。2、手机操作系统采用嵌入式linux开发手机联盟(OHA)开发的Android平台。Android是一种以Linux为基础的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便携设备。三、手机短信界面设计手机短信界面设计平面图:短信编辑界面:private TextField tfMsg = new TextField(“,”,255,TextField,ANY);private command cmdMsgBack = new comand(“返回”,Command,BACK,1);private command cmdMsgDel = new comand(“清除文本”,Command,BACK,1);private command cmdsend = new comand(“发送”,Command,SCREEN,1);private MessageMIDlet parent;public EditMessageForm(String title,MessageMIDlet parent)发送界面:private TextField tfPhone = new TextField(请您输入对方号码,15,TextField.NUMERIC);private Command cmdPhoneBack = new Command(返回,Command.BACK,1);private Command cmdOK = new Command(确定,Command.SCREEN,1);private MessageMIDlet parent;public SendMessageForm(String title,MessageMIDlet parent) super(title);this.parent = parent;发送界面初始化:this.append(tfPhone);this.addCommand(cmdPhoneBack);this.addCommand(cmdOK);/*事件绑定代码*/this.setCommandListener(this);public void commandAction(Command c,Displayable d)if(c=cmdPhoneBack)/切换到短信发送界面parent.changeForm(Conf.SENDMESSAGE);else if(c=cmdOK)Conf.PHONE = tfPhone.getString();System.out.println(短信成功发出);System.out.println(短信内容:+Conf.MESSAGE);System.out.println(短信发送目的地:+Conf.PHONE);/切换到提示界面parent.changeForm(Conf.ALERT);短信管理界面:public class Conf /保存短信内容public static String MESSAGE;/保存电话号码public static String PHONE;/各界面名称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WELCOME = welcomg;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EDITMESSAGE = editMessage;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SENDMESSAGE = senMessage;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ALERT = alert;四、手机短信界面测试手机短信界面包括:欢迎界面、短信编辑页面、短信发送页面、短信存储页面。此界面实现功能有:编辑、发送、保存发件人手机号码、保存短信内容、发送短信返回报告、编辑后存为草稿等。此页面设计符合一般手机短信页面的基本功能,能实现短信的收发。五、可用性分析与评估可用性是人机交互系统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它关系到人机交互是否达到用户的预期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效率与便捷性。产品可用性指的是针对产品的使用效率、易学和舒适程度。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的产品可用性测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种发展的直接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外诸如西门子、摩托罗拉等大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在他们产品的本土化研究中大量地采用了产品可用性测试,给其他公司起到了一种规范和引导的作用。二是市场需求的直接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为产品可用性开拓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在手机核心技术基本解决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就和手机可用性水平的提高就有很大的关系了。正因为这个原因,国内的手机行业中,各大公司都相继开展了手机可用性测试。在中国产品可用性测试的工作,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 产品用户模型的研究:用户模型法使用数学模型来模拟人机交互的过程。通过对用户的工作环境、产品的使用习惯等研究,使得在产品开发的前期能够把用户对于产品功能的期望、对设计和外观方面的要求融入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去,从而帮助企业完善产品设计或者探索一个新产品概念。2、 交互设计的研究: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还只是注重创意,在可用性方面却考虑比较少。他们对用户的体验设计考虑的比较少,普遍缺乏交互设计和可用性研究。3、 产品设计的检测和评价:可用性测试是一个评估可用性水平的过程,它能评估用户实现任务的效率性和效力性。它是一个标准化的方法使得每个应用的各个方面都能满足用户的友好性、功能性和艺术性。手机短信界面的可用性评估:可用性评估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户测试和问卷调查,此界面可用性评估用用户测试的方式。用户测试就是让用户真正去是用软件系统,有实验人员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和侧量。1、 前期准备工作:(1)10名不同身份的用户、3名测试人员(2)10部安装此界面软件的手机,分别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