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黄鹏知识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疏通文意,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哲学思想。2引导学生掌握本文艺术特色,进而了解孟子散文的风格和特点。 3.掌握古文中部分词语及的用法。词语如“也”、“是”等;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等。掌握整理重要的实词、虚词; 4.能背诵一些经典名句;教学重点:1.能较顺利地理解课文; 2.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3.对文章中出现的一些重要概念的理解。比如“大丈夫”、“义”、“道”等等。 4.能够触类旁通,推己及人,联系现实,从而增强生命的韧性,走出小我的局限,直面人生所遇到的问题。教学难点:对几个关键词的理解。比如,“义”、“气”、“大”、“刚”、“仁”、“礼”等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在民不聊生的战国岁月,失去道德规范的权力泛滥成灾,各种势力竞相角逐。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用孙膑、田忌,各种学说的能人均显赫一时。唯独一位儒者默默地整装治车,离开一个又一个的诸侯国,奔赴自己未知的前程。我们可以看到,他清瘦的、茕茕孑立的背影,在吱吱呀呀的马车上轻轻摇晃,渐行渐远。为什么选择离开呢?因为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中,利欲熏心的君主们满耳充斥着厮杀声,满眼看见的都是染浸着血腥的土地,无暇顾及这位儒者宣扬的天下大道。而孟子,他以真诚的态度面对自己的责任,并且勇于实践,但最后也只能止于至善。而圣人孟子就在这颠簸的马车上渐渐走向历史的前台,他的大丈夫形象充斥在天地宇宙间,为千秋歌颂、万世景仰!今天我们就随着孟子自己所著的儒家经典孟子一书中的片段章节,来看看他选择用一种什么样的形象活在这个世界,活在人们心中。二、赏析课文第二段1、大丈夫这个词的解释。杜甫说:“丈夫垂名动万年。”男生们也动不动就说自己是男子汉大丈夫。那有谁知道“大丈夫这个概念是谁提出的?在这一段的末尾孟子提出了一个概念“大丈夫”。而在中国古代,对“丈夫”这个词的解释有好几种。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国语 勾践灭吴)(这是勾践为了复仇采取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对生育的奖励。)丈夫之冠,父命也。(孟子本段)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孟子本段)(1)指性别,男性。(2)指成年男子。(3)指女子的配偶。那么,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又是什么含义呢?2、全班朗读第二段,教师解释加点字词。3、分析文段这是孟子和景春的一次对话。对话的内容由评价两个人:公孙衍和张仪开始。(1)景春是如何看待公孙衍和张仪的?他的评判有什么标准?明确:景春是从内心里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的。他判断大丈夫的标准是张仪、公孙衍他们表现在外面的威势和个人的为所欲为。(2)孟子是如何评价公孙衍和张仪的?他的情感态度如何呢?明确:孟子认为公孙衍和张仪不是大丈夫。孟子对此的解释含蓄而幽默,他是设喻说理的高手。这里孟子通过女子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稍微翻译这段)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主做了不义之事,大臣就应该劝谏。妻子对丈夫也是这样,妻子固然应当顺从丈夫,但是,夫君有过,妻也就当劝说补正。君主面前只有太监婢女之流,才不问是非,一味顺从。在丈夫身边,一味顺从,讨你欢心的那是什么人?是小老婆。实际上,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原则。可见,这里“妾妇之道”还不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妻子之道。而实实在在就是“小老婆之道”。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他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无知小老婆,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3)孟子认为得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称得上“大丈夫”呢?明确:得具备三个条件。首先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意思是“住在天下最大的住宅(即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即礼)上,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即义)”。(课文注解)其次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是“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道遵循仁义道德,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践行自己的主张”。再次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意思是“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威武不能压服他的志”。简单一句话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守并践行仁义道德的人。多么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啊。我们再把这对“大丈夫”的解释好好读一遍。(全班朗读)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岳飞的精忠报国,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苏武的留胡节不辱,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无一不镌刻着这样的大丈夫气概,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三、赏析课文第一段(承上)因此我们可以把孟子的“大丈夫”这个词理解为一种气节。它无关性别与年龄,是指人只要有了这种气节就能称得上是“大丈夫”。这种气节要我们做到仁礼义,要使人住天下最大的宅子,站天下最正的位子,走天下最宽的道路。所以这种气节它至大无比。这种气节要“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讲原则,有刚强的硬度。(板书:至大至刚)那么大家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这归纳起来是一种什么气呢?浩然之气。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孟子对浩然之气的阐述。1、全班朗读课文第一段。翻译重要语句。2、分析文段(1)我们可以看到孟子提出“浩然之气”一说,那么什么是“浩然之气”呢?(请同学们找一找,孟子在解释“浩然之气”时,有哪些关键词和这种“浩然之气”相关联。)明确: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配义与道。 直:正直;义:正义;道:道义。也就是说,所谓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所谓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种由长期修养道德,实践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已毫无愧怍的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2)那么孟子所说的这种“浩然之气”要怎么培养?要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明确: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但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不要忘记,不要促使它成长。总的来说,要培养浩然正气,根本就是“集义养气”。我只管使自己做每一件事都合乎义,自然养成那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除此之外不能有实际的设定,说我今天要把我自己的气培养到鸡蛋那么大,明天要把气培养到气球那么大,后天我要培养到我们教室这么大。这是行不通的。并且还不能急切地去追求成功,那样只会有害。(3)有点抽象哈,孟子怕人家不明白,所以就举了一个揠苗助长的故事来设喻说理,表明什么叫“勿正、勿助长”。这是孟子在讲道理的时候高明的方法。我们来看看这个寓言故事。 我们来相对应地找找,“苗”喻指什么?“不耘苗”喻指什么?“揠苗”又喻指什么? 明确:苗指的是浩然之气。不耘苗指以为集义养气没有用而放弃它的行为。揠苗指的是对浩然正气充满渴望,急于求成的行为。(4)小结“浩然之气”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然而,这种气可养而不可得。就是养也要日积月累,水到渠成;而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这叫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要心急图快,囫囵吞枣。其实,不仅知识积累如此,技艺学习如此,我们进德修业,立身处世的方方面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关键在于营养的吸取,年力的增强。不过,正如孟子所说:“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古往今来,能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又有几许呢?万事总有规律,不是我们一厢情愿就可以如愿以偿的。四、孟子形象小结以及知识拓展。现在我们可以回到这节课的开头,认真看看这个独自战斗的儒家亚圣的高大形象。陆游: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孟子的战斗性正源于自身充盈着的浩然正气。他用这正气去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去唤醒民众向罪恶统治作斗争。浩然正气贯穿在他一生的全部言行之中。 后来,一些知识分子将“浩然正气”书成巨匾,悬于明堂,激励和鼓励自己。毫无疑问,孟子这种精神滋养、润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华民族的精英。名人列举:1、不是嗟来之食的朱自清2、大义面对敌人手枪的闻一多3、美文共欣赏(前两天在备课的时候看见一篇有关于浩然之气的美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不知大家在上完今天的课之后对“气”这个词有什么样的想法。那么我们今天的作业就是请大家写一篇课外练笔:浩然正气之我见。文人与气 郑抒气是自然状态。气是气态的。一旦和人结合,就生出别种状态来。论衡说:“人未生,在元气之中;既死,复归元气”。“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后汉王充对人与气关系的表述,处处闪烁着唯物主义的光芒。王充又说:“人之所以聪明智慧者,以食五常之气也。”人和气结合还会生出种种恶气,如常说的骄娇二气,乃至浮气、躁气、霸气、匪气等等,这是把聪明才智用到歪路上去。气,引导着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与格斗;正气和邪气,始终是天地间永恒的斗争。文人应该比常人会御气,孟老夫子看出了这个问题。“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夫子登高一呼,普天下文人云仰而景从,于是从浩然之气中诞生了天地正气,民族节气、英雄骨气、革命志气。气又从文人自身、文人笔下传给整个民族。气,生生不灭,代代相传。文人年轻时气盛气锐,朝气勃、胆气大,才气旺,初出茅庐,便敢啸傲江湖。14岁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一篇即兴序文,才气直逼八斗;20岁骆宾王从徐敬业反武则天,一篇讨伐檄文,锐气可敌三军;24岁祢衡裸衣击鼓于大堂,当众贬曹骂曹,胆气直冲斗牛;梁启超作少年中国说,邹容写革命军,都是风云雷电中诞生的新锐作品。气锐,才敢言,才能挑动才气。所谓一气呵成,常常呵出传世佳作。文人中年时更是气猛气猷,才气如日中天,豪气亦壮烈刚劲。北宋时范仲淹上四论臧否时政被贬官,欧阳修为范辨诬亦遭贬,两人皆三十六七岁,豪情才气两相洽。现代文人中我很敬畏直面死亡的邵飘萍,尤其邵氏在“三一八惨案”后于京报连发7篇檄文,铁笔犀利,豪气直令军阀胆寒。邵氏当年遇害正是40岁。文人晚年学问渊博,桃李芬芳,倘若驱逐暮气,留住静气,亦能再创辉煌。此中人物以陆游、辛弃疾最为典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为辛弃疾65岁之作;“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为陆放翁82岁之作,皆气象宏肆,读来荡气回肠。文人一旦丧节,其为文亦俗气。汉代杨雄、马融,皆时代之大家,然而杨作剧秦美新,马作大将军西策颂,无耻吹捧,于史留下诟病直至现代,周树人与周作人两兄弟都堪当文人之镜。树人即伟大的民族魂鲁迅,其一生堪为“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楷模,“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而其胞弟周作人则丧失骨气投敌当了汉奸,纵有绝好的文字功夫,也只能成为民族气节的反面教材。气于文人谓之气,形之文谓之风骨。一部典论论文,论孔融“体气高妙”,论徐干“时有齐气”,强调“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文心雕龙一篇“风骨”,强调“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至颜之推讲“理致为心膂,气调为筋骨”,方苞讲“古文气体,所贵澄清无滓”,皆为以气论文的圭臬。文人专门写气的诗文不多见,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宋玉一篇风赋可谓空前,南宋文天祥正气歌更是绝后。这位民族英雄诗人在“序”里说他囚禁地的土室“诸气萃然”,总共有水、土、日、火、米、人、秽七种邪恶之气,可他被囚二年安然无恙,因为“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疑问句的用法讲解及练习教案
- 时间状语从句练习题课件
- 时间最美的坟墓课件
- 时间序列预测法课件
- 安徒生童话故事的主题思想与社会价值解读:四年级语文课程教案
- 农村农副产品产销对接协议
- 早教亲子老师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日语能力测试N级阅读专项试卷(哲理思考篇)
- 2025年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社区志愿服务与动员试题
- 南外特长生数学试卷
-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理论试题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GB/T 29651-2013锰矿石和锰精矿全铁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GB/T 13275-1991一般用途离心通风机技术条件
- 核心素养下的高考语文命题评价体系讲座课件
- 2023年漳州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放射性药物医学知识培训
- 高一英语必修一试卷(含答案)(适合测试)
- SHSG0522023年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计包(成套技术)内容规定
- 《一次函数的图像》-完整版课件
- 电子束曝光机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