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课堂课改中的几点看法_第1页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课堂课改中的几点看法_第2页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课堂课改中的几点看法_第3页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课堂课改中的几点看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课堂课改中的几点看法 一年时间来,我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听了多节公开课,自己也在课堂中做了些尝试。相较中发现大多数是课堂教学都贯彻了新课改理念, 但同时, 我也觉得自己和同行们对新课程的精髓还没有真正理解, 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 其中, 课堂教学的形式化是新课改最大的不足。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形式化现象主要有六种。一是只图课堂气氛活跃, 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双基”就无关紧要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于是, 我们学到, 在语言课上, 不论课文是小说, 还是讲诗歌, 不论是议论文, 还是说明文, 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比赛朗读课文, 而最重要的语言学习却没有丝毫的涉及。课后, 进行测试, 学生竟然连课文的生字生词都不会写, 连最基本的词语都不会解释。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政治、历史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二是用鼠标代替粉笔, 用大屏幕代表黑板的现象比比皆是。也许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普及了,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使用多媒体, 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好处。但一节课都用花花绿绿、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 不仅教师手忙脚乱, 学生也会出现视觉混乱, 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更严重的是, 如果学生长期处于各种图画的诱惑下, 他们习惯了感官刺激, 就懒得思考到变得不会思考。同时,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很费时间和精力, 这对老师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三是内容空洞、言不由衷的鼓励大行其道。课堂上, 教师夸奖学生的话语如泉水汩汩冒出, 什么“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太伟大了”之类的话真是俯拾皆是。即使学生回答了极简单的问题, 也给予这样过于“隆重”的夸奖, 名义上是进行赏识教育、鼓励教育, 可实际上这种缺乏深层次指导的表扬, 学生都听腻了, 也表现了教师的虚伪, 根本就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四、是以问代讲, 一问到底的所谓“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有一些教师在整整一节课内, 总是拿一些思维含量太低的问题来发问不止, 用学生通过翻阅教材内容就能作出的响亮回答来代替自己的讲授, 看似师生互动频繁, 教材的知识点也都涉及到了,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提升。还有我听了一节物理课, 40 分钟时间前学生唱起了RAP,语文课和数学课前都读三分钟的是个朗诵,而且异口同声,气势磅礴。一到上课答案都是事先训练好的,解题思路合作讨论几分钟就就搞定,比老师还快,更没想到的是学生比老师将得还到位。这样的课堂教学也水分太足了,要是换到平时讲课, 除了有个别拔尖的能理解外哪里能做到全班都做对呀!这样的课堂除了热闹,作秀给听课老师之外还能给学生多少启发呢?五是不分青红皂白, 一律分组讨论, 搞“合作学习”。一些教师将“合作学习”仅仅当作“体现课标精神”的标签, 不管需要不需要, 应该不应该, 合适不合适, 一概用上, 不仅语文课、历史课、政治课要分组讨论, 而且数学课、物理课、化学课也要讨论, 不仅在教学的难点、重点处要讨论, 而且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提出来让学生讨论, 结果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是全员参与, 实际上则是一盘散沙。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如果问题提得过易过多, 容易滋长学生随心所欲、混水摸鱼的学习倾向, 使教学出现随意性的盲目性。还有的教师在一节课就安排多次讨论,嗡嗡嘤嘤的讨论声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匆忙零乱, 缺乏整体性。六是教学情境过多, 教学方法杂乱, 让学生目不暇接。有的老师在短短的一节课里, 安排过多的教学形式, 如一会儿讨论、一会儿表演, 一会儿又合唱等等, 把课堂搞成杂乱的“集市”; 有的教师则运用了幻灯片、多媒体景象放映等多种先进教学手段,视听画面过杂,晃动频繁, 让学生眼花缭乱。教学情境多和教学方法杂, 一方面会导致学生疲于应付, 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难把握; 另一方面, 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学形式是为了教学内容服务的, 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因而,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式时, 就应该以学生为本, 坚持科学适度原则, 既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