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秦和秦汉时期的遵化先秦时期 遵化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从目前所存文化遗址来看,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从大的方面来讲,这些遗址可以称为滦河流域遗址。到1993年以前,唐山地区共发现滦河流域遗址18处。在遵化境内有4处。即丁各庄、汤沟、西峪北、君子口遗址。这些遗址,其年代为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左右。从社会形态上来看,当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早期。 娘娘庄乡丁各庄遗址,东西约500米,南北约500米,面积达25000余平方米,是一座人类生活区遗址。其地势呈东高西低的形势,西面原来是一条河流,目前已成为耕地。在这里发现有旧石器时代所常用的打制尖状石器、刮削器和玛瑙质尖状器。从中可以看出明显的旧石器时代特征。这里可以说是目前所知的遵化最早的人类活动痕迹。 另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在新店子镇西峪村北的取土处。土质为黄粘土,文化层2至3米高。在这里曾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刮削器、尖状器和白色、黑色的石英石核,面积不详。君子口遗址,也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有象腿骨化石、马牙化石、刮削器和植物化石等。 这些遗址的发现,表明至迟在1万年以前,遵化地方就有了人类活动的遗迹。在杨庄子遗址中,既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棒等文物,也有红陶等等商代遗存,表明这个遗址所跨越的年代比较长。 这一时期的文化主要表现为仰韶文化特征。 夏朝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朝代,它的遗址,在河北存在都比较少,更不用说在遵化了。但是,清华大学毕业生、原在七机部工作的任重远先生,根据水经注、禹贡、山海经等书的记载,以及个人考察,曾经作过大禹在冀东治水,开牛门口为水道的推测。此说目前尚未被考古界认同。 商朝时期,在古蓟州,即今天的北京一带建有箕国,遵化也包括在内。这一时期,遵化境内的遗址有西峪遗址、杨庄子遗址、胡庄子遗址和宏门寺遗址。以西峪村内的遗址最为显著。整个遗址面积达11284平方米,文化层深达1.5米。在这里收集到商代的铜戈、铜鼎和汉铁鼎、铁盘、陶罐等文物。而在杨家庄、杨家庄西、宏门寺等遗址中,均有磨制的石斧、石棒、夹砂红陶、夹砂黑陶片出现,器型残片有豆柄、罐、鱼骨盆等,胡庄子有陶片及陶罐口沿、腹、底等残片出现。 周朝遗址,在我市尚未发现,但据任重远推测,迁安曾为周朝太公古公亶父活动的场所,后来迁都至陕西岐山、丰镐一带。任重远有一本黄帝古都,已由迁安市政府出资出版。在其中有关于迁安为黄帝古都的论证。若此事属实,周太公在其迁徙途中,必然经过遵化地区。 春秋时,遵化、玉田一带属于无终国。据古人记载,古无终是春秋时期的偏裨小国,由少数民族山戎所建。无终国的灭亡时间及原因,史无明文。但是无终国国君弃国修仙之事,在明人唐文灿所撰无终子洞重修碑记略中有载。这应当是无终国君,在外敌入侵下所采取的无奈之举。 到战国时期,遵化属燕国所辖,是毫无疑问的了。 春秋战国时期,在遵化遗留下来的遗址,有魏进河遗址、宫里遗址和洪水川南遗址。 魏进河遗址,出土器物为泥质灰陶片、可以分辨出来的器型有侈口尊、罐等。陶片上有绳纹、弦纹。洪水川南遗址,面积约4800平方米,有残损的陶豆、陶托盘、陶盆、绳纹筒瓦等器物。2000年,在刘备寨乡宫里与常各庄交界处发现一处战国遗址,可辨器型多为灰陶豆、盘等残片。 这一时期的重要文物为龙、凤玉佩,被定为二级文物。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刺客荆轲到秦都咸阳刺杀秦王嬴政,激怒了秦国。前226年,秦攻破燕都蓟城,即今天的北京。前225年秦设右北平郡于今天津市蓟县,治内辖遵化地方。当时在右北平郡设县的,有无终县,但是其所辖地方与春秋时的无终国已有不同,而在遵化地方是否设县,不可确考。 秦统一六国以后,为了宣扬国威,也为了巡视各地,秦始皇曾经有五次出巡。其第四次出巡,是在公元前215年东巡碣石,秦皇岛即是因此而得名。北戴河区还发现了秦始皇东巡的行宫遗址。在碣石逗留了一段时间以后,秦始皇西经右北平、渔阳、上谷等郡,返回咸阳。据此推测,秦始皇的足迹曾经到过今天的遵化地方。 秦末农民起义时,韩王广攻占燕地,自立为燕王。以蓟为都城,遵化又为韩王广所辖。项羽在秦亡后分封诸侯,韩王广被封为辽东王,领有右北平、辽西、辽东郡地方。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汉时郡国并行,受封燕王、领有燕地的,先后有臧荼、卢绾、刘建、吕通、刘泽、刘旦等人。西汉初年的平叛和中期的推恩制,使得诸侯王的权力与领地日益缩小。西汉时,遵化地方为右北平郡所辖的十六县之一,称徐无县,治所在今遵化镇以西地方。 西汉末年,王莽改制,将各地地名按经义进行改名。改右北平郡为北顺郡,将徐无县改为北顺亭。 东汉时继续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遵化属幽州部右北平郡徐无县。王莽时改名为北顺亭,东汉恢复旧名,治所在今遵化镇东。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遵化先后属公孙瓒、袁绍、曹操等人管辖。 魏晋时期,北方大乱,虽有曹魏后期和西晋初期短时间的经济恢复,但总体上来看是以动乱为主,对社会经济的破坏较大。曹魏时属北平郡,称徐无县,治所在今遵化镇东。 西晋时,遵化地位有所提高,幽州北平郡治所由土垠县(治所在今丰润银城铺)移置到徐无县,即今遵化镇东。郡治的北移,说明遵化地区的军事地位日渐重要。后赵、前燕、前秦、后燕,仍以徐无为县名。北平郡治在遵化镇东,领四县。东魏、北齐置徐无县,北周并入无终县,治所仍在遵化镇东。 秦在历史较短,且其活动地区主要是在陕西一带,所以在遵化目前尚未发现有秦的遗址。汉代的文物遗址较多,在我市共有汉代文物遗址26处,古墓7处。 遗址以教厂遗址为最突出。该遗址于1986年发现,出土有汉“五铢”、“货泉”、“半两”等钱。此前,该村村民在挖菜窖时,还挖出过铜鼎、陶罐、石棺等文物。 汉墓虽有7处,但是以堡子店镇十八里汉墓为最突出。其余各处,均无有地面遗存,但是十八里汉墓目前尚存有较在大型的封土。2003年11月2日,十八里村民在施工中发现在封土东侧有一洞口,经文物部门考查后,确认此处为一汉墓,地下有砖砌拱券。并发现了陶楼、陶狗、陶谷仓以及酒杯等在我市不曾发现过的文物。按其现存的情况来看,应是等级较高的一座墓。并且在大墓的周围,有不少的小墓,还有大量的汉砖出现。可以推测,这里应该是一个汉朝墓葬区。因资金不足,当前未能进行清理与发掘,期望在发掘后应该能够有较重要发现。 田家坟遗址和崔家庄东大坑遗址均有陶器残片出现,还有汉砖遗留于世。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遗址,在遵化有禅林寺。始建年代不详,在辽代重修时,得到一块古碑,知道早在北朝后秦姚苌时就有僧人在此居住。而在后秦时,禅林寺(当时名叫云昌寺)也是重修,则此寺的始建年代当早于南北朝。 禅林寺在辽、金、元,以及清朝时,都有重修碑记。隋唐宋金元时期的遵化公元581年三月,北周外戚杨坚废北周静帝建立隋朝。开始了隋王朝短暂的统治时期。 隋朝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又改郡、州、县三级政权为州、县两级。州设刺史,县置县令。炀帝时改州为郡,为郡、县两级。遵化属渔阳郡无终县。 唐朝初期,遵化改属蓟州无终县。自战国赵武灵王改革服制,实行胡服骑射以来,战马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满足战争需要,唐玄宗天宝元年在遵化设平州养马监养马,隶范阳郡。由于在遵化地方设马监和铁冶,遵化地方人口日渐增多,为以后建县打下了基础。安禄山叛唐,河北成为伪燕国的属地,遵化也在其中。 五代时,后唐李存勗统一河北,遵化归于后唐统治之下。“遵化”一名最早见于辽史.地理志。书载,遵化是由后唐时的买马监归入辽国后,于公元925年改建为县的。由于遵化地方的铁冶十分重要,且设有买马监,遂设县。因辽国在得到此地以后,为巩固其汉族的统治,所以为该县取了一个封建礼教色彩浓厚的县名:“遵化”,其意为“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辽国在今北京西南设南京析津府,辖6州。在遵化县设景州,治所遵化,领一县。宋朝改名滦川郡。金、元两朝沿袭遵化之名未改。 唐朝的遗址,在遵化主要的有干宝山遗址、栖云寺遗址、捣药口药王庙, 干宝山遗址,位于东陵乡干宝山村南,遗址发现素面青砖、布纹瓦、陶壶、陶罐、瓷碗等残片。面积约有1300平方米。其中瓷器片1片,胎质较为粗糙,内外壁均施青釉,有典型的唐代特征。捣药口药王庙,相传为唐代所建,但是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清初,顺治皇帝到此,捐银助修。这则碑文为研究清史提供了一条线索。栖云寺是我市现存较早的一座古寺遗址。明朝弘治年间所刻的一统碑上,有栖云寺重修于唐代的记载,则栖云寺的创建当是早于唐朝。栖云寺旧有僧人在舍身台飞升成仙的故事,传说此僧人即是禅宗的第六世祖慧能。按照唐人所记的能禅师事迹,说他是范阳人。在唐朝时,遵化属范阳郡管辖,则慧能家乡为遵化确有可能。而慧能在与师兄神秀争法统时,曾有数十年不知踪迹,他也许就曾经潜回故乡,在栖云寺上隐迹藏形。 宋辽时期,遵化虽有短暂的时期归于宋朝,但是不久又沦于金人,所以这一时期的文物,主要为辽金特色。 主要的文物建筑和遗址有保安塔和党峪杨家峪村的宝林寺。保安塔始建辽代。它兴建的原因,是起于一个迷信的说法。塔寺村东山是一块龟头地,村东即山下有一条河,为了防止乌龟翻身造成水灾,所以在山上建成了这座塔。经过实地考察塔下的地形,可知此说不为无据。 保安塔高13米,直径1.5米,八棱锥形,分塔身、塔基、塔刹三部分,实心。它是我市目前所存最早的砖砌古塔。1982年4月,公布为遵化县文物保护单位。在山上塔南面有一铁选矿,长年的震动对塔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此塔塔基已裂成大纹,而与此不同的,在丰润县城、同为辽代建造的天宫寺塔,却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并列入河北省重点保护单位。 遵化党峪杨家峪村的宝林寺,是金代建筑,也是唐山市境内唯一一座供奉村藏地菩萨的寺院。宝林寺是一座专门供奉地藏王菩萨的寺庙。据佛经记载,地藏王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在弥勒佛出生之前,自誓度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为此,他常现身于地狱中以救苦难。 因桃花山风致幽雅,所以早在宋金时期,这里就已经成了人们游览之地。宋朝皇家宗室、著名诗人赵师秀唯一一首遗留于世的诗,就是在这里写成的。诗中写道:“旧有桃花树,人呼寺故名。石幽秋鹭上,滩远夜僧闻。汲井连红叶,登台散白云。烧丹勾漏令,无处不逢君。”赵师秀把桃花山比喻成道人葛洪炼丹药时所居第二十二洞天勾漏山,可见其风景十分秀丽。在桃花山还有一景致,即是“圣水喷珠”,在清乾隆年间,此景被列入“遵化十景”之一,为世人所称道。 元朝统治中原时间较短,且其民族质朴少文,故在遵化境内遗传于世的文物较少。但是在西三里乡出土一个瓷罐,有着较为明显的元代风格。清朝时期的遵化时间:2009-03-08 08:16:58 来源:遵化文史网 作者: 点击: 78 从1644年清朝入关,统一中国,到1911年辛亥革命覆亡,清王朝前后统治中国达268年之久。 清初沿袭明制,以遵化为县,属顺天府蓟州管辖。顺治十八年(1661年),遵化县马兰峪建造皇帝陵寝,遵化的地位也因此而得以提高。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以顺天府遵化县昌瑞山建世祖孝陵,改县为州,设知州”,下辖丰润一县。乾隆八年(1743年),为给清东陵的祭祀提供所需物品,清朝仿西陵所在地易县改为直隶州之例,将遵化改为直隶州,下辖玉田、丰润二县。 公元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王朝,在遵化地方设官管理。当年四月,吴三桂向清军投降,农民军与吴三桂及清军在山海关交战失利,清军一路进京。1644年四月三十日,清军到达丰润县公罗店,遵化等处官吏纷纷迎降。 五月一日,清军入北京。五月初,旧明朝遵化巡抚宋权、总兵唐钰起兵杀害大顺守将黄锭、马应湖,擒获防御使潘跃龙、同知张耀然,县令李廷瑗。向清朝投降,清多尔衮“命巡抚如故”。 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清朝由盛京迁都到北京。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满洲贵族、官员、满蒙汉八旗将士及家小奴仆等源源涌入关内,为了解决这些人生计,也为了满足贵族享受的欲望。从顺治元年到顺治四年,清政府令八旗将士在直隶大规模圈地。顺治二年九月,令将河间、滦州、遵化等地无主田地,给与旗人耕种。四年正月又下令,近畿42府州县丰腴之地,无论有主无主,一律圈入旗下。康熙五年,鳌拜又以换地为名,圈占遵化等地的土地。从而给社会生产造成了严重破坏。清朝在马兰峪设陵寝以后,在遵化、玉田、丰润、蓟州等州县圈占土地,做为陵寝的庄园头地。从而使得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据统计,有清一代,共拨清东陵各陵寝的庄园头地32000余亩。 在清朝统治时期,遵化人民的反抗斗争也时有发生。乾隆二十八年,滦州、玉田、昌黎、三河等地旱灾,遵化州新塞密户朱庄头家人翟某率领本村90余人同行赴县借粮,沿路村庄有二三百人随行。他们在县衙“捶鼓哄闹,将大堂公案摔碎”。衙前栅栏也被挤倒。清朝派兵千余人前往镇压,数人受伤,而农民60余人被捕,弘历命将为首8人斩首。清宣统元年二月,直隶遵化州为筹备警务经费,拟将遵化州内尚店等二十七个村增收果捐税。对此,村民强烈反对,尚店村村民秦二雄竟至以死来抗议。为此,州府不得不俯从民情,减少果捐税数量,二十七个村庄只收果捐税五百两白银。 清同治年间,还发生过所谓的“骑马贼”过境事件。同治四年七月二十日,热河八沟一带200余骑骑马军由张三、张玉率领,携带枪炮由喜峰口进入边内,入关后由遵化至玉田、宝坻,于二十四日进入蓟州邦均,此地距东陵隆福寺不过三四十里。清室闻讯大惊,急忙派兵追捕。在清军追剿下,骑马军退回边外。 农业:遵化的农业,以种植为主。而以玉米和红薯的引种为最重要的事件。玉米在明朝末年引进到直隶省,经顺康雍乾几代,到乾隆以后得到大规模地推广。是当时遵化的高产作物。而红薯从明万历时引进中国南方,到乾隆年间传入直隶省。从乾隆到道光时,红薯很快在直隶的遵化等地得到推广。玉米和红薯的推广,对于提高粮食亩产,缓解吃粮紧张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雍正和乾隆时期,随着人口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也日渐突出。为了解决人们的生计问题,雍、乾两帝都曾有过种植果树,以缓和用吃粮紧张的谕旨。直隶地方种植果树的现象,也十分普遍。遵化地方的绵梨,从明朝起就十分有名。 养殖业。清朝时由于陵寝祭祀的需要,在清东陵陵区内还由陵寝礼部进行小规模的养殖。如蜂、鱼、鹿等的养殖,当时都有一定规模。如马兰峪的官房子内所居住的绿营兵,就有一部分人从事鹿的养殖。清东陵所养殖的鹿,大部分在陵寝祭祀中使用,还有一部分运到京师供皇室享用。 清朝时的教育和文化。清初对书院的管理较为严格,雍正以后,书院成为宣传程朱理学,为封建社会开科取士提供人才的场所,为此得到了清朝皇帝的大力提倡。遵化除直隶州治所有一座书院外,在马兰峪还有兰阳书院。乾隆八年在马兰峪、南新城设立八旗官学三处,嘉庆二十三年添设内官学一处,道光十一年,还为绿营兵创办义学一所。由于守陵人学习条件优越,所以清东陵出现了一些知名的文人。如南大圈画兰草的训伯文、画梅花的福绍贤、画羽毛花卉的明松泉,都曾闻名全省,艺盖京东。裕陵总管继祺,医术高明,曾多次被请入京师给王府人看病;阿和轩书法精湛,高风亮节,多次拒绝日本人高价索买书画。 清朝时期,对于方志的修纂十分重视。清朝时期,曾先后六次修纂遵化州志,仅康熙一朝就三次修纂、乾隆一朝二次修纂。这些志料,分别存放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台湾图书馆、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的图书馆内,对于研究遵化的历史,起着重要的作用。 建筑:遵化境内的清东陵,是中国封建社会古代建筑的绝唱。它积淀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成果,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关于清东陵,大家所知甚多,在此不赘。其他如马兰峪官房子,始建于清咸丰年间,是清东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浓郁的满族民族色彩。目前为遵化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马兰峪王府,是清东陵盛衰的一个见证。现存一座银安殿,其建筑有着明显的清代风格。被列入目前此处做为马兰峪民族医院的家属宿舍使用,有严重的火险隐患。而马兰关二村内的马兰关总兵府,在1987年文物普查时,没有列入文物保护名单。但据我们考察,此建筑物尚存有正堂,且保存较好,应该列入保护名单,并逐级申报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要开发旅游,建议把马兰峪王府、官房子、马兰关总兵府与清东陵列为一体进行考虑。遵化古城京东军事重镇时间:2009-03-08 08:20:35 来源:遵化文史网 作者:黄会勤 点击: 82自唐代建县开始,这里就设置盐城和洪水两个守捉。这种军事编制,当时仅属军队所辖,主要用来驻守城镇要塞。宋代辽属时,又设建清安军,旨在平服四方,百姓安宁。境内的洪山口、马兰关等,均为明长城的重要关隘,遵化城因此被列入京东的军事重地。明代初,在此设置卫所。因北部外患经常扰城,特命蓟辽总镇把守。蓟镇乃明廷设立九边中的第一重镇,遵化城自然就成了蓟门重镇。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起,至清顺治初,在遵化城设立了都察院公署、顺天巡抚行院、总镇行署、副总镇行署、监视行署、遵化道署、兵备道行署、游击公署、运饷通判署、督饷厅、左营公署、右营公署、辎重营公署、守备府公署、遵化驿、鼓楼、接官厅、教军场、武学等诸多军政机关及附属机构。明代中后期,因为撤掉了塞外的大宁卫,加重了各关隘的防卫负担。朝廷每年向遵化拨放的军事费用,总居其它各县之首,驻城的官兵也多于其它县。据不完全统计:自明景泰初至清顺治初,驻城巡抚先后有105员;自明天启初至清顺治初,驻城兵备道按察使先后有14员;自明隆庆四年至清顺治初,驻城督饷理刑通判先后有25员。长期驻防的有总兵1员,副帅1员,参将2员,游击1员,守备2员,都司1员,千总2员,把总2员,马兵100名,步兵1342名。千年古城,历史繁多,尤其战事,充斥志书。明朝的历史中,北部边塞的战争风云从未停息。明建文元年(1399年)秋七月二十日,大宁卫(建文帝的军队)出兵过松亭关攻打遵化城。当时城内驻的是燕王朱棣的军队。因驻城官兵寡不敌众,二十四日,朱棣亲自率兵救援,将大宁卫击败退回松亭关;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鞑靼部落取蓟镇的东部地区,后又攻破中部的潘家口,然后直捣遵化、丰润等地;明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清太宗皇太极亲统大军由内蒙古喀喇沁部台吉布尔噶取道,直抵遵化北面的长城沿线,明将死降数人,十一月初一,皇太极大举攻击遵化城,明三屯营总兵朱国彦、山海关总兵赵率教、顺天巡抚王元雅等20多名主要官员和将领均战死在遵化城保卫战中。1933年5月,“长城抗战”暴发,历史又赋予遵化城新的使命。国民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的前线总指挥部,设在城内省第五中学(今高级中学院内),城内工、农、商、学鼎力支援战斗,很多人积极参战,同大刀队一起浴血奋战,为中华抗战史增添了可歌可泣的一页。综上所述,遵化城处的位置,总为兵家所必争。作为军事重镇,在数次的战争中,它都承担了沉重的历史责任。然而,作为军事重镇的遵化人民所遭受的涂炭就更为深重。都察院公署:都察院,明代官署名。洪武十三年(1380年)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以都御史为长官,其次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和监察御史等。都御史分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副都御史或副御史。左都御史,为从一品;左副都御史,为正三品;总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为正二品;加兵部尚书衔,为从一品;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为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为正三品,直隶由总督兼理。明代时遵化的都察院公署有3处旧址:1、在县政府西侧,由旧督饷厅改建,清康熙十八年时改为三教堂。2、在县政府东北,由原还元庵改建,明天启四年(1624年),因设宽河所,原署本道改作射圃,给宽河所为署。3、在阁东路北,原是遵化卫公署,明崇祯四年(1631年),移遵化卫于饷厅,改遵化卫为都察院。顺天巡抚行院:旧址在县城内东侧,明正德六年(1511年),任顺天巡抚、进士李贡迁县治西面的守备署;嘉靖间,原大同举人巡抚温景葵重修。畿辅通志记:“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从居庸关中分为二巡抚,其东为整饬蓟州兵备、巡抚顺天、永平二府,以居庸关等关隘隶之,驻遵化。万历九年(1581年)罢,十二年(1584年)复设。”清初巡抚调蓟道驻遵,遂以院署为道署。康熙十五年(1676年),改为州判署,光绪三年(1877年),奏准改建试院,民国初年设省立中学。(即今老一中院内)总镇行署:旧址在县城内东街东门内,原为中义中卫府。嘉靖二年(1523年),蓟镇总兵官马永重修;万历初,总理戚继光再修,扩大了原来的规制。后为遵化道和监视署。清改为游击署,民国初改建为警察所。(今市公安局院内)副总镇行署:旧址在县内鸡市口东路北,明天启二年(1622年)移督饷通判于此。监视行署:为明代太监监军驻地,明崇祯四年(1631年),添设内监监视军务,改总镇行署为监视行署。遵化道署:旧址在县城内西街路北,明天启四年(1624年)始设,以总镇行署为行署。兵备道行署:旧址在县城内东,原为废地。当年守备郭信、指挥蒋源、知县张瑞相继重修。明天启二年(1622年),添设遵化道,以总镇行署为公署。崇祯四年(1631年),添设监视,遂变总镇为监视署。本道以阁西路北贾臣故宅为署。清初裁遵化道,贾产归原主。游击公署:原为总镇府行署,万历初,戚继光总兵重修后,改为城守营游击公署。运饷通判署:旧址初在县治西,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通判黎民化移址县治东,天启二年(1622年),又移于副总镇行署。督饷厅:旧址在县治西侧,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通判黎民化移址于县治东北。左营公署:旧址在县城内西南的广慧寺东侧。到清康熙年间,改为城守营中军守备公署。右营公署:旧址在县城内东南,东与观音寺相邻,康熙年间废。辎重营公署:旧址在县城西戴京门外南,今村犹名。守备府公署:旧址在县城内东胜卫西南侧。康熙年间废。遵化驿:旧址在县城西门外西南,有馆、有序、有门、有马神庙,明崇祯二年废。鼓楼:旧址在城内县治西侧,位于北街中央,楼下南北通行。明景泰年间,都御史邹来学修。万历六年(1578年),巡抚陈道基重修。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巡抚刘日梧复修。清初废。西接官厅:旧址在县城西门外2里许,有厅3间,有室厅、厨房等,清初废。北接官厅:旧址在县城西张各庄,有门、有厅、有墙,清初废。教军场:旧址在县城东北,明景泰二年(1451年),都御史邹来学创建北猷堂5间,枣厅5间,东、西厅共6间,旗台1间,鼓楼2间,四面车房494间。明末时大部分车房已坍塌。神器库:在教军场旁,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知县李杜修,库房28间。清代时改建为济养院。武学:明隆庆五年(1571年),由蓟辽总督刘应节、顺天巡抚杨兆、蓟镇总兵戚继光商议设立。旨在为边疆培养军事人才。旧址在城内西北,同子孙庙相对。今市总工会院内。万历初,戚继光改太仆寺行台为武学址,中间设武成庙,有大房3间,小房2间,有仪门、前门。庙后有明伦堂5间,左右斋房各6间,堂右是科正宅,庙东是学门各1间。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抚院刘曰梧增修武成五殿前3间。至清康熙年间,只存基址。后祭武成王于文庙,设教授1员,科正2员。万历三年(1575年),免教授,只留科遵化古城建筑拾锦时间:2009-03-08 08:22:10 来源:遵化文史网 作者: 点击: 100遵化城池及内外附属建筑物,都曾经辉煌于世,建筑形式不一。古老的祠堂,缥缈的寺观庙宇,都标志着遵化历史的悠久。但因岁月变迁,社会更替,迄今已无幸存,查阅有关史料,据不完全统计清代前就存有寺观4处、庙宇32处、庵10处、祠11处、阁3处、坊44处、坛3处、堂5处。 寺: 广慧寺:寺址在孔庙东侧,原为一小庙。明宣德间,总镇太监刘通予以扩大,由宣宗题额“广慧宏敞”,成为诸寺之冠,俗称“大寺”。正德七年(1512年),僧静永募修。后为“祝 ”之所。清代供奉龙亭,后屡经募修,渐圮后,将龙亭移至关帝庙。光绪十年(1884年),本县人王玉生舍身自残肢体募修。民国十七年(1928年),被奉军第四十七军捣毁神像,以后成为初级模范小学校址。 观音寺:寺址在县城内东南角,建年无考。清道光年间重修过,后被八国联军毁坏。 内供观世音佛像。唐太宗李世民避“世”字而称观世音为“观音”。与大势至菩萨同侍阿弥陀如来,执行教化世人。声望超出佛祖释迦牟尼。唐代以前,随大乘佛教传入中国。被称为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神灵。后来由男变女相演变成了30多种。每年的农历二十九日为诞生日,加以祭祀。 东觉寺:寺址在县城东关,其它无可考。 九天观:观址在城北3华里处(今贸易城北)。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遵化人张明经创建。是道教祭祀雷神的庙宇。 庙: 关帝庙:城内城外有5座,一在城内西侧,旧州判署旁(今老一中院内),原为明巡抚的射圃,建年无考,万历年间重修,闹义和团时设坛所,后被人拆毁一空;一座在县城西南;一座在南门瓮城内;一座在今东风剧场南;一座在城外东北教军场。 庙内供奉的是汉寿亭侯关羽,也是民间所说的“汉朝忠义无双士,千古英雄第一人”的关公。他那忠于正统君主的思想、豪爽的义气、绝伦的勇武、坚贞的操守让后人景仰,所以关帝庙的香火最旺。 城隍庙:庙址在城内(今市幼儿园院内),明洪武二年(1369年)封县城隍神为“显佑伯”,永乐二年(1404年),主簿郭胜祖重建。明清两朝曾多次修葺,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奉军第四十七军将神像等捣毁。 城隍是守护城池之神,又被看作是管理阴间的地方长官。最早见于文字的是易经中“城复于隍”。城隍之祭始于尧周礼,又有除夕祭八神之习,其中之七是水(即隍)庸(即城),由此演化为城隍。城隍之祀,正式起于六朝,唐以后的祭祀逐渐多了起来。 武成王庙:庙址在城隍庙东武学街,旧太仆寺行台。明隆庆五年(1571年)立武学于城内西北侧,此庙由戚继光总兵等改建,后移像于文庙中的明伦堂。 刘猛将军庙:庙址在武学街,武成王庙偏东。 火神庙:庙址在城内西北角(今一实小附近),建年无考。明清时几经加修,1928年奉军第四十七军将神像捣毁,后曾改为老第五中学的饭厅。 龙王庙:县城内外共有4座:一在城内西北角,建年无考,几经加修,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国联军毁坏;一在城外东南角;一在城外西北小河村;一在城西五里桥附近。 龙王,是宗教观念的产物,在封建社会里,它成为了“祥瑞”的象征。又传龙有降雨的神性,汉代时向土龙祈雨已为常事,唐以后的历代君主对龙都有册封,于是中原大地龙王的庙祠广为修建。 马神庙:庙址在城西门瓮城遵化驿旁,明嘉靖中期建,后多次重修。 雹神庙:庙址在城西五里桥头,每月农历五月五日祭祀。 狱神庙:庙址在县府西大狱内。 山神庙:庙址在县城北门外。 东岳庙:庙址在城东关,又称天齐庙,建年无考,知在明正德中期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毁于八国联军。 东岳庙指对东岳泰山的祭祀,对于泰山的信仰属于对地的信仰。古代人民的宗教观,多是对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崇拜。传说,历史上有72位帝君到泰山上封禅,象征着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因此,自战国至汉代始终把泰山视为君主成于天的封禅圣地。 三官庙:庙址在城北关和西关各有一座。 真武庙:又名真武阁,在城内北门西侧(今遵工宾馆西),建年无考,只知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重修。 文庙:在城内西南角(今市人民医院内),建年无考,只知金正隆三年(1518年),毁坏严重。大德五年(1301年)由遵化县尹卢重修,解放后拆毁。 文昌庙:一在城内鼓楼旁;另一座在东北角城墙上。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州牧何崧泰复修。正殿祀文昌帝君,上级塑魁星像,东庑祀汉田畴,西庑祀明总兵戚继光。 公输庙:庙址在城内鼓楼西。 南极庙:庙址在县城南关外稍偏,建年无考,明万历中后期加修。 北极庙:庙址在城东北角乌龙泉北。 三义庙:庙址在鼓楼下偏东,内供三国蜀君刘备和结义兄弟关羽、张飞。 晏公庙:庙址在城内北十字街土地庙巷内,祀元代平浪侯晏戌仔。相传本县人汪之洙去浙江途中曾感神佑,特建此庙。 土地庙:在晏公庙西侧,规模较小。 送子娘娘庙:又称子孙庙,庙址在城内北水关东,清道光年间重修,神像被奉军第四十七军捣毁。 碧霞元君庙:庙址在城东关外。 财神庙:庙址在文庙东,由前准提庵改建。 药王庙:庙址在城东关,建年无考,明崇祯五年(1632年)永平府同知张慎行、知县刘开文捐修。药王,有史记载的就有十多个。最著名的是神农氏、伏羲氏、黄帝、扁鹊、华佗、孙思邈、丕彤、三韦氏、张仲景、保生大帝、眼光娘娘等。“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记载和传说流传至今。 庵: 白衣庵: 拈花庵:庵址在城内南十字街,清乾隆年间改建为义仓,又改建为南池别馆。 西方庵:庵址在南十字街。 准提庵:庵址在城内广慧寺西,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被奉军四十七军捣毁后,变成了乡公所。 甘露庵:庵址在县城西关,后改为初等小学校。 其它有还元庵、静业庵、无为庵、兴隆庵、静慧庵等均设在城内。 坊: 县城内原有坊楔共44处,主要包括护国保民、振扬威武、蓟东首邑、锁钥北门、贤关、育才、圣域、四骏、节义、敦化、滦海五龙、燕山三凤、甲第重光、地官上卿、天朝耳目、殿中执法、父子侍御、恩赐兰台、忠贞世笃、历朝伐阅、继世簪缨、范阳细柳等碑坊,弘扬遵化各朝各代的清官与名士的功绩。 堂: 观音堂:一在城南门内盐店胡同;二在南关;三在西关;四在西关北。 老君堂:在鼓楼西的公输子庙后,又名三教堂,后改建为女学讲堂。 阁: 大悲阁:在城内中心(今钟楼),榜额曰:“护国仁王佛坛”。高10寻,相传建自六朝,元至大元年(1308年)重修,明洪武、成化年间曾复修。明代诗人谢榛有登遵化阁诗。 尊经阁:在文庙内,自明代至清代多次修葺,清初已毁。 石佛阁:在城西门外,砖体,无墚柱,高与城堞齐。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邑人都文才重修。本县绅士史德培赋诗: 侈说金身现,争如石室藏。 俗尘消外障,佛界合西方。 窄不容僧榻,高犹及女墙。 磨砖如作镜,到顶仰园光。 坛: 社稷坛:在县城西北1公里处,中为坛,北向,东西2.5丈,南北如之,高3尺,4出阶各3级,绕以短墙,门旁植树,神主以木,为珠砂大字,一曰“遵化社之神”,另一曰“遵化稷之神”。均由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知县张杰重修,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知县林允文复修。 风云雷雨坛:在县城南1公里处,亦由张杰和林允文加修。 郡厉坛:在县城北1公里处,坛高2.5尺,阔2.5丈,南出阶3级,南向,立门额厉主凡二:遵化增内无祀鬼神,每年3祭。 祠: 吕祖祠:旧址在城内北十字街药王庙偏东。当时芊方灵异,香火甲于一县。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州牧张家本偕乡绅徐汝桐、高鸷倡捐创建,同治三年(1864年)住持道韩方立募修。 颂扬巡抚邹来学的“邹公祠”,旧址在城内西北角;纪念总兵官戚继光和巡抚陈道基、刘四科等的“崇报祠”(城西五里桥头);颂扬明代知县张舜命的“张公祠”(城西);知县王国祯的“王公祠”(东城外);由明知县李杜始建,清贾光前、州牧修礼捐修、陈以培重修祭祀15位著名官员的“名宦祠”(文庙内);知州陈以培、修礼、邑人贾光前、张德裕、张永涵修建的“乡贤祠”(文庙戟门右侧);“昭忠祠”(武学街);由知州贾圣桧、蔡封、何崧泰、陈以培修建的“忠义祠”(贡院街);“节孝祠”;由清代耆绅徐世坊所建的“徐氏宗祠”(鼓楼西街)。正1员。解放遵化城时间:2009-03-08 08:37:15 来源:遵化文史网 作者:李中权 点击: 44 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了彻底胜利。当时我在冀热辽军区任政治部主任,协助詹才芳代司令员主持冀东军区工作。为了歼灭顽固的残敌,全部解放冀东大地,中秋节过后,我们率领十四团、十七团和地方武装开始包围遵化县城。 (一) 1944年夏季,在遵化县驻防的伪治安军残部,逐步撤走,伪满洲“一心队”驻进遵化。“一心队”在东北曾经疯狂地围攻过我抗日义勇军,其中不少是效忠日寇的亡命徒。“一心队”由日籍捷川任司令,徐方、坚石任副司令,汉奸陈天喜任作战科长(厉任副司令、司令)。下辖程斌、王喜、王玉、曲焕、刘岐、石振、吴太、于友等八个大队。每个大队相当营的编制约400人,并有日本教官3人监视。其中程斌、王喜、曲焕是土匪出身,又狠又坏。当时遵化城内共有日寇80多人,加上其家属,共105人;伪军4000多人。 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布投降,敌人内部开始分化,“一心队”司令捷川召集各伪军头目开会,要满洲讨伐队护送他们到葫芦岛。伪军表现拥护,私下议定,出发前1小时动手,杀掉日本人,公推陈天喜为司令。这伙人一反常态,好象是为光复中国立了“功”只因为一时还没有和国民党接上关系,对共产党、八路军尚持彷徨态度,曾一度允许我方少数军政人员出入县城,也不再出城讨伐。 针对当时形势,遵化县委在大老峪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配合解放遵化县城的事宜。当年8月,县支队政委杨勃只身进城去劝降陈天喜,开始陈态度暖昧,后因国民党军队到唐山受降与陈联系,陈站在反动立场拒降八路军,无理扣压了杨勃谈判破裂。这时驻遵化的伪军还没与国民党接上头,心中无底,也没敢冒然去投奔国民党。于是,陈天喜就命令割断城内外交通。加紧修筑防御工事严加防范,等待时机,我军区派人三下通谍,敦促陈天喜投降八路军,并释放杨勃,但是陈天喜等顽固分子,认为我们没有重武器,攻城不易,就闭门自守孤军待援。恰在这时,国民党驻唐的冀东行署主任姜鹏飞,派来亲信李作相化装成乞丐潜入遵化县城,把国民党军先遣第七总队少将司令的委任状,从双底的要饭罐子里拿出来,交给了陈天喜,陈天喜惊喜若狂,表示忠心报效国民党,铁心与人民为敌。并且集中城里县长和警备队等组织的权力为一身,独揽大权,统一指挥守城。 (二) 遵化县城墙高三丈六尺。墙壁厚近两丈,建筑精细,质地坚硬,城墙外挖有宽两丈、深约一丈五尺的护城河,难攻易守,素有京东第一城之称。陈天喜已决心投靠国民党,抓民夫在城墙上修筑了许多明碉暗堡,妄图固守。9月中旬,受冀热辽军区指示,由十五军分区司令员、政委组成攻城指挥部,调兵准备攻城。当时我们参加攻城部队只有两个主力团,遵化、兴隆两个县支队,另外还有遵化县六个区的持枪民兵参加外围警戒,并负责抬担架和运输物资等支前助战工作。 9月30日下午,攻城战斗开始,我们首先做了试探性的攻击。由于敌人居高临下,凭借高大城墙的优势反攻,所以攻城未果。翌日晨南关和东关的敌人则龟缩在两三个有碉堡的大院里,北关和西关的敌人则收缩到城内。攻城枪声一响,被扣压的杨勃自知无望,即杀身殉国。 相继,我们使用攻打玉田县城的办法,制造土担克掩护云梯攻城。土坦克是用马车胶轮二对,上装木架,外用浸湿的毡毯棉被复盖,里边架设机枪和小炮,由人推着朝城墙行进。这种土坦克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攻坚比较有效,能够防御敌人发射的子弹,减少自己伤亡,掩护部队前进。战斗准备就绪后,10月初,我们发起第一次大规模的攻城。下午5点攻城开始,城四周响起激烈的枪炮声,城墙上明处的敌人被我炮火压倒,有的钻入隐蔽工事,我勇敢的民兵在部队炮火的掩护下。抬着云梯强渡护城河。突击队员登上云梯爬上城墙,但敌人居高临下,有利防守,用刺刀就可以杀伤我方战士,使攻城战士遭到很大伤亡。敌人又把用煤油蘸过点着的棉花团抛挂在城墙垛口或扔在城墙根下,漆黑的夜里被照得如同白昼,敌人集中火力射击,我登城部队受阻。强攻不行,只得暂停攻击,研究新的作战方案 攻城的实战,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敌人依仗城墙工事固守,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强攻有利于敌不利于我,用轻武器强攻必然增加伤亡,也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房地产项目认筹合作开发与分成协议
- 2025标准托盘租赁与智能化调度服务合同
- 2025版私人餐厅连锁经营区域代理承包合同
- 2025年不良资产投资分析与风险评估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新型防雷设施维护与保养服务合同
- 贵州省剑河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水电工程水电材料采购与运输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汽车油箱配件供应协议
- 2025版创新科技行业员工劳动合同模板
- 2025版连锁便利店店铺承包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北京高端商务车租赁及全程安全保障合同
- 2025版电商平台入驻及佣金分成合作协议
- 中国黄金集团招聘面试经典题及答案
- 2025年智能家居产业互联互通标准与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报告
- 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护理查房
- 家校携手同行砥砺奋进未来高二下学期期中家长会
- 2025年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知识必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提取公积金租房合同范本
- 推理能力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湖南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和写作)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