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测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基础知识。 (共11题;共100分)1. (6分)照样子,写词语。 (1)雾蒙蒙(ABB式) 123 (2)叮叮咚咚(AABB式) 123 (3)爬来爬去(来去) 123 (4)蹑手蹑脚(ABAC式) 123 2. (8分)选词填空 高傲 骄傲(1)鹅的_,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2)明明的学习成绩很好,可从不_。 (3)鹅的叫声,音调严肃、_,似厉声呵斥。 (4)蟋蟀选择住址很_。 (5)它若是不高兴,_谁说多少好话,它_一声不出。 (6)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_把老鼠等出来_。 3. (4分)先读句子,再造句 (1)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 越越1(2)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 不怕不怕不怕1(3)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无论都14. (12分)各用一个词语概括下面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和思想感情 (1)“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1 (2)“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1 (3)“同志们!用石头砸!”1 (4)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1 (5)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1 5. (5分)把句子补充完整 (1)迎着吹在脸上的1、2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 (2)它1着,极力2翅膀,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3。 (3)桂林的山真险啊,1 , 2 , 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4)溪流两岸的野花,五彩缤纷,像1。 6. (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鹬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注】方:刚刚。曝:晒。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禽:同“擒”,捕捉,抓住。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1)试着翻译下面的句子。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苏代把_国和_国比成了故事中的鹬和蚌,把_国比成了渔者。(3)苏代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7. (7.0分)课内阅读。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1)找出描写刺猬是怎样把红枣偷走的语句。 (2)“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是因为_ A . 刺猬爬树时比在地上活动时要费力。B . 刺猬很勤劳,做事很努力。C . 刺猬摇下了很多枣,很高兴,干劲儿很足。(3)“聪明的小东西”指的是1 , 这样称呼表现了作者对它的2之情。 8. (12.0分)现代文阅读 读书胜过吃饭的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每天不忘记读书。他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爱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在流亡国外的旅途中,他的行囊总是鼓鼓的,人们还以为他是个富豪。谁知,行囊里装得最多的是出版的书。在伦敦时,他经常到英国博物馆的图书室里去读书。疲倦了,就伏在桌子上歇一会儿,醒来后又捧起了书本。有一次,孙中山发现自己吃饭的钱快用完了,一些在伦敦的中国留学生知道后就凑了些钱给他。隔了几天,留学生们去看他,一推门就看见满桌都是书。有人问他:“上次给你吃饭的钱大概都花在买书上了吧?”孙中山笑着点点头说:“是的,不过还留着一点儿,已经够吃饭了。”于是,大家都称孙中山是“读书胜过吃饭的人”。(1)给下列字注上拼音。 嗜_囊_歇_(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流亡:_嗜好:_疲倦:_(3)给下列字注上拼音。 嗜_囊_歇_(4)短文写了_先生的一些琐事。他一生的嗜好,一是_,二是_。 (5)给下列字注上拼音。 嗜_囊_歇_(6)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流亡:_嗜好:_疲倦:_(7)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流亡:_嗜好:_疲倦:_(8)人们为什么称孙中山先生为“读书胜过吃饭的人”? _(9)短文写了_先生的一些琐事。他一生的嗜好,一是_,二是_。 (10)短文写了_先生的一些琐事。他一生的嗜好,一是_,二是_。 (11)读了本文,你有什么启示? _(12)人们为什么称孙中山先生为“读书胜过吃饭的人”? _(13)人们为什么称孙中山先生为“读书胜过吃饭的人”? _(14)读了本文,你有什么启示? _(15)读了本文,你有什么启示? _(16)给下列字注上拼音。 嗜1囊2歇3(17)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流亡:1嗜好:2疲倦:3(18)短文写了1先生的一些琐事。他一生的嗜好,一是2 , 二是3。 (19)人们为什么称孙中山先生为“读书胜过吃饭的人”? (20)读了本文,你有什么启示? 9. (32分)习作 人人都有一双眼睛,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就会在草丛、树林、池塘有许多发现。把你的发现写下来,看谁写得最有意思。字数:400字左右。10. (2分)下列词语中,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教诲(hu) 恒心(hn) 岂有此理(q)B . 背诵(sng) 可耻(ch) 比比皆是(ji)C . 书卷(jun) 美差(ch) 栩栩如生(x)D . 传记(zhun) 发酵(xio) 煞风景(sh)11. (6分)选择题。 (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中“断”字的意思是“一定”。B . 欧阳询是唐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C . 我们可以用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的方法来找书读。D . 叶文玲的读书经历是:看小画片看连环画读中外小说读文艺书籍。(2)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益。A . B . C . (D .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 (共11题;共100分)1-1、1-2、1-3、1-4、2-1、2-2、2-3、2-4、2-5、2-6、3-1、3-2、3-3、4-1、4-2、4-3、4-4、4-5、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