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文化话题关系到各种不同的人群 我首先想谈谈我的看法,什么是企业文化?我们讲了这么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究竟怎么理解呢?我想企业文化应该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大文 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文化”这个概念太广了,大家落实到“企业文化”这个领域里面应该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当代中国应该说是一个核心 的部分。为什么这样说呢?它是最具代表性的,对于我们的时代精神来说。我们当代的时代精神是最具代表性的,他涉及到各种的问题,你不管是教育文化还是精神 文化,还是领导阶层、官场,各个方面的文化最后都要凝聚到我们当前这样的一个重点上面来。因为现在我们是经济建设为中心,企业在里面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 用。 企业文化这个话题不但涉及到各行各业,涉及到各种不同的人群,甚至涉及到每一个人。学校培养的人将来到哪里去呢?企业里去。农村现在大量的劳 动力涌入城市,干什么呢?到企业里去。各界领导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就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它的企业产值的增长。所以我们说企业文化我们当代大文化的一个核心 部分,对这一部分我虽然没有做过专门的研究,但是我觉得我还是可以说一点东西的。 一方面的原因是本人从底层来的,如果看我的资料的话大家可以发现我是1964年初中毕业下乡,然后1974年回城,在城里面当过5年的打工 仔,包括搞搬运的等等什么乱七八糟的活都干过,然后考到武大读研究生,从此进入教育界。但是我每年都要回湖南,我的老家在长沙,每年有两次的暑假和寒假回 到家里,我的老母亲还在长沙。每次回去跟我的朋友接触,甚至开讲座和座谈,其中有很多是搞企业的,有些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当然大多数都是不太成功的企业 家,属于社会底层,所以对他们的情况我还是有一些了解,有一些感性的支持。 再一个方面,我做学问原来在农村当知情的时候就开始了,考到武汉大学来没有读过高中,直接考了研究生。所以我的学习乃至后来的学问一开始我就 不是专门想要当一个大学教授,不是想要当一个学问家,主要是关注市场的民生,关注底层和外界,在这里面产生一些学习的欲望,以及在看书的过程中产生一些领 会甚至是一些灵感。我从开始看书的时候就着眼于中国未来的发展,为什么我长期有这样的一些兴趣,也可以从这里得到一些解释。 康德哲学的时代精神 刚才周方女士讲到我研究康德哲学,最初我并没有预期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康德研究的专家,这是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的。当初为什么要读康德的书并且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主要还是为了思考中国的现实问题,再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这在康德本人大家不太了解,他是一个非常有现实感的哲学家,尽管他的书非常难读,也非常难以翻译,连德国人都读不懂他的书,德国人说他的句子 太长了,读他的书一句话要用十个手指头,因为他的一句话有很多的从句,每个手指头按住一个从句,十个手指头都完了那句话都没有完。德国人都烦他,认为他是 有史以来最晦涩的哲学家,这就是康德的特点。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最晦涩的哲学家、最高深、最神秘的哲学家,他自己说他是受到卢梭的影响进到哲学界的,他原 来是研究科学的,他的理想是当一个大学教授,但是读了卢梭的书以后,他说卢梭教育了我,他读卢梭的爱弥尔,从里面看到了人文的理想。他说卢梭告诉我, 如果我的学问不能为普通的老百姓提供一种深层的根基,那这些学问一钱不值。这是康德做学问的立场。 所以,康德尽管他的思想那么的晦涩,但是他的心目中是想用这样的一些极其高深的理论来为普通的老百姓,包括那些打工仔包括那些洗衣服最底层的 普通的老百姓提供一种生存的根据,解决生存上的问题。当然这不能直接地解决,如果让那些老百姓看他的书肯定是不行的,连学问家都看不懂他的书,必须是专 家。他怎么能够解决折价问题呢?直接解决是不可能的,他没有那么通俗。但是,在康德自己看来他是为他们的生存方式提供一种理论上的根据。 这种做学问的方法是很有时代感的,那时候康德处于18世纪,在德国也是处于他们的转型期,跟中国有一点非常相像。德国当时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国 家,甚至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国家,四分五裂,在经济方面落后于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这些先发展的国家。在德国处于一个要奋起直追的境地,但是德国既有 的国情严重地阻碍了德国的发展。所以康德的批判哲学是具有一种改革和革命的意义的,他对当时所认为天经地义的很多东西提出了批判和怀疑。 经过康德的研究,他提供了一种经过验证的、经过论证的一种新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在西方被称之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哥白尼认为太阳不是围绕 地球转,而是地球围绕太阳转。这样的一种颠倒的方法安到康德的身上,康德自己说他是模仿哥白尼的革命进行自己的思想革命的。他的世界观、科学观、道德、信 仰、宗教、政治、历史、文化等等各个方面,对于现代的西方哲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什么说梁启超认为“近世第一大哲学家就是康德”,确实在西方起了很 大的作用,200多年来常盛不衰,04年全世界都在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他是1804年去世的。 中国最近一些年也是开始对康德进行一些密切的关注,我和杨祖陶先生(音)翻译了康德的三大批判译本最主要的著作,这些本子有一些提高,可以做研究的,以前的本子是不能做研究的。于是在学术界有一大批的人把康德作为了话题的。 中国的这种“康德热”实际代表了我们当前时代精神的一种微妙的变化,虽然不是那么很明显,绝大部分的老百姓不知道“康德为何许人也”,实际在 背后反映了一种倾向,中国深感现在我们所欠缺的就是一种高层次的理论指导,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已经“过”了20多年了这个“河”还没有过过去,为什么? 光是摸着石头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种超前的高层次的指导。所以我们多年来热衷于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有时候往往陷入到一种困境,甚至陷入到自相矛盾。在目 前这个矛盾表现得特别明显,你要发展,但是有很多的东西限制了你,包括体制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包括劳资关系等等,所有这些都归结到体制不实的问题。要改 革必须要再往前跨一步,必须要有前瞻性,我们跨到哪里去?所以没有一种长期的前后一贯的原则,我们的企业文化永远停留在一个低层次的水平,这个水平的特点 就是投机性太强。我们企业文化目前基本上还是一种投机性的文化,没有前途的,是短期效应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深入,我们的官场效应也是一样的。每一个在位的 领导最关心的首先是自己的政绩,我这四年怎么样,四年以后不管,四年能够做出成效来,上升就有了指望。 中国当前企业文化的三种类型 现在回到我们讲的中国当前的企业文化,我把他做了一个归纳,我们当前中国的企业文化归纳起来有三种主要的类型: 第一,官商文化。由以往的计划经济传下来的,计划经济如果要仔细分析起来跟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一贯的做法有根深蒂固的联系。总而言之,在计划 经济的文化氛围之中,企业直接由官僚的权利来垄断,这种官商文化是由官僚的垄断权利所导致的。比如说我们通常讲的“大锅饭”、“铁饭碗”以及“腐败的温 床”。现在官商文化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之下成了腐败的温床,腐败以前也有,计划经济时代也有,但是没有这么厉害。一旦把官商文化投入到市场经济的大背景,有 的学者称之为 “权贵资本主义”。实际上带有非常浓厚的封建色彩。在这方面也有大量的批评,我就不多说了。我们国家现在也在致力于搞政企分离,要把官商文化解构,我们预 料这种文化在某些领域里面仍然有官商文化导致的企业经济,但是它是没有前途的,这种官商文化正在走向消亡。 第二,儒商文化。以儒家伦理作为主导的一种企业文化。当然对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心理来说这是非常好的一种文化,我们要搞市场经济同时又要保持传 统的儒家道德,何乐而不为呢?两全其美,能不能在现代的市场经济背景之下继续发扬我们的儒家道德,这是很多企业家在考虑的问题。这样的儒商文化它是以道德 作为它的原则,它讲道德。讲“君子爱才取之有道”,儒家讲“你发财可以,但是要遵循一定的道,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这个“道”就是儒家强调的“仁义礼智 信忠孝”,讲诚信、讲人性本善,讲政治。儒家是讲政治的。当然儒家也有内渗的一方面,讲个人修养的,特别是企业家本身的个人修养,以及对待员工的仁慈之 心。这个当然很好,但是在当前这种市场经济的情况之下,这样的一种儒商文化往往敌不过另外一种文化,等一下我会讲到。但是大家又舍不得放弃,特别是中国的 北方,像京津、东北、山东这一带以前有晋商、徽商,这些地区都有一种儒商的传统,有些电视剧也想把这方面鼓吹起来。确实,这样的一种儒商传统一切服从国家 民族的大义,儒家是讲政治的,他是讲国家民族大义的,不是那种奸商,有一种崇高感。我们可以看到像大宅门那样的电视剧,虽然清朝时代,但是那些药商很 讲信义的,一旦自己发现自己做了假,可以当街把价值多少万银元的药材烧掉,维持自己的信誉。所谓的“老字号”就是这样产生下来的,现在为什么没有“老字 号”了?现在的“老字号”都是假的,“老字号”就是靠这样的东西传承下来的。 除了民族与国家的大义,还有家族,儒家是重视家族的,光宗耀祖,“老字号”都是以家族为名的。在这方面儒商里面也有成功的,特别是在北方有一 些个别的标榜儒商的企业也有成功的,但是这种成功往往有一个背景,就是它常常与官商结合在一起。离开了官府的权利和保护,离开了某种程度上的垄断,它在现 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之下无法达到成功,甚至没有办法生存。所以为什么儒商在北方有些地方可以成功,但是在南方比如在广东恐怕就很难、非常难。 还有一个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拓展,儒商文化越来越沦为一种伪善,它标榜的是儒家的那套东西,但是做的东西实际上是一种更高明的方式在 欺骗。这也是一种变化的趋势,儒商这样一种文化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以及在我们当前发展的总体方向上来看它是很不适应的。为什么不适应?主要的原因我 分析是因为儒家是一种个人私德,是建立在企业家个人道德的私德水平之上的,儒商依赖于企业家本身的道德水平。 建立在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之上这是很不可靠的,我们为什么讲“富不过三代”及第一代创业知道艰难可以维持你的富裕,第二代从来没有创业吃过苦, 从小在富裕的家里长大。第三代就不用说了“富不过三代”是这样的。如果每一代人有这种道德和责任感可以富起来可以成功。但是他依靠某一个人,这个人的生命 是有限的,当他去世以后,接下来的人怎么样这是很难预料的,这是没有连贯性的,儒商文化没有连贯性的,很可能会断裂。不光企业是这样的,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的,如果你把一个国家建立在某个领导人的道德水平之上那是很不可靠的。哪怕这个国家的领导人你希望他长命百岁甚至是万岁,万岁是做不到的,哪怕活一百岁最 终还是要去世的,最后来的是什么领导人谁也不知道了。 这样的道德原则与市场经济的原则完全是两码事,市场经济有他自己的规则,你做生意、你办企业,本身有它的规律,比如说西方人马克思发现的“价 值规律”,这是一种客观的规律,不是人的道德所能够建立起来的,人的道德是道德。当然这种道德也可能偶尔能够跟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能够相重合,比如说你讲 诚信,诚信很好啊,诚信就是建立了信誉,建立了信誉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规律,被纳入到价值规律里面去了。所以那些“老字号”为什么有的几百年不衰,因为它 恰好符合的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市场经济就是要讲诚信,要讲诚实劳动、诚实买卖,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你儒家的个人道德的诚实跟这个恰好吻合,你也可以成 功,但是这种成功是偶然的。 因为道德的规律跟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是两个道上跑的车,这两个道可以交叉,但是是偶然的。一个人的道德不能由市场经济的规律来保证,市场经济 的规律也不能由道德来决定。所以儒商为什么走向衰落,我想这是有他内在的道理在里面的。不是说哪个道德还不完善,如果出来一个更加完善的道德君子就可以把 它发扬光大,不是的。即使有个别的道德高人能够成功,这也是偶然的。这我是对儒商的看法,总的趋势仍然走向衰落。 今天在鼓吹儒商跟现在的市场经济大背景来说是很不协调的,当然你在市场经济已经发展起来已经成功的基础上,你吸收一点儒家的因素那是可以的。 我们讲了儒商跟市场经济他的重叠之处,有他的交汇之点,你可以吸收一点东西更加完善企业的管理。但是如果要把儒商的原则作为一条根本的原则,那是违背市场 经济规律的。 第三,我命名为“佛商”。我曾经听到一个搞社会学的一个社会学家说过,他做过调查。他在香港做的调查,他说在香港搞企业的企业家一般都信佛, 知识分子里面信基督教的比较多,但是企业家里面信佛的比较多。我们的日常也是这样的,不管到香港、广东、台湾也好,凡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地方,我们一般一进 门就看到佛像,或者是弥勒佛或者是关公,关公当然本来不是佛教的,但是我们把他佛教化了,关公被称之为“盖天武佛”(音)。佛教、道教和儒教在中国有合一 的趋势,但是把关公也好、弥勒佛也好、如来佛也好当做偶像来崇拜,这当然还是属于佛教的范畴。 这主要是中国式的佛家,特别是禅宗和净土宗,它不太关心那些佛经、佛理,它比较实用。禅宗大家都知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他又吃酒又 吃肉,他不遵循佛教的一些戒律,戒律都是外在的东西,他相信内心。这种文化以佛教禅宗、净土宗为主来形成的这样一种企业文化,在民间应该说是一种最普遍的 现象。这种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什么呢?为什么一个做生意的、一个办厂的、一个做买卖的就要信佛呢?我把他归结为禅宗所形成的企业文化的特点,他的实质是机会 主义。他讲运气,讲财运,讲机遇,讲慧根,灵机一动,然后你投下一注你就发财了。 其实他有信仰,我信佛我吃斋、念佛,但是这是一种手段,诚则灵,信则灵,你不信就不灵了,什么叫“灵”呢?就是可以得到现实的好处。 禅宗还是要讲道德的,但是禅宗的道德主要是为了取悦于神佛,讲道德可以向神佛索取报酬,功利性非常强,不管是广东佛山还是香港信佛的功利性非常强,是可以看到的。 这种企业文化在目前的时间段上来说,我认为是最适合我们市场经济的现阶段的一种企业文化,它有大量的信宗。为什么这是最适合呢?因为它把对市 场经济相违背的这些规范都解构了,禅宗它是不承认什么规范的,他连宗教的规范都不承认,哪里还承认其他的什么规范。所以它可以解构一切与他的发展之路相违 背的规范,无形之中能够容纳市场经济的规律。市场经济是外来的,儒家是抵制的,外来市场经济的规律对于儒家道德来说是排斥的,不相容的,但是佛家可以相 容,他不在乎。佛家对世俗的一切都看得很淡很空。他凭机会,既然放弃你的努力和认识,凭机会,际市场规律在其中暗中起作用,这是“看不见的手”他会来调 解。所以市场经济为什么会在广东这个地方特别发展?我们在车上谈到禅宗六祖慧能在佛山传他的道,这可能有一定的传统关系,广东这个地方比较信佛,而且是禅 宗南派。禅宗南派就是消解一切固念的法则。一切看机会,一切看的灵气,看你的动悟,你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就成功了,你按死板的规律去做肯定要失去这个机会 了。所以他对于市场经济是一种最能够容纳市场经济规律,但是它是不自觉的。 刚才周方也讲到,我们是属于一个“自在”的阶段,而不是“自为”的阶段,“自在”和“自为”是德国古典的术语,“自在”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我 们其实每天按照商品经济的规律做事情,我们自己不知道,我们自己发了财认为是神佛的保佑,但是实际上本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作,这个操作的规律我们 认识不了,所以觉得很神秘,觉得是菩萨在暗中保佑,或者是观音菩萨,或者是灶神菩萨,神秘化,但是实际上并不完全是他的规律。他对市场经济的规律有一种容 纳性,因为它解除了一切的束缚,不承认儒家规定的那一套,一切都按照自己的取巧,你觉得那个投资会赚钱就投过去,失败就失败了,成功就成功了。这是一种消 极的实际的规律,市场经济是有一种自己的规律,这个中国人不知道的,特别是亚当斯密、马克思他们发现的,我们不知道那些东西,我们照样可以搞经济建设, 可以办企业,所以我们是消极的承受了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但是我们不是积极地去认识。 我们创造财富不是积极地创造财富,所谓的“积极的”是你有目的有意识的运用你所学根据市场做出预测,然后支配。在某种程度上支配市场经济的规 律,为自己的发财致富服务。这就是积极的。在西方的资本主义发展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西方的资本家亚当斯密他是要读的,马克思他要读的,如果不读这些东西起 码的知识是不具备的。现在发展到更多的凯恩斯还有其他的更多的现代经济学家,都是学问,不是什么灵感能够提出来的。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往往在这方面没有多少 的学问,这可能有其他的原因,有外部的原因。市场经济的规律在中国受到很多的牵制,往往甚至受到于决定性的牵制。往往经济发展的规律不是按市场经济的规律 而是按我们前面讲的权贵资本主义的规律。权贵资本主义没有规律了,谁的权大谁就能够支配经济,就能够垄断,就能够获得暴利,这就没有规律了。 在中国即使你要想学经济学,但是也学不到跟中国的经济现实相吻合的经济学,你只能学到西方的不符合国情的经济学。所以我曾经在武大有一次讲座 讲到武大经济系学的学生们所学的经济学是最没用的。经济学的博士生在经济博弈中惨败我见过好多的例子,经济学得很好,得了博士,工作也很好,但是一投入商 界就惨败,赔得一塌糊涂,只好给人家打工。这种例子很多,中国的经济学要用它来理解和支配我们中国的经济生活还不成熟,还不到时候,这也是一个原因。内外 双方的原因造成了我们现在的企业家只能够凭运气,当然可以努力,努力做什么呢?努力打通关系,努力搞好关系。甚至于不惜受贿行贿,造成了现在的贪污遍地横 行。 我非常理解,这个贪污不好不是谁造成的,是一种求生存的欲望,有些贪污腐败是求生存的欲望造成的。如果我不付出一些东西我的项目接不到,我这 个企业没办法生存,我几千人、几百人的厂子企业就要垮台,没有办法,所以工人也很理解,厂长被抓了很多的人去保他,说他没有问题,他为工人解决了多少的实 际困难。这都不是由哪个道德所导致的,而是由我们的体制导致的。 所以我们现在内外两方面的原因使得我们的企业家对于我们的发财之路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当然里面也有灵感、直觉,但是这个东西是靠不住的,有 的人特别聪明他能够看准机会,他先人一步,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这样的,没有规律可循的,你照着他的做,他成功了,你可能恰好失败了,这是不能模仿的。 所以只能够被动,所以我称之为“消极的市场经济规律”,市场经济规律背后肯定在起作用,但是受到很多东西的干扰,市场经济的规律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还有 其他大量的甚至主要的不是市场经济规律。 这样的企业家为什么又要去赚钱呢?背后还是由于一种赚钱的欲望。所谓的“人欲横流”,这是一种赚钱的欲望,这是无可指责的,每个人都有赚钱的 欲望,“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都要赚钱。但是如何赚?这上面我们是茫然的,我们只知道要赚钱,为什么要赚钱?因为我要生活,我要养家糊口,我还要养活我 底下的员工。这是我们现在的国情,所以我们赚钱的目的最重要建立在我们的本能需要之上。建立在我们身体的需要、感情的欲望、物质的欲望。在这方面我归结为 道家的自然的原则。人是自然的,人生下来就有肉体,他要吃、要喝,他就有他的本能。 所以中国的企业家他们赚钱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消费,以消费为目的。你要问他“你的理想是什么?”他没有什么理想,说来说去就是消费,当然不一定 是他个人的消费,也许是一大批员工的消费,一大批员工要等着张口吃饭呢。这样的一种目的他没有一种统一的规划,都是为了个人的一些欲望,没有全盘规划,他 都是见机行事的,都是短视的,所以导致这个环境和发展之间尖锐的冲突,他不管环境,我们刚才几个人还在议论,我们现在是“欠债”,欠环境的债,我们的发展 是以环境为代价预支的,我们预支了环境,我们后人的发展怎么样?我们现在把佛山的陶瓷迁到内地怎么办?那里污染了怎么办?这是一种突出的矛盾,这种企业文 化是做不大的,也是做不长久的,他总有一点会达到他的零界点,就会导致他的崩溃。我想这一点“佛商”的文化跟我们广东的情况比较切合一点,当然我并不了 解,等一下还要请大家补充。还要请易江老师来纠正。这样的一种文化总而言之它有他的固有的缺陷,需要补充。 这是以上讲的三种企业文化,还有一种企业文化是“买办”,外商的文化,但是这种外商的文化还不形成一种统一的文化,它是一种杂交的品种,中国 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杂交品种,比如说上海那些外资企业,当然也值得研究,外商的这种买办文化到底什么样的文化也值得研究,但是它的前提是要把前面的三种 文化要搞清楚。 总的来看,官商文化是改革的对象,我们现在改革就是要改这个东西,所以我们暂时不谈它。儒商文化是一种过时了的理想,在以前晋商、徽商那个时 代,在明清时代他们也风光过一时,但是他们也过时了,今天已经不适应了。最有活力和生机的应该是佛商文化,有没有道商呢?刚才我讲佛商比较有道家的自然原 则、自然的本能,有没有道商呢?没有。道家不搞商业的,因为道家讲究的是避世、归隐、无为等等,它连科技都反对,经商更加是道家反对的。禅宗在这方面有更 大的余地,禅宗不太反对,有一句话是“大隐隐于市”,禅宗也讲“归隐”,在市场经济的时候也可以归隐,所以陈总可以容纳市场经济。禅宗是“中国式的佛 教”,跟印度西方的佛教不一样的他是入世的,但是它保留了出市的围度,他有一个佛,但是在你心中,看不见摸不着。 林语堂有一句话“以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业”,你不要看得很严重,不要执著,你的心态要出世,要保持平常心,荣辱、胜败、盈亏这些东西其实都 没有什么关系的,但是我还要去做。这就是禅宗的态度。这种态度对于企业家来说有一种心理的调解作用,一个相信禅宗的、相信佛教的一个企业家应该说心理承受 能力是比较大的,我想为什么广东那么多的企业家都信佛,都在家里摆佛像、摆关公像,跟这个有一定的关系,它能够调解人的心理,能够淡化厉害得失。甚至也可 以吸收一点儒家的东西,儒家的“仁义”这些东西。比如关公,关公既是佛家的也是儒家的,关公是儒家的,但是又是中国佛家崇拜的对象。“生意不成仁义在”, 生意谈不拢但是我们还是好朋友,讲义气,但是总体来说它是佛教的,不是儒家的。如果儒家的话会在家里摆一个孔子的像了,为什么不在酒店里摆一个孔子的像 呢?那当然不合适,他要摆一个关公的像,或者摆一个弥勒佛的像。总体是佛教的,但是禅宗有很大的吸收能力,可以吸收儒家的东西,甚至吸收道家的东西,甚至 吸收市场经济的东西都可以。 佛商的问题他是一种消极的机构,它能够解构妨碍市场经济的人为的规范,但是没有积极的认知,他的行为都是凭借直觉和灵感,凭借运气到处钻研、 见机行事,但是它不懂商品的经济规律,在中国也不需要懂商品的经济规律,这跟我们的国情有关。所以它背后起作用的不是商品经济的规律,还是人的欲望。这个 欲望除了生理上的欲望本能以外,还有别的欲望,比如攀比,人家搞得那么有排场,我也要比他更排场。人家搞得比我风光,我也要比他更风光,要搞赢他。这也是 一种欲望。所以背后的动力是单纯的就是发财,至于为什么要发财?有没有一个终极目的?有没有终极关怀?这个是不关心的。你为什么要发财?他会觉得这个问题 很奇怪,为什么要发财?人人都发财啊。所以他是不问后面的理由,说穿了后面的理由是他生来就具备的,因为生来要吃饭,因为人生来要享乐,要追求快乐,发财 了以后就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是不用说的。 所以佛商的问题就在于有了钱发了财以后生活就失去了意义,在没有发财之前生活是有意义的,生活的意义就是为了发财,发财以后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呢?就是随意地浪费,生活没有意义了,我有钱了,钱不算钱了,甚至于太多了。有的发财了以后就是花天酒地的享尽人间的富贵,吃尽天下的珍奇动物,越是濒临 灭绝的越要吃,走遍天下旅游,穷奢极欲,甚至导致有一些吸毒犯罪。钱没有意义了,我赚了钱以后生活没有意义了。 当然也有个别的人把钱投入到慈善事业,那只是个案。投入慈善事业我们说这个人道德很高尚,这个人我们都很佩服,但是搞企业的人有几个是这样的 呢?一般他搞企业为什么要赚钱发财?就是为了享受的。有几个是为了将来赚了钱去搞慈善事业的呢?肯定是极少数的。所以它不能作为普遍的一种规律,这是佛商 的问题所在。 佛商没有人提供终极关怀,你信佛,但是佛只是你赚钱的一种心理上的保障,你觉得有佛祖保佑你。但是你赚了钱以后,有的人投身于功德香、拜佛建 庙报答佛,因为他许过愿,这是一种交换。但是这不是终极的目标,终极的关怀是人生的意义何在?没有交换之前人生也是有意义的,这佛家不提供的,佛家的四大 皆空,一切都没有意义的,我们信佛只不过拿来作为一种工具,信仰在中国人的心目当中只是一种手段,我信佛就发财,你不信佛就会倒霉,我有佛祖保佑心里会很 坦然,哪怕我经商失利,佛祖保佑我也可以东山再起。所以佛商的毛病就是说他的市场经济的动力究竟何来,他为什么要赚钱、要发财?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或者说 人们认为不用解决,这是天生的,天经地义的,每个人都要赚钱,不用去考虑他,所以人生归根结底是没有意义的,这种文化显得低俗了,固然可以在某些场合之下 比一般赚钱的人要超脱一些,但是精神境界层次是不够的。 康德哲学对企业文化的启迪 康德哲学不仅仅一个个人的思想个案,应该说康德哲学是西方文化的结晶。或者说这是整个西方文化集中的代表。这里我们可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当 然这在西方来说不是新的思路,这是200多年前的,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一种新的思路,来考察我们的市场经济以及我们的企业文化。马克思韦伯是德国的社 会学家,他写过一本书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从马丁路德基督教改革以来,基督教的新教建立的一套伦理规范,按照他来说就是给资本主义的精神提供了信 仰的根据,包括美国的崛起,他认为都是那些清教徒做的,什么是清教徒?就是清心寡欲,但是非常有事业心的一帮人,他们在大陆呆不下去,那时候是旧教徒天主 教徒待不下去,他们在美国开辟疆土,建立了美国这个国家,200多年的历史。 新教伦理以后资本主义中间有一些微妙的关系,马克思韦伯提出来以后有一些质疑,但是我认为有一点的道理的。他的新教伦理有一些特点,在旧的基 督教我们称之为天主教他里面不太强调人的理性的,新教更强调人的理性。当然在另一方面,天主教的文艺复兴也强调理性,但是那种理性主要是一种感性的理性, 经验的理性。而新教伦理强调一种更高层次的理性,比如说康德讲的实践理性。刚才周方也提到这个概念“实践理性”,什么是“实践理性”,新教伦理就是立足于 实践理性,理性人人都有,西方人从古代人们就相信人是理性的动物,什么是理性呢?理性最基本的就是一种推理的能力,人都是推理的能力。推理的能力有时候可 以体现在数学上,每个人会算算术,1+1=2或者更复杂的,动物是不会的,但是人是可以的。人有算术的能力,他就有理性。我们中国人说“这个人能够算计 人”,能够算计人好几步,这个人就比动物聪明,如果说“这个人蠢得像猪一样”,为什么?因为他不会算计。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计算的能力,计算能力就是一种推 理的能除了在算术方面、数学方面表现出来,人在实践中也表现出来了。 在实践中我这样做别人会怎么样?我可以推理,别人怎么样了以后最终对我会怎么样,还可以推。如果一个人没有或者缺乏实践理性他就不会推,他本 来想要利己结果会害己,这个人就缺乏了实践理性。一个人想要利己这是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人生都是自私的,但是要懂得怎么样才能利己,如果要自私的话要知道 怎么样才能自利,这是需要理性的推理。这样的一种理性是人的本质,人的伦理、道德都必须立足于人的本质理性,理性的这种推理能力当然可以表现在厉害方面, 也可以表现在道德方面。 康德讲实践理性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日常的算计,你要算计别人,别人也算计你。你在算计别人的时候你必须也要考虑到人家也在算计你,算来算去最 终不能两败俱伤,最起码要达到最好的效果,要达到双赢。怎么样才能双赢?这需要我们协商,用我们的理性来协商。如果没有理性那就没法协商了,我跟他讲不成 道理。但是正因为人都有理性所以我们是可以协商的,可以考虑在我们相互的关系中达到双赢。这是日常的实践理性。 还有更高层次的就是道德的实践理性,这不在乎双赢不双赢,它在乎这个理性是否能够不自相矛盾,能够自我协调。合乎形式逻辑的矛盾利益的统一, 你的自由意志能否从头至尾自由意志致的,不要今天做的事情是今天的自由意志,过了两天要后悔,你的自由意志就自相矛盾了。这是非理性的,你的理性必须预先 考虑到你做一件事情必须永远不后悔,永远是你的自由意志,这需要理性的推理能力,你要推理这种做法是什么后果,最终会导致什么后果,这个后果又会导致什么 后果。最后经过推理你认定这样的一些后果我都是能够接受的,这个行为就是道德行为。一个人只有做道德行为才永远不会后悔,真正是从道德过来的,这是一件好 事,这是永远不会后悔的,他会永远保持他的自由意志的一贯性。康德的实践理性体现了他的本质,人在生活当中的互相算计也有人的本质,但是归根结底是人自己 动机决定的,不是真正的本性,你算计人还是为了动机,你生来就是感性的,需要生活需要舒服。但是如果你的行为出于纯粹的实践理性的原则这不会自相矛盾的, 这就是一种道德。所以康德提出来人的本质应该是这样一种自由意志的一贯性,他称之为“人格”。 我们说一个人有人格的时候,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他不会做那些违背他原则的那些事情,这个人是有原则的。如果一个人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头一天说 的话第二天不算数,又反悔了,这个人没有人格的,专门说假话的人是没有人格的。有人格的人他有自己的原则,这个人格就是人的本质,真正的本质在这里。至于 人的感性的欲望那些东西,那是人生上的动物性,不能称之为人的本质。 这样种原则,康德提出来人的人格是能够当做目的的,而不能够当做手段的。我们今天讲人生目的,人生目的这个说法就是从康德来的。我们通常对这 个理解很简单,“人生目的”的意思就是好像对人家好,领导干部要施仁政要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当然也不排除这些内容。但是最根本的东西不在这里,最根本的东 西是你要尊重人的人格,尊重人的自由意志,他的自由意志的一贯性形成了一个人的人格。 比如说我们也讲诚信,康德也讲诚信,但是康德讲诚信他认为有两个层次。我们讲“诚”就是做生意要诚实不欺,有两个层次,一般的至少你能够老少 无欺就够了,只要做到老少无欺这就是道德的,我们通常就这样认为,我们现在缺的就是这个,我们现在能够欺骗就欺骗,被抓住了没有办法。 但是很多人一边自己在欺骗别人,一边还是在想要使整个社会能够达到诚实无欺。很多人来说服了,说你以诚信来做生意只会使你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兴 旺,你创立了牌子人家相信你了,下一次人家就会成为你的回头客,这个薄利多销,你就发财了。用这种方式来建立诚信。在康德看来这是很表面的,这不能算道 德,这只能算是合法,合法跟道德是不一样的,合乎道德的利益跟出自于道德的利益是不一样的。合乎道德利益是你按照诚信办事但是你的目的是更大的发财,但是 出于道德利益,你把发财先放在一边,你认为欺骗人符不符合道德?仅仅为了这个不欺骗人,哪怕你这个厂子、这个商店关门你都不骗人,这就是道德。 所以一般的诚信可以值得推崇、鼓励的,但是不值得敬重。只有道德是值得敬重的。你为了讲诚信,这个店最后赔本了,没办法只有关门了,这个人虽 然失败了但是值得敬重的,因为你是为了道德而关门的。那个人讲诚信可能发财了,但是那个人可以值得鼓励,我们要鼓励这个人,但是这个人的人格是否值得敬重 那还是另外一回事,还要看他的出发点。康德强调人的动机,为道德而道德,或者道德的自律。为道德而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为了发财而道德不是真正的道德。康 德的这样一种观点是非常抽象的,后来受到很多的批判,完全为道德而道德是不存在的。康德也这样认为,完全为道德而道德的人是做不到的,但是我们还是要把它 当成一个理想设定在那里,我们就会对自己的社会行为有一个反省,有一个理想在哪里,有一个最高限在那里,我们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反省,不要做了一点好事就 骄傲,还要看自己的内心深处是不是真正为了道德而做事情,要反省。 康德的伦理学、康德的道德哲学基点是建立在人的自由意识上的,不是为了相信上帝的教导,或者相信某个圣人的教导而遵守道德而是出于自己理性的 一贯性遵守道德,所以通过他的道德学说唤起了人的理性自觉。要意识到理性才是人的本质,这就是欧洲启蒙思想在康德这样的表现,启蒙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理 性,另外一个就是自由。理性和自由是启蒙运动的两大运用,在康德这里提得非常明确。他用这样的一种启蒙的原则反对传统的宗教对人性的束缚,但是是不是反宗 教本身呢?康德并不反对宗教本身,他反对用宗教束缚人的自由意志,对宗教的盲目信仰和迷信排出人的理性,这是他的反对的。但是他不反对宗教本身,他认为宗 教是必要的。 “我们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一个上帝出来”,这是伏尔泰说的。康德的说法也很类似,“上帝是我们自由意志自己设定的一个理想,上帝不是高高在上 的,就在我们的自由意志里面,他是我们设定的一个理想,我们设定他来作为自己追求的一个对象。”自由意志是什么呢?自由意志本身是不可知的,你为什么要做 这件事情?你只能说我想这样做,我要这样做。但是不能够用科学的眼光把你的自由意志分析是因为什么,这样一分析自由就不自由了,就成了必然了。自由意志本 身是一个绝对的出发点,他底下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认识的、可以把握的,自由就是没有道理,无道理可讲。但是自由一旦发生它就有了道理,你说你这个自由是不 是能够贯彻下来?孔夫子讲“有一言能终身行之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康德也讲“你的自由意志能够终身保持吗?你能够终身保持,那么你是自由人。如果自由意志后来又后悔了,或者又抛弃了原来的出发点,那你不是自由 的,你是受外在的条件所限制的。”道德就是这样一种绝对的自由意志,它不受任何的限制,人在任何情况之下我的理性告诉我应该怎么做,这在将来是不会后悔 的,如果我做了的话,我对得起自己。 但是人没有这样的能力能够预定自己的将来,我将来会不会后悔?人没办法预定,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你怎么能够保证自己的一生?所以人必须做一个 设定作为一个代表。所以设定上帝康德看来是人为了达到最高的自由,实现最高的自由他必须要设定一个上帝,让人生有一个归属处。设定上帝以后,对于整个人生 就有了归属,我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上帝,当然我是不是能够达到绝对的自由,这个我慢慢在努力地去做,我一辈子也许都做不到,但是我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前面 有一个上帝在那里等着,他有一个最后的审判。最后就能够达到至善,至善就是最高的道德和最大的幸福,在上帝那里可以得到完满的统一,我做了一生的善事,整 个一生没有得到幸福,我相信上帝能够做出补偿,在来世可以得到补偿。这是康德的一个很玄乎其玄的观点,他是对上帝的一种超越的诠释。这跟西方人有一些不 同,康德即便强调个人的主体性,强调个人的自由意志,也要由这个自由意志来设定。 用这个观点来看待我们中国人,可以说我们中国人一般很难相信一个上帝,我们可以相信如来佛,相信释迦牟尼,相信观音菩萨等等,这个相信不是真 正的相信,他是跟现实的回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相信他有什么好处?如果没有一点的好处还相信他吗?我可以把生活中一切的好处都归结为他,我自认为他给我 带来了好处,但是一旦我认为这些好处不是他给我带来的或者他没有给我带来任何的好处,我一辈子都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我还能相信他吗?基督教就有这样的信 仰,即使我一辈子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我还相信他。因为基督教需要一个上帝,中国人很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意向书课件教学
- 上海市崇明区2026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甘肃省武威市民勤一中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村爱国卫生月活动实施方案
- 幼儿园年度工作方案
- 学校老师个人德育教育的工作方案
- 恐龙的演变教学课件
- 小区停车难的解决方案
- 中山供电局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学校园文化方案
- 2025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子承载带行业市场产销格局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 江苏科丽尔化学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光学电子级粘合剂、4000吨电子级丙烯酸脂压敏胶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5)解读
- 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夜市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 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版)解读
- 医学课堂教学设计核心要素
- 变电站施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翅片式椭圆套管蒸发式冷凝器结构优化及性能实验研究
- 足少阴肾经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