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文字素材1 北师大版_第1页
八年级政治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文字素材1 北师大版_第2页
八年级政治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文字素材1 北师大版_第3页
八年级政治下册《关注农村环境》文字素材1 北师大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注农村环境问题消费篇电器时代的农民之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令我国很多农村人羡慕的生活图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民心中的这一美好蓝图,如今在许多乡村已成为现实。电视机、电饭锅、电冰箱、洗衣机、录像机等家用电器,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前不久,我在老家铜仁地区石阡县坪地场乡一些农民家庭走访时发现,除了上面的那些电器外,很多家庭还用上了电磁炉、电热器等,生活真正上了一个台阶。黄花村三组的村民唐猛告诉我:“以前冬天取暖、炒菜用的是煤炉子,不卫生不说,价格也贵,一个冬天下来,没有一两千斤煤不行。现在可好了,用电热器取暖,用电磁炉炒菜,过上了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生活!”然而,伴随着家用电器在农村的普及,一些旧有矛盾和问题也凸显出来。比如,农村电价长期居高不下问题、农村电路设施老化且缺乏维护问题、偷漏电的处理问题等等。一位长期关注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学者指出,这些问题以前都是由农村所有的用电户买单(不管该不该他们买单),现阶段,随着煤炭资源的紧缺,广大农民朋友生产生活步入电器时代是大势所趋,不处理好这些问题,农民用不上平价电、清洁电、透明电,原本收入有限的农民就有可能“望电却步”,甚而望电生气!国家对农民购买电器的帮扶政策将因此大打折扣。此外,由于经济收入低,许多农民在购买电器时不挑名牌产品,只挑便宜的,结果,相当数量的质量低劣、未经安全检验、缺少售后服务的家用电器流入农家,不仅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扰、麻烦,还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如今仍在实施的家电下乡政策,不仅拉动了内需,也为更多农民生活进入电器化时代提供了优惠和便利。但若不重视解决农民的这些现实问题与困扰,农村电器化只是“看上去很美”。贵阳市政法委景应忠 人情风“刮”穷了山里人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该州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近些年,这里的“人情风”越刮越猛,令农民不堪重负。笔者曾就此作过调查:宣恩县沙道沟镇2020年人均纯收入是2350元。如果一家有4口人,那么一年的纯收入是9000多元。生活在这里的农民,每户一年的“人情债”不会低于5000元,农民辛劳一年的成果,一半以上被“人情”吞噬。如果这样的家庭还有小孩在上高中或大学的话,就入不敷出了,连来年买种子、肥料都困难。2020年4月4日恩施晚报刊登过一篇关于“人情风”的调查:恩施市龙凤坝镇徐家村村民李某今年30多岁,是一位打工返乡农民。回乡后他最苦恼的一件事就是农村的“人情风”。他说,现在农村,除正常的婚丧嫁娶外,小孩满月、满10岁,大人满33岁、36岁,老人满50岁、55岁、60岁都要摆生日酒宴,除此之外还有搬家酒、立碑酒、屋基动工酒、房子竣工酒。有的盖一栋小平房,修一层摆一次酒,修三层就要摆3次酒,每送一次“人情”,少则50元,多则成百上千元甚至数千元,让人不堪重负。他有一个月光送人情就花了3800元。这些年,国家的税费“三提五统”没了,民间的人情风却愈演愈烈,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我认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除了要加大对农村市场上的农资、家电等的打假力度外,也要关注农民自身消费问题,关注手头稍微有些宽裕的农民如何花钱的问题。农村有句俗语:“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好一世穷”。“人情风”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许多农民为逃避人情债甚至不远千里外出打工。面对农村这种“非理性消费”,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强引导,想方设法采取措施遏制“人情风”的蔓延,帮助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却又陷进人情消费泥沼而难以自拔的山区农民脱离苦海!湖北恩施 宋文 乡村消费品成监管盲区由于工作需要经常下乡,免不了到农家吃饭。有次和当地一位干部下乡,恰遇其姐家生小孩,主人见我们难得来一次,非留下吃饭不可。主人杀鸡、炖肉、买酒一通忙活,不想从小商店买的散装白酒令人难以下咽。见我们皱眉咂舌,主人忙说,是不是酒不好喝?那就另换别家的。结果从第二家买的酒也同样不是味儿。为不再给主人添麻烦,大家只好将就喝了。主人盛情劝酒,喝得客人个个头痛欲裂,有两人被送医院急救方才脱险。后听知情人说,才知道当地卖的散装白酒都是用酒精勾兑的劣质酒,虽然不会像工业酒精那样能致人丧命,但对健康的危害是肯定的。如今在许多欠发达或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乡村,人们消费食品时,首先关心是否廉价、便宜,很少有人关心产品质量是否合格、是否在保质期内等等。诸如饼干发霉、糖果生虫、啤酒发酸、伪劣酒伤人之类的事情,在不少边远农村时常碰到。一些无良商贩抓住当地消费者图便宜的消费心理,专挑即将过期、产品质量低劣的商品销往乡村,利用价格优势牟利。这些问题商品或许短时内不会害死人,其对人体的损害也一下子看不出,故常常被人忽视。因此,希望职能部门不要把监管的目光仅盯住城镇超市商场的货架,兼顾乡村小店,不能让农村成盲区。云南姚安县 董家成 农村小卖店问题多随着小集镇建设的推进和商贸流通市场的开拓,我市一些人口较多、靠近国道的乡镇大都有了商业连锁店或超市。但在其它地方尤其是边远偏僻的乡村,商店仍然是家庭式的小卖店。这些小卖店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过期变质商品多。如过期的矿泉水、方便面、啤酒等,有的过期两三个月,有的半年,有的甚至一年以上。二是“三无”产品多。如酱油、挂面、卫生纸等,大都是小作坊生产的,无生产日期,无卫生质量检验标准,无产地。三是卫生状况差。许多小店都是前店后家,柜台简陋,吃的用的商品混杂摆放,几乎没有防蝇、防尘、防鼠设施。四是进货渠道窄,安全性差。小店绝大多数日用百货类商品都是从中心集镇或县城批发市场倒腾的,食品类商品则大都是从集镇小作坊进的,因本小利微,店主只图货物卖得快、有钱赚,至于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就不管了。我认为,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将乡村小卖店列入其中。可以小卖店为依托,建立厂家直销或代销点,采用连锁经营等经营方式,以开拓、扩大农村市场,“净化”小卖店经营,确保农民的消费质量和消费安全。安徽六安市粮食局 卫先庆 伪劣食品为何易坑农前几天农村亲戚来串门,带来一箱饮料。饮料的外包装看上去与蒙牛酸酸乳一模一样,孩子打开一包喝后连喊难喝,我接过来一闻,臭烘烘的塑料味扑鼻。仔细看生产厂家,是某地某村工厂生产。见此状况,我急忙查看了一下家里的食品饮料,发现春节期间农村亲戚拿来的东西,杏仁露看着像露露牌的,其实是小厂生产的,商标一碰就掉;牛奶初看是名牌产品,细看是乡村企业生产的。为何伪劣食品容易坑农民?一是农民防范意识差,辨别能力也差。许多伪劣产品的外包装与名牌产品几乎一样,不仔细看难以分辨。农民看产品像是电视上做广告的那种,就买下了;二是有些农民贪图便宜。由于收入较低,农民对商品价格看得较重,只要价格便宜外包装也不错就行,不太管品质如何;三是农民食品安全意识差,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