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10《谈作文》教案长春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10《谈作文》教案长春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10《谈作文》教案长春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10《谈作文》教案长春版.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10《谈作文》教案长春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 谈作文朱光潜课前预习基础知识全解目标聚焦项目内容概要重点1.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正字生词。2.学习本文自然平时、文质兼美的语言特点,深入领会做值得谆谆教会。难点学习只有刻苦推敲、反复揣摩,才能写好文章的思想。信息驿站谈作文是朱光潜为指导青年写作而写的一篇文章。曾经有人这样评论朱光潜为青年写的作品:“如老者劝导似的语重心长,如老友般交谈诚恳真挚,读起来亲切自然,受益颇多。”朱光潜先生在谈作文的思路时说:“再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了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些题目四面八方的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的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拘次序,想的三五个字,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这里所为四面八方的自由联想,及作文运思过程中的扩散思维。当然,如果只有发散思维,而无集中思维,就会使思维因失去控制而陷入无序的状态,发散无边,就成了幻想、空想、乱想。集中思维的概括性、程序性、比较性,是作者的思考力集中在一个方向上进行突破,从而使构思的以深化。只要认真体会,定能总结出写作文的基本思路所在,达成学习目标,进而指导日后的学习实践。作者语录1、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言。2、我像离家的孤儿,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恢复了青春。作者小传 朱光潜,安徽桐城人,我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早年接受中国传统教育,1918年考入香港大学教育系,1925年东赴欧洲留学,先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哲学、心理学和西方艺术史,最后,在斯特拉斯堡大学一论文悲剧心理学获得法国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冬起,到1986年逝世以前,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教授美学和西方文学。朱光潜的学术成就主要在美学领域。重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和西方美学史;译作有黑格尔的美学,克罗齐的美学,莱辛的拉奥孔论画与诗的界限,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艾克曼的歌德谈话录等。这些论著和译作对奠定我国美学研究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朱光潜还写有谈文学等讨论文学写作和翻译技巧的论文集,以其内容丰富、深入、切实、文笔流畅、易懂,深受读者喜爱。作品相关知识1、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作者留学英国期间,属于他学生时代的作品。当时作者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大英博物馆和学校的图书馆里,一边阅读,一边写作。1925年,一到英国,他就题开明书店的刊物一般(后改为中学生)写稿,后来辑成给青少年的十二封信。信中所说多为青年们所关心和应关心的事项,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的、凡此种种。自朱光潜先生笔下汩汩流淌的语言,就如长者劝导似的语重心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读来亲切自然受益颇多。此书一经出版便立即成为畅销书,作者也由此与广大青年朋友建立了友好的关系。2、题目解说 “谈”即“谈论,谈谈”之;“作文”即“写文章”的意思。文题的意思是“说说写文章的问题(事情)”字词积累1、 生字 蹩(bi)脚 誊清(tn ) 惭怍(zu) 糟粕(p)2、 多音多义字 (d ) 读书 (ti) 妥帖 (chui ) 揣起 读 帖 (ti) 临帖 揣 (du) 句读 (ti) 请帖 (chui) 揣摩3、 形近字 滥 (ln ) 烘(hn) 槛(kn ) 哄(hn) 4、词语释义蹩脚:质量不好、本领不强。冬烘:(思想)迂腐,(知识)浅陋(含讽刺意)百孔千疮:比喻破坏的地方很多,或弊病很多。倚马千言:晋朝恒温领兵北伐,命令袁虎靠着马批公文,一会儿就写成七张纸,而且做得很好。比喻作文敏捷。课堂互动阅读知识精析圈点课文感受原文 名家批注朋友: 我们对于许多事,自己愈不会做,愈望朋友做得好。我生平最大憾事就是对于美术和运动都一无所长。幼时薄视艺事为小技,此时亦偶发宏愿去学习,终苦于心劳力拙,怏怏然废去。所以每遇年幼好友,就劝他趁早学一种音乐,学一项运动。 其次,我极羡慕他人做得好文章。每读到一种好作品,看见自己所久想说出而说不出的话,被他人轻轻易易地说出来了,一方面固然以作者“先获我心”为快,而另一方面也不免心怀惭怍,唯其惭怍,所以每遇年幼好友,也苦口劝他练习作文,虽然明明知道人家会奚落我说:“你这样起劲谈作文,你自己的文章就做得蹩。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么?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问。但是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法国福楼拜尝费三个月的工夫做成一句文章;莫泊桑尝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从新起首学描实境。我们读莫泊桑那样的极自然极轻巧极流利的小说,谁想到他的文字也是费工夫作出来的呢?我近来看见两段文章,觉得是青年作者应该悬为座右铭的,写在下面给你看看: 一段是从托尔斯泰的儿子 Count IIya Tolstoy叶所做的回想录(Reminiscences)里面译出来的,这段记载托尔斯泰著安娜卡列尼娜(Ann Karenina)修稿时的情形。他说:“安娜卡列尼娜初登俄报Vyetnik时,底页都须寄吾父亲自己校对。他起初在纸边加印刷符号如删削句读等。继而改字,继而改句,继而又大加增删,到最后,那张底页便成百孔千疮,糊涂得不可辨识。幸吾母尚能认清他的习用符号以及更改增删。她尝终夜不眠替吾父誊清改过底页。次晨,她便把他很整洁的清稿摆在桌上,预备他下来拿去付邮。吾父把这清稿又拿到书房里去看最后一遍,到晚间这清稿又重新涂改过,比原来那张底页要更加糊涂,吾母只得再抄一遍。他很不安地向吾母道歉:松雅吾爱,真对不起你,我又把你誊的稿子弄糟了。我再不改了。明天一定发出去。但是明天之后又有明天。有时甚至于延迟几礼拜或几月。他总是说,还有一处要再看一下,于是把稿子再拿去改过。再誊清一遍。有时稿子已发出了,吾父忽然想到还要改几个字,便打电报去吩咐报馆替他改。” 你看托尔斯泰对文字多么谨慎,多么不惮烦!此外小泉八云给张伯伦教授(Prof. Chamberlain)的信也有一段很好的自白。他说:“题目择定,我先不去运思,因为恐怕易生厌倦。我作文只是整理笔记。我不管层次,把最得意的一部分先急忙地信笔写下。写好了,便把稿子丢开,去做其他较适宜的工作。到第二天,我再把昨天所写的稿子读一遍,仔细改过,再从头至尾誊清一遍,在誊清中,新的意思自然源源而来,错误也呈现了,改正了。于是我又把他搁起,再过一天,我又修改第三遍。这一次是最重要的,结果总比原稿大有进步,可是还不能说完善。我再拿一片干净纸作最后的誊清,有时须誊两遍。经过这四五次修改以后,全篇的意思自然各归其所,而风格也就改定妥帖了。” 小泉八云以美文著名,我们读他这封信,才知道他的成功秘诀。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在青年心目中,这种训练尤其不合胃口。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窜的才算好角色。这种念头不知误尽多少苍生!在艺术田地里比在道德田地里,我们尤其要讲良心。稍有苟且,便不忠实。听说印度的甘地主办一种报纸,每逢作文之先,必斋戒静坐沉思一日夜然后动笔。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不愧死么?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都不可言传,所可言传的全是糟粕。不过初学作文也应该认清路径,而这种路径是不难指点的。 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在这两条路中间,写生自然较为重要。可是临帖也不可一笔勾销,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欧洲文人虽亦重读书,而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人手。莫泊桑初请教于福楼拜,福楼拜叫他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霸若因为要描写吉普赛野人生活,便自己去和他们同住,可是这并非说他们完全不临帖。许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布朗宁起初模仿雪莱。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我以为像一般人说法,临帖和写生都不可偏废。所谓临帖在多读书。中国现当新旧交替时代,一般青年颇苦无书可读。新作品寥寥有数,而旧书又受复古反动影响,为新文学家所不乐道。其实冬烘学究之厌恶新小说和白话诗,和新文学运动者之攻击读经和念古诗文,都是偏见。文学上只有好坏的分别,没有新旧的分别10。青年们读新书已成时髦,用不着再提倡,我只劝有闲工夫有好兴致的人对于旧书也不妨去读读看。 读书只是一步预备的工夫,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中国国文教员们常埋怨学生们不会做议论文。我以为这并不算奇怪。中学生的理解和知识大半都很贫弱,胸中没有议论,何能做得出议论文?许多国文教员们叫学生入手就做议论文,这是没有脱去科举时代的陋习。初学做议论文是容易走人空疏俗滥的路上去。我以为初学作文应该从描写文和记叙文入手,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11。这封信只就一时见到的几点说说。如果你想对于作文方法还要多知道一点,我劝你看看夏丐尊和刘燕宇两先生合著的文章作法。这本书有许多很精当的实例,对于初学是很有用的。 你的朋友 孟实一个“逾逾”的句式和两个“劝”字展示了作者的坦诚,也奠定了亲切、自然、和平的基调。 作者热爱写作,并慨叹文字的魅力。用一个设问句自然引出谈作文的话题,并肯定地告诉读者特别是那些迷信天才的人:“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而且主要还在“人力”。略写大家熟知的福楼拜、莫泊桑的事例,意在提醒我们从结果上,联想到他们的文字是费工夫做出来的艰辛历程。从中我们可见托尔斯泰对于文章修改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托尔斯泰在创作后修改。托尔斯泰追求精华。每一个字词都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作文是需要无限制推敲的,一个真正的伟大的作家是可以百读自己作品不厌的,并且可以像批评别的作品一样来审视自己的作品。托尔斯泰对于文章的修改的谨严、认真负责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令人叹服。“多么谨慎,多么不惮烦!”由衷的发出赞叹,同时也自然地领起下文对小泉八云修改文章的叙述。一气呵成的作文并不一定就是好作文。也许一次次的阅读与修改,就是我们在前进的脚步,这会使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多练习则会使我们的笔触更加细腻,这便是文豪们为什么要反复修改的原因了。至于他们为什么会一次做得比一次好,也是源于此的。我们也许没有作家们的这种精神,但也要养成这种习惯的,好学惯造就好人生,也许你这种写文章反复推敲的习惯会使你成为一代伟人。引用成语“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意在说明要想真正把文章做好,光有咬文嚼字的修改硬功夫还不够,更多的还在于个人悟性和持久艰辛的领会。读书是积累,写作是运用,读书多自是出口成章,写作多自是下笔如神,不论是临帖还是写生,都有其好处。10作者说“文学上只有好坏的分别,没有新旧的分别。”这在中国新旧更替的特定历史环境下,无疑给处在迷惘困惑中的青年朋友开了一剂医治“无书可读”症的良方,指出了一条如何作文的光明大道。积累是文学的底子。阅读不应只是阅读文章。还应知道它的体裁、作者,以及写作手法或这篇文章的优点。最重要的还应该有你的理解,你的感悟。这样,每读一篇文章便都是一种收获,日积月累下去,便会形成读书可以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在写作时,便不会文才枯竭,没有相应的词去表达了。写作就是应该建在饱学的基础上的,著名的作家都是饱读诗书之人。11充分体现了作者对青年学生的关系和爱护,更为青年人树立了虚心学习的榜样,再次体现了那种大家的风范。提炼主旨 谈作文旨在告诉青年读者,写文章一定要经过刻苦的推敲,要不厌其烦地咬文嚼字,指出初学作文的途径是临帖和写生,并且二者都不可偏废。文章结构剖析1、名教点拨 第一部分(12段)作者通过谈及自己生平的两大憾事引出要谈论的有关作文的话题。 一二段、作者一直致力于提升人们对于写作的重视度。第二部分(36段)作者用大量篇幅和大量例证来证实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写出美文的秘诀大半都是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三四段、以托尔斯泰的写作经历为范例,指导我们在写文章时应注重反复地修改。五六段、写各国优秀作家对于写作均持有认真的态度。第三部分(79 段)作者向初学作文者指出学作文的路径。七八九段、作者将写作与绘画结合在一起,用生动的笔端展现写作的方法所在。第四部分(10段)作者向初学写作的人力荐文章作法。 2、结构图解 草拟初稿 誊抄修改 作文写作 推敲字词 梳理思路 著成佳作整体阅读的把握1、主要内容告诉读者,文章写文章一定要经过刻苦的推敲,要不厌其烦地咬文嚼字,指出初学作文的途径是临帖和写生,另外还要注重积累、不断实践、反复修改。2、感情基调 本文是书信的形式呈现,仿佛作者在你的面前娓娓道来一般。朗读时应用较温和的语调,在讲述他人的事例时(如福楼拜、托尔斯泰、小泉八云等著名作家的写作经历)可以适当地调整语速,语气深沉一些,以凸显作者的语重心长。当作者连续举出莎士比亚、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名人的可取之处的语段可加快语速,以强调写作过程中的必要环节。3、阅读感受 作者说过一句话:“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这告诉我们做什么都不要急功近利,认认真真做应该做的事。写作文也如此,不要期望有什么捷径。在通往文学的路上没有什么平坦的大道,好文章应该是“做”出来的,不厌其烦地“推敲”出来的,不是“公式”套出来的。难点解析 1、纵观全文,文章写法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书信的文体;详略得当的结构;作者与读者交谈的姿态;自然的过渡;准确的用词;诚恳的态度;中肯的劝导等,作者自然平淡的文风水到渠成。2、透过文字你能读出作者为什么大力主张对文章的修改要“咬文嚼字”吗? 在作者看来,“咬文嚼字”不只是在表面上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也是调整思想和感情,因为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作者曾在其他的文章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课堂互动阅读知识精析写作特色品评 1、结构清晰,观点鲜明。 本文采用“总份”的结构,先提纲挈领的阐明观点,然后逐一展开论述,有理由据,如引用张在、诸葛亮等人的名言,冰举出物种灭绝、人口爆炸、淡水资源匮乏等例子,是文章观点紫安明、具有说服力。2、详略得当、语言自然。 详略得当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章用一半以上的篇幅论述天人关系,而仅以两行文字论述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使文章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