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也谈养生于英华养生之道是当前的热门话题。现在生活提高了,都想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故社会上“保健门诊”,“养生讲座”,“祖传秘方”,“按摩足疗”-等,应运而生。何为“养生之道”?自古众说纷纭。但析其实质,大多停留在介绍养生的技巧和方法层面上,而没有抓住养生的关键所在。那么,何谓养生的关键呢?回答很简单:养生之道,关键在“道”。何为道?古圣讲,“道可道,非常道”。“道即自然,自然即道”。这就是说,道是可以遵循的,但不是能用语言文字来表述的一般的道理。它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宇宙万物运行的自然规律。它存在于各个事物中。“道”在何方?“人即为道”,“吾即为道”,“心即为道”。道在每个人的心中。由心悟道,大道自通。道靠“悟”,而不靠“养”。佛家讲“空”,道家讲“无”。【西游记】就是讲了一个唐僧用十七年的时间,行程十万八千里,历经千难万险,到天竺取经的故事。师徒四人之所以能“功成圆满”,喜得“三藏”(因佛经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故亦称“三藏”),凯旋而归,靠的就是一个“悟”字。所以,他的三个徒弟,分别赐名为“悟空”、“悟净”、“悟能”。这里的“取经”,就是“悟道”。人如果纯净心灵,真正达到了“空、净、能”的境界,就能得“道”。养生要养心,如何养心?道家讲,“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动形达郁”。庄子的方法是“心斋”和“坐忘”。何为“心斋”?庄子讲,“虚者心斋也”。“心斋”之奥妙在于“虚而待物”,到达虚静、空明的纯然精神状态。何为“坐忘”?“坐”为静坐冥想,“忘”为忘物忘我,实现,去欲、去智,或者“无功”、“无名”、“无己”之目的。唐代司马承祯把“坐忘收心,主静去欲”作为修道的重要步骤。儒家讲:“养心莫善于寡欲”。所谓“寡欲”,孔子解释为:“少时戒色”,“壮时戒斗”,“老时戒得”的“君子三戒”。其方法是:“吾日三省吾身”。佛家用“戒律”,如“五戒”、“十戒”、“菩萨戒”等,达“养神”,“固精”,“节欲”之健身目的。“综合儒、道、佛之论述,如何“养心”?简言之,即为心静气平,去掉杂念,真正达到“物我两忘”,“与道同一”的精神境界。何为“物我两忘”?庄子讲了“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为文惠君宰牛,表现出了娴熟的技艺,受到文惠君的赞扬。众人夸他的高超技艺,他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道而不是技艺。开始解牛时,我看到的是“浑沦一牛”,不知从何处下手。现在我是用心神在领会,而不再用肉眼去观看,看到的是牛身的内里结构。然后,按着牛身上的自然纹理,“以无厚入有间”,那当然是“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所以,庖丁通过解牛去用心体会到了自然天道的规律,达到了“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故“庖丁解牛”是“依乎天理”、“故其自然”的循天养心之道。养心和养身是一个统一的概念。掌握了养心的要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到淡泊名利,平心静气,无为而治,游刃有余。在多大的困难面前,也能泰然自乐,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其乐无穷。这时他的身体就会处于精力充沛健康无疾的极佳状态。反之,如果长期处在争名逐利患得患失的漩涡中,不能自拔,那就会愁思不解噩梦不断,天天在郁闷恐惧中度日。身体必定是多病多难。另外,心情舒畅时,身体的各个器官运行正常,就能自然地汲取大自然赐予的各种营养,就能本能地抗御外来的侵袭,保持身体的固有健康。同时,心平气和不急不躁也会提高身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在一定的环境下,人的适应能力各有不同,但不一定都是病态,许多时候是心境造成的。比如,在一个炎热难耐的夏夜,许多人整夜挥扇辗转难眠,甚至一夜吃几次安定,也不能入睡,次日脑木神痴,心烦意乱。而有的人却能酣然入睡,觉香梦甜,第二天照样精神抖擞脑清目明。原因都知道,是“心静自然凉”。人活在世上,突发的事情常有。但不管困难多大,环境多恶劣,只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就有回旋的余地,就能从容应对,克敌制胜。这叫“临危不乱”,或“处乱不惊”。只有这样,才能永远掌握取胜的主动权。否则,如心慌意乱,不知所措,那必然是事倍功半,功亏一篑。身体也是一样,心神不宁时,容易染病。无助无奈中,可能崩溃。甚至造成终生遗患。也正如庄子所说的:“虚无恬淡,乃合天德”。就是说,任何情况下,真正把心静下来,不慌乱,不迷茫,就会合乎天德,溶于自然。能永远保持心情快乐身体健康是一个境界问题。从哲学的角度看,是一个人生观的问题。现在社会上的许多竞争,已经不单纯是技巧的差异,而更重要的是境界的高低。有的人视利益为过眼烟云,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一生泰然自若,欢乐逍遥。有的人却视财如命,拼死追求,天天在名利漩涡中苦斗,终生无宁。这正如满山遍野的花草,在人的眼里是赏心悦目的美景,在羊的眼里,则是鲜嫩可口的美食。为什么?境界不同,欲望各异,结果就大相庭径。人的眼睛,如果不被名利所遮挡,就能有高的境界去看清事物的本相。如果带上“欲望”的眼镜,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会把什么东西也看成“美食”。这正如司马迁所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想给司马老和一句:“天下熙熙为利而来,天下攘攘为利而亡”。在当今社会,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当经历相同的事情时,会得出安全不同的人生感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此,苏东坡的诗句讲得形象透彻,回味无穷。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瞬息万变,人们为了生存日夜奔波。顺利的时候有,困难的时候也有,有时还会陷入绝境。这都是正常现象。关键是如何对待。人生在世有喜忧,苦乐成败皆是缘。有人在胜利面前得意忘形,有人在逆境之中垂头丧气,这都是不懂自然的规律。庄子告诫我们,大道合乎自然,一切风险会去,一切机会会来。能在每一个机遇中把握好自己,这就是合乎了天地大道。特别是遇到困难,在无怜、无助和无奈的情况下,必须去掉私欲,站在“物我两忘”的高度,就会心清志明,不为名利所累。庄子说:“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谓之倒置之民”。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迷失在物质之中,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之中,就会成为本末倒置之民。这里讲出了“物质”和“世俗”是影响人境界的两个障碍。“物质”是某种利益,可以迷惑人的判断;“世俗”则往往是一种言论,一种眼光,或一种习惯,可以扰乱人的价值观念,可以丧志。陶渊明被“罢官”后,陷入了衣食无着的绝境,但他站在“忘物忘我”、“无名无己”的高度,仍憧憬着“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远景。毛主席的,“牢骚满腹防肠断,风物常宜放眼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句,都是站在了很高的境界看问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这里讲“养生重在养心”,但没有排除必须养身的问题。如何养身?除心态要正常以外,现在医院里的“保健门诊”,“心理咨询”和社会上的“按摩推拿”,“气功健身”,“科学配餐”-等等,都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另外还有两条是极为重要的。一是坚持运动,二是顺其自然。坚持运动。运动是大自然的永恒规律。地球在运动,月亮在运动,宇宙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着。只有不停地运动,才创造和延续了所有的生命。也只有不停地运动,才保持着所有物体的平衡。因此,所有的平衡产生在动态之中。比如,天上的飞鸟,如果没有两扇翅膀在不停地闪动,就不能保持飞行的平衡。小孩玩的陀螺,也只有在飞速的转动中在保持着平衡。所以,人也必须在不停地运动中才能求生。这就是“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现代社会紧张繁忙。特别进入信息时代,大多人从早到晚忙碌在电脑前,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身体的所有器官都在过度疲劳之中。再不注意休息,故有的“头晕目眩”,有的“腰酸臂疼”,有的“不思饮食”,有的“健忘失眠”-等等,到医院检查,“无器质性变化”。吃多长时间的药也不见效。顾名思义,医务界叫它“现代病”。更有人迷信“进口药”、“滋补品”,结果“弄假成真”,变成了“器质性的变化”。这也是我国公费医疗的开支,多年“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实际上,工作中有张有弛,注意休息,每天坚持锻炼,就会逐渐好转。经常活动,身体的各个器官处在运动之中,就会促进新陈代谢,保持身体健康。运动,贵在坚持。要持之以恒,一年、十年、几十年,一以贯之。就会永葆青春,延年益寿。顺其自然。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衣食住行、吃喝拉睡、春夏秋冬各有所序。人的活动和生命进程进入了有序状态,人的生存环境就会更加宽松,更加和谐,身体也会更加健康。其次,大自然的恩赐本身就是科学的,合理的。每一个生物的存在,大自然都赋予了良好的生存条件。人更是如此。古语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说,人生下来,所有的生活所需,上天已安排妥当,只须“就地取材”,就能生存。不要刻意地去追求什么“营养价值”、“科学进餐”,这就是“顺其自然”。通览世界上有关老寿星的报道,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他们居住在穷山僻壤,交通闭塞,生活不便。只好吃自种粮,喝山泉水,穿粗布衣,用自己造。而从来不知什么是“养生”,什么是“保健”。因生活所迫,一年365天,只知干活。六十岁、七十岁是壮劳力,八十岁、九十岁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去劳作。山高水长,空气清新,无忧无虑,知足常乐。上天就赐予他们“永远健康“、“百岁不老”。位于厄瓜多尔南部,海拔1500米的安第斯山坳里,有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比尔卡班巴”山谷,那里住着4500多印第安人,世代过着自食其力,自给自足的原始生活。吃的是地里种的木薯、玉米、香蕉、木瓜,喝的是山间长流水,住的是自己盖得竹木房。没有环境污染,少有生病长灾。百岁老人耳聪目明,还能来回几公里去山上干活。八、九十岁算棒小伙。从没听说有人得“心脑血管”病,更无“老年痴呆”。寿命最长的曾活到142岁。2006年,国际医学学会命名为“世界四大长寿区”之一。这都是上天的“恩赐”。而当今许多人,为了“长生不老”,不惜代价去探讨“养生经”,常年“健脑”、“健肾”、“补钙”、“补锌”,结果,越“健”体越弱,越“补”病越多。有的甚至“早年英逝”。这大概就是老子说的“无为而无不为”和“有为有所不为”的道理吧!因而,人生在世,还是顺其自然好。五谷杂粮,瓜果蔬菜,下来什么吃什么,不忌口,不偏食,不乱求医,不乱吃药,就能抵御百病,健康长寿。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再次,身体有了病要积极治疗,不要悲观失望,更不要讳疾忌医。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按照中医的理论,“病”就是气血淤塞。“治病”就要疏通经络。至于如何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志愿服务管理师资格模拟考试题
- 个体户买卖土地合同范本
- 医院净化板采购合同范本
- 净水机安装前合同协议书
- 合同换货协议书模板模板
- 中药面膜加盟合同书协议
- 口腔医师证租赁合同范本
- 商铺房屋转让合同协议书
- 合同到期双方终止协议书
- 化妆学徒报名协议书范本
- 物料传送控制系统组态设计与调试全套教学课件
- 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检查表
- 中金公司行业研究培训(修订版)
- 2023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练习题(一课一练)
- 文献检索与毕业论文写作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
- JJF 1959-2021 通用角度尺校准规范 高清晰版
- 口腔预防医学第九章其他口腔疾病的预防
- 盂兰盆供简易仪轨
- 一汽商用车企业级BOM技术方案V1.7
- JJF 1117-2010计量比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