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六文言文阅读三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六文言文阅读三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六文言文阅读三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六文言文阅读三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六文言文阅读三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六文言文阅读(三)一、(2017贵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9分)裴潾,本河东闻喜人。笃学,善隶书。以荫仕。元和初,累迁左补阙。于是两河用兵宪宗任宦人为馆驿使检稽出纳有曹进玉者尤恃恩倨甚使者过至加捽辱宰相李吉甫奏罢之。会伐蔡,复以中人领使。潾谏曰:“凡驿,有官专尸之,畿内以京兆尹,道有观察使、刺史相监临,台又御史为之使,以察过阙。犹有不职,则宜明科条督责之,谁不惕惧?若复以宫闱臣领之,则内人而及外事,职分乱矣。夫事不善,诫于初;体有非,不必大。方开太平,澄本正末,宜塞侵官之原、出位之渐。”帝虽不用,而嘉其忠,擢起居舍人。帝喜方士,而柳泌为帝治丹剂,求长年。帝御剂,中躁病渴。潾谏,帝怒,贬江陵令。穆宗立,泌等诛,召潾,再迁刑部郎中。前率府仓曹参军曲元衡杖民柏公成母死,有司以死在辜外,推元衡父廕赎金。公成受赇不诉,以赦免。潾议曰:“杖捶者,官得施所部,非所部,虽有罪,必请有司,明不可擅也。元衡非在官,公成母非所部,不可以荫免。公成取贿仇家,利母之死,逆天性,当伏诛。”有诏元衡流,公成论死。久之,由给事中为汝州刺史,越法杖人辄死,以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迁左散骑常侍、集贤殿学士。改刑部侍郎,为华州刺史。召拜兵部侍郎,出为河南尹,复还旧官。潾以道自任,悉心事上,疾党附,不为权近所持。尝裒古今辞章,续梁昭明太子文选,自号大和通选,上之。当时文士非与游者皆不取,世恨其隘。宪宗竟以药弃天下,世益谓潾知言。卒,赠户部尚书,谥曰“敬”。(节选自新唐书裴潾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是两河用兵/宪宗任宦人/为馆驿使检稽/出纳/有曹进玉者/尤恃恩倨甚/使者过/至加捽辱宰相/李吉甫奏罢之。B.于是两河用兵/宪宗任宦人为馆驿使/检稽出纳/有曹进玉者尤恃/恩倨甚/使者过/至加捽辱/宰相李吉甫奏罢之。C.于是两河用兵/宪宗任宦人为馆驿使/检稽出纳/有曹进玉者/尤恃恩倨甚/使者过/至加捽辱/宰相李吉甫奏罢之。D.于是两河用兵/宪宗任宦人/为馆驿使检稽/出纳有曹进玉者/尤恃恩倨甚/使者过/至加捽辱宰相/李吉甫奏罢之。【解析】选C。根据语法,“宪宗任宦人为馆驿使”为完整句子,中间不停顿,“有曹进玉者”中“者”为助词,其后要停顿。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人,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又称寺人、奄(阉)人、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宫闱臣等。B.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C.户部,古代官署名,是古代的六部之一。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隋唐始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裴潾先后任刑部、兵部侍郎,去世后被追赠户部尚书。D.谥,是古代帝王或大臣死后被评的称号。与皇帝比,臣属的谥号要简明一些,或一字,或二字,所选之字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解析】选B。“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是楷书特点。隶书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裴潾为臣尽忠。对于皇上任用宦官,他上疏进谏,皇上不再任用宦官为馆驿使,并赞赏他的忠诚,提拔重用。B.裴潾自觉维护法律尊严。有司对柏公成与曲元衡等人的处理不合法规,他积极进谏,最终让两人都受到了法律制裁。C.裴潾为人正直。他因为向皇上进谏,惹怒皇上,被贬出京城;但是这样的遭遇并没有影响他积极进谏、主持公道的意志。D.裴潾以道自处,尽心侍奉皇帝。曾收集历代好文章,续梁昭明太子的文选,名之为大和通选,后将其献给皇帝。【解析】选A。“皇上不再任用宦官为馆驿使”表述有误,原文中的“帝虽不用”是说皇上没有采纳他的谏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犹有不职,则宜明科条督责之,谁不惕惧?(5分)译文:_(2)公成取贿仇家,利母之死,逆天性,当伏诛。(5分)译文:_答案:(1)倘若还有不负责的,则该明示科条,督促加责,谁还敢不警惕?(2)柏公成从仇家收受贿赂,以母死谋利,悖逆天性,也应判罪。附【译文】裴潾,本来是河东闻喜人。年轻时学习刻苦,善写隶书。因祖上功德而入官。元和初年,逐步升迁至左补阙。那时两河用兵,宪宗任用宦人担任馆驿使,检验稽查进出之人。有个叫曹进玉的,倚仗皇帝的恩宠十分傲慢。有使者过往,甚至加以打骂,宰相李吉甫奏明情况,罢了他的官。恰逢讨伐蔡州,又派宦官为领使。裴潾上疏进谏说:“凡是驿站,均有专职官员,京畿内有京兆尹,外道有观察使、刺史前往监督他们,台中又有御史任馆驿使,专门检查错误或缺漏。倘若还有不负责的,则该明示科条,督促加责,谁还敢不警惕?倘若再派内宫之臣来主管,那就是内臣管外事,职分乱了。若事有不好的,应在初起时责戒;行为有错误,也必不会扩大。现正开太平至理之风气,澄清本原,扶正末梢,应该堵塞侵犯官员的源头,铲除错位的萌芽。”皇帝虽不能采纳,但仍嘉奖他的忠心,提升为起居舍人。宪宗皇帝喜爱方士,柳泌为皇帝炼治丹剂,以求长寿。皇帝服用后,心中烦躁,口渴不解。裴潾上疏进谏,皇帝很生气,把他贬为江陵县令。穆宗即位,柳泌等人被杀,召回裴潾,升任刑部郎中。前率府仓曹参军曲元衡,杖打死了百姓柏公成的母亲,有司认为柏公成的母亲无辜而死,就以曲元衡父亲的荫庇给了柏公成钱。柏公成收了钱就不告官了,曲元衡也就得以赦免。裴潾上奏说:“用杖捶打人,官员们可以在他管辖范围之内施行,若不是他的管辖范围,即使有罪,也必须交由有司处理,以表明不得擅自施刑。曲元衡不是官员,柏公成的母亲不在他的管辖范围,不能因父荫而免罪。柏公成从仇家收受贿赂,以母死谋利,悖逆天性,也应判罪。”皇帝下诏曲元衡流放,柏公成依法处死。后来,裴潾由给事中出任汝州刺史,逾越法度杖打人致死,以太子左庶子在东都任职。升左散骑常侍、集贤殿学士。转任刑部侍郎,任华州刺史。召入任兵部侍郎,出为河南尹,又回来还任兵部侍郎。裴潾以道义自处,尽心侍奉皇帝,嫉恨朋党,所以不被当权者、宠幸者所喜欢。曾收集历代好文章,续梁昭明太子的文选,名之为大和通选,献给皇帝。当时的文士若不是与裴潾有交往的,其文章均不中选,所以时论认为他很狭隘。后来宪宗终因服丹药而死,时人更认为裴潾有远见。死,追赠户部尚书,赐谥“敬”。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崔瞻字彦通,聪明强学,有文情,善容止,神采嶷然,言不妄发。年十五,刺史高昂召署主簿,清河公岳辟开府西阁祭酒。崔暹为中尉,启除御史。魏孝静帝以人日登云龙门,其父忄夌侍宴,又敕瞻令近御坐,亦有应诏诗,问邢邵等曰:“此诗何如其父?”咸云:“忄夌博雅弘丽,瞻气调清新,并诗人之冠。”宴罢,共嗟赏之,咸云:“今日之宴,并为崔瞻父子。”天保初,兼并省吏部郎中。寻丁忧,起为司徒属。杨愔欲引瞻为中书侍郎。时卢思道直中书省,因问思道曰:“我此日多务,都不见崔瞻文藻,卿与其亲通,理当相悉。”思道答曰:“崔瞻文词之美,实有可称,但举世重其风流,所以才华见没。”愔云此言有理便奏用之事既施行愔又曰昔裴瓒晋世为中书郎神情高迈每于禁门出入宿卫者肃然动容崔生堂堂之貌亦当无愧裴子皇建元年,除给事黄门侍郎。与赵郡李概为莫逆之友。概将东还,瞻遗之书曰:“仗气使酒,我之常弊,诋诃指切,在卿尤甚。足下告归,吾于何闻过也?”肃宗践祚,皇太子就傅受业,诏除太子中庶子,征赴晋阳。敕专在东宫,调护讲读,及进退礼度,皆归委焉。太子纳妃斛律氏,敕瞻与鸿胪崔劼撰定婚礼仪注。仍面受别旨曰:“虽有旧事,恐未尽善,可好定此仪,以为后式。”大宁元年,除卫尉少卿,寻兼散骑常侍,聘陈使主。瞻词韵温雅,南人大相钦服。还除太常少卿,加冠军将军,转尚书吏部郎中。因患急十余日。旧式,百日不上解官,吏部尚书尉瑾性褊急,以瞻举指舒缓,曹务繁剧,遂附驿奏闻,因而被代。瞻遂免归乡里。天统末,加骠骑大将军,就拜银青光禄大夫。武平三年卒,时年五十四。谥曰文。(选自北齐书)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愔云/此言有理便奏用之/事既施行/愔又曰/昔裴瓒晋世为中书郎/神情高迈/每于禁门出入宿卫者/肃然动容/崔生堂堂之貌/亦当无愧裴子B.愔云/此言有理/便奏用之/事既施行/愔又曰/昔裴瓒晋世为中书郎/神情高迈/每于禁门出入/宿卫者肃然动容/崔生堂堂之貌/亦当无愧裴子C.愔云此言有理/便奏用之事/既施行/愔又曰/昔裴瓒/晋世为中书郎/神情高迈/每于禁门出入/宿卫者肃然动容/崔生堂堂之貌/亦当无愧裴子D.愔云此言有理/便奏用之/事既施行/愔又曰/昔裴瓒晋世为中书郎/神情高迈/每于禁门/出入宿卫者/肃然动容/崔生堂堂之貌/亦当无愧裴子【解析】选B。“云”是停顿的标志。由此排除C、D。另外,“此言有理”是“云”的内容,而“便奏用之”不是。所以排除A。原来标点:愔云:“此言有理。”便奏用之。事既施行。愔又曰:“昔裴瓒晋世为中书郎,神情高迈,每于禁门出入,宿卫者肃然动容。崔生堂堂之貌,亦当无愧裴子。”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辟,征召。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B.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C.丁忧,本义是遭逢父母丧事。一般指封建社会的道德礼仪制度: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期间除非特殊情况不准为官。D.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则由其亲友、门生所加。【解析】选B。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崔瞻很有文采。他曾与父亲一起在魏孝静帝的宴席上应诏作诗,并受到孝静帝的赞扬;出使陈时,他的词也受到当地人的称赞。B.崔瞻容貌举止优美,神态超绝清高。世人因此很推重他,但也有人认为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他的文采被外表的风采掩盖。C.崔瞻很受肃宗的器重。肃宗登上帝位后,任命他为太子中庶子,让他专在东宫调教太子,并让他与崔劼共同制定太子纳妃的礼仪。D.崔瞻举止舒缓,言不妄发。他曾经因为行动舒缓的原因被吏部尚书上奏,丢掉了吏部郎中的职位,回归乡里。【解析】选A。“受到孝静帝的赞扬”不符合原文。是邢邵等人赞扬了他们父子诗写得好。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仗气使酒,我之常弊,诋诃指切,在卿尤甚。足下告归,吾于何闻过也?(5分)译文:_(2)仍面受别旨曰:“虽有旧事,恐未尽善,可好定此仪,以为后式。”(5分)译文:_答案:(1)任性发酒疯,是我的老毛病,申斥指责我的,你尤其厉害。你走了,我到哪儿才能听到别人批评我的过错呢?(2)并一再当面授旨意说:“虽有旧的典章制度,唯恐不能尽善,你们可要好好制定这次的仪式,以它作为后世的典范。”附【译文】崔瞻,字彦通,聪悟勤学,有文才,容貌英俊,举止优雅,神态超绝清高,不随便发言。十五岁时,被刺史高昂召去任主簿,清河公高岳征用崔瞻为开府西阁祭酒。崔暹为中尉,启奏朝廷任崔瞻为御史。魏孝静帝于人日登云龙门,崔瞻的父亲崔忄夌陪同宴饮,又命崔瞻坐在孝静帝近边,也让崔瞻作应诏诗,孝静帝问邢邵等人道:“此诗与他父亲作的诗相比怎么样?”众人都说:“崔忄夌的诗博雅弘丽,崔瞻的诗格调清新,都可被称为诗人之冠。”宴会结束后,众人共同感叹赞赏他们,都说:“今天的宴会是同时为崔瞻父子举办的。”天保初年,崔瞻兼任并省吏部郎中。不久还家守丧,后被起用为司徒属。杨愔准备引荐崔瞻为中书侍郎。当时卢思道在中书省当职,于是杨愔问思道说:“我今天处理了许多事务,都没有见到崔瞻的文字,你与他亲近往来,理当了解他。”思道回答说:“崔瞻文词之美,的确有值得称赞之处,但世人都看重他的风流,所以他的才华被埋没了。”杨愔说:“此话有理。”于是上奏朝廷任用崔瞻。事情办成了。杨愔又说:“过去裴瓒在晋世为中书郎,神情高迈,常在禁门出入,卫兵们见了他都肃然起敬。崔生的堂堂相貌,也应当无愧于裴子。”皇建元年,任给事黄门侍郎。崔瞻与赵郡李概为莫逆之友。李概即将东还,崔瞻送去书信说:“任性发酒疯,是我的老毛病,申斥指责我的,你尤其厉害。你走了,我到哪儿才能听到别人批评我的过错呢?”肃宗登位,皇太子要从师受业,诏命崔瞻为太子中庶子,崔瞻应征赶赴晋阳。命崔瞻专在东宫,调教护理太子为其讲读,以及举止行动的礼仪,都委派给崔瞻来做。太子纳妃斛律氏,皇帝命崔瞻与鸿胪崔劼撰定婚礼仪式礼节。并一再当面授旨意说:“虽有旧的典章制度,唯恐不能尽善,你们可要好好制定这次的仪式,以它作为后世的典范。”大宁元年,任卫尉少卿,不久兼任散骑常侍,出使陈担任主使。崔瞻词韵温雅,南人非常钦佩他。回来后任太常少卿,加授冠军将军,改任尚书吏部郎中。因病请假十余日。旧时制度,一百日不上朝便被解职,吏部尚书尉瑾性情狭隘急躁,因崔瞻举止舒缓,而公务极其繁重,于是派驿使奏报朝廷,崔瞻的官职因此被取代。崔瞻于是免官回乡。天统末年,加授骠骑大将军,就任银青光禄大夫。武平三年去世,时年五十四岁。谥号为文。【加固训练】一、(2017太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9分)吴中复,字仲庶,兴国永兴人。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中复进士及第,知峨眉县。边夷民事淫祠太盛,中复悉废之。廉于居官,代还,不载一物。通判潭州,御史中丞孙抃荐为监察御史,初不相识也。或问之,抃曰:“昔人耻为呈身御史,今岂有识面台官耶?”迁殿中侍御史。弹宰相梁适,仁宗曰:“马遵亦言之矣。”且问中复曰:“唐自天宝后治乱分,何也?”中复历引姚、宋、九龄、林甫、国忠用舍以对。适罢,中复亦通判虔州,未至,复还台。富弼主李仲昌开六漯河,内臣刘恢密告所断冈与国姓上名同,贾昌朝阴助之,欲以摇弼。诏中复往治,促行甚急。中复言:“狱起奸臣,非盛世所宜有。”驰至,较其名,乃赵征村也,亦无冈势,狱以故得止。又弹宰相刘沆,沆罢。改右司谏,同知谏院。迁御史知杂事、户部副使,擢天章阁待制,知泽州、瀛州,移河东都转运使,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江宁府。邮兵苦巡辖官苛刻,絷而鞭之。狱具,法不至死,中复以便宜戮首恶,流其余,入奏为令。历成德军、成都府、永兴军。河北行青苗法,使者至,将先下州县。中复檄之曰:“敛散自有期,今先事扰之,何也?”拒不听,且以报。安抚司韩琦方疏谏青苗,录其语以上。熙宁并省郡邑,以永康为县,中复言:“永康控威、茂,不可废。”其后因夷竟复之。关内大旱,民多流亡。中复请加赈恤,执政恶之,遣使往视,谓为不实,削一阶,提举玉隆观。起知荆南,坐过用公使酒,免。卒,年六十八。(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一,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B.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C.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D.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解析】选D。根据句意断句,另外还可以根据文段中的虚词“之”“也”、主语“曹彬”“仲举”判定句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及第,是中国古代科举殿试时中选者之称,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B.天宝,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中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多种,采用皇帝年号纪年是其中的一种。C.户部,是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屯田、赋税、财政收支、典章制度等事务。D.夷,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开始只是一种泛称,随着少数民族的崛起,对华夏的威胁日益严重,就变成了带有歧视性的蔑称。【解析】选C。“屯田”为工部掌管,“典章制度”为礼部掌管。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中复重视教化,居官清廉。他在峨眉县为官时,为改变社会风气,废除了当地百姓滥建的祠庙;离任时,没带走峨眉县的任何一样东西。B.吴中复受人赏识。御史中丞孙抃虽说跟他素不相识,但仍毫不犹豫地向朝廷荐举他担任监察御史,主要是因为吴中复为官廉洁。C.吴中复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内臣刘恢与朝官贾昌朝一唱一和,诋毁富弼,吴中复受命前往查证,他据实上报,避免了一场以诬陷为发端的冤讼。D.吴中复体察民情,不畏皇权,在朝廷使者要将青苗法推行到州县时,他认为此举扰民,提出了反对意见,后来这番话被韩琦引入奏章。【解析】选B。“主要是因为吴中复为官廉洁”原文中没有依据。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狱具,法不至死,中复以便宜戮首恶,流其余,入奏为令。(5分)译文:_(2)执政恶之,遣使往视,谓为不实,削一阶,提举玉隆观。(5分)译文:_答案:(1)罪案已定,这些人按照法令不至于处死,吴中复根据具体情况杀了首恶,流放了其他人,上书奏请将此作为法令。(2)执政者憎恨他,派使者去视察,说不符合实情,将他的官职降了一级,让他去做玉隆观的提举。附【译文】吴中复,字仲庶,兴国永兴人。父亲仲举,为南唐李煜做官,为池阳令。曹彬平定江南,吴仲举曾经杀死曹彬所招的使者。城被攻陷,曹彬逮捕了吴仲举,仲举说:“我家世世代代吃李氏的俸禄,国亡而死,这是我的职责。”曹彬认为他是忠义之士没有杀死他。吴中复进士及第,主持掌管峨眉县。边疆百姓滥建祠庙的现象太过兴盛,吴中复全部废除了。他在官位上清廉,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时,不载回一件物品。在潭州做通判,御史中丞孙抃推荐他为监察御史,最初两人不相识。有人问他,孙抃说:“过去人们以成为自荐求仕的御史为耻,现在我难道要做徇私荐人的御史台长官吗?”吴中复升任殿中侍御史。弹劾宰相梁适,仁宗说:“马遵也说了这件事。”并且问吴中复说:“唐朝自天宝后有治世和乱世的区别,这是为什么呢?”吴中复逐个引用姚崇、宋璟、张九龄、李林甫、杨国忠任免的事来回答。于是梁适被罢免,中复也被派到虔州做通判,但还未到任,就又被召回到御史台。富弼任用李仲昌开凿六漯河,太监刘恢秘密举报工程要挖断的山冈名称与国姓和皇上名字相同,贾昌朝暗中帮助他,想要动摇富弼的地位。皇上下诏让中复前往查证,催促行程十分着急。中复说:“冤案(一定)由奸臣兴起,这不是太平盛世应该有的。”骑马赶到所说的地方,检验此地的名字,是赵征村,也没有所说的山冈之势,这起案件才得以终止。又弹劾宰相刘沆,刘沆被罢免。改任右司谏,同知谏院。调任御史知杂事、户部副使,升为天章阁待制,担任泽州知州、瀛洲知州,调任河东都转运使,升任龙图阁直学士、掌管江宁府。邮兵苦于巡辖官的苛刻,把他捆起来然后用鞭子抽打。(邮兵犯上作乱)罪案已定,这些人按照法令不至于处死,吴中复根据具体情况杀了首恶,流放了其他人,上书奏请将此作为法令。又依次到成德军、成都府、永兴军任职。河北实行青苗法,朝廷的使者到达后,想要先将法令推行到州县。中复发檄文说:“粮食买进卖出自有日期,现在先就此事去扰民,为什么呢?”使者拒不听从,并且将这些都上报了。安抚司韩琦刚好上奏章劝阻青苗法的实行,将他的话写入奏章呈上。熙宁年间,要合并省郡邑,要把永康降格为县,中复说:“永康控制威州、茂州,不可废除。”后来因为夷患最终恢复。关内大旱,老百姓大多流离失所。中复请求增加赈济抚恤百姓,执政者憎恨他,派使者去视察,说不符合实情,将他的官职降了一级,让他去做玉隆观的提举。起用掌管荆南知府,因为过度使用公使酒被罢。后来去世,享年六十八岁。二、(2017河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29分)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旨。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弱冠举乡试,学大进,好言兵,且善射。正德元年冬,权阉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弟子盈天下,世遂有“阳明学”云。十一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命勘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守仁计取南昌,宸濠惧,尽发南康、九江兵。丙辰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诸军殊死战,贼复大败。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初,京师闻变,诸大臣震惧。王琼大言曰:“王伯安居南昌上游,必擒贼。”至是,果奏捷。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思恩、田州土酋卢苏、王受反,乃诏守仁以原官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乱平,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行至南安卒,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隆庆初,廷臣多颂其功。诏赠新建侯,谥文成。(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B.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C.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D.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解析】选C。“龙场万山”需要一个谓语,故其后加“丛薄”,A、D排除,“夷人喜”,句子已经完整,后面没必要再接内容,故排除B。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格物指推究事物的道理,成语“格物致知”指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B.弱冠指男子十八岁,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故称弱冠。C.阳明学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故其学说被称为阳明学。D.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缟素指白色的丧服,做动词时可理解为穿白色的丧服。吴梅村的圆圆曲中有“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句子。【解析】选B。弱冠指男子二十岁。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守仁天资聪明,潜心向学。十七岁和上饶娄谅谈论朱熹格物致知的大意,后来在阳明洞中苦思潜修,顿悟要义,学业大进。B.王守仁刚正不阿,不惧权贵。他反对当权太监刘瑾滥捕,上疏救戴铣等人,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C.王守仁善于用兵,精于奇谋。巡抚南、赣,他亲率精锐士兵,出其不意直捣贼巢;计取南昌,纵火烧船,三十五天就平定宁王叛乱。D.王守仁文武全才,颇受赞誉。他创立“阳明学”,弟子遍布天下,多次剿贼平乱,战功赫赫,百姓称赞,廷臣颂功,朝廷追封。【解析】选A。“顿悟要义”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数年无所得”。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1)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远近惊为神。(5分)译文:_(2)守仁急趋吉安,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5分)译文:_(3)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5分)译文:_(4)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5分)译文:_答案:(1)王守仁到了之后,亲自率领精锐的士兵驻扎在上杭,假装退兵,出其不意,直捣贼巢,连续攻下四十多座贼营,俘虏、斩杀七千多贼人,远近的人惊叹他是神人。(2)王守仁急忙赶赴吉安,征集调用士兵粮食,修治军器船只,传发檄文揭露朱宸濠的罪行,命地方守土大臣各自率领官吏士卒尽力于王事。(3)(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