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东莞农村劳动力就业调查情况_第1页
范文-东莞农村劳动力就业调查情况_第2页
范文-东莞农村劳动力就业调查情况_第3页
范文-东莞农村劳动力就业调查情况_第4页
范文-东莞农村劳动力就业调查情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东莞市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的调查06春行政管理 张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在产业间、地区间转移的力度加大,但相对于农村的需求来讲,目前农村人口依然庞大,仍然有大量富余劳动力,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为了解我市部分镇区村改居后,富余人员的就业状况,市企业调查队开展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的专项调查。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是根据我市部分镇区村改居后,对农村经济和劳动力就业状况的专项调查。发出调查表432份,回收426份,回收率为98.6%。调查方法:采用重点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形式,为使调查资料真实可靠,填表人采用无记名形式。 调查内容:(1)了解农村经济现状;(2)掌握富余人员劳动就业及在就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3)掌握农村富余人员在劳动就业方面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建议。 调查对象:第一轮重点抽出万江等10个镇区,第二轮在被抽出的10个镇区中,按每个镇区现有的村(居)委会(以下简称村)50%的比例随机抽出108个村,第三轮在被抽出的108个村中,每个村抽出3个家庭,共抽出324户村民家庭作为调查对象。 (一)村经济收入及劳动力基本情况 1.被调查的106个村,2004年拥有土地面积亩,实有耕地面积28921亩,2003年拥有土地面积亩,实有耕地面积32349亩,人均实有耕地面积0.08亩。 2.至2004年止,106个村有村办企业4570家,其中农业企业960家,工业企业1537家,运输企业514家,商业企业956家,餐饮企业256家,旅业98家,其它企业249家,平均每个村拥有43.11家企业. 3.2004年106个村集体总收入万元,总支出万元。2003年总收入万元,总支出97850万元,2004年比上年收入增加4389万元,增长2.4%。 4.106个村有总户数74929户,其中参加劳动、有收入的67962户,占90.7%;适龄劳动者无参加劳动1215户,占1.6%;无劳动能力、靠救济过日子1077户,占1.4%;其他4675户,占6.3%。 5.106个村有户籍总人口26.11万人,其中劳动适龄人口(男1860岁,女1855岁,下同)为17.18万人,占总人口的65.8%,在适龄劳动人口中有2.22万人不参加劳动,占劳动者的12.9%。 6.劳动者技能,在17.18万劳动适龄人口中,有专业技术职称1280人,占0.7%, 7.文化结构,大学以上学历5309人,占3.1%;大专学历16335人,占9.5%;高中54119人,占31.5%;初中以下96086人,占55.9%。农村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但劳动者技能和文化知识层次较低。 8.劳动者行业分布。工业58239人,农业24761人,商业19948人,居民服务业16029人,运输业10343,文、教、卫产业6616人,饮食业3637人,建筑业3413,金融业2881人,旅馆业2658人。 9、劳动者年龄结构。男性年龄18-26岁19738人,2747岁37069人,4860岁21935人,女性1826岁17800人,2747岁34534人,48至55岁18537人。在男性劳动者中,1826岁占25.1%,2747岁占47.1%,4860岁占27.8%。在女性劳动者中,1826岁占25.1%,2747岁占48.7%,4855岁占26.2%。 (二)家庭劳动力基本情况 1.320个家庭共有人口1408人。其中适龄劳动人数1013人,占被调查家庭人口71.9%;在校学生323人,占22.9%;其他72人,占5.1%。 2.在1013个适龄劳动人数中,参加劳动812人,占80.2%,不参加劳动201人,占19.8%。 3.文化学历结构,大学以上学历39人,占3.8%;大专184人,占18.2%;高中350人,占34.5%;初中以下440人,占43.4%。 4.在适龄劳动者中,有职称的37人,占适龄劳动人数的4.5%;无职称的775人,占95.4%。 5.适龄劳动者年龄结构见下表:指标性别18-26岁(人)27-47岁(人)48-60岁(人)48-55岁(人)男性152200172女性157183149 6.劳动者就业分行业见下表:指标性别农业工业建筑业商业居 民服务业饮食业旅馆业文、教、卫运输业其它男性36915328451528177女性3167127469137147 按行业划分,从事农业67人,占8.2%;工业158人,占19.5%;建筑业6人,占0.7%;商业59人,占7.3%;居民服务业130人占16.0%;饮食业14人,占1.72%;旅馆业1人,占0.1%;文、教、卫18人,占2.2%;运输业35人,占4.3%;其它324人,占39.9%。 7.适龄劳动者不参加劳动201人。其中,男性60人,占29.8%,女性141人,占70.1%。男性学历,大专以上14人,占7.0%;高中23人,,占11.4%;初中以下23人,占11.4%。女性学历,大专以上5人,占2.5%;高中35人占17.4%;初中以下101人,占50.24%。适龄劳动者不参加劳动的年龄见下表:指标性别18-26岁(人)27-47岁(人)48-60岁(人)48-55岁(人)男性30327女性254274 8.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以工资收入为主的家庭占43.2%,以经营性收入为主的家庭占18.7%,以租赁性收入为主的家庭占14.5%,以分红收入为主的家庭占15.7%,其它收入占7.9%。 9.居住情况。村民以自建房居住为主,在被调查的320户中,居住自建房304户,占95%;居住商品房13户,占4.1%;居住租赁3户,占0.9%。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适龄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结构仍然偏低。在16.58万适龄劳动者中,大学以上学历占3.2%,初中以下占54.3%。劳动技能也不高,有专业技术职称占0.7%,无专业技术职称占99.3%。 2、适龄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但劳动力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在适龄劳动者中,不参加劳动2.22万人,占适龄劳动者的12.92%。年龄分布,男性,18至26岁有3198人,27至47岁有1739人,48至60岁有4329人。女性,18至26岁有2247人,27至47岁有4252人,48至55岁有6471人。 3.农村人口就业年龄依然处在偏高的位置。适龄劳动者男性年龄48至60岁和女性年龄48至55岁占27.1%,比男性年龄18至26岁和女性年龄18至26岁,高出2个百分点。 4.行业分布。从就业者的行业分布看,工业占38.9%,农业占16.5%,商业占13.3%,居民服务业占10.7%,运输业占6.9%,文、教、卫产业占4.4%,饮食业占3.2%,建筑业占2.3%,金融业占1.9%,旅馆业占1.8%。 5.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阻碍着农民充分就业。小农经济思想的生产方式,养成了农民自由的习惯,宁愿过穷日子也不愿到工厂做工。另外,我市企业大部分属外资企业,本地人不愿意与外来劳工一起共事,仅靠租赁、分红来维持,在320户家庭调查中,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以租赁、分红和其它等的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家庭高达38.1%。 三、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劳动就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解决好农村富余人员劳动就业,我们认为应着力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把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中。要使东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农民生活富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有相应的人力资源相配套。因此,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时,必须包括制定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战略规划,来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另外,从实现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领域充分就业的基本思路出发,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在未来的几年内,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张,推动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和非农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促使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源,建立不同类型、不同等级、人才数量、结构等人才培养战略目标。 二是要强化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农村劳动力能否实现在非农领域中充分就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本身的素质和就业能力的高低。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变这种现状已迫在眉睫。首先,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劳动、教育部门应针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比较薄弱,不失时机地实施功能转换,增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力量。要充分挖掘劳动、教育部门以及社会的师资、技术和设施,形成农村乃至全社会的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和竞争就业岗位的能力。通过职业技术教育,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成为经济建设的人才资源。其次,目标明确,注重实效。当前,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面向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培养农业科研、管理和推广等各类人才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还要使现有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补充新知识和技术,全面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使高、中、低各类人才培养相结合。 三是要发展新兴产业。经济结构调整要与解决农村劳动就业相结合,农村最丰富的资源是劳动力资源,而最稀缺的资源是资本资源。根据这一基本实情,充分利用劳动力这一丰富资源,充分节约资本这一稀缺资源。在产业发展取向上,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使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针对目前农村第三产业主要集中于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交通运输和商业饮食服务业上,第三产业中如科技服务、技术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行业发展严重不足,发展潜力很大的特点,把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作为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加大发展观光农业的力度,以休闲、观光、度假为内容,大力发展旅游业,以促进城郊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容量。 四是扶持中小型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大型企业主要承担基础工业和新兴工业体系的建设、高新和综合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升国际竞争力等任务,而中小型企业尽管从资源配置和技术构成方面不如大企业进步和有效率,但对广大农村来说,在提供更多就业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