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反歧视校园教学活动设计.doc_第1页
07反歧视校园教学活动设计.doc_第2页
07反歧视校园教学活动设计.doc_第3页
07反歧视校园教学活动设计.doc_第4页
07反歧视校园教学活动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7反歧視校園教學活動設計國中組教學活動範例一、 教案主題:友善校園 平等、尊重、同理心二、 教學者:戴筱雯、黃純美、李婉茜三、 教學對象:八年級下學期適用四、 學習領域/科目:語文領域-英文、數學領域、社會領域-公民五、 教學地點:室內:教室、室外:校園六、 授課節數:三節課七、 教學緣起: 在本人任教的班級中,有位同學因車禍導致一眼失明。該生因為心理因素,長期請假,不願再回到校園。當這位同學發生意外時,全班自發性的寫卡片給該生,希望幫他加油打氣。但時日一久,熱情消退去,漸漸的大家遺忘這件事,甚至連身為教師的我們也未注意到。我們甚至忘記問他:為什麼不想來上學? 然而,有朝一日,當這位學生願意重回校園時,我們的校園環境,是否真的能接納身心障礙者?學校的設施或設備完善嗎?甚至是同儕之間的人際互動,是否真達到平等與尊重?八、 教學理念: 有著這樣的機緣,也避免學生過度聚焦在該生身上,我們希望探討的是一般人也會遇到的問題,進而推展到身心障礙者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將本次課程的核心價值- - 平等、尊重,融入平日的課程教學中,以英文科的文法教學- - 比較級為起始,培養孩子以同理心出發,正向思考;利用數學科的幾何概念、比與比值,實際測量校園中的硬體設施是否符合標準;將不公平、不尊重的現象或設施,運用公民科所學的公民權,將之改善,盡一己之力,使社會更有溫情!九、 教學目標:具體目標能力指標第一節課:超級比一比 (語文領域-英文)1. 以英文形容詞比較級與最高級為出發點,協助學生澄清價值與觀念,意識到個人尊嚴及尊重他人的重要性。2. 藉由引導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能將所學的正向與負向形容詞連結至生活情境,引發學生樂在其中的自主學習。3. 引導學生能應用英語正向形容詞表達想法。第二節課:失落的一角 (數學領域)1. 引導學生聯結日常生活經驗,更了解三角形的性質。2. 學生觀察校園環境,理解校園環境必須具有人性化設計。3. 能參與團體活動,分擔責任,以完成一項關卡,並且分享心得。4. 學生知道比、比例、比值的意義,可以運用之解決問題。第三節課:保障權益不分我你 (社會領域-公民)1. 學生能瞭解法律對人權的保障,並說出憲法第七條的條文內容。2.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身心障礙者的不便,並能以同理心體貼身心障礙者。 3. 教師藉由提問,激發學生多方思考,並引導學生面對問題時能尋求救助或改善的資訊與管道。英文6-2-4 體會學英語的最終目標在溝通表達,文法知識只是學習的工具,並非學習的目標。 人權1-2-5-10察覺個人偏見與歧視態度,並避免偏見與歧視之產生。人權1-2-1-2 欣賞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英文2-2-4 能以簡易的英語表達個人需求、意願和感受。人權1-1-3-8 討論、分享生活中不公平、不合理、違反規則、受到傷害等經驗,並知道如何尋求救助的資訊與管道。 數學 S-4-08 能理解三角形的幾何性質。環境3-2-2 能主動親近並關懷學校暨社區所處的環境,進而瞭解環境權的重要。人權 1-1-2 了解、遵守團體的規則,並實踐民主法治的精神。數學 N-3-05 能理解比、比例、比值與正、反比的意義,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人權1-4-3 了解法律、制度對人權保障的意義。综合3-4-2 關懷世人與照顧弱勢團體。 综合4-4-1 覺察人與自然的關係,並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做有系統的觀察與探究,發現及解決問題。社會1-4-7 說出對生活空間及周緣環境的感受,願意提出改善建言或方案。人權1-4-1探討違反人權的事件對個 人、社區及社會的影響,並提出改善策略及行動方案。十、 教學資源:多媒體簡報、學習單、部落格十一、 課程架構:fattershorterthe most noisy第一節課正向字負向字字同理心strongertallerthe most active少用鼓勵多用提升形容詞比較級與最高級的應用教室空間一樣、社團男女皆可參加、班規一致、學習中心、殘障坡道校園中,哪些設施或現象是不平等、不尊重?校園中,哪些設施或現象是平等、尊重?引導學生察覺導引學生綜合討論。學生可參考學習單上的提示:gender、challenged、human,或是另行討論出更多的想法。性別上的差別對待、平面圖標示不清、霸凌、無障礙空間設計缺失引導探討如何建立一個友善校園?第二節課探究測量親身體驗透過小組察覺問題,討論如何解決小組察覺問題,討論如何解決1. 口頭報告2. 行動劇小組進行分享交代作業:小組討論校園平面圖的缺失與建議。 小組提出具體方案並改善第三節課延伸探討- 以校園平面圖 標示為例班會、學校意見箱引導思考如何向學校提出建議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維護自身的權利。憲法第七條: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一律平等。公民權實例討論:霸凌、勒索 教師總結十二、 教學活動流程:教學活動流程依照課程架構進行,詳見附件。十三、 教學期望:希望學生能潛移默化地以同理心的角度,思考週遭的環境,省思自己是否有能力改善現況,並且願意付諸行動。十四、 教學省思:(一) 教師部分:我們事先沒有預期學生對於校園中的歧視有這麼多元的想法,而在部落格上,跟學生互動當中,也驚覺身為教師的我們,課堂上的言談,也或許是玩笑話,都會傷害到學生。老師的言行舉止,若不時時反省,潛移默化下,學生會從我們身上學到什麼呢?連老師都會無意間傷害到學生,更何況是同儕之間的霸凌事件,對孩子傷害之大!學生在討論中提到,曾親眼目睹或自身經歷過霸凌事件。這不禁讓身為教師的我們要問,為何孩子在霸凌事件當中,沒有求救?也沒有伸出援手? (二) 學生部分:學生在事後的回饋中提到,對於授課施行的方式以及內容,給予高度肯定。能夠在英文課時,利用所累積的英文單字和句法,做討論與互動,很有成就感。數學科能結合校園中的設施做測量,感到新奇有趣。上完公民課後,知道自己擁有保護自己的權利。三節課下來,加上部落格與學習單的討論,讓 學生可以試著去關懷週遭的環境,了解到每個人的不同,尊重並且同理這樣的差異。但在學習上,仍存有科際之間是分開,不是統整的觀念,較不清楚數學科在本次課程當中的關聯。十五、 延伸活動/多元評量:(一) 學習單。(二) 教師請學生於課餘時間進入教師部落格,分享對課程與部落格相關延伸文章之心得與感想。(三) 教師觀察學生行為改變與否。十六、 檢討與建議:(一) 學生認知中,數學只限於課堂解題,無法連結到生活中的問題解決。1. 針對這個部分,教師必須注意,課程開始時的說明,要讓學生清楚的從課本知識連結到日常生活經驗。2. 在課程編排上也須注意,為何學生認為數學就應該是在教室做紙筆計算,而不是實際運用在日常生活?如果數學的學習,只是應付考試,對於學生而言,終究只是製造問題,而非解決問題!3. 可研究此現象是否普遍存在於八年級學生。是否為地區性造成?(二) 授課時間的調整。1. 課程安排上,因為是段考後,可以將所學實際應用,因此建議擴大為文化週,全校分階段實施。2. 授課時間可以訂在空白課程,時間較為充裕。3. 讓每一組都體驗各個關卡。(三) 加強宣導校園安全1. 學生知道反霸凌專線,但卻不一定會主動打電話。可以教導學生在保護自己的安全下,幫幫自己,也幫助別人。2. 在校園中遇到不平等、不尊重的設施或現象時,可以透過班會或是學校信箱申訴。 十七、 參考資料:教科書、憲法等。詳見附件。十八、 結語:我們是不是可以給彼此一個機會,重新認識這個校園環境。讓身為教師的我們,重新思考我們要給學生什麼。是可以帶的走的能力與知識、是可以保護自己與他人的知識與力量!教學活動設計教案(一)教學單元(學習主題)超級比一比 -比較級與最高級的應用教學設計戴筱雯老師教學日期96 / 04 / 12教學時間45分鐘教學領域/科目英文領域、人權教育議題適用年級與學期八年級下學期上課地點教室學生人數34人學生起點能力分析(A)(1) 熟悉英文形容詞比較級與最高級的用法。(2) 已具備基本的口語表達能力。教材版本 翰林Hand版教學方法(S) 小組合作法、價值澄清法教學資源(U)多媒體簡報、學習單、部落格設計理念(R) 以學生目前所學的英文文法 形容詞比較級與最高級的應用,正向字與負向字的比較,辨別英文單字背後的含意,鼓勵學生多做正向思考,提升同理心,並且引導學生欣賞他人且能多用正向形容詞表達想法;如果受到他人負向用詞傷害時,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延伸探討學生接觸的校園空間、環境設施、以及人際互動上,是否達到一個友善、平等、尊重的生活空間。教學目標(S)單元目標具體目標能力指標【認知】以英文形容詞比較級與最高級為出發點,協助學生澄清價值與觀念,意識到個人尊嚴及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英 6-2-4 體會學英語的最終目標在溝 通表達,文法知識只是學習 的工具,並非學習的目標。人 1-2-5-10 察覺個人偏見與歧視態 度,並避免偏見與歧視之 產生。【情意】藉由引導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能將所學的正向與負向形容詞連結至生活情境,引發學生樂在其中的自主學習。人 1-2-1-2欣賞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 與他人的權利。【技能】引導學生能應用英語正向形容詞表達想法。英 2-2-4 能以簡易的英語表達個人的 需求、意願和感受。人 1-1-3-8 討論、分享生活中不公平、 不合理、違反規則、受到 傷害等經驗,並知道如何 尋求救助的資訊與管道。教學活動設計具體目標教學活動教學資源時間教學評量指導要點1. 深入了解比較級與最高級的應用。2. 引導學生多使用正向之英文形容詞。3. 引導學生以同理心出發,多用正向字代替負向字,並鼓勵學生正向思考取代負向思考。4. 藉由小組討論,讓學生主動思考並探究校園中的不平等或不尊重現象。 5. 從比較級的概念出發,利用圖片的比較,讓學生在回答比較級與最高級的問題時,意識到哪些設施是校園環境對於差異性的尊重, 以及待改善之處,探討該如何著手改善。壹、 準備活動:一、教師在上課前,先抽籤讓同學 分組(67人一組,共五組),並將桌椅排成小組隊形。二、教師上課前將投影設備、筆記 型電腦準備妥當。貳、發展活動;一、引起動機:1. 先請一高一矮的二位同學起立,詢問同學:Between A and B, who is taller? 讓同學做一高矮的比較。若同學出現shorter字眼時,教師可提醒同學,使用taller。再次請二位同學起立,詢問:Between A and B, who is stronger?若同學出現fatter時,提醒同學使用stronger。 接下來請三位同學起立,詢問: Among A, B and C, who is the most active? 若同學出現the most noisy,提醒同學使用the most active。2. 帶領學生探討,為何使用tall 代替short,strong 代替fat, active 代替 noisy。可先小組討論,或是進行師生問答。3. 引導學生思考,使用正向字代替負向字的意義之後,詢問同學是否在班上曾遇到過被貼上負向標籤,感受不舒服的經驗。例如被叫胖子,或是小矮人之類。並鼓勵學生多用同理心思考,是否可用正向字降低負向字的傷害。二、呈現教材:1. 此時發下學習單(蛛絲馬跡),要求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校園中,是否發現,任何不公平或不受尊重的現象?例如性別差異、環境設計、人際互動,甚至是人為因素;或是哪些設計讓同學覺得受到尊重。2. 教師請各小組進行口頭報告,針對表現好的小組給予加分,並針對每一組的想法予以回饋。3. 於簡報檔中,介紹各項校園所做的軟硬體設施,並詢問同學:(1) Is it really more convenient for physically challenged people? 提醒同學使用challenged 較正向,少用the handicapped。(2) Which is more convenient? (3) Does it really meet their needs?(4) What can we do?藉由圖片比較學生所熟悉的校園環境,讓學生主動思考, 校園軟硬體是否真能達到平等或尊重?若無,該如何著手改善?参、綜合活動:一、 教師總結。二、 指派小組延伸作業 (學習 單:男女大不同),於隔天收回。提醒同學可上部落格觀看學習單的想法彙整,同學若有更多的想法,也可以在部落格上留言。部落格網: /alian7181學習單( 蛛絲馬跡 )多媒體簡報學習單(男女大不同)5分鐘5分鐘5分鐘10分鐘5分鐘12分鐘2分鐘1分鐘口頭發言口頭發言小組討論口頭報告教師提問請學生發言。分組時,老師須注意學生的程度差異,儘可能平均。教師可抽籤或是讓學生自願當示範者。教師須注意同學是否會起鬨,注意秩序上的控制。當學生主動表示自己的不舒服經驗時,教師可適時的提醒同學,每個人都沒有權利用言語或是行為傷害彼此。教師須注意學生在討論時,若遇到不會的單字,可做適時的提醒,也可開放讓學生查詢手邊現有的資料。the handicapped(殘障者)雖普遍使 用,但較不妥;challenged(受挑戰者)常與physically challenged合用,較婉轉。教師可詢問同學家中是否有網路,若無,可商借資訊課,讓學生有機會上網觀看並留言。此外,提醒同學網路上的安全與用字禮貌。教學期望(E)1. 希望學生在第一堂課後,能夠以同理心的角度,正向思考。2. 關懷週遭生活,並探究校園環境,是否存在不公平或不尊重的現象或設施。3. 引發學生思考,為何會存在這些不公平或不尊重的現象或設施,該如何解決?教學省思教師部分1. 課程原先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針對同儕間的言語或行為上的不尊重,加以認識並且找到保護自己的方法。但在討論時,卻有個學生提出:我不想一直被同學叫雞排男,而導因卻是因為本人曾經在上課時,跟該生講:不要再吃雞排啦!你看你已經這麼胖了本人只是基於關心的立場,不希望學生一直吃油炸食品,因肥胖造成健康不佳!但無意間的言談,卻深深傷害了學生,讓學生有個不雅綽號,遭同學取笑。本人在課堂上知道有這個現象後,立即跟該生致歉。但在課後,一直思考著,老師無心的一句話,竟造成這麼大的傷害!教師在課堂中,跟學生的互動中,更應該謹言慎行。因為孩子的不當言行,往往從成人社會的互動當中學習而來,當孩子認為,老師都可以對學生的身材開玩笑時,學生之間的玩笑話會更無所節制!或許對於孩子的關心,可以下課後用較輕鬆的方式呈現,讓孩子避免不適當的聯想,避免造成人身攻擊的想法出現。2. 學生在討論時提出,曾親身經歷、或看到霸凌事件的發生,但卻未提出援救。本人在想,為何學生會如此漠視這個問題?是怕提出之後,會遭到報復?不信任家長或是老師?還是根本不知道如何求援?我們應該加強宣導校園安全的重要性,讓孩子知道,霸凌事件的存在,不是合理,應該要被趕出校園!學生部分1. 一般在七年級時,就已教授形容詞的概念。教師也會適時的提醒 同學,有些字較不適合形容別人,例如fat這個字,原意是脂肪,雖然可以說I am fat. 但用來形容別人卻是不禮貌,也帶有攻擊性。本人很高興,在課程進行時,學生對於此類正向與負向形容詞的概念了解的很清楚,因此對於學習單蛛絲馬跡的填寫,學生可以很快的針對校園中不平等或不尊重現象或設施,作一完整敘述,並且願意主動分享。2. 當投影片呈現校園硬體設備的缺失時,同學很清楚並且明確指出哪些部分是有問題;但當教師詢問,同學是否有採取哪些行動時,同學的反應卻是漠然。針對此部分,教師於課後的影帶回饋中主動提問,學生反應認為,對於霸凌事件、或是學校硬體設施不符合人性化設計等問題,雖然清楚知道,但卻不願意主動跟校方提出建言,也不知道該如何提出。針對這樣的回應,教師在第三堂公民課時,特地加上校園安全的宣導,也希望改善學生逐漸冷漠的態度。 課後延伸 - 男女大不同!小組討論後,回答以下問題:1. 回想一下,為什麼英文單字的形容詞,使用strong 代替fat,tall代替short,active 代替noisy? 2. 在我們所教過的英文單字中,有哪些是性別上相互對應的?例如:waiter / waitress 3. 哪些英文單字,只限定男性使用,無對應關係? 4. 哪些單字,只限定女性使用,無對應關係? 5. 哪些單字,並無性別限制? Detective Time蛛絲馬跡各位大偵探,校園中正存在不平等或不尊重的設施或現象,但是現場遺留下的線索不多,請您運用敏銳的觀察力和聯想力,描述各種可能的證據,以協助校園守護者改善不平等的環境。Hint:1. gender 2. challenged (mental, physical) 3. human 各組偵探們,請注意:辦案講求效率與正確,請大膽推測,小心求証。任何一絲線索都不能遺漏,也請您協助,描述哪些設施或現象讓您感受到尊重或是平等。教學活動設計教案(二)教學單元(學習主題)失落的一角-友善校園教學設計黃純美老師教學日期96 / 04 / 16教學時間45分鐘教學領域/科目數學領域人權教育議題環境教育議題適用年級 與學期八年級下學期上課地點生物教室、校園學生人數34人學生起點能力分析(A)(1) 學生已具備基本的測量能力,具有比例概念。(2) 具有幾何圖形的概念。教材版本 康軒版教學方法(S) 小組合作法、探究教學法教學資源(U)海報、多媒體簡報、學習單、拐杖、椅子、三角巾、直尺、皮尺設計理念(R)以學生活動為主體,引導學生進行觀察、體驗和探究,藉由學生熟悉的校園環境,讓學生感覺到問題的真實性而產生關切,察覺校園設施是否符合人性化設計,以改善校園環境。 教學目標(S)單元目標具體目標能力指標【認知】1. 引導學生聯結日常生活經驗,更了解三角形的性質。數學 S-4-08能理解三角形的幾何性質。【情意】1. 學生觀察校園環境,理解校園環境必須具有人性化設計。2. 能參與團體活動,分擔責任,以完成一項關卡,並且分享心得。環境3-2-2 能主動親近並關懷學校暨社區所處的環境,進而瞭解環境權的重要。人權 1-1-2 了解、遵守團體的規則,並實踐民主法治的精神。【技能】1. 學生知道比、比例、比值的意義,可以運用之解決問題。數學 N-3-05能理解比、比例、比值與正、反比的意義,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學活動設計具體目標教學活動教學資源時間教學評量指導 要點1.與生活聯結,學生可以了解三角形的性質。2.學生知道比、比例、比值的意義,可以運用以解決問題。3. 學生觀察校園環境,檢視校園環境是否具有人性化設計。4. 能參與團體活動,分擔責任,以完成一項關卡,並且分享心得。 壹、準備活動:一、教師製作學習單和簡報,準備各小組所需的器具。二、架設投影機。三、延用班上分組的方式,進行小組競賽,全班共分成5大組。貳、發展活動:一、引起動機1. 複習平面幾何圖形。 由學生回答平面幾何圖形: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圓形。2. 討論三角形。(1) 依三角形的邊長: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2) 依三角形的角度: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3. 在校園或日常生活中哪裡可以看見三角形。 (1) 請學生回答。(2) 教師引入坡道,爬山時,哪一張圖片比較輕鬆?(3) 如果使用殘障斜坡道必須考量哪些問題?坡道必須考量坡度、有效寬度(120公分以上)、扶手。4. 教導學生計算坡度(1) 標準坡道:依據建築技術規則第一百七十一條 供行動不便者使用之坡道,其坡度不得超過一比十二 。(2) 1:12 即水平距離12公尺就必須上升1公尺的意思。(3) 坡度:坡道高度和水平長度的比值。12公尺1公尺圖示:二、校園中進行失落的一角1. 校園中的設施須符合需求,進行失落的一角,讓學生觀察和體驗。2. 教師說明失落的一角活動方式。每一組進行一項關卡,每個關卡都有一位關主(教師)協助進行活動。活動結束後,各小組進行方享,分享型式不拘。可採用口頭報告、行動劇。(1) 關卡1:無敵風火輪 地點:新大樓的輪椅斜坡道(a) 請學生先觀察地點,接著進行活動。(b) 二人一組,一人坐在輪椅上,另一人協助推輪椅,到達終點,再換其他組員,其餘組員觀察紀錄活動過程。(c) 假設沒有輪椅,如何協助行動不便者?(d) 小組分享體驗的心得 (2) 關卡2:黑暗的世界 地點:第三中庭(不平坦的草坪)(a)請學生觀察環境的優缺點。(b)兩人一組體驗視障者行走的情形。每人閉上眼睛在原地向前走一步、二步。小組成員同時向前走,再回頭看出發點。接著,兩人一組,其中一人先矇上布巾,另一人在旁引導對方,走到終點,交換同學重覆此動作。(c)小組成員分享體驗的心得。(d)小組成員思考如何讓視障者行進安全。(3) 關卡3:一人三腳 地點:總務處旁的輪椅斜坡道(a) 請學生觀察斜坡道,並且進行測量,計算坡度是否符合規定。(b) 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不符合規定,應該如何解決?(c) 每位學生體驗單腳持拐杖走路,是否有什麼不便利性。(d) 分享體驗的心得。(4) 關卡4:大家來找碴 地點:學校一樓(a) 在校園一樓找尋標誌,將標示的地點紀錄下來。標示是否清楚?哪些應該標示卻沒有?你覺得標示的用意是什麼?(b) 哪裡設有校園平面圖?發現什麼問題嗎?(c) 觀察校園平面圖的標示,是否讓訪客、外賓快速了解?(d) 哪裡設有殘障標示?其用意是什麼?(5) 關卡5: 步步驚魂 地點:第六期大樓樓梯(a) 觀察樓梯,記錄發現的問題(例如扶手、防滑條、採光、階梯寬窄等)。若校園中存有這些問題,會有什麼不便利性和危險性?(b) 測量樓梯級高、級深和有效寬度,是否符合規定?(請記錄下來。)標準:級高10-18公分,級深27-35公分,有效寬度140公分以上。 (c) 思考若不符合規定,會有什麼狀況發生?三、各小組分享1. 活動結束後,各小組回到教室進行分享,可用任何方式呈現觀察和體驗。2. 教師歸納整理各小組的分享。參、綜合活動:一、 給予學生作業。就這次活動的觀察和體驗,如果你是外來客,看見此張校園平面圖,可以到達目的地嗎?此張圖是否符合人性化的設計,如果未達到,請同學進行修改。此項作業於下節課進行方享。二、 改善校園環境,從本身做起。體驗校園設施是否符合人性化的設計,符合每個人的需求。當個校園守護者,表現關懷、尊重他人。 多媒體簡報五張學習單多媒體簡報辦公椅木 椅三角巾皮 尺拐 杖直尺多媒體 簡報校園平 面圖10分鐘15分鐘15分鐘5分鐘口頭言,教師給予小組加分 小組合作小組呈現分享,給予加分。出發前統一對時每位關主必須注意學安全,及提醒學生時間若沒有輪椅, 可使用辦公椅體驗引導學生實際操作無 輪椅的狀況。引導學生測量每位學生都必須體驗教學期望(E)1. 此節課以學生活動為主,希望學生可以共同合作完成一項關卡,凝聚學生的向心力。2. 希望學生察覺、體驗和探究問題,讓學生感覺到問題的真實性而產生關切,進一步可以運用數學解決問題。3. 希望學生從本身做起,表現關懷、尊重他人。教學省思教師部分1. 此節課有室外課程,在出發前必須統一對時,以確實掌控時間。每一關卡進行時間是十五分鐘,學生得在規定的時間回到教室,所以每位關主必須提醒學生時間及熟悉各關卡的活動,協助並引導學生完成學習單,活動得以順利進行。2. 聆聽各小組的分享,察覺學生很用心的完成活動,觀察非常細微,教師不可以低估學生的能力,不可事先設限,應該讓學生寬廣的分享與討論。(1) 關卡1-無敵風火輪:沒有輪椅時,改變抬椅子的人數和角度,學生逐步的推估何種方式對行動不便者最舒服。(2) 關卡2-黑暗的世界:學生認為矇眼睛走路並不容易,而且沒有安全感。學生認為和數學無關,教師可再構想如何與數學結合。(3) 關卡3-一人三腳:學生利用現有的工具進行測量,此關卡進行的速度比預期的快,關主必須確實督導學生完成任務。從學習單發現學生作答有誤,斜坡道的坡度不符合標準,學生做答是符合標準,對於比與比值的概念必須加強。(4) 關卡4-大家來找碴:此組觀察非常細微,發現校園平面圖未做修正,有些標示不清楚,學生可以了解設立標示的用意。(5) 關卡5-步步驚魂:學生每一層樓都有測量,並進行觀察,發現30階當中有13個階梯不符合規定,以及發現各樓層的問題。3. 發現學生已習慣固定的上課方式,學習思考趨僵化,不知道數學科所培養的邏輯推理及思考,正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部分1. 學生對於能親自體驗無障礙空間的設施顯得非常興奮,求知慾望極強,而能利用數學科所學的解題方法、邏輯推理來探究每個關卡所設立的問題,也覺得非常實用。有部分同學在回饋單反應,對於數學課沒有以教室、板書的模式上課,感到疑惑。仍存有科際之間是分開,不是統整的觀念,所以不清楚數學科在本次課程當中的關聯,無法連結到生活中的實際解決問題。2. 藉由觀察與實際測量,發現學校的環境設施並不是十分完善。學生體驗到校園設施必須符合人性化設計,以符合每個人的需求。3. 學生希望可以體驗每個關卡,所以活動進行可安排在空白課程,時間較為充裕。學習單n 觀察地點的優缺點。n 二人一組,一人坐在輪椅,另一人協助推輪椅,到達終點,再換其他組員,其餘組員觀察紀錄活動過程。n 體驗後,小組成員分享心得。n 假設沒有輪椅,如何協助行動不便者?請回答於下列空格: n 觀察環境的優缺點。n 兩人一組體驗視障者行走的情形。每人閉上眼睛在原地向前走一步、二步。接著,其中一人先矇上布巾,另一人在旁扶著對方,走到終點,交換同學重覆此動作。n 分享體驗的心得。n 思考如何讓視障者行進平安、安全,有什麼改善的方式?請回答於下列空格: n 觀察斜坡道的優缺點。n 測量坡度是否符規定,將測量結果紀錄下來,若不符合,如何解決?(標準:坡度不得超過一比十二 、有效寬度120公分以上)n 每位學生體驗單腳持拐杖走路,思考有什麼不便利性。n 分享體驗心得請回答於下列空格: n 在校園一樓找尋標誌,將標示的地點紀錄下來。標示是否清楚?哪些應該標示卻沒有?你覺得標示的用意是什麼?n 哪裡設有校園平面圖?發現什麼問題嗎?n 觀察校園平面圖的標示,是否讓外賓快速了解?n 哪裡設有殘障標示?其用意是什麼? 請回答於下列空格: n 觀察樓梯,記錄發現的問題。思考您所寫下的問題,若校園中存有這些問題,會有什麼不便利性和危險性,請寫下來。(例如扶手、防滑條、採光等)n 測量樓梯級高、級深和有效寬度,是否符合規定?(請記錄下來。)標準:級高10-18公分,級深27-35公分,有效寬度140公分以上n 思考若不符合規定,會有什麼狀況發生?請回答於下列空格: 教學活動設計教案(三)教學單元(學習主題)保障權益不分我你教學設計李婉茜老師教學日期96 / 04 / 18教學時間45分鐘教學領域/科目社會領域綜合活動領域人權教育議題適用年級 與學期八年級下學期上課地點生物教室學生人數34人學生起點能力分析(A)學生已學過法律的基本概念:(1)社會規範的內容 (2)法律的種類:憲法、法律、命令(3)法律的主要功能教材版本 康軒版教學方法(S) 小組合作法教學資源(U)多媒體簡報、校園暴力霸凌事件處理作業流程表。設計理念(R)教學主軸由自身、班級、校園、日常生活多種面向延伸至公民行動層面。教師帶領學生朝不同面向、多重角度分析問題、思索解決方案,以期學生瞭解相互尊重的真意,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目標(S)單元目標具體目標能力指標【認知】1.學生能瞭解法律對人權的保障,並說出憲法第七條的條文內容。2. 學生能歸納所學重點。人權1-4-3 了解法律、制度對人權保障的意義。【情意】1.教師引導學生了解身心障礙者的不便,並能以同理心體貼身心障礙者。2.教師引導學生將所學內容連結至生活情境,並激發學生多方思考,進而積極主動參與討論。综合3-4-2 關懷世人與照顧弱勢團體。 综合4-4-1覺察人與自然的關 係,並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做有系統的觀察與探究,發現及解決問題。【技能】教師引導學生如何尋求協助或改善問題的資訊與管道。社會1-4-7 說出對生活空間及周緣環 境的感受,願意提出改善建言或方案。人權1-4-1探討違反人權的事件對個 人、社區及社會的影響,並提出改善策略及行動方案。教學活動設計具體目標教學活動教學資源時間教學評量指導 要點1.教師引導學生將所學內容連結至生活情境,並激發學生多方思考,進而積極主動參與討論。2.教師引導學生了解身心障礙者的不便,並能以同理心體貼身心障礙者。3.教師引導學生將所學內容連結至生活情境,並激發學生多方思考,進而積極主動參與討論。4.教師引導學生如何尋求協助或改善問題的資訊與管道。5.學生能瞭解法律對人權的保障,並說出憲法第七條的條文內容。6.教師引導學生如何尋求協助或改善問題的資訊與管道。7.學生能歸納所學重點。8.教師引導學生將所學內容連結至生活情境,並激發學生多方思考,進而積極主動參與討論。9.教師引導學生將所學內容連結至生活情境,並激發學生多方思考,進而積極主動參與討論。壹、準備活動:一、教師觀看並統計學生學習回饋 表的回應,瞭解學生對上節課 的觀感,微調本節教案。二、教師製作簡報。三、教師列印校園暴力霸凌事件處理作業流程表。四、教師至部落格觀看學生的回應並將延伸作業文章上傳至部落格。五、教師上課前將投影設備、筆記 型電腦準備妥當、架設完畢。六、延用班上分組的方式,進行小組競賽,全班共分成5大組。貳、發展活動:一、引起動機:1. 教師將學生上節課所填答之學生學習回饋單心得感想歸納成四大點,加以回饋與分享。(1)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上節課活動與數學領域的關聯。教師加以說明:數學並非只是數字四則運算。其為訓練邏輯思考、體驗探究問題,培養分析、應用、解決日常問題能力的學科。 (a) 黑暗的世界:同學運用體驗、探究、空間概念的能力,讓學生體驗視障者的不便。 (b) 大家來找碴:學生找尋校園設施的標誌是否完善,各標示或校園配置圖比例是否適當。 (c) 無敵風雨輪:同學運用槓桿原理,尋找最省力的施力點和角度。 (d) 步步驚魂:學生測量級深、級寬及樓寬,檢視樓梯是否符合建築法規。 (e) 一人三腳:學生測量殘障坡道的坡度,檢視坡度是否符合建築法規。(2) 仍有少數同學以負向字回 應。 教師提醒學生,若要表達校園設施不盡完善,建議學生使用校園設施不盡完善:如殘障廁所未設標誌這類正向又具建議性的語言。(3) 部分同學藉由上節探索、體驗活動體會出身心障礙者行走於校園的不便。(4) 部分同學發現校園配置不足之處。二、校園平面圖找碴時間: 教師運用小組競賽方式,由引起動機(4)的部份導入校園平面圖找碴活動:既然同學們發現校園配置有未盡完善之處,請各組學生運用投影於布幕的校園平面圖舉手搶答潛藏於平面圖中的問題,並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