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1页
七下语文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2页
七下语文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3页
七下语文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4页
七下语文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资源 你我共享 伤仲永复习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一、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题目中的“伤”意即哀伤叹惜。体现了作者伤感的感情基调。唐宋八大家是指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二、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世隶耕l或以钱币乞之q日扳仲永pn环谒于邑人y y不能称前时之闻chn泯然众人矣mn今夫不受之天f 而已邪 y三、重点实词。世隶耕(属于) 称前时之闻(相当) 仲永之通悟(通达智慧)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 彼其受之天也(他) 泯然众人矣(消失,这里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 贤于材人(贤:胜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稍稍宾客其父(渐渐) 或以钱币乞之(求取)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即书诗四句(写)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还自扬州(从)复到舅家问焉(复:又 焉:代指方仲永的情况 )卒之为众人(最后)固众人(本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 。立就:立刻完成)四、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五、各种词类活用(一般了解即可)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意动词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对感到惊奇”的 意思 “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诧异”的意思 名词作意动词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认为有利可图”的意思 “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把当作宾客”或“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 动词用作状语 “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 一词多义 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闻:1. 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 2.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 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古今异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泯然众人矣(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六、重点句子翻译1.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父亲对此感到十分惊异,从邻居那里借来给他。2.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3. 自是指物为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4.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来请仲永题诗。5.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这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6.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7.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8.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七、填空题。 1、本文就是通过记叙方仲永由幼年时天资过人到后来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阐明了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成才的重要性的道理。这种叙议结合,就事说理的好处是以真实生动的事例说明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既令人信服,又给人以意味深长的思考。2、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课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父亲的贪利之举导致他才能衰退,并最终沦为平庸的情形。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使文章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5、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三,从方仲永本 人来看,“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引号内填原文)七、用原文回答问题。(共13道题) 1、文中交代方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及家世的句子是: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2、第一段中刻画出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的句子是: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4、幼年时的方仲永有令人称奇的表现是: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5、父亲“不使学”的原因的句子是: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8、揭示仲永由“奇人”转变为“凡人”的原因的语句是: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9、在作者看来,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也。11、交代方仲永小时候是位“奇才”,长大后却变成一位平庸无奇的人的原因的语句是: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12、仲永变成普通人的个人、直接原因的语句是:不使学。13、仲永变成普通人的道理、根本原因的语句是: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14、在第二段中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15、在学业上,不管天生聪明与否,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受于人”或“受之人”16、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有三个阶段,请分别引用文中原句回答:仲永生五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泯然众人矣。17、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由于:“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至此作者认为在“受之天”和“受之人”的两个因素中,后天教育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成才更为重要。八、回答问题。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 答: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为仲永由神童变成普通人而惋惜;为仲永父亲的目光短浅、埋没人才而悲叹;为那些天资平凡却又不勤学的普通人而哀伤。2、“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对“未尝识书具”、“ 不使学”的必要铺垫和对方仲永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3、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 答:籍贯、身份、姓名及家世5、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愚昧无知。6、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答:为了强调仲永的作诗才能确实是先天得到的,与后文“泯然众人矣”形成对比,也为了突出文章的主旨,即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人的才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7、“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承上启下8、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么?“受之人”又指的什么?答:“受之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之人”指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10、“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对方仲永“泯然众人”感到哀伤、惋惜。12、本文中仲永由天资过人到平庸无七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新知识,也很难取的成就。 13、方仲永这一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读完本文,你悟出什么道理?(本文作者要讲述的道理是什么?)答:泯然众人矣。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人成才的关系。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受教育,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14. 有关学习的名言“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在于勤奋”华罗庚“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九的汗水”爱迪生 9、 句子停顿1、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2、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3、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4、 余闻之也/久。第一单元词语检查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菜畦( ) 2、皂(ji) 树 3、桑(shn) 4、斑(mo) 5、倘( )若 6、后(qio) 7、(chn) 络 8、(yn) 肿9、攒( ) 10、豁( ) 11、收(lin) 12、脑(su) 13、(jin) 赏 14、觅( )食 15、竹筛( ) 16、秕( )谷17、系( )绳子 18、(zhu) 食 19、急(zo) 20、书塾( )21、蝉(tu) 22、(t tn) 23、拗( ) 24、锡(b) 25、衣(jn) 26、懒(du) 27、(zhu) 眉 28、哭号( )29、鸡毛掸( )子 30、撩( )衣 31、栅( )栏 32、烤白(sh) 33、玉(zn) 花 34、廊(yn) 35、骊( )歌 36、抽(t) 37、讪( )笑 38、沼( )泽 39、(m) 漫 40泥泞( ) 41、飕( )42、(hi) 人听闻 43、迸( )出火花 44、嫉( )妒 45、丑(lu) 46、(shn) 息 47、(zh) 立 48、木(j) 49、(yu) 人50、人声( )沸 51、人迹( )至 53、l( )歌 54、轻ji( ) 第二单元词语检查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气(p) 3、山(din) 4、狂(ln) 5、浊( )流 6、哺( )育 7、(xun) 闹 8、踱( )9、郝( )叟( ) 10、板(dn) 11、(o) 悔 12、哽( )13、逼(xi) 14、阻抑( ) 15、(q q) 16、蕻( )17、(chui) 摩 18、() 制 19、泛(ln) 20、斑(ln) 21、(ln) 语 22、怪(dn) 23、亘( )古 24、白桦( )树25、镐( )头 26、田(ln) 27、碾( )压 28、丰(ro) 29、污秽( ) 30、炽( )痛 31、(q do) 32、山涧( )33、斑(ln) 一( )万里 浊流( )(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字词注音训练功勋(xn) 华裔(y) 任(rn) 人宰(zi)割 可歌可泣(q) 鲜(xin) 为人知 氢(qn)弹 至死不懈(xi) 署(sh) 名 鞠(j) 躬(n)尽(jn)瘁(cu) 奠(din)基家喻(y)户晓 截(ji)然不同 锋(fn)芒(mn)毕露(l) 妇孺(r) 皆知 难堪(kn) 孕(yn)育 选聘(pn) 谣(yo)言 大厦(sh) 马革裹(u)尸 昼(zhu)夜 彷(pn)徨(hun) 颤(chn)抖(du) 当(dn)之无愧 敻(xing)萦(yng)带 兽铤(tng)亡群 癌(i)症臧(zn)克家 崇(chn)高 地壳(qio) 仰(yn)之弥(m)高 锲(qi)而不舍 炯(jin) 炯(jin)目光 救济(j) 衰(shui) 微 目不窥(ku)园 兀(w)兀(w)穷年 沥(l)尽(jn)心血 深宵(xio) 漂(pio)白 小楷(ki) 群蚁(y)排衙(y) 硕(shu)果 赫(h)然 迥(jin)乎不同 警(jn)报迭(di)起 慷(kn)慨(ki)淋(ln)漓(l) 气冲斗(du)牛(ni) 精辟(p) 雄 浑(hn) 门 槛(kn) 厌恶(w) 打扰(ro) 杂(z) 乱无章(zhn) 零(ln) 乱不堪(kn) 流氓(mn) 含蓄(x) 深邃(su) 踌(chu) 躇(ch) 头颅(l) 磐(pn)石 喧(xun)嚣(xio) 重荷(h) 下颏(k) 惹(r)人注目揣(chui) 摩(m) 声(shng)情(qn)并(bn)茂(mo) 一拍即(j) 合(h) 白皙(x) 钦(qn)佩(pi) 琐(su)事 滑(hu)稽(j) 轮(ln) 廓(ku) 捋(l)胡子 脚踝(hui) 荒谬(mi) 忘乎(h) 所(su) 以 面庞(pn) 义愤(fn)填(tin) 膺(yn) 和蔼(i)解词:人迹罕至人声鼎沸马革裹尸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群蚁排衙迥乎不同气冲斗牛杂乱文章义愤填膺一反既往 木兰诗复习木兰诗选自 朝 编写的 ,与 合称为“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 ) 鞍鞯( ) 胡骑( ) 金柝( ) 策勋( ) 赏赐( ) 理云bn( ) pi头( ) 扑shu( ) 雄 ch( ) 阿z( ) 2. 理解性默写写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句子: , .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诗中的“ 、 ”一句,用 和 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一句诗文。.表现木兰不慕荣华富贵的句子 。.侧面表现木兰功勋之大的句子: 。需要背诵默写的诗歌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山中杂诗竹里馆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需要掌握的名著知识童年童年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另有在人间、我的大学)。小说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如片断(2)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片断(13)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阅读感受: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人物相关故事性格特征阿廖沙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