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一章 民法概述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 1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民法调整的对象及其特点) (二)我国民法调整对象的质的规定性主体的平等性是我国民法调整对象的质的规定性。(人格;意志) (三)我国民法调整时象的量的规定性1.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财产必须具备的要件(3) 财产关系的分类:财产支配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有形财产关系和无形财产关系。2、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人身关系,又称人身非财产关系,指与人身不可分离而不直接体现为一定物质利益的社会关系。如从于人的生命健康、姓名、肖像、荣誉、名誉、著作、发明等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人身关系的分类:人格关系与身份关系;纯人身关系、非纯人身关系和两种权利性质的人身关系 三、民法的调整方法 特点:(1)它突出主体地位的平等性和独立性。(2)它承认主体行为的自主性和任意性。 (3)它肯定解决争议方法的协调性。 (4)它强调救济措施的同质性。 四、民法的概念 6 (一)我国民法的含义:以平等、自决为基础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民法的种类:.实质意义上的民法与形式意义上的民法 ;广义的民法与狭义的民法 (三)民法与有关概念的关系:.民法与民事法律、民法法规;民法典与(民法通则;民法与民法学 8第二节 民法的本位与性质 一、民法的本位:以权利为本位理由(2) 权利本位的含义、内容(2)二、民法的性质:私法(意义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原因3);民事实体法(程序法);国内法。12第三节 民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关系 12民法与民事诉讼法;与劳动法;与经济法;与商法20第四节 民法的历史发展 21一、外国民法的历史发展:古代民法;近代民法(罗马日耳曼法系;英美法系;社会主义法系 )(特点2);现代民法(特点4)二、我国民法的历史发展第五节 我国民法的渊源 27一、民法的渊源 特点(多元、层级、国际)二、我国民法的渊源:制定法(6),宪法不是民法渊源;习惯法;判例法;法理 31第二章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民法基本原则概述 32一、民法的基本原则 特点:根本、始终、非规范性及不确定性、强行性与补充性二、民法基本原则与先关概念:与民法规范;与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三、形成和发展第二节 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34二、具体表现:民事主体资格(民事权利能力)平等(3);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地位平等;合法权益平等的受法律保护三、平等原则的社会经济基础与政治基础商品经济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具体体现四、确立意义:明确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界限;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完善我国的民事立法、对外开放。36第三节 自愿原则 36自愿原则与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的关系二、具体内容:从事民事活动时有一定的意志自由,主要包括(3),需要具备的条件(4);认许民事主依法设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效力;意思表示的内容具有优先于任意性规范而适用的效力三、自愿原则与意思自治原则在现代的表现四、作用:(3)38第四节 公平原则 38表现:(4)二、本质: 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在我国民法中的反映,是人类长期追求公平与正义的结果。 判断标准 39三、与平等原则、自愿原则的关系四、功能(2) 39第五节 诚实信用原则 39表现:(5)二、历史发展 三、本质:市场经济活动的道德准则;道德准则的法律化;实质在于授予法院自由裁量权四、确立城市信用原则的社会经济基础:社会基础;经济基础五、适用范围:限于在特别约束下,并是相对人产生信赖时适用,只适用于市场交易领域。六、功能(4)42 第六节 公序良俗原则 43二、发展 三、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判断标准:行为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判断的时间;判断的性质。 四、违反公序良俗原则行为的类型:10 46五、功能:是将基本权利纳入民法保护领域不可或缺的媒介;对私法自治进行必要的限制 47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节 概述 48一、民事法律关系 概念 特征:共有(5),特有(4)49 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关系的关系 49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 ;绝对民事法律关系和相对民事法律关系 ;调整性民事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民事法律关系 ;单一民事法律关系和复合民事法律关系;主民事法律关系和从民事法律关系 51三、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客体与内容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52特征:法律地位的平等性;主体意思的自主性二、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主体资格 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的区别(4) 民事权利能力与人格的关系:实质上是一致的 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法定性;平等性;固定性;抽象性 民事主体应为自然人、法人(包括承担无限责任的法人)57第三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57民事权利 (3); 民事义务 (2)57 二、民事权利的分类:1、财产权与人身权 财产权的特征();人身权的特征()知识产权具有财产权与人身权的双重属性、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支配权的特征:对世性、直接性、排他性、特定性支配权可分为:对物的支配权(物权)、对人身利益的支配权(人身权)、对无形财产的支配权(知识产权)、请求权特征:相对性、非公示性、消极性分类()请求权的聚集与请求权的竞合、抗辩权特征:法定、被动性分类:延缓性抗辩权、消灭性抗辩权;无需主张的抗辩权、需要主张的抗辩权、形成权分类:简单形成权与形成诉权;消极形成权与积极形成权;财产性形成权与身份性形成权特征:无被侵害性、不可单独让与性、不可附期限或条件、无相对义务观念存在、多受除斥期间的限制、中间性及手段性权能、绝对权与相对权、主权利与从权利、既得权与期待权三、民事义务的分类:、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本义务与附随义务、不真正义务62四、民事权利的行使与保护 1、民事权利的行使 民事权利的行使与民事权利的主张、与民事权利的实现的区别 62 2、行使的原则:合法、诚实信用、尊重社会公德与公共利益的精神、禁止权利滥用 权利滥用的要件(4) 滥用权利的后果(4) 3、民事权利的保护 :a、自我保护(私力救济):请求、自卫行为、自助行为 自卫行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4) 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4) 紧急避险的责任分担 自助行为的构成要件(4)65 b、国家保护(公力救济)第四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65一、特征:客观性、效益性、法定性 客体、标的与标的物之间的关系 66二、客体的范围:物、行为、知识产品、人身利益三、物 1、特征:自然属性、存在于人体之外、一般为有体物、能满足权利主体的需要、能为人们所支配、需独立为一体 在民法里,动物仍是物。 2、物的分类:流通物、限制流通物和禁止流通物;动产于不动产;特定物与种类物;可分物与不可分物;主物与从物;原物与孳息 上述区分的意义 构成从物的要件(5) 孳息:天然、法定 3、特殊意义的物:货币、有价证券 有价证券的特征(4)、分类四、行为 债权法律关系的客体都是行为,即给付行为五、知识产品 知识产权法律关系 特征:创造性、非物质性、客观表现性 种类(6)六、人身利益(人格与身份) 确定为客体的意义(3)73第五节 民事法律事实 73一、特征:(2)二、分类:1、行为和事件 ;2、一次性作用的民事法律事实和状态三、民事法律事实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民事法律事实的总和 75第四章 自然人第一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76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1、开始的时间:从出生开始 2、出生的要件及证明:活着脱离母体并开始独立呼吸。 3、胎儿的法律保护:现行法采取了个别保护主义,宜采取总括主义。三、终止1、自然死亡 死亡的时间 2、宣告死亡 设置目的 条件:达到法定期限(一般,战争,意外事故);利害关系人申请(顺序问题,法人的申请权问题,国家作为申请人介入问题);法院进行宣告(1年,3个月,无生还可能时) 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形式(推定死亡);日期(宜为失踪期限届满);效力(纵向,横向继承开始,婚姻关系终结)撤销:撤销人为本人或利害关系人(无顺序限制),向原来宣告死亡的法院申请; 撤销的效果(财产关系,人生关系婚姻、收养) 83 宣告死亡后恶意再婚的效力问题宣告死亡与生理死亡的区别:性质、要求、效力3、宣告失踪 条件:失踪的事实、申请、宣告 后果:人身、财产关系不改变。设置财产代管人(确立、地位、权限与职责) 撤销 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区别:设置目的、期限、申请人、公告期、后果4、死亡推定:同一事件中数人死亡的死亡顺序问题5、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因出生而产生,以死亡而终止,但非绝对,如著作权、名誉权 87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87一、特征:强制性、差异性、可变性二、划分标准、目的1、标准:年龄为基本标准、精神状态为补充标准 2、目的:保障意思能力欠缺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安全三、我国的划分: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一般、特殊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2)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91 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宣告1、宗旨:保护;交易安全 2、条件:精神病人(痴呆);申请(申请人的范围);宣告(对于宣告之前,确实有精神病者,则之前即为无或限制)913、变更与撤销 92 4、效力:对民事行为能力的影响;监护的设置五、民事行为能力的范围及其效力完全 限制:年龄、智力或精神健康状况;纯获法律上的利益的(单独行为、单务合同、中性行为) 无:纯获利益;定型化消费活动 94 第三节 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94一、与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设置目的、性质、划分标准、效力 民事责任能力只分为有和无 责任能力是从过失责任中演绎出来的,责任能力是判断自然人是否承担责任的前提,无责任能力则无过错,只有在适用过错原则的情况下,才考虑是否有责任能力。在无过错原则和公平原则下不适用。三、判断责任能力的标准1、现行标准 95 2、现行标准的问题(2)96 3、宜采取的标准 97 四、对受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1、民法通则的规定 2、存在的问题 3、宜采取的规定(3)97 、对于无民事责任能力、限制民事责任人所造成的损害,我国规定由监护人承担责任,且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西方国家实行过错推定原则、举证倒置),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现代社会,监护人的监护权很小,在权利、义务平衡的原则下,不宜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应采用过错推定原则,并辅以公平原则对受害人予以补偿。总结:1、权利能力只是一种前提,享有权利能力,证明其为一个人,但并不代表享有现实的民事权利。2、对民事责任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而言,只有“有”、“无”两种情况。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在其能力范围内有民事行为能力,之外则无。所以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来说,也只有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两种。3、民法通则规定,欠缺民事责任能力的人,签订的合同无效,合同法修改为效力待定。4、最高法院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都有民事责任。第四节 自然人的住所 98一、1、确定标准(2) 2、住所与居所的区别(4);住所与住址的区别 99二、意定住所;法定住所;拟制住所(3)100三、设定与变更 1、设定的原则:住所唯一原则;有限制的自由主义原则 2、设定行为的性质:以民事行为能力为必要的事实行为 3、变更(2)四、法律效力(6) 101第五节 自然人的人身权 101一、1、特征:不可分离性、非财产权、与财产权有密切联系(3) 101 2、与相关概念:人身权与人权区别:范围、权利性质、表现形式、保护方式、作用。 人格权与著作人格权的区别(6)102二、分类:人格权、身份权 两者的区别:取得的原因、性质、利益归属、期限 103 四、我国自然人的主要人格权 104(一)生命健康权 1、 生命权 特点(3)内容 2、身体权 特点(2) 内容(2) 3、健康权 特点(3) 内容(2) 4、生命权、健康权与身体权之间的关系(二)姓名权 内容(3) 对姓名权的限制(3) 107(三)肖像权 肖像特点(4) 内容(3)(四)名誉权 (五)隐私权 内容(4) 名誉权与隐私权的区别(7) (六)荣誉权 荣誉权与名誉权的区别(5)五、一般人格权 1、任何权利都必须有确定边界、涉及到权利人能为还是不能为问题。一般人格权的范围和内容是不清晰的,这与现代法治所要求的确定性相悖。2、一般人格权不是权利、人格权本身就是一上位概念,抽象概念,在其前面加“一般”不合适 3、瑞士民法典只规定了保护人格权的一般条款,这并等于确认一般人格权 4、德国创造出一般人格权是出于无奈之举,所以一般人格权根本不存在,法律只能规定保护人格权保护的一般条款。第五章 法人 第一节 法人的概念与本质 111一、特征: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社会组织;能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独立的组织、财产、责任)二、法人的本质 1121、学说:否定说、拟制说、实在说第二节 法人的分类 114一、我国的分类1、大陆法系国家:公法人与私法人;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营利法人、公益法人和中间法人 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的区别(5) 营利法人和公立法人的区别(5)(财团法人具有人和性。 以营利为手段是指将所盈之利分给社员 。社团法人可以从事营利活动,是以营利为手段。 合作经济组织不受垄断法限制,应享有税收优惠。 社会团体法人不等于社团法人。 基金会法人是社会团体法人,是典型的财团法人。 资本主义财团是社会团法人而非财团法人)2、英美:集体法人;独任法人 二、我国对法人的分类:企业法人、机关法人(特征4)、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特征4)117第三节 法人的设立与成立 118一、法人的设立 法人的成立 两者的区别:性质、效力、要件 二、法人的设立1、设立的原则:自由主义、特许设立主义、许可设立主义、准则主义 、严格准则主义、强制主义 我国的设立原则(4)1192、设立方式:发起设立、募集设立、命令设立、捐助设立(只可能是财团法人)3、设立的条件:设立人或发起人、设立基础、设立行为本身合法4、法人设立的民事责任:法人设立成功,其责任、债务由设立的法人承担,如果超过设立的目的和范围所产生的债务,不应由法人承担,自愿承担者除外。 法人设立为成功,又发起人承担三、法人的成立1、实质条件: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场所和住所的区别);权力机关又称法人的意思表示机关。 法定代表人的资格是法定的,具体人选可通过规章规定,但不得更改法律的规定。 法定代表人是法人的执行机关负责人,法人执行机关既可是合议制,亦可是单独个人。a、当董事长侵害公司里以后,谁做为原告?国外规定监事会的主任作为原告 b、合资、合作企业中规定,总经理和董事长在职权范围内都可作为法定代表人 c、执行机构的负责人被双规后,在新法定代表人接任之前,由主持工作的副职负责人,作为法定代表 d、法定代表人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一个自然人理论上只能成为一个法定代表人 e、法人代表不等于法定代表人,法人代表并不是规范的法律用语,法定代表人是法人代表,但法人代表并不一定是法定代表人何为企业: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主要指独立的盈利性组织,并可进一步分为公司和非公司企业,后者如合伙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2、形式要件 :法人成立需要登记 当申请条件完全具备成立法人的条件时,是否成立法人取决与申请人意愿。 人民法院在个案审查中,可以以事实为根据,认为工商登记部门错误的,可以按照事实判决,但不能直接更改上述登记,可以发送司法建议书。第四节 法人的民事能力 121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性质:法人的权利能力是一种主体资格,其无范围和大小之分,和自然人的权利能力是平等的,不同的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也是平等的,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并非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能力。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与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相比的特点(2)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受其目的事业范围的限制,原因(3) 行为能力设置的宗旨:交易安全、维护投资者利益 行为能力的效力:超过目的事业范围订立的合同,如相对人不知道,则有效;如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其为恶意,合同无效。(余老师:超过,相对人知道,不影响其效力;超过,相对人不知道的,赋予相对人可撤销的权利)三、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126 1、法人民事责任能力确定的标准:执行职务说 判断是否执行职务的标准:(3)127法人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产生的责任由法人承担。原则上不追偿,但劳动合同、法人内部规章制度有明确规定的除外。 除法人承担责任外,还可对法定代表人给予处罚的情形(6)第五节 法人的机关 128一、特征:(4) 法人的机关不同于法人的组织机构,仅指法人组织机构中的权力机关、监督机关、执行机关二、法人机关的性质三、构成:权利、监督、执行 129四、法定代表人 特点(3) 法定代表人应具备的条件:(3) 法定代表人应向登记机关核准登记注册 原则上一人不能同时成为两个法人法定代表人,例外情形,限制原因(3)第六节 法人的财产与责任 131一、法人的财产 特点(5) 构成:设立时的财产(继受取得,合法权原,法定数额);成立后取得的财产(继受取得、原始取得)133二、法人的责任 1、特点(3) 2、法人独立财产的范围 3、法人的责任与法人成员的有限责任:法人以其全部财产对外承担责任,承担方式为为无限责任;成员对法人债务不承担责任,成员只对法人有出资义务。成员承担有限责任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其所出资金已转移到法人名下,不再是所有权人。 4、法人人格的否认 a、法人人格的否认对人而不对世,并不否定法人人格制度,只是在个案中,根据具体事实下否认有限责任。b、适用条件(3) c、对人格否定原则的限制(2) d、结果:滥用控制权的人要同法人一起承担连带责任 135第七节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与代理机构 136一、分支机构 特征(2) 成立要件(3) 民事法律地位:非法定民事主体,但可以成为具体民事活动的主体二、代理机构 设立 分支机构与代理机构的区别(3)138 第八节 法人的变更和终止 138一、法人的变更 1、分人的分立:续存式分离、创设式分离 2、法人的合并:新设合并、吸收合并 分立与合并后原法人权利义务的承受方式 3、法人宗旨的变化 4、其他重要事项的变更二、法人的终止 法人的终止与法人的解散 解散的原因(4) 法人的清算 :破产清算、非破产清算 140第九节 法人的人格权 140一、法人人格权的特征(4)三、主要的人格权:1、名称权 特点:专有性、法定性双重权利性 2、名誉权 3、秘密权四、人格权的民法保护:造成财产损害和非财产损害(非精神损害)的,可要求赔偿 143第六章 合伙 144第一节 概念 一、合伙的概念 特征:(5)145第二节 合伙的民事主体地位 146合伙能够具备民事主体地位的条件:1、现代合伙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合同关系,而具有了团体属性:人格、财产、利益、民事责任的相对独立性2、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不是社会组织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决定性条件3、合伙能否取得民事主体资格取决与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现代合伙企业的优点(4) 我国确认合伙的民事主体地位的意义(4) 合伙虽能取得民事主体资格,但其不同于狭义的法人,区别为:财产性质、财产责任、经营活动方式、成立的条件不同。所以合伙可作为第三民事主体并不是所有合伙都可以取得民事主体资格 合伙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条件(7)151第三节 合伙的成立要件 151一、实质要件1、有两个以上合伙人、合伙人为自然人时,须为完全行为能力人(2) 2、合伙人须订立书面的有效合伙协议,且该协议已生效(3) 3、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 4、有合伙组织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且名称中应当标明“普通合伙”字样 5、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那个的其他条件二、形式要件核准登记 153第四节 合伙人的出资与合伙财产 153一、 合伙人的出资1、出资的种类 2、出资的数额 3、时间 4、出资义务的履行 5、出资的增加与补充 6、劳务出自于提供劳务(区别4)二、合伙财产1、合伙财产的构成 2、性质:投入财产的性质(实物出资的、现金出资的);积累财产的性质 3、合伙财产的保全(保全措施6)157第五节 合伙的债务承担 157一、合伙债务 二、合伙承贷债务的顺序问题三、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原因(3)159四、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具有补充性质 可以追偿 160第六节 合伙的内部关系 160 一、合伙经营事务的决策、执行与监督1、决策 特点(3) 2、执行:全体共同为之 可以指定合伙人或非合伙人执行 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合伙代理与一般委任代理的区别 执行合伙事务的人的义务 (4) 权利(4) 3、监督:162二、合伙内部的利益分配1、损益分配的份额或比例 2、分配的方法 3、分配的时间 164第七节 退伙和入伙 164-一、退伙 种类:法定退伙(是由5)、声明退伙(是由4)、除名(是由4) 退伙的效力(5) 二、入伙 合伙继承 合伙转让 效力(2)166第八节 合伙的终止 166一、步骤:解散、清算、办理注销登记二、解散的原因(7)三、清算 清算人执行的事务(6)167第九节 特种合伙 167一、隐名合伙 1、与相关制度的区别:与普通合伙(5);与两合公司;与借贷关系(3) 2、此制度的存在基础 169二、有限合伙 1、与相关制度的区别:与普通合伙(11);与隐名合伙(5);与有限责任合伙(6)171三、特殊的普通合伙 172与普通合伙的区别(4)172第七章 国家 第一节 国家的民事主体地位 173一、国家作为民事主体的意义(4)二、国家作为民事主体的理论学说:国家法人说、特殊民事主体说、本书认识三、国家作为法人的特殊性(4)176第二节 国家陈伟民事主体的途径 176 一、国家作为民事主体的障碍(3)二、完善国家民事主体制度要解决的问题(3)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节 概念和特性 179 一、民事法律行为 二、特征:民事性、表意性、目的性、设权性、民事法律事实性 182三、与相关概念区别:1、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 (4) 2、与意思表示 3、与民法上的行为 4、与适法行为 183四、准民事法律行为 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 种类:事实的通知、意思的通知、感情的通知 183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 1831、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共同行为;2、有偿行为、无偿行为;3、单务行为、双务行为;4、诺成性行为、实践性行为;5、要式行为、不要式行为;6、主行为、从行为;7、独立行为、附属行为;8、财产行为、身份行为;9、有因行为、无因行为;10、生前行为、死因行为上述分类的各自意义 186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与有效要件 186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 二者的联系 区别(4)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和生效的区别 187二、成立要件:1、一般成立要件:意思表示 2、特别成立要件三、有效要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得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目的、标的、条件、方式) 188第四节 意思表示 189 一、构成要素:目的意思;法效意思;表示行为二、类型: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和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对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和对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对话的意思表示和非对话的意思表示 ;要式的意思表示和非要式的意思表示;明示的和默示的三、意思表示的解释 1、解释原则 2、解释方法(4)四、意思表示的拘束力:表意人必须受其约束,非依法律,不得擅自撤回或变更 拘束力的发生时间:有相对人时(向相对人实施时发生)、无相对人时(成立时发生)五、1、意思表示的欠缺 种类:心中保留(构成要件3)、虚伪表示(构成要件4)(恶意串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错误(构成要件6)(错误的类型7)1952、有瑕疵的意思表示 种类:因欺诈而为的意思表示(要件5)、因胁迫而为的意思表示(要件5)、因乘人之危而为的意思表示(要件5)(乘人之危与显失公平)198第五节 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198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1、与附负担的法律行为的区别 2、民事行为所附条件应符合的要求(5) 违反上述要求的法律后果(5) 3、附条件的种类:延缓条件与解除条件;肯定条件与否定条件;随意条件、偶成条件与混合条件 4、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条件成就与否未定中的效力期待权 期待权的保护措施(3);条件成就后的效力 201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201 预付条件的区别 1、所附期限须符合的要求(3) 2、附期限的种类:始期与终期;确定期限与不确定其限期 3、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期限未届至时的效力期待权通过请求权请求负担损害赔偿责任;附期限届至时的效力(始期、终期) 202第六节 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202 一、特征(4) 与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区别二、种类:1、全部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2、部分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部分有效地要件(3)三、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范围或是由 1、民法通则的规定 2、存在的问题 3、合同法的改进(5)四、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性不受诉讼时效限制,但其产生的法律后果受诉讼时效限制 206第七节 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 207一、特征(4) 二、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5) 三、可撤销的原因(3) 207四、撤销权 1、性质:形成权、从权利、专属权 2、主体:受损害方或有瑕疵意思表示方(代理人代为行使、继承人、第三人) 3、行使:行使方法、行使的相对人(另一方当事人、被代理人、无权代理人)、相对人为数人时的撤销方式、行使的效力 4、撤销权的消灭原因:除斥期间的经过(要件2);撤销权的抛弃(要件3) 212第八节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或被撤销的效力 212一、溯及既往的效力 二、返还财产 1、根据:物上请求权、不当得利返回请求权 2、返还财产须具备的条件(4) 3、分类:单方返还、双方返还 4、返还范围三、赔偿损失 1、性质: 基于行为无效或可撤销而产生的赔偿损失责任为缔约过失责任2、因过错而被撤销的,赔偿损失的排除事由(2);因欺诈、胁迫而被撤销的,当欺诈、胁迫是相对人的行为,则表意人可要求其赔偿损失,当为第三人为之时,善意相对人得以侵权行为的规定请求赔偿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的条款具有独立性 214第九节 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214一、1、特征(3) 2、与类似行为的区别: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与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与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3、种类(4)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超过其民事行为能力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1、其效力:除纯获利益外,超过的,效力未定;但已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的,即使超过,亦有效力。 相对人对效力未定的合同有催告权和撤销权 2、追认权 :主体、性质、行使方式、效力 3、催告权 特点(2);撤回权 行使条件(3)三、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1、效力:事后追认仍为有效;表见代表制度。 2、特征(3) 3、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追认权: 特点(3) 4、相对人的催告权(特点2)、撤回权(特点2) 5、善意相对人利益的保护表见代表的确立 构成表见代表的条件(3)四、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的民事法律行为1、行为的效力:效力待定,经追认或无权处分人后来取得处分权的,该行为有效2、特点(3) 3、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合同有效的条件:权利人追认(追认权的特点5);无处分权人取得处分权 220第九章 代理 第一节 代理概述 221一、 分类:直接代理(本章)、间接代理 特征(5)二、1、代理制度的功能(2) 2、适用范围:民事主体间有关民事权利义务设立、变更、消灭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以外的行为(申请、申报、诉讼、事实行为) 代理行为主要是民事法律行为,但并非一切民事法律行为均可使用代理三、种类:意定代理 (职务代理)与法定代理 (指定代理);一般代理与特别代理;单独代理与共同代理(与数人代理的区别 );本代理与复代理(要件5)(意定代理人原则上没有复任权,例外的是由(4);法定代理人无条件地享有复任权);积极代理与消极代理 226第二节 代理权 226一、本质:一种资格或法律地位 二、代理权的取得 1、取得的根据:授权委托、法律直接规定、法院或有权机关的指定。 委托授权的方式:非要是行为,书面、口头;明示、可推断、沉默(容忍代理权) 2、取得的凭证:在委托代理中,为委托证明、授权委托书;在法定代理中,为法律有关规定和户籍证明;在指定代理中,为指定单位的书面裁定或裁决 3、授权委托书的内容 授权不明的责任(3) 授权委托书与委托合同的区别(4)228 4、授权行为的性质及其法律效力 230三、代理权的行使 1、行使的原则(3) 2、行使代理权的限制滥用代理权(构成要件4) 常见的滥用代理权的行为:自己代理、双方代理;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 231 四、代理权的消灭 1、原因:委托代理权消灭的原因(5) 在被代理人死亡后,代理行为仍有效的情形(4) 法定代理权消灭的原因(5) 2、效力:代理资格的丧失无权代理,代理权的消灭不得以此对抗善意第三人 在委任代理中,代理权消灭后,应将委任状等收回,否则,被代理人要据表见代表制度负责 232第三节 代理行为 232一、代理行为的本质:被视为是被代理人实施的行为,其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归属被代理人。二、成立要件 1、一般成立要件 2、特别成立要件(2) 233三、有效要件 1、一般有效要件(3) 2、特别有效要件 2、特别有效要件(2)四、有效代理的法律后果:后果及于被代理人 234第四节 无权代理 235 一、特征 (3) 无权代理与滥用代理权的区别:性质、情形、法律后果 与无效代理的区别 235 二、狭义的无权代理 要件(3) 效力:效力待定 ; 被代理人有追认权(特点5) ; 相对人有催告权(特点2)与撤回权(要件3);行为人应负相应责任三、表见代理 与狭义无权代理的区别(2) 构成要件(4) 构成表见代理不以本人无过错为要件 后果归属:在构成表见代理时善意相对人既可主张狭义的无权代理,行使撤销权,又可主张成立表见代理,代理行为直接对被代理人产生效力,被代理人可以对造成的损失向无权代理人追偿。但在无权代理人无过失的情况下,第三人不能主张狭义的无权代理,同时,在有过失的情况下,代理人不能否定相对人主张成立狭义无权代理的权利;在构成表见代理时,被代理人有追认权,第三人有撤回权;被代理人不能主张成立表见代理 239第十章 诉讼时效和期限 第一节 民事时效概述 240一、 构成要素(3) 种类:取得实效与消灭时效;普通时效与特殊时效 性质:民事法律事实、事件、具有强制性 241二、民事时效制度的功能(4) 立法例(5) 242三、 1、我国现在的制度:仅规定了诉讼时效制度,对取得实效持否定态度 2、完善立法时,应规定取得实效制度的理由(3) 244第二节 诉讼时效 244一、 与除斥期间的区别:通说(4);本书:适用对象是形成权则为除斥期间,否则则为时效期间二、诉讼时效的效力:1、效力不及于起诉权(主张起诉权消灭的不合理性3); 2、诉讼时效届满后发生请求权有条件消灭或抗辩权发身的法律后果; 3、受领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因为,因为过了诉讼时效后,权利人消灭的只是请求权,但债权并没有消灭(请求权和债权的区别3)(时效完成后,义务人以契约承认该债务或提供担保的,与时效完成后义务人自愿履行具有同等效力,义务人不能以不知时效已过为由主张该合同或担保无效)(已罹时效的债权人不能作为主动债权而主张抵销,可以作为受动债权,用于抵销); 4、诉讼时效的效力原则上及于其从权利,但属从权利的担保物权除外 251三、诉讼时效的客体 我国诉讼时效的客体只能是请求权,债权请求权可适用,但物权请求权(原因4)和人身权请求权(原因3)不适用诉讼时效253-255 第三节 诉讼时效期间 256 一、特征(3) 二、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现行法规定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时起算,但宜规定为自权利人能够行使请求权时起算;不同债权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时间有区别(7)三、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 中止的条件(2) 中止的法律后果 258四、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 中断的条件:存在法定的中断事由(3);法定的中断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且必须发生在该诉讼时效所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之间 中断的法律后果(中断后,诉讼时效期间从何开始计算4) 中止与中断的区别:是由、是由发生的时间要求、法律后果不同 260五、诉讼时效期间的延长 与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和中断的区别(3) 延长的条件(4) 法律后果 261第四节 期限 261一、意义(5)二、种类:日期与期日;法定期限、指定期限、约定期限三、期限的确定与计算 确定方式(4) 计算方法 262第二编 物权法 第一章 物权法概述 第一节 物权法的概念及其编制体例 265二、物权法的性质:私法、财产法三、特征(4)四、编制体例 269第二节 物权法的原则 269一、物权法定原则 内容:类型强制性、类型固定性 违反物权法定原则的后果(3) 物权法定主义的根据(5)272 物权法定主义与意思自治原则的关系 273 二、一物一权原则 内容(4) 立法理由(3) 修正 276三、 1、公示原则 278 确定理由(2) 功能 适用 2、公信原则 280本质及功能 公信力的表现形式 适用 公示原则与公信原则的关系 282第二章 物权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及种类 283一、物权:物权是人可得直接支配于物、以获得支配利益,并具有排他性的权利。如房屋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城管违反程序拆迁房屋侵犯此类权利。二、特征:对世性、支配性、特定性、排他性、绝对性、公示性三、种类:1、自物权与他物权 区别:权利主体、内容、存在期限不同2、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 区别:公示方法及对抗第三人的效力、所受限制不同3、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 区别(5) 4、主物权与从物权 区别 5、有限物权与无限物权 6、意定物权与法定物权 区别(3) 7、登记物权与非登记物权 8、普通物权与特别物权(特殊性3) 285-288第二节 物权的效力 288一、种类:排他、优先、追及、物权请求权效力二、排他效力 体现(3) 三、优先效力针对物权之外的其他权利而言 ,物权之间不存在优先效力(理由4) 289 表现(2)物权优先与债权的例外(3)四、追及效力五、物权请求权 特点(2) 性质 物权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的区别 292 种类:排除妨害请求权;返还原物请求权;妨害防止请求权;恢复原状请求权 294 物权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竞合: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竞合;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竞合 296第三节 物权的变动 296一、 1、物权的设立 2、物权的变更 3、物权的终止 物权变动的原因(3)297二、物权行为 298 主要内容:区分原则、无因原则三、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除当事人的债权合意外还需要登记或交付,才发生物权变动。)四、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1、非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在登机前已取得不动产物权,非经登记,不得处分物权()继承或受遗赠继承、遗赠开始发生变动()强制执行自执行法院发给权利移转证书日变动()法院判决自判决确定之日或判决生效之日()占有时效取得登记后发生物权变动()征收自政府文件下达之日变动()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自行为完成之日生效讨论:房屋拆迁问题(7)依法律的规定取得法律的是由发生之时、非基于法律行为的动产物权变动动产自事实行为成就时生效,除继承、强制执行、法院判决和征收外,还有:()先占 ()取得时效()善意取得()遗失物拾得()埋藏物发现()添附 396第四节 物权的公示 306一、功能二、公示方法:交付动产;登记不动产 区别规定的原因(4)306三、交付 特征(4) 交付与给付的区别(3) 动产交付的种类:现实交付(三种情形);观念交付(简易交付、占有改定、指示交付、拟制交付)四、登记 特征:公开性、设权性、形式性 登记制度的类型(3) 登记的形态:初始登记、他项权利登记、预告登记、异议登记、更正登记、变更登记、凃销登记 登记请求权(发生原因) 登记机关 登记程序(我国为实质审查程序,原因4) 登记错误的民事责任 316第三章 所有权 第一节 所有权概述 317一、特征:自权性、完全性、恒久性、单一性、弹力性二、本质(4)三、种类:1、国家所有权(特征4)、集体所有权(特征3)、公民个人所有权(特征3)、法人所有权(特征2) 2、动产所有权、不动产所有权 不动产所有权包括:土地所有权(特征5)、房屋所有权 房屋所有权与土地使用的关系 3、单独所有权与共同所有权 326第二节 所有权的权能 326二、所有权的积极权能:1、占有权能;2、使用权能(与使用权的区别);3、收益权能(与使用权能的关系5)(收益权能与所有权分离的情形3)329 4、处分权能:事实上的处分、法律上的处分 两者区别(3) 330三、所有权的消极权能四、所有权权能的行使及其限制 限制方式(5)330第三节 所有权的取得 331一、方式:原始取得、继受取得 两者的区别(3)二、善意取得 1、性质及宗旨 2、构成要件(4) 3、效力(2) 335 三、遗失物的拾得(我国不适用) 1、性质:取得所有权主义vs不能取得所有权的主义 2、要件(2) 3、拾得人的权利(2);义务(3) 3、保管部门的权利(2);义务(2)337四、所有权人不明的埋藏物和隐藏物的发现 1、要件:须为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或隐藏物(特点3) ;须发现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或埋藏物 埋藏物、隐藏物与遗失物的区别(3)338 2、法律后果:现行法:归国家所有,表扬或物质奖励。宜采取有限取得所有权主义五、添附 1、混合 构成要件(3) 效力(2) 2、附合(仍能识别) 种类(2) 效力:动产和不动产(2);动产和动产(2) 3、加工 构成要件(3) 效力 添附的债权效力:不当得利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强迫得利的处理方式2)341六、先占 性质:事实行为说 要件(3) 效果 我国的先占制度 343第四节 共有 343一、特征(主体、客体、内容、性质) 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共有与共有关系;与公有(4);与总有;与准共有 344二、按份共有 特征(4) A、内部关系:1、共有物的使用与收益 2、份额的处分:转让人负有通知义务,可不经其他共有人同意,转让其份额。但其他共有人享有优先购买权 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应符合的条件(3) 当有数个共有人欲行使此权利时,应由转让人决定 当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发生竞合时,共有人的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概预算培训
- 对称剪纸教学课件
- 基本句型趣味课件
- 课件服务器问题
- 课件最后一页底图
- 广东护理自考考试题目及答案
- 矿山钻工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木屑筛选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口译听力考试题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考试题库(夺分金卷)附答案详解
- 部编新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课堂作业课课练课时练
- 变形记作文六年级变成小鸟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课件
- GA 568-2022警服夏执勤短袖衬衣
- 上肢主要神经损伤诊断
- GB/T 38381-2019新闻出版知识服务知识元描述
- GB/T 24600-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
- GB/T 1839-2008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
- 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
- 07FD02防空地下室电气设备安装图集
- 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新进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