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毕业班期末会考.doc_第1页
揭阳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毕业班期末会考.doc_第2页
揭阳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毕业班期末会考.doc_第3页
揭阳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毕业班期末会考.doc_第4页
揭阳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毕业班期末会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揭阳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毕业班期末会考语 文 本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卷座位号及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选择题(一、二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B型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组是(3分)( ) A阿附 阿胶 阿其所好 阿谀奉承 B和亲 和畅 和衷共济 曲高和寡 C提取 提防 醍醐灌顶 金榜题名 D星宿 宿舍 三天两宿 夙兴夜寐2下列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珠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各样的名贵珠宝俯拾皆是,吸引了许多顾客。 B来自陕西的“羊倌歌王”在原生态歌手比赛中,竟然指鹿为马,把英国、澳大利亚国旗说成中国、日本国旗,引起一片震惊。 C李云沉静起来就一言不发,相信沉默是金;激动起来口若悬河,相信先声夺人,真可谓“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D我们的报道一定要真实,不要添油加醋,不要戴有色眼镜。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在考场作文中,语言是重要的;可审题也一样不可小视,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往往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 B谁也不否认各市的高考状元,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 C专家表示,该市的公路绿化应该在保持既有特色的同时,走出在省级公路两旁种植单一树种的思路。 D这里平均海拔5300米,高寒缺氧,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是世界第三大也是中国最大的 一片无人区,被称为“人类生命禁区”。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冯立,武德中为东宫率,甚被隐太子亲遇。太子之死也,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昨者出兵来战,大杀伤吾兵,将何以逃死?”立饮泣而对曰:“立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战之日,无所顾惮。”因嘘唏悲不自胜,太宗慰勉之,授左屯卫中郎将。立谓所亲曰:“逢莫大之恩而获免,终当以死奉答。”未几,突厥至便桥,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杀获甚众,所向皆披靡。太宗闻而嘉叹之。时有齐王元吉府左车骑谢叔方率府兵与立合军拒战,及杀敬君弘、中郎将吕世衡,王师不振,秦府护军尉尉迟敬德乃持元吉首以示之,叔方下马号泣,拜辞而遁。明日出首,太宗曰:“义士也。”命释之,授右翊卫郎将。 愚按:冯立之言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此子路所谓食焉而不避其难也。谢叔方亦有慷慨杀身,从容受死之意。二人虽皆受爵,然亦可谓忠义也已。太宗旌之,此正兴王室之所宜然也。若薛万彻亦可谓忠于所事,始焉与冯、谢无异也,然知进而不知退,终以邪谋就诛,宁不有愧乎!史臣是编,书冯、谢于忠义之首,万彻乃削而不书,厥有旨哉! (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论忠义第一章) 注:薛万彻:按通鉴,武德九年六月,冯立闻建成死,乃与护军薛万彻、齐府左车骑谢叔方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赴玄武门。敬君弘、吕世衡力战,皆死之。万彻欲攻秦府,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将遂溃。万彻亡入终南山,冯立解兵逃于野。高祖既赦天下,冯立、谢叔方皆自出,万彻亡匿,屡使谕之,乃出。4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遂解兵遁于野 兵:兵器 B太宗数之曰 数:列举罪状加于责备 C立谓所亲曰 亲:亲信 D明日出首 明日:第二天5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书冯、谢于忠义之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拜辞而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汝昨者出兵来战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宁不有愧乎!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6都表现冯立对隐太子“忠义”的一组是( ) 率兵犯玄武门,苦战 授左屯卫中郎将 当战之日,无所顾惮杀敬君弘、中郎将吕世衡,王师不振 俄而来请罪 A B C D7对以上文字,理解、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薛万彻忠于李建成,始终不降,他不能顺应时政,臣服太宗,终被处死。对照万彻,吴兢评价说冯、谢二人“宁不有愧乎”。 B冯立、谢叔方先司职东宫,效命太子,可谓忠义;后来虽然都接受了太宗的封爵,改事新主,作者认为也不失忠义。 C冯、谢二人的事迹被写进论忠义的第一篇中,而薛万彻的事迹则没有。 D对玄武门事变这一史实,贞观政要和通鉴两部史书的记载没有什么不同。三、(21分)8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岂有生受其恩,面死逃其难! (2)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 (3)二人虽皆受爵,然亦可谓忠义也已。 9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一(2)题。(8分)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柳宗元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起首两句,通过形象地描写雨后愚池的景物,来点明天气和时间,呼应诗题中的“雨后晓行”。 B末二句诗人用一个“适”字,又用一个“偶”字,富有深意。它说明诗人也并非总是那么闲适和舒畅的。 C读这首诗,就宛如欣赏一幅池旁山村高树、雨后云散日出的图画,画面开阔,色彩明朗和谐。虽只有静景描写,却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D诗中所抒发的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态与怡然自得的情绪,与诗人所描写的景和谐而统一。(2)本诗历来被传诵的名句是三、四句,这两句写景构思比较奇特,请试作简要分析。(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架梁之椽,多予机上之工女。(阿房宫赋)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赤壁赋) (3)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4)不抚壮而弃秽兮, ? ,来吾道夫先路!四、(共30分) (一)必考题。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114题。(15分) 众所周知,自人类文明诞生起,个体与社会之间就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在中国古代社会则表现为强调社会整体伦理原则的儒家学说与强调个体人性自由的道家学说之间的冲突。东汉时期,儒家的伦理观被提高到绝对地位,外化为“名教”之治,彻底扼杀了个人的自由,把人变成实现政治伦理目的之工具。个性的极端被压抑所形成的巨大社会反弹力,在汉末魏晋之际的思想解放运动中逆发出来,形成了不可抗拒的追求人性自由的时代潮流。由于这一文化潮流具有鲜明的反政治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因此被称之为文化清流。一时间,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空间似发生了“哥白尼倒转”。人们如同大梦初醒,开始寻找久已丧失的“自我”,恢复生命所应有的厚度。 中国古代人士最易受“权威暗示”而去赶时髦。由于文化清流的旗手们魏晋士族知识分子大都是官僚、富人兼文化精英,因此,他们的一举一动,自然便会牵动着社会的神经,被人们争相效仿。在他们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代放荡不羁的士风,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风貌,被称为魏晋风度。 在魏晋士族知识分子看来,人应当按每个人生来具有的个性去生活,应当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率性而为,不拘礼仪,举止动作顺其个性自然;为了达到功利目的而虚伪地修饰自己,则是最丑陋、最庸俗的。然而,彻底“离俗”是不可能的,自由的“飘然”也只能存在于短暂的精神幻想中。面对无法真正超越的封建宗法社会,新生士族知识分子对自由的渴望更加强烈。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冲突,使他们内心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和寻求解脱的无名冲动,这是大梦初醒而自知无路可走的精神痛苦。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只好通过感官的烈性刺激以获得短暂的解脱,于是服寒食散、酗酒,以至赤身裸袒 那么,魏晋风度的底蕴是什么呢?率性而动,慷慨任气,以及服药饮酒,扪虱而谈等等放荡不羁的行为只是魏晋风度的表象。产生这种表象的内在精神,却不是这些形迹本身所表现出的绝对自由精神。魏晋风度是飘逸与沉重,豁达与执著,欢乐与悲哀,奔放与压抑等等对立文化性格的矛盾体。最终根源于士族双重性格的内在冲突。这种冲突,主要不是主客之间,即主要不是个体心性自由与外界伦理规范的冲突,而是主体自身的内在冲突,即追求自由的自我与另一个尊从传统价值的自我之间的冲突。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时代悲剧,也是魏晋清流文化的内在精神魏晋风度的底蕴所在。 (选自王晓毅中国文化的清流,有删改)11对“哥白尼倒转”的具体涵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空问由扼杀个人的自由转变为追求个性自由 B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空间由强调社会整体转变为强调个体 C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空间由以儒家学说为主转变为以道家学说为主 D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空间由丧失自我转变为恢复生命应有的厚度12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的伦理观也就是“名教”。 B文化清流是汉末魏晋之际兴起的一场时代文化潮流,而魏晋风度则是在这场文化潮流中所形成的文化风貌。 C魏晋时期的文化风貌仅仅表现为在士族上流社会中所呈现出的一代不尊礼法的士风。 D魏晋风度的底蕴是放荡不羁的行为表象所表现出的绝对自由精神。 13第一段中,作者将文化清流的价值取向表述为“反政治功利主义”,根据文章,这一价值取向可以从正面表述为 。(3分)14作者在第三段中说,魏晋士族知识分子的痛苦是“大梦初醒而自知无路可走的精神痛苦”,综观全文,回答问题。(6分) (1)“大梦初醒”指的是 。(3分) (2)“自知无路可走”指的是(3分) (二)选考题(考生可从下面文学类、实用类阅读中任选一类作答。)(15分) 甲、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1517题。古今同一梦青春牡丹亭赏心乐事谁家院?且去中大,看姹紫嫣红开遍 本报讯前天至今天,青春版昆剧牡丹亭在中山大学梁銶琚堂进行三个晚上九小时演 出。这是由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与苏州昆剧院全作排演的,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梁銶琚堂因此爆满,“一票难求”。观众被博大精深的昆剧艺术折服,为其“不可思议的优雅和美丽”赞叹。 比起梅兰芳和俞振飞1960年代的经典电影游园惊梦,青春版可能是又一个里程碑,卖点多多:演员都是年轻人,生机盎然;舞台设计和服装将现代人眼光化入传统,美丽绝伦;它是昆剧评上中国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最轰动也是最长的演出版本;票价本可数百过千的演出却致力于高校免费巡演,票交与学校分发。在现场,不少无票观众也在设法进入。在高校今晚是最后一晚演出。 前天开始,昆剧经典青春版牡丹亭在中山大学粱銶琚堂进行三个晚上九小时演出,一部戏三晚演完也是挺特别的。去年,著名作家白先勇前来中大作讲座,讲的就是这出牡丹亭,他是该剧的总制作人,当时,他说得非常投入,与莘莘学子进行了饱含人文精神的对话。想不到,这几天终能一睹芳容。“这次我们到中大演出是这剧版演出的第91场。”苏州昆剧院蔡少华院长说,青春版牡丹亭从2004年4月29日首演到现在一路走来,走遍了两岸四地,刚从美国西岸“西游”回来,这个月17日将是此剧演出第99场,“明年开春将在北京保利剧场演出第一百场!”“2004年夏天在苏州大学演出,也是第一次走进大学。演出进入名牌大学校园,目的是培养观众,传承文化,让青年观众走近传统艺术,给他们传播传统文化种子。”目前,此剧在北大、北师、复旦、南开及广西师大均上演过。蔡少华说目标是走进100所大学。“昆曲是最精致、最优秀、最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戏曲,但其发展需要社会传承和观众传承,对此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青春版牡丹亭是回归原著、原汁原味的,是正统、正宗、正派的。另一方面,我们要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创新,否则就会失去群众,也就没有了生命力。” 该剧总导演汪世瑜说,白先勇先生是在充分把握原著精髓的基础上,用更精练和符合现在年轻人习惯的语言,用现代舞美技术把一个全新的牡丹亭展现在世人而前。 “这个曾在中国剧坛一枝独秀数百年的古老剧种,显然像是暂时蒙尘的金子,一旦拂去浮尘,光芒依然耀眼。”一个观众这样评价。 演员年轻但不可轻视,就说前晚演出的一个场面吧,当杜丽娘在园中追寻梦迹时,数十公斤的道具“从天而降”,离丽娘不远,有惊无险,但丽娘很镇定,戏照演,情继抒后来她连说:当时眼泪已流了出来。 青春版牡丹字的主题也在于一个“情”字,贴近汤显祖“情至”、“情真”、“情深”的理念:第一本启蒙于“梦中情”,第二本转折为“人鬼情”,第三本归结于“人间情”。汤显祖笔下的“天下第一情人”杜丽娘因梦生情,一往而深,上天下地,终于返回人间,与柳生梦梅结成连 理。在牡丹亭中给予爱情最高的礼赞,爱情可以超越生死,感动冥府、朝廷,得到最后胜利。牡丹亭可以说是一部有史诗格局的“寻情记”,上承“西厢”,下启“红楼”,是中国浪漫文学传统中一座巍巍高峰。 简单地说这是一出爱得死去活来的爱情悲喜剧。 (摘自2006年12月3日羊城晚报;记者邓勃、顾长江报道) 15对这篇新闻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青春版牡丹亭在中大的演出爆满,呈现了中华文化的美妙绝伦,也证明了时下青年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追捧和痴迷。 B牡丹亭系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最有名的一部作品。昆剧,兴起于明嘉靖初。衰微于清乾隆末,现被评为中国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C青春版牡丹亭像一个涌动无限生机和活力的张力场,激发出新的文化裂变,碰溅出前所未有的现代文化火花,增添了新的文化情趣。 D“创意是新的组合”,这是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杨的经典名言。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这一名言。 16对于像牡丹亭这样的传统曲目进校园演出,你有什么看法?你是喜欢牡丹亭、西厢记这样的传统戏曲,还是喜欢像泰坦尼克号之类的好莱坞爱情大片呢?说说你喜欢的理由。(6分) 17列举出你家乡的某一传统地方剧种,谈谈你对如何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戏剧的看法。(6分) 乙、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517题。(15分)在思想者面前从维熙 伟大的雕塑家罗丹,用他的雕刻刀给人类留下了一尊思想者的青铜雕像。他微微弓着身腰,用手背托着他的下颚,神态庄严肃穆地似在审视着宇宙中的一切。我每每走在这尊雕塑之前,都会感受到心灵之沉重,生命的轻飘;从而向往着臻美的成熟,成熟者的肖像酷似十月里的向日葵,低垂着它沉甸甸结满果实的头颅。 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联想和奇思,大概来源于我对生活观察后的感悟。我不知道读者是否认同我的感知,我觉得在当今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如果自身不去主动追求生命之重。精神就会成为随水而去的无根浮萍,浮萍虽然在水中风光一时,但可悲的是不知何处是自身最后的归宿。其实人类自身,是可以在激流中寻觅自身之重的,生活中有无数的帆桨,供勇者搏击风浪。之所以有灵魂失重的人,不愿意在风浪中“弄潮”,不是生活中的懦夫,就是想躲开生活风浪,自寻捷径以构筑黄金宝塔的人。其中的捷径之一,就是像野浮萍那样寄生于东流之水。 在动物世界中,有一种名叫象虱的寄生虫,它是依附于大象皮毛中,随大象穿过热带密林而远行千里的。植物世界中,有一种名叫风流草的家族,它自身不会跳舞,但是一旦风起云涌,它则会闻风起舞。无论是象虱依附于大象,还是风流草在风中舞姿百媚,都不是靠自身力量生存,因而只能获得临时的美丽潇洒在思想者看来,这些来自瞬间的逍遥和辉煌。都是自卑、自轻的行径。我想,一个人在踏上人生之路之前,就该有思想者启迪我们的自尊、自重、自强、自励的坚毅精神准备。中国有一个伟大的思想者,他的名字叫鲁迅,我们可以翻一翻他的著作,无论在顺境和逆境中,他的肖像中都没有一丝生命失重的奴颜卑膝;有的倒是一身铮铮硬骨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献身精神。 之所以在前文中提及“象虱”和“风流草”,并非“无的放矢”的孟浪之言。当今的年轻人中,扮演这种角色或准备进入这种角色的,也绝非子虚乌有。在报纸刊物上,读者屡见红颜少女(有些还是大学生,有着相当好的专业),自轻自贱地去当“三陪”,去傍大款而甘做“金屋藏娇”中的临时宠物;本来她们是可以演绎出一幕青春年华中流光溢彩的壮丽戏剧来的,可是她们青春大幕的拉开,其内涵就是人生最后的谢幕。她们与“象虱”及“风流草”的价值无异,只是造物主留给她们一具人的形骸罢了。细细品味起来,其心其志的早衰,何其悲哉! 凡此种种,思想者可以当成我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让我们自审内心的霉斑;它又可以成为衡量我们灵与肉的一把标尺,时刻丈量出我们自身的失重。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来说,失重必轻,轻必倾斜;倾斜必倒,倒即灵与肉的死亡。当然,在时代中甘当寄生草者,在形体上并没有消失。她们可能浓装艳抹,香气袭人,看上去婷婷玉立。但这只是其形体的外壳,其内在的灵肉早已糜烂,就像俄国作家果戈里死魂灵中一具具活尸,还在人生的舞台上表演着行尸走肉的戏剧而已。这就是思想者留给我们特别是留给年轻人极其珍贵的精神启迪。 (选自2006年12月3日南方日报)1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从罗丹的作品思想者入手,立意新颖,表现了作者对思想者的独特感受,表达出作者对人生的积极追求,给人思想上以极大的启迪。 B文章开头说:“我每每走在这尊雕塑之前,都会感到心灵之沉重,生命的轻飘”,结尾又说“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来说,失重必轻,轻必倾斜;倾斜必倒,倒即灵与肉的死亡。” 如此一“轻”一“重”的表述,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思想者那种复杂的思想感悟。 C文章结构严谨,行文自然。以作者的感悟为线索,运用对比方法,结尾呼应开头,主旨鲜明。 D虽然作者的文笔十分朴实,但思想者的形象极为鲜明,作者对思想者的感情表现得十分真切自然,使文章给人以启迪。16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划线的句子?(6分) 17对文中“瞬间的逍遥和辉煌”和“没有一丝生命失重的奴颜卑膝”,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文章大意和社会现实作简要分析。(6分) 五、(18分)18某中学针对一些学生在教学区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影响教学以及在教室使用充电器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在校规中增加了中学生“不在教学区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和“不在 教室使用充电器”的内容。下面是就该项新增加的内容对中学生的一份调查。 调查内容 赞成 不赞成 无所谓 反对不在教学区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 86 6 2 6 不在教室使用充电器 89 5 4 2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用简明连贯的语言概括性地回答,不得出现具体的数据,且答案不超过55字。(5分)结论: 19将下面的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减词语),做到保留全部信息。(4分) (1)中央电视台将于明晚直播多哈亚运会男子足球比赛1/4决赛。 (2)播出的频道和时间是:第五套节目21点。(3)这场比赛是中国国奥队迎战西亚劲旅伊朗队。 20一些广告策划者利用成语或俗语琅琅上口、妇孺皆知的特点,将成语改“头”换“面”后变成广告词。请仿照示例,从下面成语或俗语中任选二个,改其中一个字,使它变成相关商品的广告词。(4分) 示例:默默无闻改:默默无蚊,蚊香广告。 (1)依依不舍改: , 广告。 (2)请勿逗留改: , 广告。 (3)领先一步改: , 广告。 (4)刻不容缓改: , 广告。21下面是为我国承办亚运会而举行的对联大赛征联的上联,请拟写下联。(5分) 上联:亚运燃圣火圣火出神州神州燃遍圣火 下联: 六、作文 22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据报道,每年逢大学开学,雇人打扫寝室是常事,家政公司因此生意红火,有时不得不退单,而且学生花钱大手大脚,很少讨价还价。这现象反映了不少学生心灵深处“只要用好电脑、用好笔,何必拿扫帚”的思想。古人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今天,不少志在振兴中华的大学生,怎么连把扫帚都拿不动呢? 对这种现象,你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或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你可以编写故事,记述你的所见所闻;也可以对此发表感想和看法。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800字以上。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毕业班期末会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9分,每小题3分) 1A(全读;B项和h寡,其余读h;C项提防(d其余读t;D项“星宿”xi“三天两宿”xi其余读s) 2D(不要戴有色眼镜:比喻有成见,不客观。A、俯拾皆是:弯下身子即可拾到,形容数量多,而且容易得到。可改为“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很多。B、指鹿为马:比喻歪曲事实,颠倒是非。可改“张冠李戴”C、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形容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3D(A“成败”改为“成功”,B句末加“的”或去掉“是”,C“走出思路”搭配不当) 二、(12分,每小题3分) 4A(兵:车队) 5D(助词,表反问语气,可译“吗”;A介词,表处所,可译“在”介词,表范围,可译“从”;B表顺承,可译“就”表递进,可译“而且、并且”;C放在时间词后,表停顿,起调节音节作用放在主语后,表判断,可译“是”) 6B(、与题干不符) 7C(A、作者是说薛万彻“宁不有愧;B、谢叔方是齐王府的;D、有同有异乎”。) 三、(21分) 8(1)哪有在太子活着的时候受他的恩惠,太子死了便各自逃走避难的道理?(反问句式1分,“生受其恩”1分,“死逃其难”1分) (2)(冯立)率好几百名骑兵在咸阳与突厥兵作战。(“骑”1分;“虏”,敌兵或突厥兵,1分;“于成阳”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时应还原,1分) (3)两个人虽然都接受太宗的封爵,但也可称得上是忠义之士呀(“虽”一分,“皆受爵”1分,“然亦可谓忠义也已”1分)参考译文: 冯立,唐武德年间任东宫统率,深受太子李建成(谥“隐”,史称“隐太子”)的厚待,太子被杀后,他左右的侍从大多都逃走了,冯立感叹道:“哪有在太子活着的时候受他的恩惠,太子死了便各自逃走避难的道理?”于是率兵攻打玄武门,与秦王李世民的军队苦战,杀死屯营将军敬君弘。然后对部下说:“总算稍微可以报答太子了。”于是解散军队,自己逃到乡野去了。不多久,冯立又回来请罪。太宗责备他说:“你昨天带兵来和我的军队战斗,杀死杀伤我不少士兵,你如何能够逃过这项死罪呢?”冯立哭着回答:“我冯立侍奉太子,希望能够为他效命,所以作战那天,就没有什么顾忌和畏惧。”说完悲伤痛哭不止。太宗好言安慰他,并封他为左屯卫中郎将。 冯立对他的亲信说:“我承受了莫大的恩惠并免于责罚,我一定要以死报答圣上。”不多久,突厥进犯到便桥,冯立率好几百名骑兵在咸阳与突厥兵作战,杀死和俘获了很多突厥兵,所到之处无人能敌。太宗听说后大加赞叹。玄武门事变时,齐王李元吉府上左车骑谢叔方率府兵与冯立一同作战。等他们杀了敬君弘、中郎将吕衡,秦王李世民的军队士气低沉,秦王府护军军尉尉迟恭手持李元吉的人头给他们看,谢叔方下马大哭,拜别李元吉遗体逃走了。第二天便自首了,太宗说:“这是个仁义啊!”命令左右释放谢叔方,并封他为右翊卫郎将。 我认为:冯立说“哪有太子活着的时候受他的恩惠,太子死了便各自逃走避难的道理?”的话,与子路说的“吃他的饭就不回避他的灾难”是一个道理呀。谢叔方也有慷慨杀身,从容受死的想法。两个人虽然都接受太宗的封爵,但也可称得上是忠义之士呀。太宗奖赏他们,这正是唐王室兴盛所必需采取的行动。像薛万彻也可以说是对主上忠心,开始的时候与冯立、谢叔方没什么差别,但他却只知进而不知退,最终以造反罪名被杀,难道不觉得惭愧吗?编写史书的人,把冯立、谢叔方写在忠义臣子的首篇,却没有写薛万彻,这是有道理的啊! 9(8分) (1)C(既有静景,也有动景)(3分) (2)“高树临清池”,不说池旁有高树,而说高树下临清池,是突出高树。一个“临”字,化静为动,由于池水上涨,塘面愈加开阔,那高大的树仿佛与清池靠得更近了。(2分) “风惊夜来雨”句中的“惊”字用得好,夜雨乍晴,沾满在树叶上的雨点,经风一吹,仿佛因受惊而洒落,奇妙生动,真是把小雨点也写活了(3分)。(如答:“诗人不直接写昨夜之风雨大作,而由高树、清池、惊风、落雨来反推侧写,这种侧面烘托的构思技巧是别出心裁的。”可得2分) 10(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如果四小题都答,则只改前两题。(每题2分,共4分) 四、(30分) (一)必考题(15分) 11C 12B 13追求人性自由(或“追求个体人性自由) 14(1)他们认识到“名教”之治扼杀个人的自由(“漠视个体人性自由”“他们竭力追求人性自由”亦可。不可答成“他们开始寻找久已丧失的自我”,因为“梦醒”指的是认识,而“寻找”则侧重于行为) (2)无法超越封建宗法社会。(“无法改变自身的双重性格”亦可,不可答成“无法改变黑暗的社会现实”) (二)选考题(15分) 甲、实用类文本阅读 15A(A项中“证明了时下青年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追捧和痴迷”一句错,有以偏概全之嫌。) 16本题第1个问从文中可得出相关答案表述:进校园演出,“目的是培养观众,传承文化,让青年观众走近传统艺术,给他们传播传统文化种子。”(2分)后一个问题只要学生能说出喜欢的理由,有理据,能自圆其说即可。(4分) 17答案要求:列举1分,如潮剧。本题目已点明要“弘扬”,故如有学生答出否定地方剧种之意,则不给分。可从诸如政府重视、各界扶持、改制创新等方面答题,不要求面面俱到,言之成理即可。)(5分) 乙、文学类文本阅读 15C (A项中“表达出作者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应是“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一种感悟”。B项中“复杂的思想感情”不对。D项中的“文笔十分朴实”不对,本文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