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银行业如何应对信用证欺诈.doc_第1页
论银行业如何应对信用证欺诈.doc_第2页
论银行业如何应对信用证欺诈.doc_第3页
论银行业如何应对信用证欺诈.doc_第4页
论银行业如何应对信用证欺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1 目目 录录 引言 2 1 信用证欺诈的含义 2 1 1 信用证欺诈在英美法和大陆法中的定义 2 1 2 中国的规定 3 2 银行遭遇的信用证欺诈方式 4 2 1 开立无贸易背景的信用证 4 2 2 通过贸易融资对银行进行欺诈 5 2 3 伪造 变造或使用作废的信用证欺诈银行 6 3 针对银行的信用证欺诈发生的原因 7 3 1 信用证的独立抽象性原则 7 3 2 缺乏有效国际合作 10 3 3 人员因素 10 3 4 差额保证金的大量存在 10 3 5 各国法律法规不同给欺诈者以可趁之机 11 3 6 跨国诉讼的复杂与不便 11 4 银行如何防范信用证欺诈 11 4 1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11 4 2 健全内部制度 11 4 3 福费廷避险法 11 4 4 慎重选择往来银行 12 4 5 加强对客户的调查 12 5 银行对信用证欺诈的救济措施 12 5 1 运用 欺诈例外 原则处理信用证欺诈 12 5 2 申请止付令 13 5 3 我国银行界的司法救济 14 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2 论银行业如何应对信用证欺诈论银行业如何应对信用证欺诈 引言引言 信用证是一种用于国际贸易收付款的金融工具 主要是由银行签发 为 进出口业务之间提供信贷服务 银行在出口商出口商品时先垫付货款给出口 商 然后再向进口商索要货款 把进口商的商业信用转换为银行信用 信用 证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使用非常广泛 而且信用证业务一般涉及金额较大 过去由于法制 外贸体制还不够健全 且缺乏外经贸法律及实务人才 我国因 此成为信用证欺诈的受害大国 据统计 2006 年我国外贸出口未收账款超过 100 亿美元 其中属恶意欺诈的拖欠款就高达 60 我国每年因信用证欺诈造 成银行垫款达数十亿元每年因信用证欺诈被骗货 款数无法估计 1一桩桩 信用证欺诈案触目惊心 一笔笔银行巨款流失海外 对于此 UCP500 以及 UCP600 却显得苍茫无助 银行 作为信用证安全监测的重要环节 同时又 是直面欺诈的受害者 学会加强对信用证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必要 这一切 正唤醒着我们不断思考 全民财产的看护人银行 应该如何构筑国际结算的 安全桥梁 如何应对信用证欺诈 1 1 信用证欺诈的含义信用证欺诈的含义 UCP500 以及即将实施的 UCP600 都没有信用证欺诈的规定 国际商会也 没有对欺诈做出诠释 国际商会负责制定 UCP500 的银行技术委员会认为 给信用证欺诈下一个定义会使各国对此争论不休 一旦没有达成一致认可 国际商会的威望也会受到影响 因而 不论是 UCP500 还是即将实行的 UCP600 都没有关于欺诈的定义或规定 1 11 1 信用证欺诈在英美法和大陆法中的定义信用证欺诈在英美法和大陆法中的定义 美国统一商法典 UCC 第五章有专门的定义条款 但关于信用证欺诈的定 义却没有 纵观 1995 年新修订的 UCC5 从第 5 至第 103 条 都没有对信用 证欺诈作专门的定义 但其对信用证欺诈的相关问题做出了一些规定 例如 1 侯方淼 2006 浅析关于信用证欺诈的相关规定 黑龙江对外经贸 第 12 期 P4 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3 美国统一商法典 对欺诈程度的规定是较为严格的 它规定欺诈例外原则 只适用于受益人存在严重不端行为的情形 国内立法除了对欺诈的程度应采 取严格标准外 必须同时规定援引欺诈例外原则必须证明欺诈已经成立 而 不能仅仅是声称存在欺诈 否则 独立抽象性原则就会受到冲击 此外 美国统一商法典 及判例对法院发出禁令做了限制 它要求法院 的禁令必须以有无欺诈为根据 此外 在尊重信用证独立的基础上 为了保 护本国银行的对外信用 规定信用证交易的侵权之诉应当是和欺诈有关的 必须证明明显存在欺诈成分 而且银行知情 英国法院的规定与美国大同小异 在 The American Accord 案中 英国 上议院明确判决除非能证明受益人参与了欺诈 否则银行有义务付款 英美法系一向习惯于判例和习惯 不倾向于下定义 所以在英美 民商 事判例通用的欺诈定义适用于信用证欺诈的定义 即 任何故意的误述 misrepresentation 事实或真相以便从另一人处获得好处 在 布莱克 法学辞典 Black s Law Dictionary 中 欺诈是这样被定义的 有意 地曲解真相以便诱使其他人依赖该曲解从而从他人处获得本不属于他自己的 有价值的事物或某种法律上的权利 通过语言或行为 通过说谎或错误引导 或隐瞒应该披露的事实 虚假的陈述事实 使别人据此行动从而造成法律上 的损失 1 许多大陆法国家的法律通常也把适用民法上的欺诈概念来界定信用证的 欺诈 主要大陆法系国家都没有制定专门针对信用证交易的成文法律 这些 国家的法院依据其高度发达和完善的一般性民事法律中的有关原则和规定 通过司法实践来处理信用证欺诈案件 法国民法典 未表述欺诈的概念 其第 1109 条 第 1116 条对民事欺诈构成作了规定 学界将其概括为 1 有欺诈行为 以不真实的事项为真实而表示 2 欺诈行为使表意人陷于错 误 并基于错误而同意 3 欺诈人为欺诈行为是故意的 这包括使相对人 陷入错误的故意和使相对人基于错误而为一定意思表示的故意 1 21 2 中国的规定中国的规定 纵观我国关于信用证交易及欺诈问题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我国关于信用 证交易欺诈的立法过于苍白 有待补充这方面的立法或制订相关的专门法 1 Black s Law Dictionary 8th Edition 2004 West Group 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 195 条对信用证诈骗有所规定 因是针对刑事犯 罪而作用有限 故而 司法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要借鉴民事法律 民法通则 规定 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 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 诱使 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意思表示的 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1因此我们可以这 样理解 信用证欺诈就是利用信用证机制中单证相符即予以付款的规定 不 法分子通过提供与信用证要求相符的表面记载 而实际并非真实货物的单据 从而骗取货款的商业欺诈行径 鉴于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并未对信用证欺诈问题做出规定 我国最 高人民法院对信用证欺诈的认定列出了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 受益人伪造单 据或者提交记载内容虚假的单据 第二 受益人恶意不交付货物或者交付的 货物无价值 第三 受益人和开证申请人或者其他第三方串通提交假单据 而没有真实的基础交易 第四 其他进行信用证欺诈的情形 凡有以上情形 之一的 便认定为信用证欺诈 2其中第四项是一个概括性 兜底式的规定 主要考虑到信用证欺诈在实践中的复杂性 多样性 前三项可能难以列举穷 尽 2 2 银行遭遇的信用证欺诈方式银行遭遇的信用证欺诈方式 银行作为国际贸易结算的枢纽 每天都要处理大量信用证单据业务 且 结算金额都相对较大 然而 一些不法分子认为欺诈银行可以较快获得巨额 利益 故而针对银行的信用证欺诈案件近年来层出不穷 2000 年判决的牟 其中案 银行损失金额达到 4000 万美元 欺诈数额越来越大 欺诈方式层 出不穷 欺诈手段不断更新已成为银行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 2 12 1 开立无贸易背景的信用证开立无贸易背景的信用证 一些企业和公司在通过正当途径无法得到银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 把开 立无贸易背景远期信用证作为骗取银行资金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之一 其作案 手段多种多样 如用假合同 假单据伪造贸易背景 境内开证申请人和境外 受益人联手诈骗银行 当境内申请人利用假合同欺骗银行开出远期信用证后 境外受益人通过交单行交来与该证相符的假单据 由于他们的目的是骗取银 1 最高人民法院 1990 关于贯彻执行 民法通则 若干问题的意见 修改稿 民事行为和代理 第 67 条 2 最高人民法院 200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 8 条 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5 行资金 所以不管单据真伪 有无不符点 申请人都接受单据 催促开证行 承兑 一旦开证行承兑后 那么开证行有条件的付款承诺就变成了无条件的 到期付款责任 交单行收到开证行的承兑后 就应受益人的请求做了贴现 这样 受益人就从银行套取了资金 还有的伪造虚构转口贸易背景 有的以 买卖仓单方式虚假转口贸易背景 有的以对开信用证的方式虚构贸易背景 以此骗取资金 这些资金到期时不能得到偿还 导致银行巨额垫款 1989 年到 1992 年间 牟其中创建的南德集团陷入财务状况资不抵债的局面 同 时还被牵扯进了 20 多起民事纠纷 为了改善自己的困难境地 1995 年牟其 中与湖北省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的离职人员何君 二人谋划了在不进口任何 货物的情况下利用信用证 融资 还债 其操作过程如下 何君先与香港东泽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某取得联系 决定由东泽公 司作为信用证的受益人即出口商 随后通过何与湖北轻工签订了虚假的货物 进口合同 由湖北轻工以进口商的名义在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申请开立巨额 信用证 从理论上讲 180 天的远期信用证 开证银行从垫付货款给出口商 到向进口商索回货款 有近半年的时间差 经过公安机关的努力 揭开了牟 其中的骗局 从 1995 年 8 月 15 日至 1996 年 8 月 21 日 南德经济集团凭借 虚构的进口货物合同 交通银行贵阳分行对合同意见书的 见证意见书 通过湖北轻工 在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 共计骗开信用证 33 份 议付 31 份 获取总金额 7500 万美元 折合人民币 6 2 亿余元 除部分用于还债及业务 支出外 余款大多用于循环开立信用证 从而造成中国银行湖北分行损失 3500 多万美元 折合人民币 2 9 亿余元 1 2 22 2 通过贸易融资对银行进行欺诈通过贸易融资对银行进行欺诈 2 2 12 2 1 通过银行的信用证打包放款业务进行欺诈通过银行的信用证打包放款业务进行欺诈 信用证打包放款 Packing Credit 是指出口方银行在出口商提供货运单据 之前凭其提供的进口方银行开来的信用证作为抵押向其发放贷款的融资行为 打包放款的法律特点有 打包放款是一种融资法律关系 各银行的 有关打包放款的界定和操作 均表明打包放款是一种借贷法律关系 即银行 向申请人提供贷款 打包放款与信用证有密切的关联性 银行在办理打 1 左柏云 2001 金融风险案例剖析 广东经济出版社 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6 包放款业务中 通常都要求申请人提供信用证正本作抵押 银行决定是否打 包放款 要考虑信用证的有关情况 并认真审核信用证以及开证行有关信息 打包放款实质是一种信用贷款 打包放款的操作 是用信用证正本作抵 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银行虽持有出口商交来的信用证 但信用证仅是出口商 有把握收到货款的证明 能否真正收回货款 则取决于出口商能否按期履约 因此 仅以信用证为抵押的贷款 实质是一种信用贷款 风险较高 因此 在特定的条件下这种融资风险往往就是不法份子的目的之所用 如果打包放 款用于在无贸易背景且开证保证金不足的情况下开立的信用证 则打包放款 银行所抵押的好比是张废纸 这样 欺诈者成功融资的目的就达到了 同样 利用伪造 变造或已过有效期的信用证申请打包放款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2 2 22 2 2 通过信用证出口押汇通过信用证出口押汇 利用信用证出口押汇进行的欺诈 对银行来说同样具有较高的风险 UCP500 和我国法律均没关于出口押汇明确的定义 中国银行在其 国 际结算业务基本规定 中规定 出口押汇是银行凭出口商提供的信用证项 下完备正确的货运单据做抵押 在收到开证行支付的货款之前 向出口商融 通资金的业务活动 通常出口商出具质押书 Letter of Hypothecation 在押汇关系中 押汇申请人是将全套单据质押给银行 银行享有的是债权 和质押权 与议付不同的是 一旦信用证遭到拒付 银行可根据质押书 来主张债权和质押权 正因如此 欺诈人以骗取出口押汇行的款项为目的 其所开立的信用证也通常遭到拒付 然而 在银行准备处理申请出口押汇人 所质押的单据和货物时 才会发现所有货物的价值根本无法偿清押汇融资数 额 而此时 申请押汇人已经申请破产或者人去楼空 2 2 32 2 3 通过其他贸易融资方式欺诈银行通过其他贸易融资方式欺诈银行 进口押汇 Inward Bill 票据贴现 Discounting 银行远期保函等贸易融 资方式都有可能被不法之徒利用 且通常是建立在差额保证金的担保开立的 基础上 加上银行融资本身有金融风险 信用证欺诈极易得逞 特别是开证 行 根据 UCP500 的规定 开证行有第一付款责任 如果因信用证抵押提供 融资的融资行与开证行为不同的银行 融资行可以通过向开证行追索而将此 风险转移给开证行 在法律上开证行具有不可推卸的承担 2 32 3 伪造 变造或使用作废的信用证欺诈银行伪造 变造或使用作废的信用证欺诈银行 伪造信用证主要是行为人通过编造虚假的根本不存在的银行开出信用证 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7 或者假冒有影响的银行的名义开出假信用证 变造信用证是行为人在真实 合法的银行信用证结算凭证的基础上或以 真实的银行信用证结算凭证为基本材料 通过剪接 挖补 涂改等手段改变 银行信用证结算凭证的内容和主要条款使其成为虚假的信用证 使用作废的信用证 主要指使用过期的信用证 无效的信用证 涂改的 信用证等 由于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银行不必为单据是否真实负责 也不必为单据 上所载货物质量 数量 交货日期是否与合同规定相一致而操心 只需审核 单据是否与信用证的要求一致而决定是否付款 因而欺诈人利用伪造 变造 或利用作废的信用证 直接向银行申请议付 融资等 银行也只得向卖方付 款 同时 一旦银行因疏忽而没有尽到应尽的注意义务 而上当受骗 也得 承担损失 3 3 针对银行的信用证欺诈发生的原因针对银行的信用证欺诈发生的原因 3 13 1 信用证的独立抽象性原则信用证的独立抽象性原则 信用证之所以能够在国际贸易中起到如此非凡的作用 是与其独立抽象 性原则息息相关的 所谓信用证的独立抽象性原则 指的是信用证与其基础 合同之间的关系 银行只负责审查单据的表面真实性 完整性和正确性 而 不论基础合同是否履行或完全履行 只要单证之间 单单之间互相一致 银 行即承担向受益人付款的责任 独立抽象性原则实际上是信用证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基石 可以说 否定独立抽象性原则就等于是扼杀了信用证的 生命 1但是 正是这种原则同时又为不法商人留下了有机可乘的空子 为欺诈 行骗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近年来国际贸易中关于信用证交易欺诈的事件时有 发生 尤其是中国已是外国卖方利用假单证行骗的主要受害国 如果仅从民 法诚实信用 等价有偿的基本原则出发 则单纯地固守独立抽象性原则显然 是不合法理的 甚至可以说是纵容了欺诈人的不法行为 同时 固守该原则 也给国内银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负面影响 信用证独立抽象原则集中体现在 UCP500 的第二条至第四条及第十七条 十八条 二十条中 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岑彩云 张同功 2002 浅析信用证欺诈的防范 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 1 期 P53 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8 3 1 13 1 1 开证行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开证行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 只要受益人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的条款和要求 开证行就确定地承担 信用证项下第一性而不是第二性的付款责任 保证付款而不论开证申请人的 资信与财务状况以及是否破产或违约 正如 UCP500 第二条所言 就本条 文而言 文中使用的 跟单信用证 和 备用信用证 以下称 信用证 是指一项约定 凡由银行 开证行 依照客户 申请人 的要求和指示或自 己主动 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条件下 凭规定单据 1 向第三者 受益 人 或其指定方进行付款 或承兑和 或 支付受益人开立的汇票或 2 授权另一银行进行该项付款或支付 承兑或议付该汇票 该条在行文逻辑 上虽属给信用证下的一般定义 但也明确无误地揭示了信用证是开证行凭规 定单据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的承诺这一本质属性 3 1 23 1 2 信用证完全独立于货物买卖合同 是一项完全独立的单据交易信用证完全独立于货物买卖合同 是一项完全独立的单据交易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1993 年修订本 中有明确规定 信用证按 其性质是独立于作为其基础的销售合同或其他合同之外的交易 即使信用证 中含有关于该合同的任何援引 银行也与该合同无关 并不受其约束 因此 银行在该信用证项下付款 承兑汇票或议付或履行任何其他义务的责任 并 不受申请人由于他与开证行或受益人之间的关系而得以提出的要求或抗辩的 约束 1换言之 信用证业务的当事人只能 就信用证谈信用证 而不能 援引其他任何合约对信用证项下的义务提出抗辩 本条第二款进一步对受益 人的某些行为加以限制 要求 受益人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利用银行之间或申 请人与开证行之间所存在的合同关系 进一步平衡了申请人与受益人及开 证银行的权利义务 开证行和相关银行只按 UCP ISBP2等规定的信用证的 规范进行实物操作 承担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1993 年修订本 及相关 国际惯例所规定的法律责任 从而 银行通常仅需要关心它们能够控制的信 用证合同 3 1 33 1 3 银行只处理单据 不处理货物劳务银行只处理单据 不处理货物劳务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1993 年修订本 第四条规定 在信用证业 务中 有关各方面处理的是单据 而不是与单据有关的货物 服务或其它行 为 换言之 银行完全通过审查信用证所要求提供的单据是否符合信用证 1 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of Documentary Credit Article 3 Section 1 ICC Publication No 500 1993 revision 2 关于审核跟单信用证项下单据的国际标准银行实务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anking Practice for the Examination of Documents under Documentary Credits 简称 ISBP 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9 的要求来决定自己是否履行信用证的条款及付款承诺 而从不虑及货物的品 质 数量 产地 运输等实际状况 对这些因素也不负任何责任 对于银行 来说 在信用证业务中 单据就是一切 在即将实行的 UCP600 中 新条款确立了单据一致性的新标准 单内一 致 单单一致 单证一致 还明确了审核单据的依据是信用证 单据本身以 及国际标准银行实务 并不局限于第 645 号出版物的 ISBP 由于不少银行 提出的不符点是单证之间的内容不完全一样 甚至格式的不同也被提出不符 因此 ICC 再次通过本条款明确并不要求单据内容与信用证的规定或其它单 据完全同一 只要不相矛盾即可 其具体措辞从最初的 consistency 到 not contradiction 再到如今的 not conflict 的变化 大大减少了 不必要的误解 1虽然 UCP600 在单据一致方面的新规定比前一个版本的规定 略显宽大 但信用证单据审核的纯粹性丝毫不变 也就是说 信用证业务一 直是纯粹的单据业务 银行虽然有义务审核一切单据 但这种审核的依据仅 仅只是查验单据表面是否符合信用证条款 如果相关单据表面符合信用证条 款的规定 无论出口商是否已发货 发出的货物是否与合同相符 银行无需 对此负责 然而 由于银行缺乏对合同的充分了解 加上对整体贸易流程认 知不够 致使一些不法之徒的欺诈企图易于得逞 致使信用证欺诈屡禁不止 此外 在信用证业务中 银行只就单据的表面状况处理单据 银行对单据表 面进行处理 而对单据背后隐藏的任何真实存在免责 也不能援引被单据表 面状况掩盖的任何事实进行抗辩 UCP500 第十七条载明 银行对任何单 据的形式 完整性 准确性 真实性 伪造或法律效力 以及对单据上所载 的或附加的一般和 或 特殊条款概不负责 对单据所代表的货物的描述 数量 重量 品质 包装 交货 价格或存在也不负责任 3 1 43 1 4 信用证业务中银行对参与信用证交易的第三方行为不承担责任信用证业务中银行对参与信用证交易的第三方行为不承担责任 对第三方行为 银行可以毫不理会 因此无需承担责任 如对 货物的 发运人 运输代理行 收货人 保险人或其他任何人的诚信或行为和 或 疏忽 清偿能力或行为能力或资信状况也不负责任 3 1 5 3 1 5 银行对为执行开证申请人的指示而使用的代理行为免责银行对为执行开证申请人的指示而使用的代理行为免责 在信用证业务中 银行对它指示其执行跟单信用证业务程序的代理行行 为也不承担责任 UCP500 第二十条规定 银行为了执行开证申请人的指 1 王善论 2007 UCP600 信用证领域的新规则 国际商报 第二期 P7 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10 示而利用另一银行或其他银行的服务 这是代该申请人办理的 其风险当由 申请人承担 即使银行主动选择了代办银行 如发出的指示未被执行 银 行亦不负责 由于银行处理的仅是单据 在审单时只要 单单相符 单证相符 就应无条件支付 包括承兑 货款 银行的这种审查只限于表面 而没有去 实质审查单据真实性的义务 这条原则给欺诈者留下了可乘之机 因为在高 科技条件下 连法定货币也难逃被伪造之厄运 何况并不复杂的单据 根据 独立抽象原则 信用证一经开立便独立于基础合同之外 即使基础合同 无效 也不影响信用证的支付 只要单据符合信用证的要求 开证行不能援 引信用证之外的原因拒付货款 显然 信用证欺诈者完全可以置原买卖合同 于不顾 甚至故意让步 而在信用证中埋下 陷阱 达到欺诈的目的 3 23 2 缺乏有效国际合作缺乏有效国际合作 尽管信用证交易欺诈的危害性已引起国际贸易界的广泛关注 但由于各 国法律规定不一 利害关系不同以及技术性方面的原因 这方面国际合作的 实质性进展不大 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欺诈活动的升级 而银行就是最直接 的受害者之一 3 33 3 人员因素人员因素 从事信用证欺诈活动的人一般都是具有比较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 整个 欺诈过程都会经过详细周密的计划 对于普通的缺少经验和相关知识的业务 人员而言 往往是无法识别的 也是针对银行欺诈屡屡得手的原因之一 其 次 银行内部的一些员工为完成工作任务 与不法分子相勾结 里应外合骗 取银行款项 3 43 4 差额保证金的大量存在差额保证金的大量存在 在骗取信用证之基础上 欺诈者往往利用融资方式以达到从银行诈取款 项的目的 如果利用差额保证金骗取信用证是欺诈银行的准备过程 则贸易 融资即为欺诈银行的实现过程 我国外贸中的通行做法是由银行授予开证申 请人一定的开证额度 开证申请人可在授信额度内开立信用证 超出授信额 度部分或无授信额度的 须提交一定比例的开证保证金 在各种贸易融资方 式中 打包放款和出口押汇往往是骗子最为热衷的欺诈银行的方式也是银行 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11 所承担被欺诈风险最大的融资方式 3 53 5 各国法律法规不同给欺诈者以可趁之机各国法律法规不同给欺诈者以可趁之机 涉外因素也是造成银行在信用证交易中遭到诈骗的原因 因各国法律制 度 法律规定不同 银行成立的法律标准不同 所以 我国银行很难确认国 外的合作银行的成立是否正规 其资信是否令人信服 由于对国外的交易银 行的不了解也极有可能造成欺诈 尤其是交易双方或受益人与当地的银行合 谋进行欺诈 3 63 6 跨国诉讼的复杂与不便跨国诉讼的复杂与不便 信用证是用于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 因而在信用证交易过程中极有可能 涉及多个国家 一旦发生了信用证诈骗 必然导致国际诉讼 因而也需要解 决法律适用 法律冲突 司法协助 引渡等问题 多边证据搜集和跨国交涉 需要很长时间 加上人力 财力的投入很大 给信用证诈骗引发的诉讼带来 诸多复杂因素和不便 使信用证诈骗更为猖獗 4 4 银行如何防范信用证欺诈银行如何防范信用证欺诈 虽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制度可以完全防止欺诈的发生 但绝没有银行 会心甘情愿地成为欺诈的牺牲品 谨慎从事是银行一向的作风 我认为 对 待信用证欺诈这种牵扯金额较大的案件更应谨慎 故而应该事先预防 而非 事后补救 因此 银行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 14 1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信用证业务是一种跨境结算业务 信用证欺诈就是一种典型的国际经济 犯罪行为 若能通过加强各国政 银 企之间的多边交流 加快统一单据格 式 都会对信用证欺诈的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4 24 2 健全内部制度健全内部制度 正因为银行重视信誉 家丑不能外扬 银行就更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各 项规章制度加强内部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修炼内功 把内部员工素质提高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才能积极地预防各类 欺诈案件的发生 这也是防止银行内部员工与不法分子合谋欺诈的重要前提 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12 4 34 3 福费廷避险法福费廷避险法 福费廷 Forfaiting 指在延期付款的大型设备贸易中 出口商把经进 口商承兑的 5 年以内的远期汇票无追索权地卖断给出口商所在地的金融机 构 以提前取得现款的资金融通方式 如果议付行对开证行及来证国家不信 任 不愿提供融资 可与办理福费廷业务的银行 公司协商 将有关票据卖 断给他们 从而规避风险 1 4 44 4 慎重选择往来银行慎重选择往来银行 对于开证行 必须注意防止出口商和出口地银行相勾结 进行联合欺诈 开证行在选择偿付行 议付行等银行时要格外谨慎 尤其是在处理大宗的信 用证交易或者是差额保证金缺额很大时 尽量选择自己信赖的银行或者国际 知名银行付款 或者规定由开证行付款 这样也便利银行之间合作打击信用 证欺诈行为 4 54 5 加强对客户的调查加强对客户的调查 银行在办理信用证业务时 不但要严格执行国家外汇管理政策 更应加 强对开证环节的审核 加强银行对客户资信的跟踪调查 实践中 银行可以 通过建立客户开证档案 通过社会关系 网络等各种渠道积极调查客户在行 内外的资信情况 5 5 银行对信用证欺诈的救济措施银行对信用证欺诈的救济措施 5 1 运用 欺诈例外 原则处理信用证欺诈 欺诈例外 原则是 1958 年由美国 统一商法典 确认的 它是指银 行在一般情况下遵循信用证交易独立性的原则 但是如果确实有证据可以证 明卖方实施了欺诈行为 银行可以拒付货款 是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补充或 者说特殊情况 不过 从国际贸易领域使用该原则实践来看 欺诈例外原则 的使用范围较窄 在实际情况中的难度也比较大 因此 可以认为信用证欺 1 赵红 1998 当前银行信用证结算的风险及防范 国际贸易问题 第 6 期 P46 53 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13 诈例外原则的运用条件极其苛刻 按照信用证独立抽象性原则 只有在单据 表面与信用证条款不符时 方可拒付 然而根据欺诈例外原则 一旦出现欺诈 银行必须以合理的注意审查信用证规定的所有单据 这样 即便单证严格相 符 银行拒付也是合法的 但是 如果银行自己参与欺诈 或者未能以合理 的认真态度予以处理的话就应当承担 UCP500 规定的责任 5 25 2 申请止付令申请止付令 国际信用证纠纷仲裁中心寻求帮助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letter of Credit Arbitrational Inc 按照各国法律 仲裁大都具有法 律效力 一旦各方无法达成一致 最终只能交由海事法院普通法院进行处理 银行是信用证法律关系中的当事人 开证行与买方和卖方分别是担保关 系和信用证保证关系 一旦有欺诈发生就应该立即向法院申请止付令 禁令 起源于英国 并且一致用于救济措施 在损害赔偿不能适用或满足被害人之 情况下 法院根据当事人的情况颁发禁止令 禁止违约一方继续违反契约 通 常而言 法院的禁令实际上是发给开证行的 通过阻止违约方继续违约 勒令 开证行终止向受益人付款 从而 作为受害人的银行的权利得到了保护 鉴于国际银行业普遍对开证行拒付持消极态度 法院禁令便成为反信用 证欺诈的主要手段 几乎是欺诈受害人的唯一适当的选择 但客观地讲 法院 也不会轻易颁发禁令 通常情况下 禁令是法院推定被告人有欺诈行为 为保 护原告人免受不可弥补的损失才颁发 就信用证而言 信用证接近于现金的 性质使信用证具有不可侵犯性 用一纸禁令来中止信用证兑付这种救济是极 少给予的 虽然 英美等各国法院对给予禁令的条件不甚一致 甚至美国联邦 和各州对信用证欺诈的禁令救济条件也不一致 但总的来说 信用证欺诈例外 原则的实质性内容是对诸多因素的平衡 如对不可弥补的损害 便利的权衡 公共利益等进行平衡的结果 法院往往更注重于不可弥补的损害而不是表面 存在着欺诈 一般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法院才会给予禁令 1 欺诈确实存 在 2 实体胜诉的可能性 受禁令方确实违背了其负有的义务 3 在便利衡 量方面居于有利地位 其结果显示颁布禁令是适当的 即包括衡量原告是否将 遭受不可弥补的损失 衡量给予其他方式救济是否充分 考虑禁令是否会给其 他人造成严重的损害 考虑公共政策是否允许等 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14 在各国法律普遍尊重信用证的前提下 法院一般很慎重地颁发禁令 禁令 真正地平衡了诸多因素 维护了各方的公平 正义 因此 在发生信用证欺诈 的情况下 国际银行业一般都愿意尊重法院的判决 让公正的法官去决定到底 是使用禁令停止付款还是付款后再向开证申请人讨回垫款 这从另一个角度 又说明了 反信用证欺诈对银行实施有效救济的关键还是在于要有一个良好 的法治环境 完善的立法和公正的司法 5 35 3 我国银行界的司法救济我国银行界的司法救济 在存在信用证欺诈的情况下 银行可以向法院寻求司法救济 但我国法 律中没有 禁令 或 止付令 的规定 银行可以在起诉前或者诉讼过程中 向法院提出申请 通过法院裁决中止支付信用证项下的款项获得适当救济 但这种申请应当符合一定条件 它要排除 信用证欺诈例外的例外 情形 即即使存在信用证欺诈 但由于开证行或者其指定人 授权人已经对外付款 或者基于票据上的法律关系将来必须对外付款 这种情形下 就不能再遵循 信用证欺诈例外 的原则 不能再通过司法手段干预信用证项下的付款行 为 1它包括 开证行的指定人 授权人已按照开证行的指令善意地进行了 付款 开证行或者其指定人 授权人已对信用证项下票据善意地做出了承兑 保兑行善意地履行了付款义务 议付行善意地进行了议付 我们发现 由于 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贸易体制的缺陷等使得银行在现实的司法救济过程 中难上加难 结束语结束语 综上所述 尽管信用证制度的安排是合乎逻辑的 但由于该制度本身没有对可能出 现的欺诈设置必要的预防和制约措施 不法分子利用独立抽象原则进行信用证欺诈才 得以应运而生 尤其是针对银行的欺诈 其影响尤为恶劣 尽管申请法院宣布止付能 够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 但银行信誉反会因此下降 我国银行自改革开放以来 与国 际接轨的时间并不长 防范国际信用证欺诈的体制并不完善 法律制度也存在很多盲 点 从事国际结算的专门人才还很缺乏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稳步发展 信用证止付 方式的日渐频繁 银行业有必要提高警觉 积极向国际优秀同业学习 努力提升自身 1 最高人民法院 200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 9 条 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15 风险防范能力 同时 随着依法治国的进一步推进 希望我国国际经济法律建设将会 不断完善 为我国的金融与贸易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陈岩 刘玲 刘超 2005 信用证典型案例评析 中国商务出版社 2 顾民 2000 最新信用证操作指南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3 侯方淼 2006 浅析关于信用证欺诈的相关规定 黑龙江对外经贸 第 12 期 4 胡涛平 2002 信用证业务中贸易欺诈之银行救济 新金融 第 1 期 5 金赛波 2002 年 中国信用证法律和重要案例点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6 刘毅 杨德勇 万猛 2006 金融业风险与监管 中国金融出版社 7 王善论 2007 UCP600 信用证领域的新规则 国际商报 第 2 期 8 肖玉珍 2006 国际结算与外贸单证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9 杨良宜 1998 信用证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0 左柏云 2001 金融风险案例剖析 广东经济出版社 11 赵红 1998 当前银行信用证结算的风险及防范 国际贸易问题 第 6 期 12 Black s Law Dictionary 8th Edition 2004 West Group 13 Gerald T Mclaughlin Letter of Credit and Illegal Contract 49 Ohio St L J 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16 致致 谢谢 本文从拟定题目到定稿 历时数月 在本论文完成之际 首先要向我的 导师付茜茹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付老师给了我许多 帮助和关怀 付老师治学严谨 待人平易近人 在付老师的悉心指导中 我 学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 同时 在付老师最困难的时候能够抽空指导我完成 论文 在此我谨向付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同时 我要感谢国贸学院和法学院给我授课的每一位老师 正是由于他 们传道 授业 解惑的教学精神 让我学到了扎实的国贸专业知识和丰富的 法律 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求知治学 如何为人处事 我也要感谢我的 母校江西财经大学 是她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让我的大学生 活丰富多姿 为我的人生留下精彩的一笔 另外 衷心感谢我的同窗 在我毕业论文写作中 与他们的探讨交流使 我受益颇多 同时 他们也给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和支持 我在此深表谢意 最后 向我的亲爱的家人和亲爱的朋友表示深深的谢意 他们给予我的 爱 理解 关心和支持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学海无涯 明天 将是我学习的另一个开始 09 20 11 46 102 机体齿飞 面孔双卧多轴组合机床及 CAD 设计 09 08 20 02 3kN 微型装载机设计 09 20 15 09 45T 旋挖钻机变幅机构液压缸设计 08 30 15 32 5 吨卷扬机设计 10 30 17 12 C620 轴拨杆的工艺规程及钻 2 16 孔的钻床夹具设计 09 21 13 39 CA6140 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831003 08 30 15 37 CPU 风扇后盖的注塑模具设计 09 20 16 19 GDC956160 工业对辊成型机设计 08 30 15 45 LS 型螺旋输送机的设计 10 07 23 43 LS 型螺旋输送机设计 09 20 16 23 P 90B 型耙斗式装载机设计 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17 09 08 20 17 PE10 自行车无级变速器设计 10 07 09 23 话机机座下壳模具的设计与制造 09 08 20 20 T108 吨自卸车拐轴的断裂原因分析及优化设计 09 21 13 39 X Y 型数控铣床工作台的设计 09 08 20 25 YD5141SYZ 后压缩式垃圾车的上装箱体设计 10 07 09 20 ZH1115W 柴油机气缸体三面粗镗组合机床总体及左主轴箱设计 09 21 15 34 ZXT 06 型多臂机凸轮轴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 10 30 16 04 三孔连杆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钻 35H6 孔的夹具设计 08 30 17 57 三层货运电梯曳引机及传动系统设计 10 29 14 08 上盖的工工艺规程及钻 6 4 5 孔的夹具设计 10 04 13 45 五吨单头液压放料机的设计 10 04 13 44 五吨单头液压放料机设计 09 09 23 40 仪表外壳塑料模设计 09 08 20 57 传动盖冲压工艺制定及冲孔模具设计 09 08 21 00 传动系统测绘与分析设计 10 07 23 46 保护罩模具结构设计 09 20 15 30 保鲜膜机设计 10 04 14 35 减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10 04 13 20 凿岩钎具钎尾的热处理工艺探索设计 09 08 21 33 分离爪工艺规程和工艺装备设计 10 30 15 26 制定左摆动杠杆的工工艺规程及钻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