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议论文的模式化结构训练在高考作文时,选用议论文体写作的,只要审题准确,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材料充足,取得高分的机会是比较大的。由此,议论文或议论式的散文就成了大多数考生首选的体裁了。事实告诉我们,要在不足50分钟的时间内写出一篇让阅卷者眼前一亮的议论文,不经过系统的训练,是难以凑效的。而要获得“让阅卷者眼前一亮”的效果,除了立意、语言诸方面的因素外,我认为,思路结构是关键的要素。尤其是写应试议论文,采用现成的模式化结构,不仅能节约时间,而且还能保证文章的质量。因此,对学生进行模式化结构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了。议论文的结构有三种形式:并列式结构(包括正反对比),层进式结构,综合式结构(并列、层进的综合),800字的文章显然不适宜采用综合式结构。一基本的结构模式(1)并列式结构下面是200广东高考作文范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起兴,亮出观点,阐明语言对沟通的作用,清晰地让阅卷者看到文章的中心意思)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分论点一)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 (呼应标题)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分论点二)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再次呼应标题)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分论点三)文学著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最后再呼应标题)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匙。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重申论题,照应起首)这篇文章属于并列式结构的范文。以“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XX的沟通。”作为反复重现的句子格式,从三方面展开论述。这是典型的“三大三小”式的结构形式。所谓“三大”即全文由三大部分组成;“三小”指的第二部分由三个并列的段落组成。这样的行文格式,便于阅卷者迅速把握作者的思路。其结构如下:开头部分:起兴第二部分:并列结构 分论点一: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三大” 分论点二: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 “三小” 分论点三: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 结尾部分:深化话题 重申观点看几个主体段落的开头就知道这篇文章的结构,简单明了,一目了然,这正是应试作文所需要的。一般情况下,并列结构有两种情况:一是观点的并列,一是材料的并列,拥有其中一点,我们就可以把文章的结构安排成并列式结构。(2)层进式结构请看下面一篇以“转折”为话题的优秀作文。转 折林中的通幽曲径,因为那些曲曲折折的转弯才更富诗意与浪漫,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往往是情节一波三折,令人回味犹有余香。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东西因转折而显得愈发美丽。(中心观点)一本书因转折而精彩。(分论点)飘中的女主角思嘉丽由一位娇弱的千金小姐因时代的变动以及身体内自尊的血液而转变成了坚韧而真正美丽的铿锵玫瑰,这样的蜕变真实而精彩,这 样的转折使飘成为一部掩卷难忘的经典之作。呼啸山庄中,男主角希剌克利夫,由一个单纯、爱意绵绵的少年转变成了一个因爱而泯灭了人性的复仇恶魔,这场因爱而起的悲剧摄人心魄,因为这转折突然而精彩,这样骤变的人性更是突出了爱在他心底炮烙的深刻印记,更多的如希区柯克、欧亨利那种出人意料的结尾处决定性的转折更是蕴藏着无穷的魅力。这些作品的转折,我想无论是美好或惊艳,都会令我们最大限度地体会到作者的用意,从而获得思考,它们无疑是精彩的。文学作品中的转折多半是虚构的,人生中的转折却是真实的。(分论点与第一分论点构成递进关系)虽然,有的令人痛不欲生,但其最终却成为铸造生命奇迹的一块块基石。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许多先贤都是在经历了如许苦痛的转折之后,更深刻地体味了人生的大义所在,依靠惊人的生命力延续了生的意志,写下了一篇篇传世经典,造就了一番番奇功伟业。就是在这些转折中,先哲们的坚韧和坦荡,使他们的人格和思想在历史长河上空凝聚成了一瓣瓣恒久的心香,也正是这些转折,激发了更多人更多的感喟记得林清玄说过“生的路上,并不是你在哪里放上一个门框,那里就是唯一的出口。你可以向左向右转个弯;去寻求生命的出口。”是啊,我们的生活之路一定不是平坦笔直的。有的转折也许是不情愿的,就如自己孩提时得知要离开居住已久的城市迁往北京时,心中的那份不快一样,不愿意离开相处已久的亲朋,对每一条街道,甚至是街边的陌生人都有一分不舍,毕竟没人愿意面对离别。到了北京后慢慢地适应了,认识了新朋友,生活有了新的精彩。这样的转折,乍看不美好,似乎是一种结束,如今想来,反到觉得是一个起点。生活中的转折,快乐或痛苦。我们都应该微笑着面对,生活本来就有起有落,我们也应该如此看待生活。愿一个个转折为你我交织出一条值得回味的生活之路。这篇文章的结构分解为:开头部分:起兴 “林中的通幽曲径”点出“转折”话题,同时亮出“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东西因转折而显得愈发美丽。”这个中心观点。第二部分:分论点 一本书因转折而精彩 第三部分:分论点 由书写到人生(递进) 层进式 第四部分:分论点 由人生谈到自身(层进) 结尾部分: 我们应以微笑的态度面对转折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是回答四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层进式主要体现在主体部分的意义递进上,即由大到小 、由浅入深、由自然到人生、由个人到社会等等。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高考作文时,最好是根据文题与所掌握的素材,选择其中的一种结构形式下笔。当然,我们所列举的结构形式也不是唯一的好形式,只是这种结构学生较容易掌握,而结构安排的目的就是增强文章的清晰度,清晰的就是好的结构形式。二模仿运用格式的模仿是比较容易上手的,难处就是能否列出几个分论点,或列举出几个材料。于是,我们把常用的“三大三小”式变体为 “三大二小”式,即把主体部分的两个并列点设计为“正反对照”式,这样,学生在思考设点的时候,不必都考虑三个并列点了。这种形式较“三大三小”式容易操作和掌握。开始阶段,可先从这种结构入手训练,待掌握这种结构形式后,再采用“三大三小”式布局谋篇。如:2003年高考作文勿为情所障目,就是用“三大二小式”。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勿为情所障目。第二部分:分论点: 以情障目,不见泰山!(正面论证)分论点: 不为情所障,则得有真知灼见。(反面论证) “二小”第三部分:呼应标题,重申中心论点训练“三大三小”式的写作,具体操作时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拟好观点句和分论点句观点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也是反映考生审题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必须确保审题的准确性。中心论点句拟好后,就要用分解法拟好主体部分各段的分论点句。所谓分解,就是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几个分论点之间既互相联系,成为中心论点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互不统属,互不交叉的。下面举2003年上海高考话题作文 “杂”为例来说明。乱花渐欲迷人眼中心论点: “杂”又何尝不是撑起一片绚丽的天空?分论点: “杂”的呈现构造起了文学之海的波澜壮阔;(1)“杂”营造着丹青之园的姹紫嫣红; (2) “杂”还为音乐殿堂铸就了它的辉煌璀璨。 (3)分论点(1)(2)(3)之间及与总论点之间便构成了这样的逻辑关系:分论点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它们都从属于总论点,都是总论点的一个侧面。再举一个例子强调一下我的观点。话 题:建造自己的房子中心论点:只有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才能建造出华丽的“房子”。分解的并列点:能否造出华丽的“房子”,在于你能否脚踏实地,付诸实践;能否造出华丽的“房子”,在于你能否勇于拚搏,精益求精;能否造出华丽的“房子”,在于你能否持之以恒,至始至终。上述的例子不难看出,分论点的拟写,必须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进行的,它们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的。值得注意的是,各分论点句最好能使用同一句式,甚至构成排比句式,以话题词作为排比句式的纲领词语,这样可使文章条理清晰,观点明了,还可增强文章的语势。同时,学生写作时也不会轻易走题。(2)安排分论点句的位置所谓分论点句,就是能将这一段要说的观点概括起来的一句话。它必须具有提领性、凝练性和明了性的特点,且叫人一看就知道该段的中心意思。分论点句可放在段首,也可放在段尾,甚至可以使用段头段尾观点句。笔者认为,要想文章论点鲜明,重点突出,在结构上,最好能在段头段尾采用观点句。段头观点句放在段首,起一种提纲挈领的作用,而段尾观点句放在段尾,是对段头句的升华,它不仅要和段头观点句在观点上具有一致性,不仅对全段要有总括性,而且不能是段头句的简单重复,至少要变换一下语言形式,或是换一个新的角度去总结前文的论说。正是由于有了段首段尾观点句,才将全段提领收束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语言是沟通的钥匙一文,就是采用这种形式的。(3)安排段内层次写作实践告诉我们,要使文章内容充实,层次感强,除了抓好整体框架结构的训练外,还需加强段内层次布局的训练。段内分层次,一般以段首句为一层,段末句为一层,其余的就是主体层次。主体层次多以举例与说理为主。应训练 “例前”说理和“例后”说理。例前说理是对段首观点句的解说、分析,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例后说理是对例证的解说、分析,是对例子的进一步阐释,从而达到证明观点的作用。请看下面以“目标”为话题的文章识时务者为俊杰中的一个段落的层次安排。只有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才能带领你到达理想的彼岸。(第一层:观点语句) 所谓切合实际,就是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浮夸,不空想。只有定立这样的目标,才可以支使我们的思想,放出我们的活力,鼓舞我们的希望,从而引领我们通向成功的道路。(第二层:对观点语句的解说) 面对着经济贫穷落后、国人思想麻木的旧中国,鲁迅定下了唤醒国人的目标,他弃医从文,发奋写作,被后人誉为“民族魂”。面对着选民平静的表情和缺乏热情的鼓掌,李光耀定下了学习中文的目标,他争分夺秒,勤学苦练,终于凭着中文演讲引起选民共鸣而当选为新加坡总理。面对着遭人冷眼、受人凌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