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山东省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精练(含解析).docx_第1页
(课标通用)山东省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精练(含解析).docx_第2页
(课标通用)山东省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精练(含解析).docx_第3页
(课标通用)山东省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精练(含解析).docx_第4页
(课标通用)山东省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精练(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一)一、(2019济南外国语学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擢进士,调须城主簿。时河役大兴,部役者不得人。一夕,噪而溃,因致大狱。执中往代,终帖然。富民赂吏,将创桥所居以罔市利,执中疏其害,使者入吏言使成之,执中曰:“官可去,桥不可创也。”卒不能夺。王安石为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章惇讨五溪,檄执中取大田、离子二峒。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录功当迁秩,辞以及父母。就徙转运判官,召为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诸县牧地,民耕岁久,议者将取之,当夷丘墓,伐桑柘,万家相聚而泣。执中请于朝,神宗诏复予民。改提点京西北路刑狱。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元祐初,为吏部郎中,请选人由县令、录事参军致仕者,升朝籍,得封其亲。兼徐王府侍讲、翊善,迁起居舍人、起居郎,权给事中。有司以天下谳狱失出入注者同坐,执中驳之曰:“先王重入而轻出,恤刑之至也。今一旦均之,恐自是法吏不复肯与生比,非好生洽民之意也。”进中书舍人。邢恕遇赦甄复,执中言:“恕深结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惧疑中外。”迁刑部侍郎。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明年,谈笑而逝,年六十三。论曰: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有删改)注出入:出入人罪。所谓“出罪”,是指把有罪判为无罪或把重罪判为轻罪;所谓“入罪”,是指把无罪判为有罪或把轻罪判为重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B.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C.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D.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文中指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B.致仕,“致”是“获得”的意思,“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C.有司,泛指朝廷的各级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D.刑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职事,部长为刑部尚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乔执中工作勤奋,善于治理。他任五经讲书时,五年没请假;王安石很器重他,让自己的子弟和乔执中交往。B.有人不能胜任官职,导致劳工混乱,乔执中前去治理,稳定了局面。黄河决口,他不顾危险登上堤坝,给众人做榜样。C.乔执中疾恶如仇,为人刚正。有富人贿赂官员,想借造桥取利,他不怕丢官,坚决反对;他极力主张恢复邢恕的官职,否则会引起疑心。D.乔执中为民请利,恪尽职守。有人提议收回各县牧地,他上奏朝廷请求还给百姓;乔执中反对滥刑,宽厚为怀,他认为不应把“出罪”“入罪”同等对待。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译文:(2)今一旦均之,恐自是法吏不复肯与生比,非好生洽民之意也。译文: 一、1.答案B“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的意思是:当时黄河在广武决口,用埽筑成的堤坝非常危险。其中“广武”是地名,专有名词,所以“广武”中间不能停顿,排除A、D项。“众随之如蚁附” 的意思是:大家跟随他像蚂蚁一样附在上面。“如蚁附”说的是“众人”,不包括乔执中,所以本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项。2.答案B“致仕”的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3.答案C他反对恢复邢恕的官职,认为这会引起疑心。4.答案(1)乔执中宽厚有仁慈之心,多次掌管刑狱,洗清罪名使人活下来的数以百计。(2)现在一旦同等判罪,恐怕从此法官不再愿意让罪人活下去,这不是爱护生命使百姓融洽的本意。参考译文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进入太学,补为五经讲书,五年没有请过假。王安石任群牧判官,看到(乔执中)后器重他,让自己的子弟和乔执中交往。选取为进士,调任须城主簿。当时大举兴起黄河劳役,管劳役的人不能胜任。一天晚上,劳工混乱溃散,因此造成大案。乔执中前去代替管劳役的人,终于安定下来。富人贿赂官吏,打算在居住区建桥来骗取利益,乔执中上奏疏陈述这事的害处,使者上奏官吏的意见同意建桥,乔执中说:“我的官职可以去掉,桥不能建。”最终没有建桥。王安石掌管政事,引荐乔执中编修熙宁条例。章惇讨伐五溪,发文命令乔执中攻取大田、离子二峒。通往峒的路非常危险,时间临近,乔执中只是派一个校官跑去晓谕他们的首领,就一个个来归顺。记录乔执中的功劳应当升官,把恩惠转给父母。(他)就地任转运判官,(朝廷)征召(他)担任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各县的牧地,百姓长期耕作,有人提议要收回,要铲平坟墓,砍掉桑木、拓木,众多人家聚在一起哭泣。乔执中向朝廷请求,神宗下诏(把牧地)重新给百姓。(他)改任提点京西北路刑狱。当时黄河在广武决口,用埽筑成的堤坝非常危险,大家聚在一起不敢上去。乔执中不顾这些,站在堤坝上,大家跟随他像蚂蚁一样附在上面,不到一天用埽筑成的堤坝建成。元祐初年,(乔执中)担任吏部郎中,请求候选官员由县令、录事参军退休的,升为朝官,得以加封他们的父母。(他)兼任徐王府侍讲、翊善,升为起居舍人、起居郎,代理给事中。有官员把案件中判重了的和判轻了的,判同等罪,乔执中驳斥他们说:“先王从重处罚把人重判的,从轻处罚把人轻判的,这是慎重使用刑法的极致。现在一旦同等判罪,恐怕从此法官不再愿意让罪人活下去,这不是爱护生命使百姓融洽的本意。”(乔执中)升为中书舍人。邢恕碰上赦免,经审查后复职,乔执中说:“邢恕和蔡确结交很深,摇旗呐喊,现在恢复他的官职,担心会使朝廷内外疑心。”(乔执中)升为刑部侍郎。绍圣初年,乔执中凭宝文阁待制的身份出任郓州知州。乔执中宽厚有仁慈之心,多次掌管刑狱,洗清罪名使人活下来的数以百计。第二年,谈笑着去世,享年六十三岁。评论说:宋朝的人才,从祖宗培养,到了中期,很兴旺。乔执中始终不改变他的操守,真是难得啊。章衡想恢复山后八州,给国家开启了祸端,但是瑕不掩瑜,其他的好的方面也有可以称赞的。二、(2019河北邢台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罗喻义,字湘中,益阳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请假归。天启初还朝,历官谕德。六年擢南京国子祭酒。诸生欲为魏忠贤建祠,喻义惩其倡者,乃已。忠贤党辑东林籍贯,湖广二十人,以喻义为首。庄烈帝嗣位,召拜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寻充日讲官,教习庶吉士。喻义性严冷,闭户读书,不轻接一客。喻义见中外多故,将吏不习兵,锐意讲武事,推演阵图献之。帝为褒纳。以时方用兵,而督抚大吏不立军府,财用无所资,因言:“武有七德,丰财居其一。正饷之外,宜别立军府,朝廷勿预知。飨士、赏功、购敌,皆取给于是。”又极陈车战之利。帝下军府议于所司,令喻义自制战车。喻义以战车营造职在有司,不肯奉诏。帝不悦,疏遂不行。进讲尚书,撰布昭圣武讲义。中及时事,有“左右之者不得其人”语,颇伤执政;末陈祖宗大阅之规,京营之制,冀有所兴革。呈稿政府,温体仁不怿。使正字官语喻义,令改。喻义造阁中,隔扉诮体仁。体仁怒,上言:“故事,惟经筵进规,多于正讲,日讲则正多规少。今喻义以日讲而用经筵之制,及令删改,反遭其侮,惟圣明裁察。”遂下吏部议。喻义奏辨曰:“讲官于正文外旁及时事,亦旧制也。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吏部希体仁指,议革职闲住,可之。喻义雅负时望,为体仁所倾,士论交惜。濒行乞恩,请乘传,帝亦报可。家居十年,卒。(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零四,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B.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C.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D.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B.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祭祀、科举、官员考核等职事,长官称为礼部尚书。C.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某些官员。D.政府,起源于“政事堂”和“二府”两名之合称,与现在的政府的含义不尽相同。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罗喻义反对阿谀奉承。有人打算为魏忠贤建祠堂,罗喻义惩罚了带头的人,魏忠贤的同伙把他列为湖广地区东林党人的首领。B.罗喻义关注军事。他建议完善军队的财务制度;他陈述车战的好处,皇帝把他的意见下放到有关部门讨论,有关部门不予执行。C.罗喻义不惧权贵。罗喻义在讲义中的有些话得罪了当权者,惹得温体仁不高兴,温体仁派人转告罗喻义,要罗喻义修改,结果却被罗喻义讥讽。D.罗喻义享有声望。他对温体仁指责自己的言论进行辩白,结果还是被温体仁倾覆,罗喻义有声望,很多人对他的遭遇表示惋惜。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喻义见中外多故,将吏不习兵,锐意讲武事,推演阵图献之。译文: (2)吏部希体仁指,议革职闲住,可之。译文: 二、5.答案C“臣”是“诚恐”的主语,应该在其前断开,由此排除B、D两项。“不获上达”即“不能传到上面”,是一个完整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A项。6.答案B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关于“礼部”的职责理解不正确,“官员考核”不是礼部的职责。7.答案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有关部门不予执行”理解错误。原文表述为“令喻义自制战车。喻义以战车营造职在有司,不肯奉诏。帝不悦,疏遂不行”。可见不是有关部门不肯执行。8.答案(1)罗喻义看到朝廷内外很多变故,军官不熟悉兵法,就专心讲解军事,推演作战图献给朝廷。(2)吏部迎合温体仁的意思,议定将罗喻义撤职闲居,皇帝同意了。解析要依据前后文推知句子大意,之后确定得分点,一般是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等。本题句子中的关键词:(1)“中外”“故”“习”“锐意”;(2)“希”“指”。参考译文罗喻义,字湘中,益阳人。万历四十一年考中进士。调为庶吉士,授任检讨。请假回家。天启初年返回朝廷,曾任谕德官职。天启六年被提升为南京国子祭酒。有生员打算替魏忠贤建立祠堂,罗喻义惩罚了带头的人,事情才停止。魏忠贤的同伙编辑东林党人的籍贯,湖广地区二十人,以罗喻义为首。庄烈帝继位,征召罗喻义授任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不久充任日讲官,庶吉士教习官。罗喻义性格严肃冷峻,闭门读书,不轻易接待一位来客。罗喻义看到朝廷内外很多变故,军官不熟悉兵法,就专心讲解军事,推演作战图献给朝廷。皇帝表扬(他)并采纳(他的作战图)。由于当时正在打仗,而督抚这些大官员却不设立军事府库,财政费用没有地方供给,于是进言:“军事有七种德行,使钱财富足是其中一种。正常的军饷以外,应当另设立军事府库,朝廷不加干预。酒食款待将士、奖赏有功劳的人、收买敌人,都从这里取用供应。”又极力陈述车战的好处。皇帝将他的意见下放到有关部门讨论,命令罗喻义自己制造战车。罗喻义认为制造战车的职责在有关官员,不肯接受诏令。皇帝不高兴,奏疏里所讲的事就没有施行。进讲尚书,撰写布昭圣武讲义。其中涉及时事,有“左右是些不称职的人”这句话,很是得罪了当权者;末尾陈述帝王祖先大检阅的规定、京城军营的制度,希望有所振兴和变革。奏稿呈到政府,温体仁不高兴。派正字官告诉罗喻义,命令他修改。罗喻义到了内阁,隔着门讥讽温体仁。温体仁生气,向皇帝进言:“旧例,只有经筵向皇帝劝告,比正讲多,日讲则是正讲多劝告少。现在罗喻义凭着日讲的身份而采用经筵的制度,等到让他删改,反而遭他侮辱,希望圣明的皇上考察裁定。”于是将这件事下放到吏部讨论。罗喻义上奏辩白说:“讲官在正文以外就近涉及时事,也是旧有的制度。我反复陈述,希望稍有益处。温体仁删去,我确实担心我的忠诚不能传到上面,以致冒犯了宰相。现在奏疏的草稿都在这里,希望圣明的皇上检查阅览。”吏部迎合温体仁的意思,议定将罗喻义撤职闲居,皇帝同意了。罗喻义当时享有很好的声望,被温体仁倾覆,士大夫谈论起来纷纷表示惋惜。(罗喻义)临行前请求开恩,请求准予使用驿站的车马,皇帝也批准了。在家居住十年,去世。三、(2018广东广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郭载,字咸熙,开封浚仪人。载荫为右班殿直,累迁供奉官、门祗候。雍熙初,提举西川兵马捕盗事,太宗赐鞍马、器械、银钱以遣之。四年,以积劳加崇仪副使。端拱二年,擢引进副使、知天雄军,入同勾当三班,出知秦州兼沿边都巡检使。先是,巡边者多领兵骑以威戎人,所至颇烦苦之。载悉减去,戎人感悦。迁西上门使,改知成都府。载在天雄军,屡奏市籴朝臣段献可、冯侃等所市粗恶,军人皆曰“此物安可充食”。太宗颇疑,使覆验之,及报,与载奏同。献可等皆坐削官,仍令填偿。及载受代,献可等所市皆支毕,复有羡数。三司判勾冯拯以闻,太宗召度支使魏羽诘之。羽曰:“献可等所市不至粗恶,亦无欠数。臣与侃亲旧,是以未敢白。”太宗曰:“此公事尔,何用畏避?”因诏宰相谓曰:“此乃郭载力奏朕累与卿等议皆云有实今支毕颇有羡余军士复无词诉郭载朕向以纯诚待之何为矫诬及此然已委西川,俟还日别当诘责。”于是献可等悉复官。载行至梓州,时李顺已构乱,有日者潜告载曰:“益州必陷,公往当受祸,少留数日可免。”载怒曰:“吾受诏领方面,阽危之际,岂敢迁延邪?”即日入成都。顺兵攻城益急,不能拒守,乃与樊知古率僚属斩关出,以余众由梓州趋剑门,随招安使王继恩统兵讨顺,平之,复入成都。月余,忧患成病,卒,年四十。载前在蜀,颇能为民除害,故蜀民悦之。再至成都,即值兵乱,及随继恩平贼,亦有所全济。故其死也,成都人多叹惜之。(选自宋史郭载传,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乃郭载力奏/朕累与卿等议/皆云有实/今支毕/颇有羡/余军士复无词诉/郭载/朕向以纯诚待之/何为矫诬及此/B.此乃郭载力奏朕/累与卿等议/皆云有实/今支毕/颇有羡余/军士复无词诉/郭载/朕向以纯诚待之/何为矫诬及此/C.此乃郭载力奏朕/累与卿等议/皆云有实/今支毕/颇有羡/余军士复无词诉/郭载/朕向以纯诚待之/何为矫诬及此/D.此乃郭载力奏/朕累与卿等议/皆云有实/今支毕/颇有羡余/军士复无词诉/郭载/朕向以纯诚待之/何为矫诬及此/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荫,恩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为自己的先辈有功而得到皇帝的奖赏,取得入仕的权利。B.军,原为军队编制单位,宋代时演变为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共同隶属于路。C.戎人,古代中原地区对东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与南方、西方、北方少数民族并称“四夷”。D.日者,中国古代通过观察天象以预测世事的人,也称为天官,多通晓天文和历法。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载治政有方,爱护边地百姓。他任秦州知府兼沿边都巡检使时,裁撤了欺压边境地区戎人的巡边兵骑,戎人对他心存感激。B.郭载敢于直言,不计个人得失。他弹劾为朝廷购买劣质军粮的官员段献可和冯侃,得罪了权贵,受到皇帝诘责,贬官到益州。C.郭载作战勇敢,竭力平定叛乱。李顺叛乱的时候,他与樊知古率属下冲出叛军包围;后来又随王继恩打败李顺,再次进入成都。D.郭载心地善良,关心民间疾苦。他先前在蜀地任职时为民除害,再入成都后又保全了很多人;他去世时,成都百姓非常痛惜。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太宗颇疑,使覆验之,及报,与载奏同。译文: (2)“吾受诏领方面,阽危之际,岂敢迁延邪?”即日入成都。译文: 三、9.答案D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朕”是“与卿等议”的主语,应该在其前断开,由此排除B、C两项。“羡余”即“盈余,剩余”,中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A项。10.答案C戎人,是中国古代对西方的民族的统称。11.答案B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郭载并没有因弹劾之事得罪权贵,被贬官到益州,错解文意。12.答案(1)太宗十分怀疑,派人去复查这件事,等到复查的人回复(上报),(结果)与郭载上奏的内容相同。(2)“我接受诏命统率一个地方的军政事务,面临险境的时候,怎么敢停留不前呢?”(郭载)当天就进入了成都。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文言翻译应以直译为主,同时找准得分点,准确翻译。(1)关键字词:覆验、报。(2)“方面”为古今异义词,这些应准确地翻译出来。参考译文郭载,字咸熙,开封浚仪人。他受祖先的恩荫担任右班殿直,多次升迁后做到供奉官、门祗候。雍熙初年,担任提举西川兵马捕盗事,太宗赐给他鞍马、器械、银钱派他赴任。雍熙四年,因为累积的功劳被授予崇仪副使。端拱二年,郭载被提拔为引进副使、天雄军知事,入朝共同管理三班院,(不久)出京担任秦州知州兼沿边都巡检使。之前,巡察边境的官员常常率领兵马欺凌戎人,他们每到一个地方,戎人都深受其苦。郭载裁撤了巡察边境的全部兵马,戎人十分感激他。郭载调任西上门使,又改任成都知府。郭载在天雄军的时候,多次上奏说收购粮食的官员段献可、冯侃等人购买的军粮质量粗糙低劣,士兵们都说“这种东西怎么能做食物呢”。太宗十分怀疑,派人去复查这件事,等到复查的人回复,(结果)与郭载上奏的内容相同。段献可等人全部因此而被免去官职,并且被责令补偿军粮。等到郭载调任,段献可等人所买的军粮都支付完毕,并且还有剩余。三司判勾冯拯把这件事上奏朝廷,太宗召来度支使魏羽责问这件事。魏羽说:“段献可等人购买的军粮不至于质量粗糙低劣,也没有欠缺数量。我与冯侃是故交,因此未敢禀告。”太宗说:“这是公事,你哪用畏惧躲避呢?”于是召来宰相说:“这件事是郭载竭力上奏的,我多次与你们商议,你们都说实有其事。现在军粮已经支付完毕,还有很多剩余,士兵们也没有上诉。郭载,我一直以来以真诚对待他,为什么诬陷无辜者到了如此地步?可是他已经被派到西川了,等他回朝廷的时候再另当问责。”于是段献可等人全部恢复了官职。郭载出发到梓州,当时李顺已经作乱,有个善于观察天象以预测世事的人悄悄告诉郭载说:“益州一定会陷落,您去那里会遇到灾祸,少留几天可以免去灾祸。”郭载愤怒地说:“我接受诏命统率一个地方的军政事务,面临险境的时候,怎么敢停留不前呢?”当天就进入了成都。李顺的军队攻城愈发紧急,郭载无法抵抗坚守,就与樊知古率领部下冲出城门突围,带着剩余的手下从梓州赶往剑门,跟随招安使王继恩率军讨伐李顺,平定了叛乱,再次进入成都。一个多月后,他因忧虑成病而去世,时年四十岁。郭载之前在蜀地(任职),就很能为民除害,所以蜀地百姓很感激他。他第二次到成都时,正赶上战乱,等到跟随王继恩平定叛贼,又保全了很多百姓。所以当他去世的时候,成都的百姓都十分痛惜。作业12:文言文阅读(二)一、(2019济南历城二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帝谓曰:“汝何不读书?”子良曰:“娘今何处?何用读书?”帝异之,即召后还县。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郡下有虞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进号车骑将军。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武帝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惶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武帝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萧鸾。诏云:“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子良所志也。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袁氏,甚著慈爱,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 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进位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年三十五。(南史萧子良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斛”, 泛指多斛。斛,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B.“不豫”,“豫”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C.“太傅”,始于西周,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D.“友悌”,与朋友相友爱。古人说的“孝悌之义”,意即孝顺父母、朋友友爱的道理。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萧子良孝顺有加。母亲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年幼的萧子良心中不悦,废书不读,这触动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B.萧子良重义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他死后,萧子良善待他的妻子给她一个奴仆。萧子良还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C.萧子良礼遇贤士。夏天客人到了,子良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让他们写文化教育的文章。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子良也让人撰录。D.萧子良深受信任。武帝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可惜子良志不在此,他推荐萧鸾和他一起参与政事,武帝同意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译文: (2)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惶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译文: 一、1.答案B“上殿、入朝、赞拜、进督”四个动词并列做宾语补足语,共同修饰宾语“殊礼”,因此排除A、C、D三项。2.答案D“友悌”“悌”均为兄弟友爱,不是朋友友爱。3.答案D根据文意可知,武帝生前无意传位于子良,只是外界有传言。4.答案(1)萧子良少年就有清雅(清高)的志向,礼遇贤才,喜爱文士,全心全意对待宾客,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2)过了几个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人们议论怀疑要立萧子良为帝。解析(1)清尚:清高、清雅的志向。礼:礼遇。倾意:全心全意。焉:代词,代指萧子良的居所。(2)居几月:过了几个月。暴渐:突然加重。惶惧:惊慌恐惧。物议:众多的议论,多指非议。参考译文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字云英,是齐武帝的第二个儿子。自幼聪敏。武帝在赣县任职的时候,与裴后关系不和睦,派人用船送裴后回京城,已经上路了,萧子良当时年纪幼小,在厅堂前很不高兴。武帝对他说:“你怎么不读书?”萧子良说:“我娘在哪里?为什么还要读书?”武帝感到很奇异,便召裴后回到了县里。萧子良重道义、好古雅,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先死了,萧子良便赐给他的妻子一百斛米,免去一个人的赋税,供给她柴草。郡阁下有虞翻的旧床,萧子良罢任回家,便把床带回来了。后来萧子良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武帝即位,封他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任都督。永明二年(484),担任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晋升为车骑将军。萧子良少年就有清雅(清高)的志向,礼遇贤才,喜爱文士,全心全意对待宾客,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他喜欢做一些美好的事情,夏天客人到了,他就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让他们撰写文化教育的论著。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萧子良也让人撰录。武帝生了病,诏令萧子良带着侍卫到延寿殿侍奉服药。萧子良日夜守在殿内,太孙每隔一天进去参见一次。过了几个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人们议论怀疑要立萧子良为帝。武帝不一会又苏醒过来,问太孙在哪里,于是召东宫的卫士都随着进宫,遗诏让萧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萧子良一向仁厚,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便推荐萧鸾。诏书说:“事情不论大小,都要跟萧鸾商量。”这正是萧子良的愿望。太孙从小就养在萧子良的妃子袁氏那里,袁氏对他很慈爱,此前他曾经很害怕不能被立为继承人,从此深深地忌恨萧子良。萧子良又和文惠太子一样都喜欢佛教,非常友爱,他劝人做善事,从不厌倦,由此最终招致了很大的名声。萧子良被晋升为太傅,增加仪仗为三十人,本官依旧,解除侍中职务。隆昌元年(494),加给他特殊的礼制,可以带剑穿履上殿,入朝不用趋步,赞拜不用报名,升任都督南徐州。这年他病情很重,对身边的人说:“门外应该有异常情况。”派人去看,见淮河中的游鱼无数,都浮出水面涌向着城门。不久去世,年龄三十五岁。二、(2019福建漳州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杨崇勋,字宝臣,蓟州人。祖守斌,事太祖为龙捷指挥使。父全美,事太宗为殿前指挥使。崇勋以父任为东西班承旨,事真宗于东宫。帝尝曰:“闻若嗜学,吾授若书。”崇勋自是稍通兵法及前代兴废之事。真宗即位,迁右侍禁、西头供奉官、寄班祗候。雷有终讨王均,崇勋承受公事,以奏捷擢内殿崇班。累迁西上门使、群牧都监,改副使,以左卫大将军、恩州刺史为枢密都承旨,寻提举枢密诸房、通进银台司事。真宗久不豫,寇准罢。入内副都知周怀政谋奉帝为太上皇,传位太子,复相准。尝以谋访崇勋,崇勋以变告。丁谓得其辞,夜造曹利用,共议发之。翌日,诛怀政,擢崇勋邓州观察使,不拜,乃以内客省使领桂州观察使,复兼群牧使。初,群牧置使皆以文臣领之,崇勋曰:“马者战备,虽无事,可去邪?”崇勋性贪鄙,久任军职。在藩镇日,尝役兵工作木偶戏人,涂以丹白,舟载鬻于京师。当真宗时,每对,辄肆言中外事,喜中伤人,人以是畏之。仁宗即位,以彰德军节度观察留后知陈州,授殿前都虞候、真定府定州路副都总管、知定州,历马军副都指挥使、殿前都指挥使、振武军节度使,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宫中火,为修葺副使。又历镇南、定武军、山南东道节度使。章献与仁宗言,先帝最称崇勋质信,可任大事,乃进枢密使。百官诣洪福院上章懿册,退而立班奉慰,宰相张士逊过崇勋园饮,日中期不至。御史中丞范讽劾奏,与士逊俱罢,以同平章事、河阳三城节度使判许州。翌日,改陈州。景祐初,怀政家人讼冤,遂罢同平章事,知寿州,徙亳州,复知陈州。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坐其子宗诲纳赇枉法,以左卫上将军致仕,改太子太保,卒。赠太尉,谥恭密,寻改谥恭毅。(选自宋史杨崇勋传,有删节)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B.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C.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D.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宫,中国古代宫殿名称,因方位在东而得名;又因是国储所居,名曰储宫,后代指太子。B.藩镇,唐中期以后设立的保国卫边的军镇,“藩”意为保卫,“镇”指军镇,长官为节度使。C.仁宗,宋朝皇帝赵祯的谥号,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D.致仕,古代官员退休,官员以怎样的官职和待遇退休,与其功绩及皇帝对他的恩宠度有关。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崇勋非常喜爱学习。他因嗜学而很有名气,连皇帝都知道,皇帝因此亲自送书给他,他从此渐渐通晓了兵法以及前代兴衰之事。B.杨崇勋仕途比较顺畅。最初以恩荫入仕,一生历仕三朝,或在地方,或在朝廷,偶尔被降职,去世后还被赠太尉之职,获得谥号。C.杨崇勋很受真宗信任。真宗刚即位,就升他担任寄班祗候;真宗曾称赞他质朴诚实,可以担任大事,后来又提升他担任枢密使。D.杨崇勋有贪鄙的一面。他长时间在藩镇任职,曾役使兵卒工匠制造演木偶戏的木偶,涂上红白两色,然后用船只运到京城贩卖。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崇勋以变告。丁谓得其辞,夜造曹利用,共议发之。译文: (2)每对,辄肆言中外事,喜中伤人,人以是畏之。译文: 二、5.答案D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朝廷”是“择将”的主语,不能作“渝盟”的宾语,故排除A和C;“老不任事”指年老不能担负重任,不能分开,排除B。故选D。6.答案C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仁宗”是庙号,而不是谥号。7.答案C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C项张冠李戴。根据文中“章献与仁宗言,先帝最称崇勋质信,可任大事,乃进枢密使”可知,“提升他担任枢密使”的是宋仁宗,并非先帝真宗。8.答案(1)杨崇勋把政变的阴谋报告给朝廷。丁谓得到他的密报,连夜造访曹利用,共同商议揭发此事。(2)杨崇勋每次奏对,总是肆意谈论朝廷内外的大事,喜欢中伤别人,人们因此惧怕他。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1)辞:口供,这里指密报。造:至,到。发:揭露,披露。(2)对:臣下奉诏陈述政见、对策,奏对。肆:放纵,肆意而行。中外:朝廷内外。参考译文杨崇勋,字宝臣,蓟州人。祖父杨守斌,侍奉宋太祖,任龙捷指挥使。父亲杨全美,侍奉宋太宗,任殿前指挥使。杨崇勋因父亲的荫庇,任东西班承旨,在东宫侍奉真宗。皇帝曾对他说:“听说你很好学,我送你书籍。”杨崇勋从此渐渐通晓了兵法及前代兴衰之事。宋真宗即位后,他升任右侍禁、西头供奉官、寄班祗候。雷有终征讨王均时,杨崇勋在他手下做事,因为作战获胜,他被提升为内殿崇班。积官升任西上门使、群牧都监,后改为群牧副使,后又从左卫大将军、恩州刺史晋升为枢密都承旨,不久又任提举枢密诸房、通进银台司事等职。宋真宗很久不舒适,寇准被罢相。入内副都知周怀政谋划要立皇帝为太上皇,而传位给太子,再用寇准为宰相。他曾拿这个计划咨询杨崇勋,杨崇勋把政变的阴谋报告给朝廷。丁谓得到他的密报,连夜造访曹利用,共同商议揭发此事。第二天,真宗处死周怀政,升杨崇勋为邓州观察使,他推辞不受,于是以内客省使的身份兼任桂州观察使,仍兼群牧使。当初,群牧使都由文臣兼任,杨崇勋说:“马是用来备战的,虽太平无事,怎能抛弃呢?”杨崇勋生性贪婪而浅陋,久任军队职务。他驻守藩镇时,曾派兵卒工匠制造演木偶戏的木偶,再涂上红白色彩,用船运到京城贩卖。在宋真宗时期,杨崇勋每次奏对,总是肆意谈论朝廷内外的大事,喜欢中伤别人,人们因此惧怕他。宋仁宗即位后,杨崇勋以彰德军节度观察留后的身份任陈州知州,并被授殿前都虞候、真定府定州路副都总管、定州知州等职。后历任马军副都指挥使、殿前都指挥使、振武军节度使,升任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宫中失火后,又任修葺副使等职,又历任镇南、定武军、山南东道节度使。章献太后对仁宗说,先帝最称赏杨崇勋的质朴和诚实,他可担任大事,于是升他为枢密使。文武百官前往洪福院呈上章懿皇后的贺册,然后退下排队接受慰勉,当天宰相张士逊到杨崇勋的花园饮酒,到中午没有按时到洪福院。御史中丞范讽上奏弹劾,杨崇勋因此与张士逊都被罢职,他改以同平章事、河阳三城节度使的身份离京出任许州知州。第二天,改任陈州知州。景祐初,因周怀政的家人上诉冤情,杨崇勋又被免去同平章事的头衔,改任寿州知州,后调任亳州知州,最后又复任陈州知州。契丹将要背叛盟约,朝廷选将到边境备战,杨崇勋请求前去,因此又复任同平章事、定州知州。后来,因年老不能担负重任,调为成德军节度,又降为郑州知州。因受儿子杨宗诲受贿枉法的牵连,以左卫上将军的职位退休,改封太子太保,不久去世。追赠太尉,谥号为“恭密”,不久又改谥号为“恭毅”。三、(2018山西太原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沈传师,字子言。材行有余,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少为杜佑所器。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士,号“权、许”。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遂擢第。德舆门生七十人,推为颜子。复登制科,授太子校书郎,以鄠尉直史馆,转左拾遗、左补阙、史馆修撰,迁司门员外郎,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改中书舍人。翰林缺承旨,次当传师,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帝遣中使敦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遂以本官兼史职。俄出为湖南观察使。方传师与修宪宗实录,未成,监修杜元颖因建言:“张说、令狐峘在外官论次国书,今稿史残课,请付传师即官下成之。”诏可。宝历二年,入拜尚书右丞。复出江西观察使,徙宣州。传师于吏治明,吏不敢罔。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论决。尝择邸吏尹伦,迟鲁不及事,官属屡白易之,传师曰:“始吾出长安,诫伦曰:可阙事,不可多事。伦如是足矣。”故所莅以廉靖闻。入为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九,赠尚书。传师性夷粹无竞,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治家不威严,闺门自化。兄弟子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选自新唐书沈传师传,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B.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C.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D.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毂,是车轮中心的圆木,借指车轮或车;挽毂,指拉车前进,在这里比喻举荐人才。B.丈人,古代指对年长男子的尊称、岳父、丈夫等,文中指岳父。C.制科,封建时期选拔特殊人才的考试,应试者由大臣推荐,考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D.实录,记载某皇帝统治时期大事的编年体史,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沈传师富有才学,受到器重。他通晓春秋,擅长书法,楷书有法度;年轻时受到杜佑的器重,曾兼任史职并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