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近代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doc_第1页
专题三、近代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doc_第2页
专题三、近代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doc_第3页
专题三、近代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doc_第4页
专题三、近代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近代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一、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401894)二、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51927)三、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内容政治民主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 主革命经济工业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思想自由化、科学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生活西方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化的两大任务和目标1、反侵略,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解放2、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和国家繁荣富强。一、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401894)【知识梳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8401894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逐步发展思想:“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开启向本方学习思潮;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的早期维新思想洪仁玕资政新编社会生活:衣、食、住、行风俗、礼仪等发生变化【阶段特征】近代化的启动(18401894)一、经济:自然经济日益解体,逐步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化。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推动了近代化的发展。二、思想文化: 1、思想:开始向西方学习,民主思想逐步产生。 2、社会生活:开始出现西化,但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3、教育:洋务运动创办近代教育开始近代化三、政治: 1、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 3、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四、对外:闭关锁国的局面被逐渐打破,中国被迫对外开放。总理衙门 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五、军事: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走向近代化重点透析工业革命对西方和中国的影响对西方:增强了西方国家经济力量,提升对外扩张的能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普遍确立并、扩展和不断完善。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工人阶级形成并壮大,导致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对中国:外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开始沦为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因素逐渐出现,洋务运动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二、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51927)【知识梳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8951927甲午战争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清末新政:预备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辛亥革命1919五四运动1921中共成立与“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19241927国民革命运动甲午以后民资初步发展。20世纪初清末新政。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思想:维新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 五四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教育:百日维新开办京师大学堂。 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了教育部,对教育的内容和学制进行改革。社会生活:衣、食、住、行风俗、礼仪、通讯、报刊、电影等进一步发生变化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1、服饰:中山装2、习俗: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姻自由;社交礼仪和称呼;西方节日。3、行:铁路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铁路网基本格局公路20世纪初期,上海出现汽车。民航1909年,冯如第一架飞机4、通讯:无线电报20世纪初期,上海崇明电话20世纪初期,南京第一部市内电话5、报刊时务报、民报、新青年6、电影定军山(1905年)【阶段特征】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51927)一、经济: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在甲午战争后与一战期间有了长足发展。二、思想文化: 1、“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经由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2、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思想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社会生活:进一步近代化 4、教育:教育的变革取得巨大进展。5、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三、政治: 1、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化的中坚力量;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两大突破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中国共产党成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发动国民革命,开创了政治近代化的新纪元重点透析:一、中国近代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及其影响(一)中国近代多元化的经济结构: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1956年)。外国资本主义(19世纪40年代1956年)。洋务经济(19世纪60年代1895年)。民族资本主义(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56年)。官僚资本主义(19271949年)。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共领导区域,19271956年)。(二)中国近代多元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影响:社会的主要矛盾复杂化: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特殊化:中国社会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斗争长期化:由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革命,中国民主 革命经过近百年的艰苦奋斗才取得成功。社会的政治力量多元化。二、中国近代学习西方历程(一)近代思想的主题:向西方学习谋求国家的民主、独立、富强。(二)发展的各阶段近代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2、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学“制度”3、1915年到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4、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以俄为师”(三)思想的特点:1、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2、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3、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4、从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到向苏俄学习 三、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92719491927-1936国共十年对峙:南昌起义、八七会议、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长征(1934年10月一1936年10月)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1937-1945抗日战争:两个战场 、两条抗战路线 1945-1949解放战争:重庆谈判 、政协会议: 1946年1月,重庆 、解放战争 (1946年6月1949年)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较快发展(原因:统一、政策)抗日战争:民族工业受重大打击。原因:沦陷区:日本的经济掠夺。 国统区:战时经济统制 (官僚资本膨胀)解放战争:民族资本主义萎缩、陷入绝境(原因: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国民政府苛捐杂税。)思想:毛泽东思想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成熟、进一步发展。报刊:红色中华、解放日报 新华日报 电影: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 1935年,渔光曲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政策:从外国人手中夺回了“关税主权”,设立了国家银行,统一货币发行权,发行了“法币”,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推动了工业、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进程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 (192781934年)内容:著作有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形成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等理论。 成熟时期: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时期(1935119458)(1)标志: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2)内容:革命两步走的理论。并在军事、政治、经济、统一战线等多方面展开,系统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问题。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1)解放战争时期:内容:1949年春,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城市和中国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确定革命胜利后政治、经济、外交的基本政策。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阶段特征】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一、经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由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官僚资本、日本的侵华、美国的侵略等因素)二、思想文化: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并发展成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新闻电影事业获得较大发展。三、政治: 1、国民党政府名义上统一国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替发展。 2、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曲折的主要原因:官僚资本的压制外国资本主义的掠夺封建主义的压制重点透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况阶段革命对象革命主力指导思想革命领导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无产阶级初显力量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领导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各革命阶级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国共第一次合作十年对峙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主要依靠农民革命逐步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共产党独立领导抗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