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吴堡县第一完全小学(四)年级语文导学案执 笔:霍喜维 审核:张 旭 授课人: 授课时间:教研组:语文组 班级: 课题:18永生的眼睛 课型:略读 课时:一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并认识本课的相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 3读懂课文内容,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并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破内置的写作方法。【重点难点预测】 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心愿故事女儿的三次恳求周越,一个非常聪明上进的小姑娘,是班里的班长和团支部书记,2001年2月13日发现病情,2月16日确诊为白血病,12月16日去世,12月17日遗体被山东医学院遗体捐献接受中心接走重提这段往事,无异于用刀子割周长宇的心,但周长宇坚持要说下去,他说忘不了女儿三次恳求他同意捐献遗体的情景,他说他做出这个决定,就是因为不能给女儿脸上抹黑。周越第一次提出捐献遗体的要求是在2001年8月,那时候她在天津血液病医院住院治疗,在乐陵市工商银行工作的周长宇周末赶过去看女儿,女儿趁妈妈出去买东西的机会,一本正经地对父亲说:“爸爸,我想求你一件事情。”周长宇以为女儿想要吃的或者穿的,就满口答应下来,想不到周越竟然说:“爸爸,你看看我写的日记,我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但我知道很多人都在关心我,我想捐献遗体,报答这个社会。”周长宇一听这话,眼泪直在眼眶里转悠,他说:“孩子,这事咱慢慢谈,别着急。”周越一听急了:“到我不行的时候,那就晚了。”“行行行。”周长宇哽咽着说完三个字,扭头冲到阳台外边大哭起来。周长宇说他第一次听到女儿的恳求时,当时压根就不同意女儿的想法,当爹妈的怎么能舍得呢!2001年10月,周长宇到医院看女儿时,正碰上天津电视台记者来医院采访别的事情,周越蹦蹦跳跳地跑了过去,她很认真地对记者说:“阿姨,我得的是血癌,我要真有不幸,我想捐献自己的遗体,我不想白白地烧掉,一点作用都没有。”电视台的记者惊呆了,而躲在一边的周长宇只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周长宇第三次听到女儿提出这个要求是在2001年11月,当时周越病情已经恶化,甚至医院都放弃治疗,让她回家过完最后几天。在家里,每当周越疼得受不了时,她就会喊:“爸爸妈妈,我提这个要求你们都满足不了吗?我死了烧成灰,你们抱着我的骨灰哭有什么用?你们真要想我,心里有我就行了”在女儿三番五次劝说下,周长宇和妻子抱头痛哭一场,最终决定满足女儿的愿望。父亲的两个誓言2001年12月16日晚上,13岁的周越走完了她短暂的人生历程,直到她临死前,她还念念不忘地说:“把我捐出来,就可以做研究,别的孩子就不用受这个罪了 12月17日,周越的遗体被山东医学院遗体捐献接受中心接走,望着女儿渐渐远去的身体,周越立下誓言:女儿这么小就有这么高的境界,做父母的不能给女儿脸上抹黑,我要捐献骨髓、捐献身体所有器官。女儿死后一个月,周长宇就来到山东省红十字会做了骨髓配型,他随时等待着和他配型成功的白血病人来找他。女儿的遗愿让周长宇彻夜难眠,他干脆辞去工作去了北京,在那里,他和中国红十字会、中央电视台一起搞一些公益活动,宣传白血病及其他疾病的防治工作,这一干就是一年半。去年6月份,周长宇从北京回到乐陵。去世一年多的周越仍然像活在这个家里一样,她所有的东西都摆在原处,一尘不染,回到家的周长宇越来越感觉对不起女儿,当初答应她的誓言只实现了一个,女儿在地下会不会以为爸爸爽约了?【学法指导】1师生共同查找搜集关于“器官捐赠”的资料或者故事。2了解周围的人对捐赠器官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具体原因。【学习流程】激趣导入 明确目标一、谈话激情,导入课题 (一)谈话激情。师:同学们,还记得那个盲姑娘安静吗?她用小手触摸着美丽的春天,用心灵感受着生命的美好,却无法看到真正多姿多彩的世界。如果她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该多好啊!可是,像安静一样的盲人,仅仅在中国就有500万人,他们在黑暗的世界里度过了一生。那么盲人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学生闭眼感受)师:回忆你刚才的感觉,说说假如你就是那些盲人,你最渴望什么?(学生发言)师:是啊,他们多么渴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啊! (二)导入课题。师: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包括老师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是多么幸福啊,那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眼睛得到永生呢?相信读了美国著名的作家琳达里弗斯的一篇回忆文章(板书课题:永生的眼睛)之后,我们就能找到答案。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 (三)提示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标。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先请同学们读自读提示,看看给我们学习提出了几个要求?学生读,交流明白:第一个要求就是说说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么做的。第二个要求就是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三个要求就是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预习检测 初步感知二、抓重点词句体会情感 (一)生默读课文,勾画出有“骄傲”的句子。 (二)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体会。1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出示句子,师提问:温迪为什么为母亲、外公所做的一切骄傲呢?学生思考发言。(因为外公把外婆的眼睛角膜捐赠给了别人;温迪的妈妈把外公的眼睛角膜捐赠了出去)师:是啊,有了他们的捐赠,就会有盲人可以重见光明,为别人带来了幸福,多么令人骄傲啊!我们一起通过朗读表达出文帝的骄傲吧!(生齐读)2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你们还找到有“骄傲”的句子吗?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温迪而骄傲。 (1)引导学生读句子,并和自己勾画的句子比较,看有什么区别? (2)明白“!”的作用。通过比较发现少了“!”和“14岁”,引导学生明白加上“!”,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些,顺势指导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 (3)体会强调“14岁”的原因。师:作者为什么要强调“14岁的温迪“呢?如果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犯难,可引导学生看前文,琳达的母亲去世后捐赠眼角膜时,琳达也是14岁,可她们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4)比较琳达和温迪的态度。师:琳达14岁时和温迪14岁时对捐赠器官的态度有什么不一样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学生汇报: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进了自己的房间。“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师:琳达当时对于捐赠妈妈的眼角膜是什么感受?为什么?(学生发言)根据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深情齐读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进了自己的房间。“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重点研读 一课一得(5)体会重点句的含义,找到琳达态度变化的原因。 师追问:如果你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是什么看法呢?(生发言,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师:是啊,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人,也是我们最爱的人,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妈妈完整的来到这个世界上,也能完整的离去。可是,琳达的态度后来发生了变化,是谁让她改变了看法?(琳达的父亲和温迪)师:父亲、温迪的哪些言行深深地影响着琳达,也影响着在座的同学们?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句子,还可以简单地写下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度,勾画,潜心体会)学生汇报,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引导体会句子。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师:父亲在说这话时是怎样的语气?(平静)指名读出父亲的平静,其他同学并思考:父亲说这话时为什么那么平静呢?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认为死后器官对自己没有用处,但是对别人却有很大的帮助,因而捐赠是理所当然的。师: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琳达的父母是怎样的人?师:的确只有这种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人才会为壮举而感到平静,让我们通过朗读表现出父亲的那份平静吧!(生齐读)师过渡:父亲和温迪还有那些言行影响着琳达?父亲愉快地告诉我,他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角膜。师:父亲不只是有美好的想法,而且他决定在去世后捐赠所有完好的器官多么伟大呀,我们一起用朗读赞美这位伟大的老人。(生齐读)师:为什么父亲特别强调要捐赠眼角膜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指导看课文插图温迪的画,师:谁能用一句话来形容文帝画的马?(学生发言)引导总结为一个词,那就是栩栩如生。出示盲童的画师:这是一位盲童的画,你觉得画得怎样?和温迪的比一比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因为温迪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而盲童没有)师:所以父亲特别强调要捐赠眼角膜因为他觉得(引导齐读)“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师:其实盲人没有眼睛,远不止是不能画出美丽的画,他们还要面临许多痛苦,那么他们会面临什么痛苦呢?(学生大胆发言)师:14岁的温迪也感受了盲人的痛苦,让我们一起读出示句子(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引导想象眼角膜的作用: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_,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过渡:听了温迪的话,琳达彻底领悟到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眼角膜。出示句子: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眼角膜!生齐读这句话,思考:父亲还留下了什么?(引导学生领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为他人无私奉献)师出示句子: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温迪而骄傲!师引导:在这次交谈中,14岁女儿让我明白了要为他人着想,要无私奉献的道理,所以我为女儿感到骄傲和自豪。自学字词 语言积累三、初读课文,识字词,理清脉络 (一)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二)检查自读情况。出示词语:笼罩流淌捐赠器官盲童酷爱屡屡 遵从失明楼主 突如其来不假思索不顾一切 热泪盈眶与世长辞重见天日 夺眶而出指名读,要求读准。师引导:课文我们能读得有感情,其实每个词语也有自己的感情色彩,请同学们带着对词语的理解一起读。(生齐读) (三)学生自读课文,思考:琳达一家哪些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做了些什么?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梳理,老师板书:捐赠眼角膜妈妈爸爸温迪四、拓展深化内涵。 (一)资料补充。师:其实课文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原文中还这样写道:那天,我紧紧搂着温迪。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仍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失去温迪三周后,我收到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你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仿佛还在不辍chu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师:此时,琳达不再悲伤,因为她又一次想起父亲的话(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生齐读) (二)深化内涵,升华情感师:上课前,我们就提出了“眼睛如何能得到永生”这个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社会教育考试真题与答案
- 2025年食品安全答卷试题(附答案)
- 餐饮连锁品牌标准化运营计划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集
- 幼教园所家长沟通技巧培训方案
- 职工大会召开方案及议程
- 临床医学试题命题说明及答案2025年版
- 2025年质量负责人岗前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路水运安全员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 高中语文-“病句辨析”模块“语序不当”知识点
- 粮食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工程整改方案及措施(3篇)
- 2025标准合同范本:餐饮业劳动合同书
- 政府法律顾问聘用合同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2025年共青团入团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 第13章第2节 人体免疫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 2025上海科技馆招聘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3人备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秋季学期安全主题班会教育记录
- 线路维护材料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