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41语言学概论.doc_第1页
00541语言学概论.doc_第2页
00541语言学概论.doc_第3页
00541语言学概论.doc_第4页
00541语言学概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学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口语。2、语言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3、确定一个民族根本的标准是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4、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称为“所指”。5、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6、用什么音去记录什么义,完全是语言使用者约定俗成的,说明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7、使离散的语言符号有可能组合成大小不变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连续的语流,这是由于语言符号具有线性。8、语言系统的多个子系统的系统性是不平衡的,其中最强的是语音系统。9、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10、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多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为聚合关系。11、应用语言学最早指的是语言教学。12、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1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称为结构主义的语言学。14、语言系统中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素。15、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时,建立了历史比较语言学。16、普通语言学中的“普通”应理解为一般的。17、说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一张嘴不能同时两个字,说明语言符号具有离散性。18、语音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现象。19、音高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20、中国古代的传统语言学被称之为小学。21、噪音是不具备整倍数的不规则的音。22、音质是声音四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对区别不同的意义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23、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呼出,这样发出的音叫“鼻化音”。24、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25、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音节。26、声调取决于音高。27、标写语音的书面符号叫做音标。28、元音o是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29、辅音g的发音特征是舌根不送气浊塞音。30、构成各种语音片断的基本元素是音素。31、p,d,t,k四个音素在发音方法上的共同点是塞音。32、划分音节主要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33、具有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音位。34、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音质音位(亦叫音段音位)。35、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亦称超音段音位)。36、汉语普通话中的音位/a/中的变体a在韵母中出现的环境是在-u、-之前。37、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叫区别特征(亦称区别性特征)。38、音位的区别特征通常都表现为“是”或“非”、“有”或“无”的两个对立项。39、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就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言单位。40、汉语普通话中的声母 k,k,x 可以拼合的韵母有开口呼和合口呼。41、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的组合叫“复元音”。42、star和screw两个英语的读音中,包含复辅音。43、汉语北京话“门mn+面min门面mm min”这种现象是同化中的逆同化。44、汉语北京话“慢man+慢儿mar慢慢儿mai mar”这种现象是异化。45、汉语普通话“豆腐”toufu快读成touf这种现象是脱落。46、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这种现象叫增音。如“这儿”说成“这合儿”。47、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音强方面的变化称之为韵律特征(亦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48、词重音按照它在词中所处位置的情况,可以分为固定重音和自由重音。49、音节组合中某个音节听上去比较微弱的现象叫轻音。50、语汇就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51、旧词的消失与新词的产生反映了语汇的活跃性。52、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53、语只是语汇单位,不是语法单位。54、语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上比较凝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言片断。55、基本语汇是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56、“巧克力”既是语素又是词。57、复辅音在印欧语素的语言里很常见。58、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59、汉语普通话里区分“山西”和“陕西”意义的语言要素是音高。60、汉语中特有的复合词是补充式复合词。61、语法是组词造句的规则。62、一般说的现代汉语语法就是一种共时的语法系统。63、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64、词组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65、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66、句组(句群、语段或篇章)是由多个句子组合而成,表达相互关联的比较复杂的意义,书面上表现为一组句子、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的语言单位。67、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68、语法意义就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69、英语中foot的复合形式为feet,sit的过去式为sat,这里的词形变化用到的语法手段为屈折。70、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作语法范畴。71、汉语经常用四字格表示而且使用最多的熟语形式是成语。72、“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词包含3个语素。73、英语“worker”中的“er”是构词语素。74、古代汉语中的“之、乎、者、也”等一套语气词,在现代汉语中完全消失,并变成了“的、了、呢、吗”等另一套语气词,研究这种演变过程的语法是历时语法。75、把语法分为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是结构语法学。76、表示名词和其它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语法范畴是“格”范畴。77、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单位是词和句子。78、最适合汉语的词类划分标准是分布标准。79、“水我喝完了”变换成“我把水喝完了”用到的变换形式是添加和移位。80、关于英语中的两种时态“过去进行时”和“现在进行时”,正确说法是二者“体”相同,“时”不同。81、语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是人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结果。82、语义的基本要素是理性意义。83、汉语中的称谓“伯父、叔父、舅父、姨父、姑父”在英语中统称为“uncle”,这种现象反映了语义的民族性。84、词义的基本和核心部分是理性意义。85、义素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对比法。86、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87、语义场最主要的特点是系统性。88谓词变元的述谓结构就是从属述谓结构。89、述谓结构中牌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是谓词。90、“吓唬”和“恐吓”在非理性意义上的主要差别是语气意义不同。91、“出租汽车”带有的歧义属于语法结构歧义。92、社会方言的特点基本是表现在一般词汇的方面。93、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它起源于图画和契刻。94、文字的最基本单位是字符。95、文字改革最有名的例子是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96、古代苏美尔文字是一种词语文字。97、人类的有声语言产生的时间大约是旧石器时代晚期。98、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创造了语言,语言起源于劳动的观点。99、把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并用的制度,称双语制。100、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现实方式主要是语言的转用。101、国外语言学家把洋泾浜语称为混合语。102、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被称为语言规划。103、关于先有语言还是先有思维,比较合理的看法是思维先于语言发生。104、把人的大脑左右两个半球并不是完全对称的现象称为单侧化。105、“狼孩”不可能再具有正常的语言能力的主要原因是已经过了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106、语言可以帮助完成人的认识过程。107、语言是重要的民族标志,可以体现民族的精神。108、患“失语症”是因为大脑左半球的某个部位受到了损伤。109、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这称为“中介语”。110、应用语言学这个名称提出的时间是19世纪。111、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的百科知识词典是永乐大典。112、兼有知识词典和语言词典两类用途的词是辞海。113、掌握外语的一般途径是学习为主,获得为辅。114、语言转用可以是自觉的,也可能是被迫的。115、推广全社会通用的民族共同语,是语言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116、综合语的主要特点是有格的变化。117、世界上现在使用的典型章节文字,是日本的“假名”。118、只要有社会分工,就会有社会方言。119、混合语又叫克里奥尔语。二、多项选择题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有口语和书面语。2、中国古代对语言的研究包括的主要内容有音韵、文字、训诂。3、语言符号的特性有任意性、强制性和可变性、离散性和线性。4、语言系统具系统性、层次性、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5、语言系统是由语音系统、语汇系统、语法系统、语义系统等子系统组合而成的。6、语音本质上是社会现象,它具有生理基础、物理属性和心理属性。7、人们通常所谓的声音的四要素是指音高、音强、音长、音质。8、根据基音和陪音、频率比例关系的不同,声音可以分为乐音和噪音。9、唇、舌头、软腭、小舌、下腭和声带等叫做主动的发音器官。10、人体发音器官中,属于被动发音器官的有上齿、齿龈、硬腭。11、声道包括口腔、鼻腔、咽腔(亦属于共鸣腔)。12、元音可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其中绝大数是舌面元音)。13、“资”、“雌”、“思”的韵母i是舌尖前不圆唇元音。14、舌面元音中,属于高元音的有v、w、u。15、舌面元音中,属于“圆唇元音”的有v、o、u、oe。16、根据分音部位将辅音分为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面音、喉音等。17、根据阻碍方式的不同,所以把辅音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半元音八类。18、辅音中属于“舌叶音”的有t、 、t 、 。19、汉语普通话里/a/的变体包括a、 。20、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21、汉语普通话中的音位/a/中的变体a在韵母中出现的环境是-i之前,-n之前。22、汉语普通话中/t/的区别特征包括舌尖前、闭塞、不送气。23、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汉语普通话里的音节类型有V型、CV型、VC型、CVC型(其中前两种叫开音节,后两种叫闭音节)。24、音节结构的分析有元辅音分析法和声韵调分析法。25、汉语的韵母按韵头的不同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开口呼如韵母a、ou、i,齐齿呼如韵母i、ia、iou,合口呼如韵母u、ua、uan,撮口呼 如韵母y、y、yn)。26、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27、语汇的性质和特点有语汇在产生时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语汇在表达上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性,语汇在变化中既有活跃性,又有稳定性。28、语汇的类聚系统首先应分成词和语两大类。29、根据词的音节数量分成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30、根据词的语素数量分成单纯词和合成词。(汉语中多音节但又不是合成词的主要指这种情况:A,拟声词,如轰隆、乒乓;B,连绵词,如恍惚、崎岖、朦胧、垃圾;C,叠音词,如猩猩、奶奶;D,译音词,如马达、沙发、巧克力、奥林匹克。)31、根据词的音形关系分成同音词和同形词。32、根据词的地位用途分成基本语汇和非基本语汇(亦称一般语汇)。33、基本语汇的重要特点:一是产生的历史长,二是使用的范围广,三是构词的能力强。34、一般语汇根据词的不同来源分为新造词、方言词、外来词、古语词(包括历史词语、文言词语)。35、能够利用长短音的区别起到辨义作用的语言或方言有英语、德语、汉语广州话、藏语拉萨语、柯尔克孜语。36、语素可分为成词语素(如:笔、走、好、他、了、吗、的等)和不成词语素(如:机、民、者、儿、第、呼呼等)。37、语素总体可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38、“被、了、吗、的”等是成词、黏着、定位和虚义语素。39、“子、儿、头、老”等是不成词、黏着、定位和虚义语素。40、词的构造包括成词(分为直接成词的转化成词)和构词(分为语汇构词和语法构词)。41、根据语法研究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语法分成历时语和共时语法、教学语法和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普通语法和个别语法。42、语法研究中对语法现象的划分主要有两个部分:词法部分和句法部分、两种规则:组合规和聚合规则、两个层面:核心语法层面和外围语法层面。43、语法单位通常分成四级或四种,即语素、词、词组和句子。(有分五种:则第五种是句组、句群、语段或篇章。)44、语法手段可以分成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45、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词的重叠。46、句法手段主要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语调。47、语法范畴大致分成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48、体词属性范畴的四种范畴:性、格、数、有定无定。49、在语法范畴中,英语动词具有的是时、体、态。50、词和句子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单位。51、汉语中比较重要的特殊词组是动宾词组、数量词组、“的”字词组。52、词组的层次分析可使用的图形有括号分析图、倒树形分析图、正树形分析图。53、句子的功类都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54、语义的性质有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55、非理性意义反映的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说话人的态度、语体风格。56、义素分析通常可以按三个步骤进行:首先是确定对比的范围,第二步是比较词义的异同,最后一步是整理和描写。57、多义词的各个意义根据产生时间的先后可分为本义和派生义。58、字符可分为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59、文字的类型有词语文字、语素文字、音节文字、音位文字。60、自源文字最初的表意字符包括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61、属于自源文字的有古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文字、古汉字、玛雅文字。62、世界上已知的较完整的三种最古老的文字是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中国甲骨文。63、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有渐变性和不平衡性。64、汉语、藏语、壮语、苗语等属于汉藏语系。65、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66、语言混合的形式有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67、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语言是重要的民族标志,可以体现民族的精神;二是语言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可以反映民族的文化。68、人们掌握或学会语言的途径有获得(习得)、学习(学得)。69、第二语言教学包括外语教学、双语地区的语言教学、民族语言地区的标准语教学。70、思维可分作感性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三大类。71、词根语也叫孤立语或无形态语,汉语被认为是这种语言的代表。72、语言学中把谱系关系分为语系、语族、语支等。73、新词产生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造词、借词、词义分化、旧词新用。74、词义的演变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通过词义的引申产生新的意义,二是通过比喻来产生新的意义,三是一个词合并成另一个词引起词义的变化。75、双语现象可分为人为的和自然形成的两种。76、根据语言形态学分类方法,世界上的语言可分为词根语、粘着语、屈折语、多式综合语四种类型。77、根据句法结构的表达,可将人类语言划分为两大类:综合语和分析语。78、人类文字发展变化到今天,从体制上看,经历了两大阶段:表意阶段和表音阶段;形成了两大类型: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79、除了汉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我国纳西族的东巴文字,古苏末人的楔形字等都是表意文字。80、人类表音文字的字母,起源最早的是塞姆字母。后来,它分化成三个分支:一是支那安宇字母,一是希腊字母,一是阿拉马字母。三、名词解释1、语言学语言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语言的科学。2、能指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即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3、所指所指是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4、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5、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由索绪尔创立的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的语言学。6、基音一般的声音都是由发音体发出的一系列频率、振幅各不相同的振动复合而成的,其中频率最低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做“基音”。7、陪音一般的声音都是由发音体发出的一系列频率、振幅各不相同的振动复合而成的上,其中频率最低的振动以外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做“陪音”。8、口音是指在发音时,软腭和小舌向后上升并抵住喉壁时,通向鼻腔的通道被堵塞,气流只能从口腔呼出,这样发出的音叫口音。9、音标音标是标写语音的书面符号。10、严式音标是详尽反映发音特征和差别的标音,又叫做音素标音。11、宽式音标是不反映与区别意义无关的发音特征和差别的比较概括的标音,也叫音位标音。12、音位就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 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13、音渡人们说话时,音位与音位、音节与音节连成一串,形成前后相连的连续语流。这些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联接时,会因自身性持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联接方式,这些方式叫做“音渡”,又叫“音联”。14、社会方言语言或地域语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群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叫做社会方言。15、语言获得主要是指掌握一种母语,特别是儿童掌握自己母语的过程。16、语言学习主要指是学习一种外语,特别是成人学习外族语言的过程。17、中介语是指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的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18、语言迁移是指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的外语产生的影响。19、语言的亲属关系是指语言共同的来源,这些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这种关系被为亲属关系,如汉语和藏语就是有共同来源语,它们都来自原始汉藏语,因此它们之间有亲属关系。是亲属语言。20、词的轻重音是指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21、变形成词是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为成词语素再形成词,包括逆序成词和简缩成词两种。22、复合构词就是词根语素加上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构成复合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主要有四种:陈述式、偏正式、支配式和并列式。23、地域方言是指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24、语法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组和句子的规则。25、语境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26、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攻语法规则系统。27、语法指语法本身,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28、双语现象是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29、词法范畴由词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范畴。30、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 31、语义语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是人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结果。32、语义场是指若干具有共同的类属义素的词语(义项)构成的聚合体,类属义素是指反映 物所属类别的语义特征。33、词义是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和主观态度。34、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35、变元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36、字符即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37、复合字符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或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38、借词也叫外来词,它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词。39、仿译词是意译词的一种,它指那些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逐一翻译原词语的各个成分,不但把原词语的意义,而且把原词语的内部结构形式也移植过来的那些词。40、意译词词的语音形式和结构方式是本族语言的,词义来自外语的词。四、简答题1、简述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关系。答:(1)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但是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口语交际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各种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各种不同的口气和语调,而书面语一般没有记录这部分成分,书面语写作有推敲时间,比口语更精练、更准确。(2)书面语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练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3)书面语一旦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以后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2、语言和种族的关系是什么?答:(1)语言和种族也存在着某种联系,但却不是必然的联系。(2)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的原因: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其不是一种生理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能力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后天获得的。3、如何理解语言是一个系统。答:语言不是一堆互相没有联系、互不相干的独立存在的符号,而是由各种不同的语言符号根据严密的组织规律分层次组织起来的不同语言单位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系统”。语言系统是由语音系统、语汇系统、语法系统、语义系统等子系统有机组合而成的,这些子系统又都是由不同层次的更小的子系统组合而成的,语言系统是复杂的系统。4、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语音音质不同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答: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语音音质的不同是由以下三方面因素决定的:(1)发音体不同,音质就不同,声带振动与不振动发出的音质不同,不同人不同质地的声带发出的音也各有自己的特色。(2)发音的方法不同,音质就不同,敲击和磨擦同一个物体发出的声音也不会相同。(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音质就不同,把同样的弦安在二胡和系胡上,用同样的弓去拉,发出的声音仍不相同。5、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元音和辅音的区别表现在四方面:(1)发元音的时候,声道完全开放,呼出的气流在整个声道内顺利而不受任何阻碍;发辅音的时候,声道的某一音位封闭起来而形成阻碍,气流必须克服这种阻碍才能通过。这是元音和辅音最主要的区别。(2)发元音的时候,发音器官的各个部分的紧张程度是均衡的;发辅音的时候要形成阻碍不让气流外出,因而形成阻碍的部位就会特别紧张。(3)发元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发辅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必须冲破阻碍才能通过,因而气流较强。(4)发元音的时候,声带振动,发辅音的时候,有的声带振动,有的声带不振动。6、简述音位的性质有哪些?答:(1)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如普通话里的p与p有区别意义。(2)音位不仅具有区别意义作用,而且是具这种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如普通话里的pai和pan可以区别“败”和“盼”等。(3)音位是由一组彼此的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 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如普通话a、A之间的差别与意义的区别,归并在同一个/a/里。(4)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总是特定的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如普通话的音位/a/和法语的音位/a/虽音符相同,但实际内容并不一样。7、韵律特征有哪些特点?答:韵律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它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们永远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自身不能单独占据 一个时间段落;二是它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对韵律特征而言,重要的不是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绝对值,而是这些方面的相对值,也就是通过与同类特征的对比而存在的音高、音长和音强的变化形成和幅度。8、简述语汇有哪些主要的性质和特点。答:语汇作为语言结构的要素之一和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有如下评分的性质和特点:(1)语汇在产生时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2)语汇在表达上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性。(3)语汇在变化中既有活跃性,又有稳定性。9、语的构造有哪些特点?答:语是由词构成的固定词组或熟语,因此语的构造显然不同于词的构造,至少语看起来都要比词长些,但语也有自己在构造上的一些特点。(1)语的总体结构特点是结构的固定性和整体性。(2)语的结构基本上就是词组或句子的结构形式,但又有各自的特 殊格式。10、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有什么样对应关系?答:语法是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及词构成词组和句 子的规则。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构成语法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1)一种语言中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也并非简单对应,相互有复杂的关系。如一种形式对应一种意义,如英语中定冠词“the”只表示后面的名词是有定的或特指的。一种多种形式对应一种意义,如汉语中表示名词的定指意义,既可以通过语序形成。(2)汉语形式是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3)语法意义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4)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不可分割的。11、为什么说词和句子是重要的语法单位?答:词和句子最最重要的语法单位,这是因为词和句 子都是既是基本单位,又是最终音位,它们可以把各种语法单位联系起来。表面上看,语言中有语素、词、词组、句子和句组五种语法单位,其中好像语素最小,句组最大。其实严格说,语素只是构词的基本单位,而词则是造句的基本单位,句子则是表达的基本单位;从另一角度说,语素的语素组可以形成词,所以词又是构词的最终单位;词或词组可以形成句子,所以句子又是造句的最终单位。这样从构词和造句看,句子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又是表达的基本单位,可以说词和句子是既能联系低一级单位又能联系同级单位的语法单位。12、简述词类划分有哪些标准。答:关于划分词类的标准,这方面有很多争论,也有人提出不同 的方法。这些分类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一种意见说可以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这就是形态标准。再一种意见是说可以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这就是意义标准。还一种意见根据词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这就是分布标准。三种划分来确定词类的标准中,表面上看好像前两条标准比较适用于印欧语,后一条标准比较适用于汉语。13、各种语言的词类划分结果有哪些特点?答:各种语言词类划分的结果有以下几个特点:(1)各种语言都有一些共同的词类,也有一些特殊的词类。(2)各种语言的主要词类都可以根据某些共性往上归大类,也可以根据某些个性往下分小类。(3)各种语言都有一些词是典型的某类词,也有一些词可能是边缘的或跨类的词。14、语义场的研究有哪些意义?答:语义场的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意义:(1)语义场研究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语言中的词汇意义,不是孤立地研究单个词义及其变化,而从词义的相互联系中去探索词义的内涵及其发展演变。(2)语义场研究可以为义素分析提供一个分析的基础。(3)语义场研究为词义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种供选择的理论和途径。(4)语义场研究为认识不同语言之间的语义对应关系提供了一种可以划用的手段和框架。15、为什么说文字和语言关系密切,但二者又不能画等号?答:(一)文字和语言的关系密切。(1)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可以说,总是先有一种语言,然后才会有记录这种语言的文字。(2)书面语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的一种存在形式,书面语和文字的关系非常密切。(3)语言的特点会影响文字的特点,反过来,文字也会对语言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文字不符于语言。虽然说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但是文字不是语言本身。文字和语言是两种符号系统,二者在产生的历史、对社会的重要程度、使用范围以及发展演变的特点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16、研究语言的起源问题应包含哪些内容?答:研究语言的起源问题就是要探索人类是怎样在其进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创造语言,是如何实现从没有语言到开口说话的历史性跨越的。这里包含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语言作为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是在什么时期、什么条件下产生的,这是语言产生的条件问题。另一个问题是人类语言是从什么交际手段发展而来的,这是人类语言的前身问题。17、简述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语言、语言起源于劳动的观点。答: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出了劳动创造了语言,语言起源于劳动的观点。恩格斯根据当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所取得的成就,正确地指出了劳动在语言起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劳动提出了产生语言的社会需要;劳动发展了原始人的思维,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条件;劳动也改善了原始人的发音器官,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条件。18、目前关于语言和思维的地位作用问题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什么?答:目前关于语言和思维的地位作用问题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语言虽然对思维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最终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19、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外语教学主要有哪些特点?答:(1)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一种基础性的 语言学习活动,因此学习中就需要更多借助语言学知识的帮助。(2)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一种交叉性的语言学习活动,因此学习中就既需要依赖母语的基础,也需要排除母语的干扰。(3)外 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一种多元性的语言学习活动,因此学习中就需要发现特殊的客观现象,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20、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有何不同?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有共同点,例如它们都不能单独成词。但二者又有所区别:第一,从表义功能的角度看,后缀一般可以表示附加性的词汇意义,例如词根“lead”的词汇意义是“领导”加了后缀“-er”就是“领导者、领袖”,因为“-er”是“从事某种行业的人”的意义。这是一种词汇意义。词尾则只表语法意义。例如英语“books”中的“-s”就仅表复数这种语法意义,而不表示什么词汇意义。21、如何理解语法规则的递归性?答:所谓“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反复使用的规则。我们可以用一组汉语例句来说明这一点:他走了我看见他走了。我说我看见他走了。你听见我说看见他走了。这一组句子的长度不同,但只需用一条规则就可以说明白,因为它们都是同一个结构的重复使用,即“主语+谓语”和“动词+宾语”结构的套叠。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的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简驭繁。22、多义词和同音词有何区别?答:同音词是指语音形式相同,而意义没有联系的词,如“基、机、鸡、饥”等;多义词是指一个词的意义包含着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如“兵”,最初的意义是兵器、武器,后来引申出军事、战争和兵士的意义,“兵”就是一个多义词,它的几个义项是互相联系的。23、语言规划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语言规划的主要特点有两方面,第一,语言规划是对语言的一种人为干预,这种干预主要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来实施。第二,语言规划同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关系密切。24、什么是语言规范化?答: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民族共同语在使用和推广的过程中,本身也会不断发展变化,会经常产生一些新的成分和新的用法。语言规范化就是要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肯定下来并加以推广,对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且又难以被社会公众接受的成分和用法,则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从而为共同语确定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去引导人们的语言使用。25、什么是临界期?答:“临界期”的意思是,不管是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还是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是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但这些潜能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否则大脑的语言功能就会失效,人也就不会说话了。26、简述语言符号的线性。答: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只能一个接着一个依次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面临延伸,绝不能在同一时间里说出两个符号,这就是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例如,“我们爱祖国”这个句子,人们在说的时候只能按顺序依次说出,不可能同时说出两个符号。27、为什么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实际工具?答:某些动物的鸣叫也起着传递某种信息的作用,但和人类语言相比,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人类语言具有音位系统、语素以及语素组合的规则和模式。这使得人类语言可以组装成数目无限的句子,用以表达任何想要表达的内容。而动物的鸣叫则不具备这三个要素,所传递的信息是有限的,所以不是语言。第二,人类语言具有文化上的历史继承性,而且语言本身也有历史上的变化发展。其它动物的鸣叫没有这种继承性和变化发展。第三,人类语言是后天习得的;动物的鸣叫是先天具备的。28、简述词汇的民族特点。答:词汇的民族特点最明显地表现在不同语言的词在音义结合上的差异。词是音义结合的统一体,词的声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是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约定俗成的。因此,表达相同的意义,各民族所使用的语音形式完全可能是不同的。例如,汉语用“桌子”tsuo55tsl这种声音表示“上有平面,下有支柱,但在上面放东西或做事情”的家俱,而英语则用tableteibl这种声音来表示。另外,词汇的民族特点还表现在各种语言往往用不同的语言单位来表示同一概念。如表示“共产党”这个汉语所代表的概念,英语用词组“Communist Party”来表示。29、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语言是重要的民族标志,可以体现民族的精神;二是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可以反映民族的文化。30、常见的构词法有哪几种?举例说明。答:构词法是指用语素构成新词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类型:(1)合根法。这是把词根语素组合在一起以造成复合词的方法,例如汉语中的“火车”“收音机”“电报”等词就是合根法构成的。(2)附加法。这是给词根语素添加词缀语素以造成派生词的方法。例如汉语中的“桌子”“老大”“可论证性”都是用附加法构成的。(3)减缩法。这是在固定词组中选择一定的语素或音节、字母来构造新词的方法,如汉语中的“彩电”“四化”“三好”等都是用减缩法构成的。五、论述题1、举例说明词都有哪些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答: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1)同化。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似,这种现象叫“同化”。如汉语福州话:皇xu +帝ta皇帝xu na,帝的声母是t为塞音,被前面“皇”的鼻尾词化为鼻音n。是顺同化。(2)异化。语流中心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得不相同或不相近,这种现象叫“异化”。如汉语北京话:慢man+慢儿mar慢慢儿mai mar,“慢”的韵尾受后面鼻辅音m的影响由鼻辅音n异化为元音i。(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这种现象叫“弱化”。如汉语的轻音就是弱化音节。又如喇LA+叭PA喇叭LA b“叭”里的P弱化为 b。脱落。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了,这种现象叫“脱落”。如北京人说话时,出现脱落现象:豆tu+f u豆腐tu f,“腐”脱落了韵母u。(5)增音。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这种现象叫“增音”。如英语dreamtdremt(做梦过去时)有些人说成(drempt). 2、论述汉语的语素与音节和汉字的关系。答:语素、音节与字是不同的单位,不能简单对应,但 他们之间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从这三个概念各有不同的角度去看,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汉语的语素多数是与一个音节和一个汉字相对应,但也有少数其它情况。一个语素对应两个汉字、两个音节,如“葡萄”、“苜蓿”等;一个语素对应三个以上的汉字、音节,如“巧克力”、“布尔乔亚”等。汉语中的音节数较少,所以一个音节对应几个汉字、几个语素的情况非常普通。如“jin”对应着“今、金、斤、巾、津”等,“ling”对应着“零、玲、铃”等,它们叫做同音字。“同形词”也有一字一音两语素的情况。如“花”对应着“hua”和名词“花儿”及动词“花费”两个语素。汉语中的多音字是一个字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和语素,如“解”对应着“jie”和“xie”两个音节、语素。这些字可以被叫做“多音词”。此外,还有一些字也曾是一字两音两语素的。如“千瓦”、“海里”,现在已经取消。 3、为什么说文字也会影响语言,但无限夸大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是没有根据的?答:(1)文字会影响语言。首先,文字对语言的影响主要是帮助语言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使语言的功能大大加强和扩展了。其次,文字的类型会影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因为现代社会语言之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书面语进行的,文字类型的相同会促进这种影响,文字类型的不同会在不同程度上阻碍这种影响。(2)无限夸大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是没有根据的。无限夸大字对语言的影响(比如说汉字可以创造新词,不同的文字可以区分不同的词语等),往往是把文字和书面语、文字和语言混为一谈。现在所说的文字的各种神奇作用,归根到底都是语言本身,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的作用,并不是书写符号系统文字的作用。 4、在外语教学与学习中应如何对待母语?答:在外语教学与外语学习中既要依靠母语的基础,也需要排除母语的干扰。要依靠母语的基础是因为母语可能有利于教学:(1)就语言内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有一些相同的现象的规则,如都有元音和辅音,实词和虚词等等。(2)就语言的外部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反映一些相同的客观事物和思维认识,比如客观世界有相同的事物和概念;各种语言就一定有差不多的词语;有相同的表达和判断就有差不多的意思的句子;有相同的关系和推理,就一定有差不多意思的复句或句组。要排除母语的干扰,是因为:(1)外语学习会有母语的依赖和破坏性。缺乏为生活甚至生存的内在动力。(2)外语学习中会受到母语思维和母语文化的干扰。如中国人的谦虚常常引起外国人的误会。 5、语音的本质属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语音的社会属性首先体现在为:语音与语义的结合同社会约定俗成,语音的表义功能同社会所赋予,是社会的交际需要使人发出的声音成为意义的载体,又是社会习惯使特定的音与特定的义结合在一起,比如汉语普通话用Bi表示“爱”“碍”等意义,英语却用近似的音表示“我”等意义。离开了社会的约定俗成,就没有语言的产生,也就没有语音的存在。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任何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语音系统,这种系统是社会选择的结果,不同的社会会选择不同的语音,比如汉语中有的语音,像j、q、x三个辅音,英语中就没有;英语中的tr汉语中也没有。语音的地域性同语音的民族性有相似之处,不同的地方也有着不同的语音系统,语音的这种地域特征同样是社会决定的。6、简述基本语汇的特点。答:一般来说,基本语汇具有使用范围广、产生历史长和构词能力强三个特征。使用范围广。基本语汇包括的是十分重要的词。它们所表示的概念同每个人的生活关系都十分密切。因此,它们是说同一种语言的人们在日常交际中所不可缺少的,是使用某种语言的社会中人人都常用的词。如“食盐”是搞化学的人常用的词,所以并不是基本词,可跟它相当的“盐”却是全民常用的,是基本词。产生历史长。基本语汇中的很多词都是千百年前就已经有的了,从汉语甲骨文时代起到现在三千多年一直在使用,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变化,生命很多长久。如汉语的“水、土、雨”等基本词远在上古时代就有了,一直沿用到今天。构词能力强。基本语汇一般都有极强的构词能力,大部分词都往往成为了构成新词的基础语素。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事物、新的现象不断出现,新词也就会不断产生。这些新词不是凭空产生的,而主要是用基本词作材料构成的。如汉语的“人”是基本词,以“人”为基础,构成了许许多多的新词,如“人民、人才、工人、大人、人物、人家、好人、坏人、美人、机器人”等几百个词和语。这些词,丰富着整个语言的词汇。7、简述语汇的作用。答:就语汇在每一种语言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斯大林说过“词汇本身还不是语文,词汇好比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建筑业中的建筑材料并不就是房屋,虽然没有建筑材料就不可能建成房屋。同样,语言的词汇也并不就是语言,虽然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都是先由一个个的词组成句子,再由句子组成段落、篇章的。所以,词汇在语言构成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没有词汇便没有语言。在语言构成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词汇又是最活跃、最敏感因而也是最易就的一个要素。因为词汇跟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京华联系最密切,如一些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等都足以证明这一点。8、语法规则的抽象性表现在哪里?答:语法规则作为人们说话时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具有高度抽象的性质。词语和句子的数量多达无限,因此,不可能对每一个词语和句子都建立一条规则,于是,就需要把各种现象加以归类。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例如“白”、“漂亮”、“认真”等词的意思虽然不同,但却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比方都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于是,就可以为之建立“形容词”这个类,这是从词的用法方面对语法单位类别的抽象。再如:“小王洗衣服”、“院子里有三棵树”。“从这儿到那儿大约两公里”,其具体意义也各不相同,但其最大层次均由主语+谓语两部分组成,这就可以归为完全主谓句,这是从结构形式方面对语法关系类别的抽象以正因为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它才成为一种概括的规则,供人们在说话时由此及彼,以类相从,在由各种类别构建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框架内选出一句一句合格的话来。9、近义词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近义词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词的理性意义。有的近义词的含义所概括反映的对象只是基本相同,但它们所指的范围并不完全重合,而是大部分重合,如“书”和“书籍”,都指“装订成册的著作”,但前者既可指个体,也可指集体,后者只能指集体。有的近义词的词义所概括的对象虽然相同,但在强调的重点、方面或达到的程度上都有所不同。近义词的这些差别,往往影响到它的用法。二是词的非理性意义,即附加色彩上。有些是感情色彩不同,如“教师”和“教书匠”;有些是语体色彩不同,如“爸爸”和“父亲”。这些附加色彩的不同,使近义词各有自己的运用领域,如“爸爸”多用于口语和较随便的场合,而“父亲”则多用于书面语和较庄重的场合。10、为什么说在述谓结构中,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答:一个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