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阅读理解(本大每小题3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一)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1下列对柳树着“金”色的原因,分析正确一项是( ) A在夕阳中 B像新娘 C显富贵气 D在波光里2对下列诗句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赞美康桥的秀美。 B“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深深依恋康桥。 C“清泉”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在康桥曾有过自己的美好理想。 D“寻梦?撑一支长篙”美好的理想像长篙一样远长。3下列对诗歌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然别离时那富于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 B徐志摩年轻时曾在康桥读书生活过,对康桥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C诗歌中水草、柔波、彩虹、星辉等意象,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悠然的心境。 D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答案:1.A 2.D 3.D(二)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的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4下列对“尼采自诩为太阳”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证明中国和尼采不同,尼采自诩自己是太阳,光热无穷,而中国不是太阳,不能光热无穷。 B将中国和尼采进行对比,证明中国地大物博,能够做到只是给予。 C证明中国和尼采是相同的,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必将导致失败。D证明只是给予不想取得就会自取灭亡,尼采只给不取,最后发疯而死,中国如果只是给予不想取得也会灭亡。5对“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比喻论证,论述卖国主义者必将沦为乞丐。 B运用类比论证,论述 “送去主义”的危害和实质。 C形象描述亡国奴的悲惨可怜相,说明奉行“送去主义”的恶果。 D形象描述亡国奴的真实生活,说明亡国奴必须学会磕头贺喜。6下列对“抛来”“抛给”的区别,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抛来”和“抛给”只是字面有别,但本质一样。 B“抛来”动机较坏,“抛给”动机良好。 C“抛来”一般不带有坏的动机和目的,“抛给”是有目的、有企图的。 D“抛来”带有善意,“抛给”则是没有恶意。7第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对其理由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前文揭批了“抛给”的实质和后果,下一段揭露了“送去主义”的具体做法。B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一段再次揭露了“送去主义”的危害性,揭示了“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C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文提出“拿来主义”。 D前文分析了“抛来”和“抛给”的区别,后文提倡“拿来主义”。答案:4.D 5.C 6.C 7.C (三) 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船随山势左一弯,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两岸山峰奇绝,连绵不断,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态,人们给它们以很高的评价和美的命名,给我们的江山增加了诗意,而诗意又是变化无穷的。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特别好看的是悬崖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杜鹃了。峡陡江急,江面布满大大小小漩涡,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行的旅人。但这正好使远方来的人有充裕的时间,欣赏这莽莽苍苍、浩浩荡荡的长江上大自然的壮美。苍鹰在高峡上盘旋,江涛追随着山峦激荡,山影云影,日光水光,交织成一片。8对语段中两个“诗意”的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就人们给巫山十二峰以很高的美的评价和美的命名而言的。是就眼前不断展开一幅幅风景画而言的。 B是就三峡的美而言的。是就巫峡的美而言的。 C和都是就人们给巫峡十二峰以很高的美的评价和美的命名而言的。 D和都是就眼前不断展开一幅幅风景画而言的。9对画线句子的含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突然发现深灰色石岩从高空落入江心,那落下的轨迹像一个惊叹号。 B深灰色石岩从高空垂直而下进入江心,那形状像个巨大的惊叹号。 C这个句子既描写了垂直而下,进入江心的石岩形状似巨大的惊叹号,又表达了如此壮美的景象令人惊叹的感情。 D见石岩垂直浸江的景象,产生石岩“从高直下”的动感,不禁发出惊叹。10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行的旅人。 B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C苍鹰在高峡上盘旋,江涛追随着山峦激荡。 D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11对本段描写的景物特征和运用的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景物的主要特征是“雄壮”,用定点换景法来描写。 B景物的主要特征是“壮美”,用移步换景法来描写。 C景物的主要特征是“绚丽”,用定点换景法来描写。D景物的主要特征是“秀美”,用移步换景法来描写。答案:8.A 9.A 10.C 11.D(四)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12“正因为这样”的“这样”指代的是( ) A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B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 C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 D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13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 ) A引证法 B对比论证法 C例证法 D类比法14对“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理解错误的是( ) A说明马克思的目的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而不是个人私利。 B说明马克思的敌人不是与他个人有什么仇怨,而是整个人类的敌人。 C说明他虽然有许多敌人,但不一定有暗中的敌人。 D形象地表现了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的光辉形象。15对本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是( )A论述马克思遭到敌人的嫉恨、诬蔑、诽谤、诅咒。B论述马克思受到无产阶级的尊敬、爱戴。C论述了无产阶级与其敌人对待马克思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D论述马克思没有私敌。答案:12.B 13.B 14.C 15.C(五)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_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_,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_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_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点饰 抖动 靠 缓缓 B.装饰 震动 挤 轻轻C.点缀 颤动 挨 脉脉D.衬托 惊动 站 静静17.下列对语段中有关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田田”横向写出塘中荷叶之多,面积之大。B.“层层”从纵向上写荷叶的错落有致。C.“亭亭”表现了荷叶的姿态秀美。D.“风致”写出了荷叶的静态美。18.下列对语段中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比喻。“羞涩”写出了含苞待放的荷花娇嫩羞涩的情态。B.“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比喻。“明珠”写出了近处荷花的玲珑剔透。C.“如碧天里的星星”,比喻。“碧天里的星星”写出了远处的荷花在荷叶和月色衬托下的闪烁之状。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将听觉和嗅觉沟通起来。19.下列对语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动静描写结合,先写静景,再写动景。B.整体与局部描写结合,先整体写荷塘,再分别写荷叶、荷花等。C.远近描写结合,由远及近,次序井然。D.由上而下,先写可以看到的荷花,可以闻到的荷香,最后写看不到的流水。20.下列对选文内容、艺术手法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依次描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B.这段文字没有直接写月,但处处写月,所描绘的都是淡淡的月下之景。C.这段文字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腻地描绘了月下荷塘恬静迷人的景色。D.这段文字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由近及静的方式描绘了荷塘美景。答案:16.C 17.D 18.A 19.C 20.D(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丛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1.下列对句中词语表达作用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百舸争流”中的“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B“鹰击长空”中的“击”字生动地刻画了飞鹰在万里长空中展翅翱翔的矫健。 C“鱼翔浅底”中的“翔”准确细腻地表现了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情态。 D“独立寒秋”中的“独”字渲染了孤立无援、落寞惆怅的气氛。2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上阕“看”字是领字,下阕起到领起作用的字是“忆”字。B上阕是词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全方位地描绘了湘江之景。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 用。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高级中学2026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湖北省随州市第二高级中学、郧阳中学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 桡骨中段骨折护理查房课件
- 2025年能源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C级船舶检验专业基础安全)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二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A级船舶检验法律法规)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一
- 2025年钢琴学习教程与曲目练习指南
- 2025年企业运营管理能力提升课程试题集及解析
- 2025年9月遗传生殖门诊护理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数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城市更新政策演变与实施路径专项调研报告
- 儿科川崎病课件
- 2025年书记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中成药合理使用培训课件
- 建筑材料绿色采购实施方案
- 学堂在线 劳动教育 章节测试答案
- 2025-2031年中国AI成人娃娃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投资机会研判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个人定位信标(PLB)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振兴中学分班考试题及答案
- 肿瘤防治宣传科课件
-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公共科目)测试题及答案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