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语法主语it的指代识别_第1页
高考英语语法主语it的指代识别_第2页
高考英语语法主语it的指代识别_第3页
高考英语语法主语it的指代识别_第4页
高考英语语法主语it的指代识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英语语法主语it的指代识别 高考英语频道为大家提供高考英语语法:主语it的指代识别,赶紧看看你会了没?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的更新! 学生最不容易识别出来的指代,就是当it的指代对象出现在后面的时候。在大部分同学的印象中,指代的对象基本上都是出现在it之前的。However,托福阅读却不总是这样的。很多文章中出现的it,其指代的对象是出现在它之后的。这种情况我们称其为形式主语。 什么叫形式主语? 举个例子,在课上,我会让眼皮打架的同学站起来声情并茂地做中译英。 中文:“阅读课真是催眠呀! ” 英文翻译:“It is hypnotic to have reading class.” 在这句话中,it虽然在形式上是句子的主语,但它其实只是个傀儡,真正垂帘听政的(充当主语)是后面的不定式(to have reading class)。这句话其实可以完全可以把it去掉的,可以改写成“To have reading class is hypnotic.” 事实上,形式主语指代的对象除了to do以外,还有一种非常常见的情况,就是指代句子后面用that引导的名词性从句(通常都是主语从句)。 我最喜欢举的例子就是TPO21-2的The Origins of Agriculture,这篇文章第一句话一上来就有一个it。 “How did it e about that farming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in a number of world centers at more or less the same time? ” 很明显,这句话中的it只能往后面找。因为如果往前找的话,就要找到上一篇文章去了。此时,我们观察到句子中存在一个that引导的名词性从句(that farming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in a number of world centers at more or less the same time)。如果你熟悉形式主语的公式,那么你应该可以很快地就把这个句子的结构看出来。接下来我教教大家怎么这个句子的结构。 首先,我们用一个sth把这里的that引导的名词性从句替换掉。这时,句子就变成:“How did it e about sth?” 由于it指代的只能是名词,所以自然的这个it只能指代sth了。于是这个句子就变成了:“How did sth e about?”,其中e about这个短语的意思是出现,所以整个句子的中文结构就是“sth是如何出现的?”。 说了这么多,我们用一条公式来总结一下在托福阅读文章中形式主语的常见形式。 形式主语: It+be/其他系动词+n/adj/done+ that从句(完整句)/to do sth TPO41-1 Ancient Athens的第一段的其中两句话是“The problems that were faced and solved in Athens were the sharing of political power between the established aristocracy and the emerging other classes, and the adjustment of aristocratic ways of life to the ways of life of the new polis. It was the harmonious blending of all of these elements that was to produce the classical culture of Athens.” 第二句的it前面是一个结构相当复杂的长难句。如果你不熟悉强调句公式的话,你可能会很容易把这个it的指代对象看成是前句的最后一个名词polis(n.城邦)。 相反,如果掌握了强调句的公式,你会发现这句话是个典型的强调句。 强调句: It+be+n/prep(被强调部分)+that(不完整句) 注意,强调句的公式一共也是4个要件,只有同时满足这4个要件,才是强调句。另外,这个公式里面最后一个要件的that后面是一个不完整句(was to produce the classical culture of Athens)。这和前面的形式主语的公式中那个that引导的名词性从句不同,形式主语的that从句后面的内容是一个完整的句子(farming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in a number of world centers at more or less the same time)。 如何区分形式主语和强调句: 在“it is(was).that.”的句子结构中,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区分强调句和形式主语的方法。就是把“it is(was).that.”去掉,读一下剩下来的句子,是否是个完整句。如果是完整句,就是强调句;否则,就是形式主语。 TPO41-1 Ancient Athens的第一段最后一句是: “It was the harmonious blending of all of these elements that was to produce the classical culture of Athens.” 这里出现了“it is(was).that.”的结构。按照前述方法,我们把“It was that”去掉,此时句子变成:“The harmonious blending of all of these elements was to produce the classical culture of Athens”,是个完整的句子,所以这是强调句。中文的翻译应该为“正是(“it is(was).that.”)这些要素的和谐融合在随后创造出了雅典的古典文明。” 下面两个句子中,有一个强调句和形式主语,大家可以用上面说的方法去识别一下,答案请看最后 A.It was she who,aording to legend, taught Navajo women how to weave. B.Traditionally, it was believed that the transition to agriculture was the result of a worldwide population crisis. 第三种是我们比较习以为常的名词指代,it指代的对象在it之前。 我们如何能看出这是往前找的名词指代,而不是强调句或形式主语呢? 答案就是,先把上面说的两种情况排除,排除以后剩下的全部都是往前找的名词指代。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当我们看到一句话中主语出现it的时候,我们: (1)先看it的谓语,是连系动词(be动词及其他表示出现或维持等意思的动词)还是实意动词(do,有实际动作的动词,如吃喝拉撒睡)。如果是连系动词,还要再看看后面是否满足前面说的(a)形式主语或(b)强调句的公式。如果不满足,就是向前找的名词指代。如果是实意动词,又没有被动的形式(注意形式主语中有被动的情况it + be done +that完整句),那这个也是一个向前找的名词指代。 (2)接下来就要找出来具体指代的是哪个名词。在寻找往前的指代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这三个基本原则:单复同形、就近和核心名词优先。 例如,TPO21-2的The Origins of Agriculture的第一段中,有两句话是这样:“Changing from hunting and gathering to agriculture had no immediate advantages. To start with, it forced the population to abandon the nomads life and bee sedentary, to develop methods of storage and systems of irrigation.” (1)这里的it后面是实意动词forced,不满足其它两种情况,指代应该往前看单数名词。 (2)按照单复同形和就近原则,指代对象应该先从上句最后一个单数名词开始,也是agriculture开始。但是,我们发现agriculture在句子中是changing的一个修饰(定语),所以按照 核心名词优先原则,我们把前句Changing from hunting and gathering to agriculture(主语)代入后句的it中,再配合上下文语境理解,识别出它是正确的指代。 事实上,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定语从句中which和that的指代对象的识别中,只不过要注意的是which和that的指代对象也有可能是名词的复数。同时,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which还可能指前面一整句话。 最后说说It当主语的时候容易出现的两个误区: (1)在口语中,我们会用it指代前面一整句话。 比如NBA球星詹姆斯在比赛中手感火热。所以他说, “I am on fire. It feels so good.” 这里的it指的 “I am on fire ”这件事情。However,在托福阅读文章这样严谨的学术表达中,为了避免指代混乱,如果要指前面整个句子,通常会用this,而不是it。当然,这也不一定是绝对的,但大部分情况之下都是如此。 比如:Aording to paragraph 4, why did the invention of bronze lead to increased conflict? A. It resulted in more effective weapons for warriors B. It led to petition for the control of skilled craftspeople and their products C. It left the craftspeople wh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