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与论语讲座课程作业批次:2014学年春季学期第一批学号:112333280118 姓名:吴春潮 班级:12级化工简论孔子坎坷的一生(之一)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华夏族,孔氏,子姓,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是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贵族后裔。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主要思想主张:“仁”(孔子的思想核心)、“德”(以德教化人民)、“礼”(以礼治理国家)。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原籍宋国,是商朝的宗室,祖先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其父叔梁纥,其母颜征。孔子生而头上圩顶,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山,故名“丘”。在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厥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孔子长大后,亦不得不为生活做许多粗活。孔子后来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虽然家庭贫困,但孔子仍然勤奋好学。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孔子长成后,身高九尺有六寸,因此乡人称其为“长人”。季氏曾飨士,孔子也前去,但为季氏家臣阳虎所绌,于是孔子返回。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孔子治理中都(今汶上县)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师,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隳(hui,音辉)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隳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季氏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 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向老子请教。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这“七十二贤士”中,又数颜回,是孔子最爱的弟子。这段期间孔子专注于教育和古籍整理。鲁哀公十二年冬,孔鲤先孔子而死。鲁哀公十四年,颜回先他而去。孔子有所感慨:“昔从我於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恳请伐齐,哀公让他“告季孙”,孔子又向季孙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肉酱。经过这一系列打击后,孔子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前479年的一天,子贡来见孔子,孔子柱杖依于门前遥遥相望。他对子贡说:“赐,你自怎么来得这么晚?”于是叹息道:“太山(即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说完,流下眼泪。接着他又对子贡说:“夏人殡于东阶,周人殡于西阶,殷人殡于两柱间。我昨晚梦到奠于两柱之间。我是殷人。”七天后,孔子逝世,终年七十三岁,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孔子的孝悌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之二)善事父母谓之孝,兄友弟恭谓之悌。孔子的孝悌思想,作为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社会规范,具有深刻的内涵。同时,孔子在个人追求、家庭伦理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均赋予了孝悌思想以深刻的价值诉求。孝悌思想的形成,不仅受孔子生活时代的历史背景的影响,而且深深扎根于浓厚的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沃土中。虽然孝悌思想有些许糟粕之处,但它的精华之点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启导意义。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崇尚“孝悌”的传统美德。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殷人崇拜祖先,因为他认为其祖先可以同上帝对话。周人把文王神化,使其成为周人共同孝敬的对象。可见,当时的“孝”具有宗教和伦理的双重含义。及至孔子,“孝”之伦理规范的意义更加凸显。关于“孝”的意蕴,古人释曰:“善事父母”(说文解字)。但究竟怎样才称得上“善事”?孔子的“孝”又是怎样要求的?其中则有不少“规矩”。其一,为父母担忧即“孝”。子女要行孝,就必须时刻把父母的事情牵挂在心上,惦念在胸中,这里要在“时刻”二字。论语为政中说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孔子认为,子女生病时父母会非常忧愁和担心,作为子女来说,要注意体会这种心境。子女只有把对自己子女生病时的这种态度用在对自己的父母身上,特别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孝顺,才能真正尽其心、致其力。论语 里仁记载,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意思是说,父母的年庚不可不谨记在心。一方面,要为父母颐年高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为父母年迈体衰而忧虑。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担忧和不安,才换来了子女健康的成长和成才。在父母渐渐衰老、生活难以自理之时,子女理应恪尽孝道,为父母排除生活上的障碍和困难。更重要的是,为父母的身心状态担忧,尽最大心力让他们安享天伦之乐。其二,发自内心地敬养父母即“孝”。论语为政记载,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在孔子看来,仅仅“供养”父母还不能称之为“孝”,必须要做到“敬养”才可以。如果只是满足父母物质上的需求,而做不到对父母恭敬尊重,那与养狗、养马何异?论语为政中还记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也就是说,子女在孝敬父母的时候,要保持和悦的态度。遇到事情时能为父母出力,有酒食时能让父母先吃,也算不上真正的孝敬。只有言辞温婉和顺,才能够使父母心情愉悦。只要是子女心中存在真挚的敬爱之情,即使粗茶淡饭,父母也会心满意足。其三,以豁达之心侍养父母即“孝”。论语先进篇载,孔子赞扬闵子骞“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闵子骞是孔门众弟子中德行修养的佼佼者,德行声誉与颜渊齐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骞少时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芦花衣损,以丝绵衣己所生二子。子骞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出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其父这才饶恕了后妻。嗣后,继母对待闵子骞如同己出,全家和睦,传为美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不论父母对自己的态度是好是坏,自己都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孝顺。对待自己的父母应该有一颗豁达之心,不计较得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子女都应最大限度地宽容地对待父母、赡养父母、回报父母。“悌”本作“弟”。说文解字中曰:“弟,韦束之,次弟也,从古字之象。”意指绳锁束戈之形,辗转围绕,势如螺旋,寓兄弟之密也。“悌”,体现了兄弟相处时能够团结共处、互融互助,但它更多地是指胞弟对兄长的敬重。虽然“悌”在论语中只出现了5次,但孔子非常关注“悌”。一般说来,“悌”的意思即尊敬兄长。但在论语学而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就是说,孔子认为:弟子在家要尽孝,出门要敬重兄长,行事谨慎,言而有信,关爱大众,以仁为荣。每天应做之事完成之后,要努力学习。从“出则悌”可以看出,孔子所认为的“悌”,已经不仅仅指在家庭中对兄长的敬重之情了。论语颜渊中有句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可以看出,这里的“兄弟”已经超越了一奶同胞的血缘关系而上升为宗族和国家范围内同辈人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及到了尊敬兄长以及其他地位或辈分长于自己的人。反过来,自己又要照顾和保护好比自己年幼或相比之下处于弱势的人。这一点在论语子路中得到了印证。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其中,“乡党称悌焉”一句很明显地表明,“悌”这种思想不只是局限在个人家庭之中,而是扩展成为社会上的一种情意,即“尊老爱幼”的博爱情怀。过对“孝悌”思想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孔子提出的“孝悌”思想不仅有浓厚的哲学和文化渊源,顺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趋势,而且在个人、家庭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均具有深刻的价值。虽然“孝悌”思想过分强调父权和君权至上的伦理关系,以至于形成了中国根深蒂固的家庭宗法制度,阻碍了民主的发展。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极力维护的“孝悌”思想,在当今社会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导意义。其一,“孝悌”思想是人们日常伦理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它根植于中国深厚的哲学和文化土壤中,并贯穿于几千年的中国社会,最终发展成为维系家族和睦与社会稳定的纽带和基石。正是由于人们对“孝悌”思想的重视,才使得中国传统中以家族为中心的伦理道德体系长盛不衰。在家庭中,“孝悌”思想是根基,只有做到最基本的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才能使其他事情有条不紊地进行。在现代家庭中提倡父慈子孝、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可以增强每一个家庭成员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感,有助于家庭的稳定。同时,成年人孝敬自己的父母,就是对自己未成年子女最好的言传身教8。人们只有将“孝悌”思想内化吸纳,自觉接受并践行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才有利于他们将来在社会上遵循其他伦理道德规范。因此,“孝悌”思想是人们接受其他道德规范的基础。其二,“孝悌”思想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社会的和谐包含多个不同的要素,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需要妥善处理和协调社会多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协调和缓解各种社会矛盾。让“孝悌”思想内化为内心的自觉规范,人们就很少做出犯上之事,更不会有忤逆为乱之举。“孝悌”思想注重在家庭中形成一种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的风气,这一点升华到整个社会中,就是对每一层级管理规章制度的认可和服从。这不仅体现出了博大的仁爱之义,而且反映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和为贵”。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牢牢抓住最根本的道德伦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和谐社会的建设走上康庄大道。其三,“孝悌”思想在变化的社会中保持恒久的存在价值。当今社会,在社会制度、社会环境和社会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孝悌”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非比寻常,可以说,它在当今社会中依然保持恒久的存在价值。“孝悌”思想作为儒学的根本,曾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而存在,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以孝治天下”。但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孝悌”思想的基本精神已经融入到了我们文化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段,最终化为了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部分。这种思想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给中华民族奠定了民族心理的共同基础,我们是不能也不可以随随便便将其抛弃的。可见,作为一种传统的精神文明和文化类型,“孝悌” 思想具有恒久的存在价值。总而言之,“孝悌”思想作为儒家思想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的精髓。我们应该剔除其中的一些糟粕,并继承和发扬其中的精华部分。当今社会所讲求的“和谐”,其渊源就是孔子的“孝悌”思想,在家热爱父母和兄弟姐妹,在外热爱他人、社会和祖国。可见,“孝悌”之道,“作为家庭伦理规范,充满了中国伦理所蕴涵的建立在以家庭模式为本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基础上的和睦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伦理始于家庭而扩向社会的基本特点,具有调节亲情、维持家庭、稳定社会的独特功能。”论述孔子的德治思想与当今提倡的以德治国(之三)首先,孔子重视德治的思想对我们有借鉴作用 作为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奠基人,孔子继承并改造、发展了以“周礼”为核心的西周宗法等级道德,竭力倡导“德治”“仁政”。在孔子看来,道德具有多方面的政治作用。第一,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前提和基础。孔子把春秋、战国交替时期出现的亲人相残,诸侯争霸,灭国绝嗣,以至君臣易位的大乱局面归结为“礼崩乐坏”的产物,因此他周游列国,四处奔忙,力图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第二,道德是为政者获取民心的手段。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共之”。(论语,为政)也就是说,如果为政者奉行德治,那么他就如同北极星一样,居于特定的方位而被群星拱卫。第三,道德是为政者树立人们的道德意识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的根本方法,即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显然在孔子的思想里,道德与政治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而与法治相比较,德治是更为根本、有效的治民手段,因为它能够从意识形态或精神上调节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第四,为政者道德的好坏还直接影响着民德、民风。孔子曾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其意为:为政者的道德作风好比是风,老百姓的道德作风好比是草,风吹到草上,草必然随风倒。 君王、官吏能否奉行德治是一件关系国家与衰存亡的大事,因而他们都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格。孔子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论语八佾)即无君而有道胜于有君而无道。古代中国社会的皇帝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但道德比皇帝更为重要。孔子对有德的国君和官吏往往赞赏有加。例如,他曾称赞因见商封王无道而隐居的微子、向纣王进谏不成而不得不佯装疯狂的箕子以及力谏封王而被剖心而死的比干为殷朝的三位仁人。由于官吏道德的好坏具有至关的重要性,孔子甚至把是否出仕为官视为需要进行道德抉择的事情。在这一点上,他的基本主张是“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论语宪问)。也就是说,国家有道,固当出仕食禄;国家无道仍然出仕食禄则是件可耻的事情。 孔子偏重人际道德关系,夸大道德的政治作用,贬斥法治的社会功能,这固然有“道德决定论”的倾向,但他重视德治的许多基本观点却是合理而深刻的。他看到了道德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性作用,道德对于民心的重要性,道德从精神上调节社会行为的功能,以及为政者道德对社会道德风尚的深刻影响,这些都应该得到肯定。特别是,如果我们把孔子重视德治的思想与当今世界推祟“科技至上”、“经济至上”和“法治至上”的社会现实相比较,那么孔子德治的重视和强调就更显得有参考价值。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生活需要,是人作为一种有理性的社会动物的精神规定和行为规定。道德的社会作用、行政人员的政德修养以及反腐倡廉是任何时代的任何国家和政府都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其次,孔子对“政”,的理解对我们有启示作用。 季康曾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政者正也,子帅以企,孰敢不正?”(论语颜渊)这是说,为政的“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用正来统帅民众,谁敢不正?不言而喻,孔子所说的“政”就是正道、正直、正气、正义、名正言顺或清正廉明的“正”。这是一种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它赋予了为政者一种神圣、高尚的道德使命感,使道德成为规范为政者的思想和行为的内在要求。对于孔子来讲,能否坚持正道,能否保持正直的本性,能否保持一种浩然正气,能否维护正义,能否名正言顺,能否清正廉明,是从政的根本所在。他说过:“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论语里仁)也就是说,不要愁得不到职位,该操心自己拿什么来自立于位。他又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论语卫灵公)即知识已能通达治民之道,但如果不能以仁德把持它,那么就是获得了治民的职位,也肯定会丧失。孔子把为政的“政”理解为“正”表达了他要求为政者处处以身作则的愿望,即所谓“先之劳之”(论语,子路)。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为政者能否执着于“正”还是政令畅通的保证,因而孔子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孔子的意思是,如果为政者品行端正,那么不发号施令民众也会执行3相反,如果为政者品行不端正,那么就是发号施令民众也不会听从。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腐败也成为不同政治体制的国家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资本主义社会的腐败丑闻接连不断,社会主义国家的腐败问题也此起彼伏。腐败已经演变成一种广泛流行的社会瘟疫,它滋生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腐蚀着的社会的机体,侵害人的灵魂,挖掘着人类文明的陷阱。在五花八门的腐败面前,人们不禁要问:在科技日新月异、经济蓬勃发展和民主进程日益加快的当今世界,为什么腐败却愈演愈烈?国家公职人员或官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其特殊性就在于他们掌握着社会公共权力。不管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行政人员在运用和操作权力的过程中既可能行善而成为清官,也可能行恶而成为贪官污吏。在充满诱惑力的权力面前,能否在自身的岗位上保持一种道德上的严肃,一种浩然的正气和一种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就成为检验行政工作者优劣的基本标准最后,孔子的政德修养论对我们有昭示作用。 孔子认为,要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必须依靠“志士仁人”的不懈努力,他本人的人生实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孔子开创儒家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做人报国的根本之道的思想传统。在孔子的思想里,出仕做官的人都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都必须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因此,他对为政者提出了严格的“倍身”要求,要求他们“修己以敬”、“修已以安人”和“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至于孔子所倡导的“修身”或;修己”方法,我们可以大致归纳如下。 首先,从政须先立志。孔子所说的“志”是指对“仁德”的志趣。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司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A卷】
- 2025低压电工资格考试题(含答案)
- 2024潞安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通关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综合题)
- 2025年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照明控制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咨询工程师模拟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年消费升级背景下零售行业市场细分及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 养殖业发展战略总结
- 计算机三级通关考试题库(突破训练)附答案详解
- 考研初试后英语听力复习要点详细梳理机制
- 2024-2025学年注册电气工程师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详解【B卷】
- 水暖专业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秋国家开放大学《形势与政策》形考大作业答案
- 化工安全网络培训课件
- 2025年超细氢氧化铝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88)
- 肺康复护理进展
- 2025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6表内除法》教案
- 202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英语试题及答案
- 电子元器件供货方案与保证措施
- 2025便利店便利店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小学二年级体育教案全集全册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