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学原理绪论一、什么是美 学的历史第一章 第一节、什么是美学一、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 乐记中对音乐的记载 古代的绘画理论二 、西方古代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与美学三、美学的形成:1750年美学这一术语由鲍姆嘉通提出,被誉为美学之父。康德和黑格尔沿用了这一术语四、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第二,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第三,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第四,认为美学研究审美心理学的。五、美学与现代社会(一)对人类生存危机的人文反思工具理性与生活意义的失落(二)美学思维与健康合理的社会关系的建立告别“人类中心主义”寻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二节 、 美学学科的性质一、美学的学科性质1、是一门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2、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哲学学科。3、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美学与艺术、心理学、人类学、神话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学等诸多学科都有密切联系。二、美学的历史(一)中国美学的历史1、中国美学的历史至少是从老子、孔子时代就开始了。不能说中国古代没有美学。2、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影响最大的美学家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3、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影响最大的美学家是朱光潜和宗白华。 (二)西方美学的历史: 1、从古希腊罗马经中世纪到文艺复兴 2、17-18世纪美学、德国古典美学、 3、1920世纪美学(近代美学) 4、20世纪-至今(现当代美学) 影响最大的美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康德、黑格尔、尼采、克罗齐、海德格尔、胡塞尔、福柯、伽达木尔第二章 美的本质 第一节 美的本质 西方美学与中国美学关于美本质的观点:一、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的关系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概括 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密不可分的 马克思的实践观与美的本质二、美和自由创造1、什么是自由创造2、美的事物与人的自由创造。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特征之一。自由创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在自由创造过程中还发展了人本身。3、美在实践中产生 实践中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社会实践中创造美、产生美4、美的规律体现了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三、中西美学对美的本质的研究1、中国美学史对美的本质的理解 2、西方美学史对美的本质的理解第二节 美和真善一、美和善的联系和区别真、善、美的概念: 1、什么是善 2、美以善为前提 3、美和善的区别:从功利关系上看,善是和功利直接联系。美和功 利间接联系。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看,善主要不是形式,而美更强调形式。善是意志活动的对象,而美是观赏活动的对象。第三节 美和丑一、什么是丑1、美学史上对丑的研究v 适宜可以产生美,不适宜则会变成丑。v “完善的外形就是美相应不完善就是丑”v 克洛奇认为美是成功的表现,丑是一种不成功的表现。v 马克思、恩格斯对丑的研究“丑”是客观事物的一种社会属性,“丑”与卑鄙、虚伪、腐朽事物有关系。第四节、美的主要特征一、美是一种在情感上具有感染力的形象,美具有直观性二、美的事物具有超功利、超物质的超越性三、美的事物具有愉悦性第二章 复习思考题1、美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2、什么是自由创造?为什么说自由创造是人类 的最珍贵特征?3、什么是真?什么是善?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 区别?4、丑的本质是什么?怎样理解美丑的相互转 化?第三章 美的产生第一节、从石器的造型上看美的产生一、美的产生是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第二节 从古代美字的含义看美的产生v 大羊为美v “美”表现的是人的形象第三节从彩陶造型和纹饰看美的产生一、彩陶的实用性二、彩陶的艺术价值v 彩陶的造型和装饰具有更多的自由和想象的成分。v 比较自觉地娴熟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对称、调和、对比、变化等)。第三章复习思考题v 美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说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v 从实用到审美的过渡中间环节是什么?v 怎样理解在美的产生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第四章、社会美第一节什么是社会美一、社会美不仅根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二、社会美中人的美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社会美首先是人物的美(一)人的美的第一个层面是人体美 人体美(形体、比例、曲线、色彩)第二节 社会事物的美一、日常生活的美(衣、食、住、生活乐趣与氛围)二、民俗风情的美三、节日狂欢的美四、休闲文化的美人的美和真、善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中具有理性的性质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第三节、劳动产品的美和环境美一、劳动产品的美v 劳动产品的美是人的创造、智慧和力量的物化形态v 劳动产品的美一般都是实用和美的结合v 技术美学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发展第四章、复习思考题v 社会美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人物形象的美侧重于内容?v 什么是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对社会美起什么作用?v 怎样理解人物形象的内在品质和形式美之间的关系?第五章、自然美第一节 美学中的一个难点 美学史上关于自然美的观点v 自然美在与自然事物本身,是自然事物本事固有的属性:这种观点虽然肯定了自然美的现实性,但有明显的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v 自然美由于当作人和人的生活的暗示,这在人看来才是美的:这种观点虽然把自然美与生活联系起来,但对生活只能做抽象的了解。v 自然本身不可能有美,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的那种美的反映:这种看法实际上把自然美给排除了。第二节 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从自然美产生和发展的总过程来看,自然美领域的逐渐扩大室和社会生活的进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一定社会生活或社会实践的产物一、人类出现以前,自然无所谓美丑v 没有人类存在便没有把自然作为关照对象的主体存在v 一切自然现象本身全市不自觉地、盲动的动力第三节自然美的各种现象及其根源一、 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美景v 其中凝结着人的劳动,自然与生活的联系是比较明显的。第四节、 自然美重在形式、自然特征的审美意义一、自然的某些属性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意义二、我国的各个风景区的自然特征:“雄、险、奇、秀、幽”。1、泰山的雄伟(1)对比显高大(2)累叠生节奏(3)结体凝厚重(4)松石蓄生命(5)风云增气势第五章复习思考题1、自然美的根源是什么?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美是否已经存在?2、未经人类实践按改造的自然是怎样成为美的对象的?3、自然美在审美中有什么积极意义? 4、如何理解生态美学?第六章 艺术美第一节美是艺术的一种重要特征一、艺术与其他劳动产品的区别v 生活用品首先要考虑实用,其次才开考虑审美要求;艺术不是直接为了满足实用的需要,而是在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中,给人以精神的影响。第二节、生活是艺术创造的基础一、生活是艺术家进行创造的前提、基础1、古代美学思想非常强调以自然为师2、徐悲鸿画马3、李可染画牛4、外国艺术家对生活的重视5、齐白石:为万虫写照,为百鸟神6、曹雪芹:红楼梦的意蕴第三节 艺术美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一、艺术形象体现了艺术家的创造、智慧和才能二、从生活到艺术的过程是一种典型化的过程,体现 了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1、艺术创造中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客观因素指生活内容,主观因素之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思想感情。客观因素是基础,主观因素是主导。v 艺术家的主观因素决定了对生活的提炼取舍。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已经是被艺术家所理解国、体验过的生活形象。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是人类灵魂的作品复习思考题、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艺术美的特点? 3、艺术创作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七章、意境与传神第一节 意境一、意境情景交融v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特殊范畴,它的哲学基础是老子的道。它体现了艺术美,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美的境界。v 是艺术家创作 的一种心境。v 是心与物、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第二节 传神一、形似与神似形似是基础,神似是形似的升华v 顾恺之的绘画艺术v 汉代说书俑v 东汉工艺品马踏飞燕v 西方艺术家的作品第七章复习思考题、什么是意境?怎样理解意境中情与景 的关系?、意境为什么能引起强烈的美感?、什么是传神?怎样理解神与形的关系?第二节、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一、表现艺术、工艺()工艺是一种静态的表现艺术()艺术品的美,就在于一是用造型、色彩和线条 来表现或烘托出一定的情绪、气氛、格调、趣味等。()工艺品是表现性的,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抽象 性、夸张性、变形性,具有时代的烙印。第八章复习思考题1、艺术为什么要分类?分类标准是什么?2、怎样理解各类艺术的美的特征?3、试举例说明电影蒙太奇的应用?第九章形式美第一节形式美的特征v 形式美的法则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现实中许多美的形式的概括反映。 对线条、色彩、形体、声音的分析v 对色彩的认识v 对形体的不同特性的认识v 对线条的认识v 司母戊大方鼎第二节 形式美的主要法则一、单纯齐一v 整齐一律。最简单的形式美v 齐一、反复能给人以秩序感,在反复中还能体现一定的节奏感。二、对称均衡v 对称:以一条线为中轴,左右(或上下)两侧均 等。v 均衡的特点是两侧的形体不必等同。均衡叫对称有变化,比较自由,也可以说是对称的变体。 盆景五针松第九章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形式美?怎样理解形式美的根源及其 相对独立性?2、什么是形式美的法则?在美的创造中有什么 意义?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法则?第十章 优美与崇高第一节 优美与崇高的对比一、优美1、优美的特点: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状态。2、它在形式上的特征表现为: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1)从美感上,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v 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v 晏殊寓意:“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点点风。”(2)在人物形象方面的优美。v 刀美兰的舞蹈水v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第二节 美学史上对崇高的探讨一、中国先秦时代对崇高的探讨。v 孔子眼中的大。v 孟子认为大是美的发展。v 庄子认为天与地都是最伟大的,而又是最美的。第三节 崇高的表现一、现实生活中的崇高。v 在社会生活里,崇高主要是体现实践主体的巨大力量,更多地展示主体要征服和掌握客体的矛盾冲突状态。v 反抗外族入侵和压迫的爱国主义斗争。v 无产阶级革命中体现的崇高理想和革命精神。v 自然的崇高。v 虽不全在自然对象的本身属性,但是自然对象的巨大的体积和力量以及粗犷不羁的形式等,都形成崇高的对象起积极的作用。第十章 复习思考题v 1、优美与崇高的特点是什么?你对优美与崇高有什么看法?v 2、试谈康德对崇高的看法?为什么说康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v 3、崇高的根源为什么说是社会实践?怎样理解自然界的崇高?第十一章 悲剧第一节 悲剧的本质一、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理论。 他的诗学主要是讨论悲剧的。1、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他认为悲剧之所以能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主要靠情节的突转和发现,并不靠性格的描写和矛盾冲突。2、悲剧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物。 悲剧并不是写一般情况下的好人,而是要写在特定条件下的好人,这样才能产生怜悯与恐惧的悲剧效果。3、悲剧所引起的对人的恐惧与怜悯之情,在积极方面能起陶冶作用。4、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奠定了悲剧的基础。第二节 悲剧的几种类型一、体现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牺牲v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母亲、毁灭v 特点:v 自觉地捍卫真理,为实现自己伟大理想而斗争。v 牺牲的英雄与人民的命运有着深刻的联系。v 在巨大的苦难中显示出他们的崇高品质。 第十一章 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悲剧?悲剧的本质何在?2、社会主义时期有没有悲剧?它和旧社会的悲 剧有何异同?3、悲剧的客观效果是什么?怎样理解悲剧对人 生的积极意义?第十二章 喜剧第一节 喜剧的本质一、唯心主义美学家对于喜剧本质的探讨。v 他们否定喜剧的客观现实基础,或者从主体的感受出发,或者从绝对精神出发说明喜剧的本质。v 康德从主体的感受出发研究喜剧的效果笑。v 黑格尔从绝对精神的发展去研究喜剧。第二节 喜剧的特征是寓庄于谐一、“庄”与“谐”的内涵。(1)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2)谐是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是诙谐可笑的。二、二者在喜剧中处于辨证的统一。1、一方面是解决庄的问题,也就是要求作者真实地反映生活。 鲁迅:“讽刺的生命是真实。” 卓别林城市之光2、另一方面,要很好地研究喜剧艺术的形式。第三节 喜剧形式的多样性一、讽刺1、讽刺所反映的对象是社会生活中的否定现象。 鲁迅:“喜剧将那无价值得撕破给人看。”2、讽刺的性质。(1)对恶的揭露和批判。 恩格斯对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的讽刺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2)对人民内部某些比较严重的缺点和错误提出尖锐批评。 漫画对自己和对别人第十二章 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喜剧?怎样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巨大的 历史的事变和人物第一次是以悲剧出现,第 二次是以闹剧出现?2、“寓庄于谐”为什么是喜剧艺术的本质?3、暴露性喜剧与歌颂性喜剧有何差异?4、喜剧中讽刺与幽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十三章 美感的本质特征第一节 美感的形象直接性一、美感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v 美感总是首先通过一定的对象的感性状貌,一定的色彩、形体、线条和音调等直接的感知或表象来进行的,也就是说,以形象的直接性的方式来进行的。v 对大海、山水等景致的感受。第二节 美感的精神愉悦性一、美感不同于认识的又一特点,在于它是情感的精神愉悦性。v 在美感活动中,人的情感和审美需要是处于和谐的统一中,正是这种和谐的统一,美感才会给我们赏心悦目、舒畅自由的喜悦。v 美感是情感,是精神愉悦性的表现,这在中外美学史上是常见的。 亚里士多德谈美感题中国古代把美感叫做“畅思”、“神思”第三节 美感的潜伏功利性一、美感功利性来源于美的对象的功利性和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 原始人的美感 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艺术与生活二、什么是美感的功利性 美感不仅给人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喜悦,使人身心得到更好的娱乐和休息,而且就在这种喜悦中给人以精神上的影响,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丰富人的情感和情操,使人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进一步激起为美好生活理想和创造环境而积极奋斗的热情,从而潜伏着更深广的社会功利内容。第四节 美感的想象创造性一、美感认识充满了想象v 想象是一种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能感知直接作用于主体的事物,而且还能在头脑中创造新的形象。v 宋代张元咏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二、想象创造性是美感对感性世界的新的认识的形式、新意境的实现,尤其是具有不可重复的唯一性,这正是创造性的本质。 印象主义画家莫奈日出印象 白居易忆江南第十三章复习思考题1、美感的形象直接性与逻辑认识有何不同?2、美感与生理快感的区别是什么?3、美感的功利性与实用的功利性有何不同?4、你怎样理解美感的想象创造性?第十四章 美感的心理因素 第一节 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觉、知觉和表象是审美心理的初级形式,是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一、感觉1、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的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形式。感觉从主体形式来说是主观的,但是,它的反映内容是客观的。第二节 联想和想象T 联想和想象是审美心理的高级形式一、联想1、联想的定义T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2、联想的形式(1)接近联想。(2)类似联想。(3)对比联想。(4)关系联想。第三节、情感一、情感的定义 情感是对客观现实的特殊的,也是最活跃的一种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二、美感的喜悦是无私的、自由的心理活动第四节 理解一、理解的定义1、理解是通过揭示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 的心理过程。2、分类:对事物外部联系的联系和对事物内部 联系的理解。二、美感活动具有直接领悟的特点第十四章 复习思考题1、美感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哪些主要内容?2、想象在美感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说创作 和欣赏都离不开想象?3、美感中的情感与日常生活的情感有何区别? 如何理解美感中的情感作用?第十五章美感的个性与共性 第一节 美感的差异性一、美感的时代差异性1、要受特定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关系以及一定的政治、哲学、文化等思想的影响。 原始社会初期,奴隶社会的初期的美感。 敦煌的彩塑。2、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也发生 变化。第二节 美感的普遍性一、美感的共同性与普遍性表现于美感的时 代性之中,没有差异性也就没有普遍性1、同一时代的美感具有共性。2、不同时代之间的美感也具有共同性。3、美感的民族差异性也包含着美感的共同性。4、不仅同一民族内部能产生美感的共同性,不同 民族之间也能产生美感的共同性。5、美感在阶级的差异性中更是包含了它的普遍 性。第十五章复习思考题1、造成美感差异性的原因是什么?简述 美感差异性的主要表现?2、美感的共同性有哪些表现?共同性与 个性是什么关系?第十六章 现代西方审美心理学主要 流派介绍 第一节 “移情说”一、中西美学史上对移情现象的表述二、移情现象1、移情现象的定义。 移情现象是一种“外射”作用,即把我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它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2、移情现象产生的原因。 “空间意象”(代表人物:立普斯)3、移情作用。(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2)移情现象产生在实践的基础上。 第二节 “心理距离说”一、“心理距离说”的提出 瑞士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美学家布洛1912年发表了“心理距离”作为一项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的论文,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提出了著名的“心理距离说”。 第三节 “直觉说”一、代表人物 意大利的克罗齐二、“直觉说”1、在直觉的认识或知识里是没有任何理智、 理性在其中的,直觉和理智、理性或概念 是根本对立的。2、直觉是一种最原始的基层感性认识,它没 有任何理智与概念,既单纯而又独立。3、克罗齐认为,所谓“物质”不是客观的物质世 界或现实世界。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派一、代表人物 “格式塔”创始于二十世纪的德国,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派。其主要代表代表人物是德籍美国著名美学家、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二、学说的主要内容1、格式塔。2、美的形象,是由心灵创造和赋予的,整体性结构不仅存在于视觉形象中,而且存在于心理功能中。3、格式塔心理学提出了“大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