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_第1页
第9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_第2页
第9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_第3页
第9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文化运动一、 选择题基础训练1北京大学曾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在办学上采取“兼容并包”的方针,在当时的主要目的是A吸引外来文化 B提倡学术自由至上C促进民主改革 D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2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A进行社会改良 B推翻君主专制C开展民众启蒙 D发起国民革命3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指出:“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亡。”与材料相对应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4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其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C变法图强 D民主与科学5近代有学者认为,“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这一言论意在A推广民间俚语 B提倡文言文复兴C否定外来文化 D抵制白话文运动6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便不能发达。”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 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 D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7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8有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说:“凡道理、智识、文学样样都该学外国人,才能生存于20世纪,做一个文明人。”这反映新文化运动A孕育了维新变法思想 B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C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D存在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倾向能力提升9.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10.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C.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D.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11.胡适说:“我们肯往前看的人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这表明胡适的主张是A中学应充分世界化 B全盘接受西洋文化C保存中国固有的文化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2.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A.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C.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的统治地位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13.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主张“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A.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B.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C.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D.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14.1919年胡适写成剧本终身大事,剧中女主角田亚梅的父母以八字不合等为理由阻挠她与陈先生的结合,后来她背着父母跟陈先生跑了。这一角色在当时竟无人敢演。这一现象表明A.北洋政府倡导尊孔复古 B.五四运动推动了婚姻自由C.文学革命以新女性作为创作主题 D.新文化运动对移风易俗的作用有限班级: 姓名: 座号: 等级: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答案题号891011121314答案二、非选择题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必修材料二后世君主“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三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在驳康有为等人的文章中反复说明了三点:第一,封建礼教与民主政治不可两立,尊孔必将导致复辟,孔子思想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第二,尊孔,定“孔教”为“国教”,违反思想自由的原则;第三,定“孔教”为“国教”,违反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荀子的主要思想。(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黄宗羲的政治主张。(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对待“孔教”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4)综合所述,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把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排斥于官学之外,以优厚待遇延揽儒生数百人进入政府。他根据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在首都长安建立太学(国立大学),教授五经,从学官弟子里选拔官吏。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迄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材料三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 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