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与环保论文.doc_第1页
化工安全与环保论文.doc_第2页
化工安全与环保论文.doc_第3页
化工安全与环保论文.doc_第4页
化工安全与环保论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安全与环保 化 工 安 全 与 环 保PM2.5来源、危害及污染防治学 院: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二一二年十二月PM2.5来源、危害及污染防治摘要PM2.5(细颗粒物),这个大家原本很陌生的专有名词,因为2011年10月以来我国多地灰霾天气造成严重大气污染,而迅速成为社会热词。之后,PM2.5被纳入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一些地方开始监测。2012年全国“两会”上,PM2.5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社会对PM2.5的关注和重视,折射出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的严峻性。 环境是人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让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关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现阶段,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发展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本文从目前PM2.5的污染现状,分析了PM2.5 主要污染源,提出PM2.5 污染防控措施,包括加大监测力度、严控机动车尾气超标排放、走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等,望我们能生活在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关键词 PM2.5 污染现状 防控措施 污染治理目录1 什么是PM2.5颗粒41.1 PM2.5、PM10和PM100的区别42 PM2.5的来源52.1 PM2.5的化学组成52.2 PM2.5来源的双重性52.3 PM2.5与 PM10的来源区别62.4 PM2.5的三大来源63. PM2.5的危害63.1 PM2.5与呼吸道疾病63.3致病病毒搭“顺风车”入体内致癌73.4影响胎儿发育造成缺陷73.5对人体寿命的影响73.6形成灰霾73.7易感人群84 PM2.5的标准84.1世界卫生组织pm2.5标准84.2我国的pm2.5国家安全合格标准84.3我国PM2.5标准的实施分哪些阶段85 PM2.5与锅炉行业的关系86 PM2.5与电力工业的关系87 PM2.5与汽车尾气的排放的关系98 PM2.5污染统筹防控措施98.2控制PM2.5必须采取协同控制和复合控制的手段108.3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阻截PM2.5109 除尘技术119.1 湿式电除尘器119.2 凝并器119.3 电-袋混合式除尘器1110加大监测力度1211其他防控措施1211.1控制车辆PM2.5的排放1211.2提高车辆排放标准,市民多坐地铁出行1311.3减少吸烟1312结论1313 参考文献13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面对PM2.5的严峻挑战,人们应该对生存、生活的环境赋予更高的使命感,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使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1 什么是PM2.5颗粒 图1&2 PM2.5颗粒的示意图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PM2.5也称大气细粒子和可入肺颗粒物,指的是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m的悬浮颗粒物,其的直径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因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于富集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并可以随着人的呼吸进入体内,甚至进入到肺泡和血液中,导致各种疾病,它还是能见度降低的罪魁祸首。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专家们表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价标准,如果将PM2.5纳入国家环境质量监控体系,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会从现在的80%下降到20%。此外,当大量细颗粒物浮游在空中,大气能见度就会变小,天空看起来灰蒙蒙的,气象学把这一现象叫做“灰霾天”,而 PM2.5正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1.1 PM2.5、PM10和PM100的区别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或周报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两种大气污染物。 大于PM2.5粒径的悬浮物主要受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当湿度增加时,污染物表面富含水份,通过相互凝聚成较大颗粒发生沉降;当相对湿度变小时,污染物表面吸附力小,不易凝聚沉降,风力作用下已凝聚的颗料会分解,由于粒径变小更易悬浮造成持续的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指直径大于2.5微米、等于或小于10微米,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也称为PM100,即直径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图3 环境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图2 PM2.5的来源2.1 PM2.5的化学组成PM2.5的化学组成十分复杂,不同时间和空间, PM2.5的化学成分是不同的,不同化学组分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亦不相同,这些影响还与化学成分在颗粒物内部和表面存在状态有关。此外,不同来源的颗粒物,其化学组成有所不同,因此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可用来进行颗粒物的来源分析。PM2.5的化学成分包括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微量金属元素、元素碳 (EC)、生物物质 (细菌、病菌、霉菌等 )等。大气中的含碳粒子是由有机碳(OC)和吸光的元素碳(EC)组成,元素碳的化学结构类似于不纯的石墨,有机碳是PM2.5中含量最高的组分。其中:锌有毒元素;铅导致人群特别是儿童的严重的神经和血液的负效应 ;砷、镍、镉 通过空气吸入导致人体的致癌效应 ;钒主要是矾的五价氧化物与人体的呼吸道健康效应有关 ;锰导致神经损伤 ;铜刺激呼吸系统 ;Ca、Mg、Al、Na和Fe等地壳元素主要是来源于地面的扬尘;Ca的重要性异常高,则认为Ca来自于建筑源;K的重要性很大,且同时有机物也比较高,认为来自生物质燃烧;硫酸根和有机物的比例若很大,而且元素碳和金属元素的重要性都不很大,认为它主要来自大气细粒子通过光化学反应的二次来源;Pb的重要性很高,而且有机物也比较高, 认为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元素碳、有机物和硫酸根的重要性大, 它是燃煤的标志,则认为其来自燃煤。2.2 PM2.5来源的双重性PM2.5与PM10之间的区别不仅在于其体积,更主要的在于其形成过程。“PM10主要是一次污染物,即主要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而PM2.5则具有双重属性。”一位环保专家解释,“大约50%的PM2.5为一次污染物,大约50%的PM2.5为二次污染物,即其他污染物,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在空气之中相遇之后发生化学作用形成的颗粒物。”2.3 PM2.5与 PM10的来源区别二者来源基本相同,但PM2.5中二次颗粒物所占比例较大。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煤烟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等问题,发电厂排放占20%,超过了工业污染源13%比例。2.4 PM2.5的三大来源PM2.5的来源分为3类:自然源、人为源和二次颗粒物。 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海盐、植物花粉、孢子、细菌等。自然界中的灾害事件,如火山爆发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火山灰,森林大火或裸露的煤原大火及尘暴事件都会将大量细颗粒物输送到大气层中。 人为源包括固定源和流动源。固定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源 ,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与燃气或燃油排放的烟尘。流动源主要是各类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使用燃料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人为源还可分为人类直接排放PM2.5和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成PM2.5。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在空气中转化成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其它的人为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除自然源和人为源之外,大气中的气态前体污染物会通过大气化学反应生成二次颗粒物,实现由气体到粒子的相态转换。如: SO2+H2O H2SO4 H2SO4+NaClHCl +Na2SO4 HNO3+NH3NH4NO3 图4 PM2.5的三大来源 图5 pm2.5来源的比例图3. PM2.5的危害3.1 PM2.5与呼吸道疾病 M2.5与人体呼吸系统关系比较密切,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直径越小进入呼吸系统位置越深。短期暴露将诱发肺部疾病,如哮喘、急性气管炎、呼吸道感染,长期暴露会导致肺功能下降,慢性支气管炎等。许多研究表明,PM2.5浓度增加与呼吸道疾病患者人数增加显著相关。美国学者的研究表明,PM2.5的增加可引起儿童哮喘急诊室就诊率的增加。而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其次,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心脏疾病。总之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而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暴露出其恐怖的一面。 3.1.1引发呼吸道阻塞或炎症研究显示,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75%在肺泡内沉积。我们可以想象,眼睛里进了沙子,眼睛会发炎。呼吸系统的深处,也是一个敏感的环境,细颗粒物作为异物长期停留在呼吸系统内,同样会让呼吸系统发炎。3.2 PM2.5与心血管疾病 许多研究表明,PM2.5浓度增加与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增加显著相关,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等。2004年到2006年期间,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潘小川教授发现,当大气观测点的PM2.5日均浓度增加时,附近的地区PM2.5 对人体呼吸、血液、心血管和生殖系统都有损害,医院心血管急诊患者数量也会有所增加。“我们利用时间系列分析研究,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PM2.5每立方米浓度增加10微克,医院高血压类的急诊病人就会增加8%,心血管疾病也会增多。”潘小川说。3.3致病病毒搭“顺风车”入体内致癌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与居民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多环芳烃进入人体的过程中,细颗粒物扮演了“顺风车”的角色,大气中的大多数多环芳烃吸附在颗粒物的表面,尤其是粒径在5毫米以下的颗粒物上,大颗粒物上的多环芳烃很少。也就是说,空气中细颗粒物越多,我们接触致癌物多环芳烃的机会就越多。3.4影响胎儿发育造成缺陷还有一些发现,让人更加担忧。近年的一些报告显示,人类的生殖能力正在明显下降,环境污染被认为是罪魁祸首。来自波希米亚北部的一项调查,对接触高浓度PM2.5的孕妇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浓度的细颗粒物污染可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更多的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质的浓度与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的上升,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IURG),以及先天功能缺陷具有相关性。3.5对人体寿命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即使在监控标准最严格的欧洲,38万6000人每年还是会在PM2.5的阴霾下致之死地,而且欧盟国家人均期望寿命也因此减少8.6个月。而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目前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泰国、印度等均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标准。而最为悲催的是,PM2.5尚未被列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因此这就成了美国大使馆数据和政府官方数据直接冲突的根本原因。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原总工程师魏复盛研究结果还表明,PM2.5和PM10浓度越高,儿童及其双亲呼吸系统病症的发生率也越高,而PM2.5的影响尤为显著。3.6形成灰霾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灰霾的成因与天气有着重要的关系,一是风速、二是气温、三是湿度,风速加速灰霾的扩散和稀释速度,而气温和湿度则是控制灰霾的主要因素。例如:相对湿度为90%,温度在5时,可溶性固体溶入水中降低了水的蒸汽压,微小水滴因为曲率半径变小其蒸汽压又得到提高,形成了微小的溶液液滴与气体的动态平衡。这些微小液滴的粒径从纳米至微米级别,在这个级别上微观效应的化学反应更为突出,形成很多亚稳态的有毒物质。由于液滴的存在,形成了光的吸收、折射与散射现象,降低了空气的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物体和环境之间失去了对比度,以及大气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对光的吸收和散射减弱了光信号。PM2.5对光的吸收效应几乎全部是由碳黑和含有碳黑的颗粒物造成的。尽管全世界每年的碳黑仅占人为颗粒物排放量的1.1 2.5和全部颗粒物排放量的0.2 1.0,但其引起的消光效应却要高的很, 在某些地方甚至可以使能见度降低到一半以上。 3.7易感人群 大量研究发现PM2.5浓度的增高与心肺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相关,原先患有呼吸、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及身体状况不佳的老年人影响尤其严重。儿童相对于成人是大气污染的易感人群。婴儿、新生儿尤需防护,在污染天减少户外活动。4 PM2.5的标准PM2.5的标准,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PM2.5指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到2010年底为止,除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将PM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还未开展对PM2.5的监测,大多通行对PM10进行监测。4.1世界卫生组织pm2.5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PM2.5小于10是安全值,而中国的这些地区全部高于50接近80,世卫组织为各国提出了非常严格的PM2.5标准,全球大部分城市都未能达到该标准。针对发展中国家,世卫组织也制订了三个不同阶段的准则值,其中第一阶段为最宽的限值,新标准的PM2.5与该限值统一,而PM10此前的标准宽于第一阶段目标值,新标准也将其提高,和世卫组织的第一阶段限值一致。4.2我国的pm2.5国家安全合格标准我国PM2.5标准采用世卫组织设定最宽限值,标准中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值相同。4.3我国PM2.5标准的实施分哪些阶段根据环保部规定:新标准(GB30952012)分四个时段分步实施:2012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2013年,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15年,所有地级以上城市;2016年1月1日,全国实施新标准。5 PM2.5与锅炉行业的关系燃煤锅炉伴随著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高速发展和环保监管力度的不断坚强,虽然在制造技术上和废气、废渣处理利用上,带到一定的提高和改善,但和目前国家环保新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有待进一步革新技术,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融入到设计、生产和销售中去。发展经济,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燃煤锅炉的使用也将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现代到未来,将贯穿始终!能源消费污染问题是个全球型棘手问题,大家都知道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与之相应的能源消耗、能源消耗污染及工业产品垃圾拆解都会不同程度的干扰我们的生存空间,包裹水源、地源、气源、还有能源等等,经济提速发展是必须的,环境资源保护也是不可忽视的,以人为本,发展科技,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构建和谐,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体现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执政为民,造福子孙的完美心愿!所以在这里我想大家推荐选购使用燃气锅炉系列和新型能源锅炉,低碳环保从你我做起!6 PM2.5与电力工业的关系电力行业与PM2.5休戚相关。科学看待电力与PM2.5的关系十分重要。6.1首先,电力行业是减少PM2.5污染的重要行业。电力行业对环境质量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低效率、高排放、高污染的直接燃烧煤炭的方式,转换为清洁的电能加以利用;二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减少煤炭的使用;三是通过电气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全社会综合控制污染水平的提高。如当电动汽车在城市得到更大应用时,城市环境质量将发生质的改善。6.2其次,电力行业是产生PM2.5的重要行业之一,但影响在不断减小。 我国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燃煤电厂是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的重要部门,随着煤炭转换为电力比重的不断提高,大部分燃煤排放将更多转变为电力排放。目前,电力二氧化硫排放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比例为42.4%,氮氧化物排放约占三分之一强,但从文献来看,火电排放已不是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和产生霾的主要原因,这得益于电力工业的结构、布局调整以及污染治理等综合措施。电力工业的污染控制在改革开放,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从烟尘控制看,新建电除尘器的效率一般高于99.5%,在 “十一五”期间,在年均火电装机增长13.8%的情况下,烟尘排放由20多年来的年排放350万吨左右快速下降到160万吨,每千瓦时烟尘排放由1.8克下降到0.5克,根据欧盟委员会大型火力发电厂污染物控制最佳可行技术参考文件以及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电厂细颗粒物排放特性进行实测分析,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对细颗粒捕集效率都能达到95%以上,加上湿法脱硫装置的除尘效果,对PM2.5的平均综合去除率可达97%以上。再从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治理来看,与2005年相比,2010年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74万吨(全国下降364万吨),火电单位千瓦时二氧化硫排放由2005年的6.4克下降到2.7克,好于美国2009年每千瓦时3.4克的水平。2010年全国电力氮氧化物排放量约950万吨,相比2005年增加排放210万吨,但火电单位千瓦时氮氧化物排放由3.62克下降至2.78克,减少0.82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三项污染物合计年减少排放360多万吨,且由于燃煤电厂布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除供热电厂外,新建燃煤电厂已不在城市建设,原有的老厂通过 “以新带老”、“上大压小”、“替代供热小锅炉”等措施,对于减少PM2.5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反观其他行业和社会的污染物排放量不降反升,尤其是汽车排放量大增,这也与我国霾天气的增多关系密切。从目前的环境形势尤其是PM2.5的问题可以看出,控制其他行业(如机动车行业)的污染排放也是改善环境质量、降低PM2.5影响的关键所在。6.3最后,应科学控制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为解决PM2.5污染再立新功。一是要加大火电厂氮氧化物控制力度,优先在城市区域、联防联控区域加装烟气脱硝设施;二是加大脱硫脱硝装置运行管理,保障稳定的脱除效果; 三是从除尘、脱硫、脱硝、脱汞等联合控制的思路出发,系统提出污染控制技术路线,使污染处理装置效果达到最优组合;四是继续科学修订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优化控制目标,达到能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7 PM2.5与汽车尾气的排放的关系7.1汽车尾气是PM2.5最大“贡献”者 严格立法才能限制现今,中国多个地区遭遇大雾阴霾天气,空气质量明显下降,首都北京4号夜间更是达到了中重度污染,给市民的生活出行带来不小的影响。人们最近也总谈到一个数据,就是PM2.5。这是可入肺颗粒物的数值,而对PM2.5数值有着直接影响的便是汽车尾气。第一是立法,使许多汽车企业在生产设计汽车的时候,就加装过滤器,同时对于已经在行驶的旧车也安装过滤器。第二是加大执法的力度。第三要相信这一制度推开之后它并不只是带来汽车生产的成本,它本身也是一个拉动内需具有经济效果。 8 PM2.5污染统筹防控措施 8.1控制PM2.5要打全民攻坚战 由于PM2.5产生的复杂性,因此在污染控制上很难,关键是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的分析原因,有的放矢。改善环境质量,要分清主次,并非是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源就是对环境影响最大,并非一定先抓或只抓排放“大个”,正如个子高的人不一定就是偷摘树上果子吃的人。 事实上,虽然一个家庭用的煤炉一天只烧十多斤煤,一个小区供热的燃煤锅炉一天烧几吨煤,但其影响要比一个普通的一天烧一万吨煤的现代化电厂大得多。环境管理的关键是,抓住对环境质量影响最大、对人影响最直接的污染源,如居民用煤炉、工业锅炉等加以治理,才是提高环境质量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因此,在现阶段,以控制全国、数个行业或一个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要目的的环保措施,并不能真正有效、经济地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8.2控制PM2.5必须采取协同控制和复合控制的手段 由于PM2.5来源的双重性,PM2.5的治理方式也更为复杂。前述专家对本报解释,“对作为一次性污染物PM2.5的治理,可以从其排放源入手,但对于作为二次型污染物PM2.5的治理,则必须从其他多种污染物的排放源入手。”即协同控制就是要由以城市为主要控制对象,进入到城市为主的区域协同控制,既要区域联合也需要公民发挥作用,包括生活源排放的污染控制,如烤羊肉串的污染也要控制,以保护自己身边的环境。“协同控制的范围不能局限在一个城市之内,而必须拓展到一个区域,因为PM2.5是典型的区域性污染物。”前述环保部专家对本报解释,“这就是为什么环保部要在十二五要推行的联防联控的原因。”复合型污染,既要解决一次污染物,也要解决二次污染物,“具体到PM2.5而言,既要控制扬尘、烟尘、粉尘等一次污染物,又要控制NOx、VOCs、SO2等二次颗粒物的前体物。”即复合控制,就是多污染物控制,要对烟尘、气态污染物进行全面控制。如对交通污染源,不仅要在机动车本身的质量上下功夫,更要在使用的燃料的质量上、城市功能区划、交通道路的规划设计上、交通系统的优化上以及交通者行为引导上下功夫。再如,在建筑上不仅使用建筑涂料、油漆要环保,生产厂家也应加强产品密封,各环节都要加强严格控制。我们应当针对形成区域PM2.5污染和灰霾的前体物,开发重要行业重点污染源关键污染物的控制技术。应尽快研究建立环境PM2.5污染评价指标体系和排放标准体系,以及PM2.5污染物的人群健康和生态风险评估方法。 人们关注PM2.5的焦点集中在标准和监测上,但监测仅仅是第一步,比监测更重要的是PM2.5的治理。”环保部的一位专家对本报记者指出,“由于PM2.5具有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双重属性,所以应当强化协同控制的概念。”该专家解释,协同控制就是改变过去对大气污染物各个击破的思路,采取对多种污染物多综合预防和控制的战略。同时,PM2.5也是一种典型的区域性污染物,“在协同控制的同时,必须推进区域之间的联防联控,单靠北京一个城市的力量并不能解决北京的雾霾问题。”天津环保局副局长赵恩海对本报记者表示。十几年间,PM2.5从科研走入了大众视野。尽管联防联控的思路已定,但能否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还存在不确定性。十几年积累出的空气污染的复杂性,与最终付出的治理成本,都考验着决策者。8.3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阻截PM2.5首先,在继续抓二氧化硫污染治理的同时,全面开展氮氧化物控制。确保燃煤电厂综合脱硫效率达到90%以上。同时,在氮氧化物控制上,主要是在火电行业、水泥行业、燃煤工业锅炉、烧结机进行脱硝。在火电行业,国家拟定对单机容量20万千瓦以上的现役燃煤机组全部配套脱硝设施,脱硝效率达到85%以上。其次,强化工业烟粉尘治理,开展重点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烟粉尘的治理,主要是在火电行业、水泥行业开展粉尘治理,开展钢铁行业和工业炉窑的颗粒物治理,推进燃煤工业锅炉的烟尘治理。在火电烟尘治理上,专项规划也提出了具体的任务指标,即燃煤机组必须配套高效除尘设施、烟尘排放浓度不能稳定达到30毫克/立方米的燃煤机组进行高效除尘改造;重点控制区内烟尘排放浓度不能稳定达到20毫克/立方米的燃煤机组进行袋式除尘技术改造。在挥发性有机物方面,国家提出要在石化、有机化工、合成材料、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塑料产品制造等多个重点行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的摸底调查,并完善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防治体系。国家将加大加油站卸油油气排放、储油库和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改造力度,到2013年底重点控制区要全面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到2014年底一般控制区完成油气回收治理治理工作,所有加油站储油和加油油气排放控制系统加装在线监控装置。在上述污染物之外,机动车尾气是一个重要的大气污染物。针对此,“车品”和油品将成为控制具体目标。据专项规划显示,国家计划到2013年底前实现重点控制区地级及以上城市主城区黄标车禁行,2015年底前实现其他地级及以上城市主城区黄标车禁行。而油品的“环保”要求,也给出了具体控制线:即颁布实施第四、第五阶段车用燃油国家标准。2013年底前,全国供应国IV车用无油(硫含量均小于50PPM),2014年底前全面供应国IV车用柴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区域优先实施;将普通柴油硫含量降低至350PPM以下,远洋船舶用燃料硫含量降低至2000PPM以下。这也意味着大气治理模式的改变。我们要改变十一五期间只关注SO2的大气治理模式,必须同时关注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种污染物。具体到单一污染物,也必须关注多个污染源,既要关注电厂等工业大点源的治理,也要关注燃煤小锅炉污染、扬尘等面源以及机动车等移动源。如果多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按照科学规律降低,PM2.5就水到渠成地降下去了。9 除尘技术常规的高效除尘设备如电除尘器和袋除尘器,对于粒径为0.12.0m的细粒子不能有效捕集。电除尘器对大于10m的颗粒除尘效率非常高,但是当颗粒物直径小于2m时,除尘效率就会显著下降,收尘效率会低于90%,在极端情况下,效率甚至会降到50%以下。从电除尘器排放出来数量最多的就是0.22m的细颗粒。袋除尘器也是这样,不论其效率多高,排放的颗粒物大部分都小于2.5m。因此在没有新的高效收集PM2.5的技术情况下,要减少PM2.5的排放,必须进一步提高现有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并相应减少微细颗粒的排放。由于微细颗粒荷电困难、穿透力强,尤其是在高温燃烧、冶炼的过程中,以硫或氮的氧化物出现的PM2.5及金属气化、冷凝形成的粒子,用现有的高效除尘器也很难收集。对现有的除尘技术进行评估后发现,相对实用高效且经济可行的控制PM2.5的技术主要是:湿式电除尘器、凝并器和电-袋混合式除尘器。9.1 湿式电除尘器湿式电除尘器的功能及特点:湿式电除尘器拥有捕集微细粉尘的功能,对微细、潮湿、黏性或高比电阻粉尘的捕集效果都很理想。湿式电除尘器不存在粉尘收集后的再飞扬,这是由于被捕集的粉尘和水之间有黏着力的结果。由于湿式电除尘器能提供几倍于干式电除尘器的电晕功率,这就大大提高了对PM2.5的捕集效率,湿式电除尘器通过对流冷却降低烟气温度、促进冷凝,也能对酸雾进行捕集。湿式电除尘器收集粉尘的机理与干式电除尘器的机理一样,差别是收集粉尘后的清灰方式:干式电除尘器是通过锤击振打清灰使粉尘脱离电极,而湿式电除尘器则是通过水冲洗电极使粉尘剥离。由于清灰的方式不同,湿式电除尘器较干式电除尘器有以下优点:1)收集粉尘不受粉尘比电阻的限制;2)清灰时粉尘不产生二次扬尘;3)对可吸入性粉尘(PM2.5)颗粒的去除效率很高;4)没有运转部件,设备可靠性高。9.2 凝并器微细颗粒通过不同的方式相对运动,彼此间发生碰撞接触结合成为较大颗粒的过程称为凝并。在一些特定条件下,凝并对除尘设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小颗粒凝并成大颗粒后,更容易被除尘器捕集,可以节省能源,也可以减少设备的投资。有资料表明,如果将0.1m的微粒凝并成1m的微粒,则净化设备的能耗从53.6kW/(100m3/min烟气)减少到8kW/(100m3/min烟气),当然凝并过程中也需要消耗能量。凝并技术有机械、化学、声学和静电技术,其中静电凝并已取得实用成果。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曾进行过静电纤维过滤中粉尘凝并的研究,在试验中,粉尘粒子通过高压电场电荷,部分粒子,尤其是小粒子凝并成大颗粒,当荷电粉尘粒子趋近滤袋时,使滤袋感应带电,朝向粉尘一端滤袋的电荷与粉尘所带的电荷相反,粉尘粒子沉降在滤袋上后与滤袋发生电中和而导致粉尘粒子间的凝并。静电凝并使粉尘粒子平均粒径变大,过滤效率随之提高,由于沉降粉尘颗粒变大,使沉降在滤袋的粉尘阻力下降。9.3 电-袋混合式除尘器电除尘器的收尘过程中,烟尘颗粒的凝并,尤其是亚微米粒子的凝并,直接影响除尘器的效率,人为电场给微细粒子造成凝并的条件是电除尘过程中一个特殊现象。该种除尘器将电除尘和袋除尘两种技术在同一气室内有机结合,无论在颗粒收集过程中还是粉尘向灰斗的传送中,二者都能很好地相互作用,提供了极好的颗粒收集效果,克服了传统电除尘器中大量细颗粒逃逸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传统袋除尘器二次扬尘和反复收集的问题。对于0.110m的颗粒,收集效率超过99.9%,且运行费用低于现有其他除尘技术。10加大监测力度 2011年12月5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不足一公里,致多个省份之间的高速公路关闭,超过300个进京航班延误或取消。美国驻华大使馆每小时发布一次PM2.5的监测数据,数据显示,2011年12月4日下午19时,美国驻华使馆监测到北京的PM2.5浓度为522,空气质量指数(AQI)为500,健康提示为“Beyond Index(指数以外)”,由于在美国使馆公布的AQI中,最高数值只有500,因此不少网友惊呼“再次爆表”。与此同时,北京市环保局的官方微博“绿色-北京”每日下午公布1次过去24小时监测数据,再公布一次未来24小时的预测数据,公布4日中午12时至昨午12时的空气污染指数为193,质量级别为“轻度污染2级”。 两个等级之间的差别引发争议,北京当局曾解释,这是因为两国空气质量标准不同,但北京市民均觉得空气远不止“轻度污染”,有网友调侃“监测仪戴口罩了吗?以后喝西北风都有可能中毒。”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对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的数量、点位周围环境与采样口设置都有明确规定,包括监测点50米范围内不应有污染源,不能有阻碍空气流通的高大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无强大电磁干扰,还有方便安装检修和安全、防火方面的要求。可以说,每个监测站点一定是经过科学比对才确定的,能够相对客观地反映当地空气环境质量的平均水平。从技术角度看,监测网的布点肯定是有道理的。然而,从PM2.5这个环保专业术语成为社会热点开始,就早已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我们说之所以PM2.5事件在我国的环保公众参与史上有着标志性意义,就在于突破了过去“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即政府先于公众通过政策法规推行环境治理。而治理PM2.5则先由公众强烈呼吁,政府做出了积极回应。随着公众环境意识觉醒,以公众意志直接影响环境治理的进程,影响政府治污的速度和决心,有可能会成为常态。群众是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他们对于污染的反应最敏感、最强烈,要求也最迫切、最直接。一些地方政府从去年开始公布PM2.5研究性数据,再到即时公布实时数据、公开各监测点位数据,无不是在考虑公众主观感受,回应公众诉求。说到底,PM2.5的问题,从一开始就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步步赢回公众信任的问题。 11其他防控措施将减少PM2.5的污染与实现国家的其他目标结合起来,采取综合措施,达到协同减排。如发展节能、可再生能源,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淘汰落后产能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公共交通,通过城市规划减少机动车出行等,既能减排PM2.5和其他空气污染物,同时也有利于国家节能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实现,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11.1应对污染选对口罩 首先应做到大雾天戴好口罩再出门,防止毒雾由口鼻侵入肺部,有晨练习惯的人,应停止户外活动。pm2.5口罩除了能防尘,防pm2.5,口罩面料采用的能杀灭连抗生素都无法杀灭的“超级细菌”的康纶纤维,针对这些身型微小的颗粒,应佩戴专用的N95防尘口罩,防尘口罩对于这种气溶胶的过滤率应在95%以上。因人在不停的呼吸中,pm2.5颗粒夹杂着大量的致病细菌被人吸入后直接侵害人体的健康,用口罩,无疑是有效的解决了即防尘、又防病的问题。 11.2空调开得越久 PM2.5浓度越高? 来呼吸科的病人,三分之二都是长时间待在空调房的上班族。医生表示,不要小看“空调病”,重者会导致肺炎。长时间开空调,室内的PM2.5的浓度也会增高。长时间开空调,室内空气质量会严重下降,空气中的灰尘、病菌都会导致呼吸道疾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炎。空调的冷凝器、过滤网、散热片等,都是最易积聚灰尘的地方,空调内部生成或积聚大量的灰尘、细菌等污染物,通过空调送风系统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空气,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空调开得越久,通过送风系统进入室内的细小颗粒越多,室内的PM2.5的浓度也就越高。PM2.5很难自然沉降,会在空气中停留长达几个月,对呼吸系统有影响,造成咳嗽、不适,如果小颗粒物上吸附有致癌物,更会导致癌症高发。11.3控制车辆PM2.5的排放目前王要有几种途径一是切实采用各种新材料、技术;二是提高车辆使用燃油的质量;三通过各种政策与措施对车辆制作厂家提出排放标准控制新车的排放;四是加强对在用车辆的检查与维护,推行I/M制度提高在用车的技术状况。经过国内外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结果发现第四种途径是最快速、最直接有效的。因此,对在用车辆的监控起到了控制PM2.5排放的决定性作用。11.4提高车辆排放标准,市民多坐地铁出行“一般来讲,路边录得的空气污染物水平会相对较高,中外城市概莫能外。”王新明说。从根本上讲,街道空气中PM2.5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是机动车尾气, 一是扬尘。要机动车减少排放,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街道上车少一点,要么每辆车排放少一点,即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逐步淘汰一些高污染排放的车;同时,多使用地铁出行,也会减少街道上市民行驶机动车密度。11.5做好个人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