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贾宝玉的痴 (2)_第1页
【课外阅读】贾宝玉的痴 (2)_第2页
【课外阅读】贾宝玉的痴 (2)_第3页
【课外阅读】贾宝玉的痴 (2)_第4页
【课外阅读】贾宝玉的痴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贾宝玉的 痴共读西厢记。西厢记在当时被封建家长视为 淫词艳曲 ,宝玉必须避开众人才敢读它;黛玉后来在游戏时无意中当众念出西厢记的台词,事后被宝钗指出时,黛玉羞臊难当。但宝、黛却可以一起 共读 西厢。这 共读 的行为表明了一种默契、共鸣、同谋的关系。作者并不使用 心心相印 、 心有灵犀 之类的话直接挑明,但宝、黛之心灵相通已经通过 共读 的行为而得以呈现。在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一回中,宝玉挨打,昏醒之际,只见黛玉两眼肿得像桃儿一般,满面泪光。黛玉说: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黛玉真的在劝贾宝玉改邪归正吗?宝玉曾经因为宝钗、湘云劝他从事仕途经济而即刻翻脸,说: 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第三十二回)难道宝玉的挨打使得黛玉也变成了钗、湘的同一路人了吗?当然不是。宝玉接下去的回答使我们明白,黛玉所说的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是在询问宝玉而不是劝说宝玉。宝玉完全明白黛玉的心声,所以他说: 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至此,宝、黛爱情牢固的感情基础和思想基础得到了明确的表白。然而,在这过程中,宝黛之间依然发生了一次次的误会。这些误会的发生源于宝、黛两人对待爱情的态度存在着差异。对于黛玉来说,爱情意味着生命的全部,她为爱而生,为爱而死;但是,对于宝玉来说,尽管他对黛玉的爱是专一的、诚挚的,但是,爱情只是宝玉生命中一个重要部分而已,他因拒绝主流社会的价值体系而产生的孤独体验是爱情所无法平息的,他对其他女性的意淫正是因这种无法平息的孤独体验而产生的。而在黛玉看来就是一种用情不专,所谓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虽然宝玉的心中非常清楚,当他向其他女子投射意淫的时候,他并不是在向她们示爱,但是,黛玉却无法、也不愿把他的意淫与性爱区分开来。这使宝黛的爱情始终爱得如此痛苦而沉重。当然,正所谓 爱深妒亦真 ,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知己的基础上的。小说后四十回里把宝、黛、钗的爱情婚姻命运写成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诗稿,就是宝玉挨贾政痛打黛玉前去看望宝玉之后,宝玉送给她的两条手帕子。这一次的挨打,使宝、黛两颗心拉得更近,黛玉感慨万千,在手帕上题下三首诗: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鮹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其一)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其二)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其三)这段感人肺腑的爱情到了后四十回却变了味,续书写黛玉把这条作为爱情的证物的手帕扔进了火炉中, 紫鹃早已知他是恨宝玉,却也不敢说破 (第九十七回)。黛玉临死的时候喊出了半句话,说的是: 宝玉,宝玉,你好 好 什么呢?紫鹃已经道破,黛玉想说的是: 宝玉你好狠心啊! 可以说,黛玉是含着对宝玉的满腔怨恨而魂归离恨天的。后四十回里的贾宝玉一直是迷迷糊糊地过着日子的。凤姐的掉包计使得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当上了宝二奶奶。这种 三角恋 的才子佳人模式的确起到了戏剧化的效果,但是这种处理方式却把前八十回的终极价值关怀主题转换为一个平庸的道德主题。在后四十回中,我们再也读不到宝、黛之间的真挚感人的爱情描写了。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 妹妹,你说好不好? 林黛玉笑道: 果然有趣。 宝玉笑道: 我就是个 多愁多病身 ,你就是那 倾国倾城貌 西厢记中张珙自称为 多愁多病身 ,称莺莺为 倾国倾城貌 。 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 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 说到 欺负 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 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癞头鼋(yun):大鳖。吞了去,变个大忘八忘八:龟、鳖的俗称。,等你明儿做了 一品夫人 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 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 呸,原来是苗而不秀苗而不秀:.只长了苗而没有开花结实。比喻虚有其表。,是个银样镴枪头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镴(l),锡和铅的合金。 宝玉听了,笑道: 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 林黛玉笑道: 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第二十三回)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 嗳哟 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 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气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 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语,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 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 二奶奶来了。 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 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 宝玉一把拉住道: 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 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 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 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第三十四回)【解说】痴 即天性自然率真,以自然率真为最高价值。 痴 又往往与 狂 相伴相随。 痴狂 在晚明至清代,形成了一股重要的社会思潮。明末清初的剧作家邹兑金的空堂话,以明万历间著名的 狂人 张敉为主人公,通过描绘张敉的幻觉,刻画了一个桀傲不驯的个性在外界的压抑下痛苦至极而变态的心理。该剧写张敉此人 说起古今书,部部皆窥,偏空下眼前八股。随他知名士,人人愿友,只拗了场中主司 ,遂不得志。他性格倔强,恃才傲物, 具眼的道他作人无长物,兴至把胡荽撒去;有识者却道是终日无鄙言 。不随波逐流,便不能见容于世,他只能借酒销愁。有一天,他喝醉酒后,着仆人去请已作古的唐寅和远在京师的祝枝山这两位 傲骨难灰 的狂狷之士来攀谈。仆人为了打发他,便骗他说,唐、祝二位已请在堂中,张敉于是就在空堂里跟幻觉中的唐、祝对话,向知音倾吐自己的一腔苦恼。他以自己的心灵 听 到唐寅的回答,唐寅说他在天国中也不以乌纱黄金为意,功名富贵固然是人之所趋,但人生的意义在于适性逍遥。张敉说: 人生不得行胸臆,虽活一日犹为寿也。 人生若不能适性逍遥,则虽生犹死。适性逍遥被提到生命本体的地位。作为道家、隐士文化的重要价值形态,适性逍遥以庄子哲学为滥觞,至魏晋时则演成重要的人文精神,它与儒家的价值形态相对待、互补充。儒家的修齐治平的入世的价值观在具体的实践中演化为功名富贵的价值观,个人的价值实现变为一个自我异化的过程。不愿屈就八股时文,自然是终困场屋;不愿为乌纱黄金而低眉俯首,虽有凌云之志,也终为一场幻梦。这种 人生不得行胸臆,虽活一日犹为寿 的人生观,令人想起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杜丽娘不就是在那生命意识猛然萌发的当头,唱出了同样的一曲人性的宣言吗: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价值反思、价值重建的意向以及反思者、重建者的悲剧归宿,实际上成了晚明和清代前期的时代精神和时代困惑。邹兑金这出戏形象地描绘了张敉的幻觉,这幻觉本身已蕴含着深刻而丰厚的社会历史内涵。明末清初剧作家袁于令在评价这出戏时说: 作者其青莲、坡老之裔孙,若士、文长之季孟耶? 的确,邹兑金的空堂话与李白、苏轼、汤显祖和徐文长的作品有其一脉相承之处 适性率真的价值理想与狂放不羁的美学风格。以自然率真为最高价值者,往往对假、恶、丑嫉之如仇,并往往执著于对自己的嫉恶求真态度的表明,因而会对现存社会秩序进行猛烈抨击,故又表现为 狂 。 痴 与 狂 可谓互为表里。相比之下,红楼梦用以表现宝玉之 痴 的文字远远超过表现其 狂 的文字。因而这部小说有时又被当成 爱情小说 读,贾宝玉被当成 情痴 、 情种 。然而,贾宝玉的 痴 却不仅仅是爱情生活。贾宝玉的 痴 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爱情、 意淫 和孤独体验。这里先来看看他的爱情生活。清代的读者把贾宝玉的爱情追求称为 情痴 ,并予以热情的讴歌,又对它的悲剧结局深为叹惋,流露出一种浓重的 色空 虚无情绪。情痴 是红楼梦的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主题感动着历来无数的读者。脂批以诗歌的形式对此进行了咏叹,甲戌本 凡例 后有诗曰: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庚辰本第二十一回回前有客题红楼梦一律: 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情机转向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 除了 一芹一脂 的本事提示之外,这首诗依然咏叹着 情痴 主题。永忠在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首)中说: 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 颦颦宝玉两情痴,儿女闺房语笑私。自脂砚斋以来,歌颂 情痴 的评红文字可谓接连不断,然而他们对 情痴 的歌颂却不是什么 歌颂爱情 、 反对封建婚姻制度 ,而是与晚明以来的 性灵说 相合拍。晚明以来的 性灵说 思潮也不是什么 个性解放 、 资本主义萌芽 的意识形态。 性灵说 有其对个人情感的关注与张扬的一面,但这种关注与张扬依然是相对于儒家正统思想而产生其意义的。陈其泰在其评点的红楼梦第一回的总评里的一段话可以帮助我们来理解这一点,他说:然世俗之见,往往以经济文章为真宝玉,而以风花雪月为假宝玉。岂知经济文章,不本于性情,由此便生出许多不可问不可耐之事;转不若风花雪月,任其本色,犹得保其不雕不凿之天。 意其初必有一人如甄宝玉者, 而其后为经济文章所染,将本来面目一朝改尽,做出许多不可问不可耐之事,而世且艳之羡之。其为风花雪月者,乃时时为人指摘,用为口实。陈其泰桐花凤阁评红楼梦辑录,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这里所强调的 性情 、 本色 、 本来面目 ,都是指儒家正统的道德本性,是孟子所说的 赤子之心 。而 经济文章 则是对儒家正统的道德本性的污染。所以,乾嘉以来的批评 经济文章 ,歌颂 情痴 ,并不是认为 情痴 才是道德人格的最高境界,而是认为,虽不能成 中行 之人,但可等而求其次, 转不若风花雪月,任其本色 ,风花雪月者,犹得保其 不雕不凿 的天性,经济文章者,其本性丧失殆尽。否定 经济文章 并不是要否定经邦济世、文章经国的崇高境界,而是否定把 经济文章 当成 功名富贵 的代名词 这也是晚明以来的 性灵 思潮的文化背景。刊行于1811年的东观阁本的批语也着眼于宝、黛之情痴,它对 还泪 之说感慨系之,在第一回 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 处批道: 下泪之说甚奇,然天下情至不可解处,非下泪不足以极其缠绵固结之情也。卷中林黛玉自是可人,泪一日不下,则黛玉尚在,泪既干枯,黛玉亦物化矣。 有时也称贾宝玉为 情胎 情种 ,如第三回正文 可是衔玉而生的这位表兄 处批道: 情胎已兆。 第三回正文 若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了一句话,他心上一喜便生出许多事来 处批语: 此一喜也是谓情种。 第十九回 可见他白认得你了可怜可怜 批语道: 宝玉真是情种。 第十七回林黛玉剪香袋后低着头一言不发,批语称宝黛为一对 痴男女 。第二十七回正文 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 处批道: 真正一对痴儿女,真正是深于情者,故一转念便可作和尚。就连闺中的女性诗人也同样钟情于这一 情痴+色空 模式。刻本红楼梦的评点者王希廉之妾周绮有红楼梦题词(并序),认为红楼梦 盖将人情世态寓于粉迹脂痕,较诸水浒西厢尤为痛快 。其黛玉焚诗说:不辨啼痕与墨痕,无情火断有情根。者宵果应灯花谶,往日空怜蜀鸟魂。慧业已随人遁世,痴鬟休为竹开门。鸭炉兽炭寒如水,剩得心头一缕温。晴雯死领芙蓉一诗说:一现优昙命太轻,临题那得不怜卿。便填痴诔难偿恨,真做花神始称名。素愿何尝形色笑,平生转为误聪明。从来此事销魂最,已断尘缘未断情。的确,宝黛爱情是作者倾出全部心血写出的一曲动人哀歌。与林黛玉的爱情是贾宝玉的感情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以上 原文 部分所引的三段引文,代表了宝、黛爱情发展的三个阶段。在宝、黛的初恋阶段中,宝、黛还处于相互了解的过程中。特别是林黛玉,家庭出身、教养、性别等因素,使得她在了解、爱恋宝玉的过程中无法以直接的形式进行,而必须以旁敲侧击的方式进行试探。在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一回中,读者可以看到,爱情的排他性是如何使得黛玉的心中升腾起一种强大的占有欲。宝钗与宝玉互对金玉,黛玉来到,已是微露醋意。薛姨妈留宝、黛喝酒时,李嬷嬷出于对宝玉的关心制止他喝酒。宝钗又在一边搬弄她的博学,说: 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 正在此时,紫鹃叫雪雁送来了小火炉,黛玉含沙射影地说: 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接着,她一个劲地劝宝玉喝酒,并回敬了李嬷嬷几句。当宝玉拿起酒杯放心又开心地喝酒时,黛玉露出了胜利的笑容。经过了一次次的误会之后,宝、黛渐渐地了解了对方的爱意与专一。这样,他们便进入了热恋阶段。在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一回里,宝、黛共读西厢记。西厢记在当时被封建家长视为 淫词艳曲 ,宝玉必须避开众人才敢读它;黛玉后来在游戏时无意中当众念出西厢记的台词,事后被宝钗指出时,黛玉羞臊难当。但宝、黛却可以一起 共读 西厢。这 共读 的行为表明了一种默契、共鸣、同谋的关系。作者并不使用 心心相印 、 心有灵犀 之类的话直接挑明,但宝、黛之心灵相通已经通过 共读 的行为而得以呈现。在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一回中,宝玉挨打,昏醒之际,只见黛玉两眼肿得像桃儿一般,满面泪光。黛玉说: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黛玉真的在劝贾宝玉改邪归正吗?宝玉曾经因为宝钗、湘云劝他从事仕途经济而即刻翻脸,说: 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第三十二回)难道宝玉的挨打使得黛玉也变成了钗、湘的同一路人了吗?当然不是。宝玉接下去的回答使我们明白,黛玉所说的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是在询问宝玉而不是劝说宝玉。宝玉完全明白黛玉的心声,所以他说: 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至此,宝、黛爱情牢固的感情基础和思想基础得到了明确的表白。然而,在这过程中,宝黛之间依然发生了一次次的误会。这些误会的发生源于宝、黛两人对待爱情的态度存在着差异。对于黛玉来说,爱情意味着生命的全部,她为爱而生,为爱而死;但是,对于宝玉来说,尽管他对黛玉的爱是专一的、诚挚的,但是,爱情只是宝玉生命中一个重要部分而已,他因拒绝主流社会的价值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