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经典55本1.doc_第1页
投资理财经典55本1.doc_第2页
投资理财经典55本1.doc_第3页
投资理财经典55本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投资理财经典55本1投资理财经典55本(上篇) 大半年前,一位读书周报的编辑约我写一篇推荐各类投资理财书籍的文章,被我谢绝了。但这事我一直放在心上,毕竟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跟踪阅读乃至编辑这类书籍,还是有点心得的。Value经过一番谋划,觉得此事可为,便有了这篇“投资理财经典55本”。 我手上有本英国人里奥高夫写的一次读完25本投资经典(吉林人民出版社),里面有几本书值得推荐给大家。 金钱游戏 里奥高夫推荐的第一本书是金钱游戏(亚当史密斯)。这本书在中国大陆没有译本,很奇怪,因为里面的一些故事情节还是蛮有意思的。比如身为投机客的作者为了赌赢可可的上涨期货合约,派了一名“间谍”马文去非洲加纳,考察那里的虫害是否严重。不幸的是,马文在丛林中被水蛭叮满了全身,又被村子的居民扔进了一个热油锅里。史密斯最后当然是损失惨重,但马文并没死,那些热油是给他治伤的。 第二本书是像大亨般思考,我不敢恭维。这种励志书与传销一样,有着很大的市场,可我一点兴趣都没有。同样,我也多次拿起罗伯特清崎写的富爸爸穷爸爸之类的书,可读了几行字,便觉得像个肤浅的骗子的巧舌如簧。当然我佩服这个美籍日本人通过富爸爸系列发财致富的本领,但他向人灌输的“智慧”实在小儿科。 漫步华尔街 漫步华尔街(伯顿麦基尔)。这本书很棒,它是我的启蒙书籍之一。我1991年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后,坊间还没有什么合适和有趣的证券书籍,只有台湾地区过来的一些图书在充数。而漫步华尔街就是大陆最早翻译的一批投资经典之一(2002年的上海财大版是近年最新的译本)。尽管十几年过去了,我仍然对麦基尔的猩猩掷飞镖得来的投资组合可以大胜基金经理人的例子记忆犹新,而且我赞同里奥高夫的评论,漫步华尔街是对“股市不同的理论提出最详尽、清楚解说的投资经典”。2004年麦基尔应博时基金公司的邀请,来到中国讲演,似乎没有引起像其他投资大师来华般的轰动,但我看了记者对他的访谈录,还是倍感平实、亲切。如果一个初入市的投资者想真正入门“华尔街”的话,或不被充斥着骗子的股评家蒙蔽,不妨先读一下漫步华尔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也曾出版了麦基尔与中国大陆在美国的学者梅建平合著的全球猎商机,却逊色不少。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投资圣经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 巴菲特:美国资本家的特质(罗杰洛文斯坦),海南出版社的书名译为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这似乎更加贴切些。这本书是巴菲特传记进入大陆最早也是最好的一本。当然后来出版的大量有关巴菲特的书籍也不错,如福布斯评出的“全球最具响应力的二十部商业书”中的沃伦巴菲特之路(小罗伯特G海格士多姆)。除了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外,我还推荐了投资圣经(安迪基尔帕特里克)和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前者未必精彩,但很细微很全面,简直就是有关巴菲特的百科全书,可以当辞典翻查。后者由巴菲特写的公司年报文章摘编而成,天底下可能没有第二家公司的年报,会受到如伯克希尔公司年报那般的热烈欢迎。这当然有着狂热崇拜的成份,但巴菲特亲笔写的东西也确实引人入胜。而且,我以为比起各种巴菲特的传闻轶事,年报是最伟大的投资教科书。遗憾的是,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未收录近几年的巴菲特年报摘录,也没作过修订。我们将近年的巴菲特年报放在了价值网站()的“巴菲特俱乐部”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 战胜华尔街 征服股海(彼得林奇),这本书在上海财大版上翻成了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是共同基金经理的杰出代表,为了基金营销,有些基金公司会花功夫包装“明星经理”,彼得林奇也是由富达基金公司推出的明星。不过,大多数明星基金经理都随风消逝,像彼得林奇那般有自己的投资哲学并至今被人认可的经理可谓凤毛麟角。彼得林奇有一个投资观点我一直很受用,那就是你不必千里迢迢或费尽心思去调研自己不熟悉的上市公司,好股票就在你身边,比如你夫人爱穿的服装自己孩子爱喝的饮料。彼得林奇和巴菲特有一点是共通的,不买自己搞不懂的产品和公司股票,比如一些“神秘”的高科技产品。我最近又细读了他的另一部作品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觉得林奇真是个很平实通达的人物,不偏不倚,高人啊。一般来说,基金经理都不会倡导散户自己投资,否则他们收谁的管理费啊。林奇不然,他却谈到散户投资有很多优势,未必要去买基金。另外,一般基金经理也喜欢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专家”,至少要“专业”,让傻傻的客户肃然起敬,而林奇强调“我将继续尽可能地像一个业余投资者那样思考投资上的问题”。大多数投资股票的人还有一个偏见,就是对买房兴趣不大,可是林奇劝大家投资股票前先买房,他认为,同样是买股票和房产,后者大多时候不会像投资股票那般让你后悔不已。 彼得林奇有些直觉很深刻。有次,林奇到一家名为Tandon的热门软件公司去,见到一位投资者关系办公室的人员,他来公司时间不长,却持有公司股票和期权的市值达2000万美元。一位普通工作人员因公司变得如此富有,让林奇顿生警觉。Tandon股价已上涨了8倍,市盈率极高。若再涨一倍,他的资产不是变成了4000万美元?林奇果断地拒绝了购买Tandon的建议。后来,Tandon从35多美元跌到1美元多。 金融炼金术开放社会 投资大师都挺有风格的,索罗斯和林奇迥然不同。林奇评论索罗斯“是通过制造让人难解的头寸。如卖出黄金,买进看跌期权,对澳大利亚证券进行套期保值,赚了一大笔钱”。而且林奇坦承,他也搞不懂索罗斯的把戏。相对而言,林奇和巴菲特却是很美国化的投资大师,林奇评论巴菲特“是所有人中最为出色的投资者,他所寻找的机会类型跟我的几乎一样,惟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旦他找到了这样的机会,就会把这家公司的股票全部买下来。” 比起美国式的实用主义文化,索罗斯显得很玄,他是典型的“老欧洲产物”。除了超越指数外,坊间有不少关于索罗斯的传记和“如是说”,可我觉得可以尽量读投资大师自己的著作,尤其是像索罗斯这种很难用“他人”语言概括的人。 正如林奇所言,索罗斯的许多市场举动令人费解难懂,人们便抓住他阻击英镑等故事,大肆渲染,这就把他下降到一个狡诈的对冲基金经理的层面上了。我很幸运,因为索罗斯的著作言必称波普尔,而后者是我大学时代花过功夫研究的科学哲学大师。 由于本文不是专门讨论索罗斯更不是波普尔思想介绍,我长话短说,索罗斯对波普尔的“证伪理论”和开放哲学大为赞赏,便决心将它们用到金融市场上去。索罗斯认为自己不仅没拥有绝对真理,而且也没必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念是不是真理,他的行动哲学就是要不断被“证伪”,也就是说随时准备出错,然后修正之,因为这对一个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上的投机客太重要了。 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确实不好懂,不过,我曾把这本书作为陪我游走世界各地的“休闲书”,且读得津津有味!商务印书馆出了他的另两本专著开放社会和索罗斯论全球化,要好读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拿来一读。 如果读者想对波普尔有研究,坊间有许多他的译著,但我建议读读维特根斯坦的拔火根(长春出版社),里面的两个主人公之一就是波普尔。这书写得非常有趣,可以看出发现开放理论的人未必是开放的人物。 国际九大投资基金经理访谈录 这是里奥高夫推荐的三本书,我觉得没什么大意思。专业投机原理(维克多斯波朗迪)是本畅销书,大陆由宇航出版社出版,书名起得很吸引人,但放在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的副标题上才合适。因为专业投机原理是本大杂烩,拿出许多东西来唬弄人,类似的投资理财书极多,只不过该作者更会包装而已。股市大亨/新股市大亨(约翰崔恩)也是畅销书,收集了许多投资大师的故事。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读这些投资大师的原作,原因是故事并不能反映投资智慧和理念。金融怪杰(杰克史瓦杰)描述的是交易员的故事,这类书有不少,随便翻翻而已。 里奥高夫在选择股市大亨时,曾谈到它曾对海外有过较大的影响,但在中国大陆却没有。在九十年代初期,倒是在上海证券报的专题版上连载过国际九大投资基金经理访谈录(史振邦编译),当时这类书籍在大陆根本没有,所以引起不小的轰动,后来由我们将它编成书籍,很是畅销。到了九十年代后期,我们又将上海证券报上的“实战经典”专版上的文章汇成国际投资基金经理谈股论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但影响力已经明显不如前书。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一次读完25本投资经典的第十本书是论凯恩斯(罗伯特史卡斯基著)。里奥高夫认为凯恩斯是投资大师,非常正确。经济学家一般在投资方面是屡战屡败,像大经济学家费雪在1929年大崩溃前夕仍乐观过头,已成为经典案例。而1998年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直接操盘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覆灭,对经济学家的实践能力的怀疑更是雪上加霜。但凯恩斯是个例外。这倒不是说凯恩斯曾从事期货、股票、外汇等多种投资,而且成绩似乎不错(这是大多数人的看法,但有人也认为凯恩斯最终的投资结果并不成功);而是因为凯恩斯在他的著作中时时显露了对投资市场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如“选美女理论”、“抢座位”,已深入到行为金融学和心理学层面。坊间有凯恩斯文集,其中一本就是投资的艺术(江苏人民出版社),不过真正的精华还是那本经典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股票作手回忆录 接下来的股票作手回忆录(爱德温李费佛)尽管作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却是经久不衰,它确实像一部经典的西部片般魅力长存。后来很多书有意无意地模仿股市作手回忆录,偏偏就是缺了那种感觉和深入人心的激烈。这本书描写的是美国早年的市场环境,充满了欺诈和操纵,但许多教训和经验值得后人借鉴。按高夫的说法,最让人感慨的是书中的原型交易员大败于1929年的股市崩盘,一蹶不振,在1940年饮弹自尽,真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啊(在许多方面,出色的交易员与红颜不乏相似之处)。在中国大陆,股票作手回忆录从来没有畅销过,却是一本常销书。 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价值再发现:走近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智慧型股票投资人更多地被译成聪明的投资者,它是巴菲特向崇拜者推荐的必读书。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是基本面分析派的开山力作,当然经典,不过我却几番犹豫是否要列入55本书目中去,因为我自己也没读完!在我筹划期间,就定下一个标准,那就是无趣的或硬啃的书都不列入进去,如威廉夏普的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也许很重要,可是我只是选了一部分阅读而已。我虽然读过许多大部头的金融投资教科书,却总觉得不少论述华而不实。 证券分析太晦涩,聪明的投资者好读点,但我还建议大家读一本叫价值再发现:走近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本书精选了格雷厄姆的一些文章、演讲及访谈,如在1932年福布斯杂志上发表的美国企业是否值得活下去?,当时纽交所挂牌的公司中,超过30的公司股票的价值低于其解散并清算出售的价值,格雷厄姆向大家发出信号,现在该是安全地回到股票中去的时候了。还有一篇是1955年3月格雷厄姆在美国参议会银行货币委员会上的证词,主要是讨论影响股票买卖的因素是哪些,它的轰动性当然不能和老摩根在去世前不久的国会证词相比,但非常有趣,值得一读。价值再发现还发表了格雷厄姆在纽约金融学院的演讲稿,共有十讲,也是清晰了解这位证券分析之父思路的好办法。 格雷厄姆的著作在大陆翻译得较全,如储备与稳定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解读都有中译本。 怎样选择成长股 非常潜力股(费利普费舍),海南出版社的译名是怎样选择成长股。众所周知,巴菲特将自己成功的理论基础归于两个人,一个是恩师格雷厄姆,另一个就是费舍。通俗地说,格雷厄姆教巴菲特如何拾起还能吸上几口的烟蒂,而费舍教他如何发现味道极佳的好烟。价廉物美的股票固然好,可不易找,尤其是在大牛市中,而费舍认为,价贵物美的股票也可以买,因为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